李华(山东淄博周村解放军148医院呼吸科山东淄博2553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92-01
对呼吸衰竭病人及心肺复苏病人行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病人一项重要技术。呼吸机能增加通气,该善换气功能,维持呼吸功能的目的。在整个机械通气过程中,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人工气道的管理
1.1吸入气体的温度、湿度。插管病人失去了上呼吸道对气体温度湿度的调节。机械通气时需湿化器来调节,要求吸入气体的温度应保持在32-36℃的范围内,避免温度过高烫伤呼吸道黏膜,过低使呼吸道黏膜过于干燥,同时应经常将管道积水排入积水瓶中倒掉,保持呼吸机管路通畅。湿化液量根据痰液的性质决定,24小时湿化液量以0.45%氯化钠注射液200-220ml为宜。防止因气道干燥导致分泌物浓缩阻塞气道。
1.2吸痰。(1)每次吸痰前给吸入100%纯氧,或增大吸入氧流量10L/min,1-2min后,再进行吸引。(2)同时吸引管应选择外径小于气管内径的1/2。(3)吸痰时带无菌手套,关闭负压,将吸痰管迅速插入气管内,遇到阻力后,再退出0.5cm。(4)打开负压后,边旋转边吸引,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提倡一次性吸引,插管最多不超过两次,插管动作要轻柔,禁止粗暴操作。(5)如痰液粘稠,可先行气管内注入0.45%氯化钠注射液或按医嘱给药,5-10ml/次,再行吸引。(6)吸痰管口腔、气管应分开,预防交叉感染,应遵循先吸气道,再吸口腔的原则。(7)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一次用一根,禁忌重复使用。
1.3口腔护理。行气管插管后,应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2次/日,行口腔护理时,应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防止脱出。
1.4翻身、拍背。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翻身、拍背的次数。翻身时,先有一人扶气管插管和患者头部,另一人扶患者身体,使患者头部和身体同时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30-60分钟/次,2-3次/日。拍背时手掌呈空心掌,自上而下,由外至内反复拍,使粘稠分泌物松动,以利痰液吸出。
1.5气囊的管理。机械通气过程中应定时放导管气囊,一般2-4小时放气一次,5-10ml,放松气囊时最好两人操作,便放松气囊边及时吸引渗漏的分泌物。气囊放气时要求病人一定要取平卧位,先吸气管内痰液,再吸口鼻中分泌物。气囊内充气5-10ml,视病人情况而定。
1.6呼吸机附件管理。螺纹管的位置随病人体位变换,防止过伸、过曲、或牵拉管道,造成套管脱出。螺纹管中段应低于病人头部,防止管内积液倒流入呼吸道。连接管每天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一次。
1.7湿化器。呼吸机湿化罐内要及时加无菌蒸馏水,避免无水干吹,湿化罐内无菌蒸馏水每日更换一次。
1.8留置胃管。采取少量多次喂食,减少胃内容物的返流,达到降低肺部感染的机会。喂食后,头部抬高30℃,保持30-60分钟。
1.9病室要求。为减少病室的细菌数,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0-22℃,紫外线消毒2次/日。病室地面、床头柜、桌、凳等,用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日。
2、小结
患者行机械通气的过程,有并发症发生,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过实施以上护理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临床抢救成功率,使病人顺利脱机,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