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郑孝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郑孝胥,张之洞,幕府,诗歌
郑孝胥论文文献综述
王愈[1](2019)在《论郑孝胥于张之洞幕府期间所作诗歌的政治色彩及其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郑孝胥入张之洞幕府将近九年,这段时间内,郑孝胥创作了为数较多的诗歌作品。这些诗作或言志、或抒情、或议论、或描写,相较于郑孝胥入幕前,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但细考其入幕前后两个时期,其诗歌创作中的政治色彩又呈现出波动性和复杂面貌。究其原因,应与郑孝胥在张幕中的经历、心态、身份及其与张之洞的关系,以及他自身的诗学观念同张之洞的诗学观念有关。(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陈占宏[2](2019)在《献计日人谋复辟,冷眼旁观仇共和——郑孝胥日记中的五四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运动之际,正是郑孝胥蛰居上海"海藏楼"的第8个年头。由于上海既有发达的媒体能及时了解各种内外信息,又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发生地能切身感受这场运动,在他的日记中,从"终战"到"和会",从"五四"到"六叁"都有不同程度的记录。其中既有其阴结日人、图谋复辟的蠢动,又有荒诞不经、自以为是的臆测;既有置身局外的冷眼旁观,又有不以为然的冷嘲热讽。而这一切无不是他那一贯的"谋复辟、仇共和、傍日本"的思想的体现。因囿于日记的体裁,其记载相对简约,本文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对其"日记中的五四"加以注解和阐释。(本文来源于《上海文化》期刊2019年06期)
张子惠[3](2019)在《民国时期清朝遗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降,曾在清朝身居国家官僚体制中重要地位的遗老群体,失去了他们曾经享有的社会特权与政治地位,以实现复辟作为毕生的政治追求。郑孝胥作为民初知名文化遗老,晚年为扶持溥仪复辟,走上建立伪满政权的道路,任职“满洲国”总理,其汉奸身份为世人诟病。作为视名节为生命的遗老,郑孝胥为实现复辟选择做汉奸的思想与心理层面原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分叁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民国初期的遗老郑孝胥。这一部分主要探讨清遗老群体的界定与特点,理清郑孝胥的政治阅历、遗老生活及思想演变。处于民初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清遗老群体复杂而多变,为在研究中对遗老群体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对几位典型前清旧臣的思想行为方式进行总结。郑孝胥早年是清末的文化精英,在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身份避居上海,是遗老群体的典型代表之一。第二部分是“满洲国”时期的郑孝胥。民初政治体系尚不完善,在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中,郑孝胥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政治理论“王道思想”。为在理论构想的基础上实现复辟,郑孝胥在溥仪的默许下与日方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与各方势力共同谋划建立了“满洲国”。而后因为政治意见不统一被日本人所弃。这一部分通过参考郑孝胥的日记、文稿、讲演集,以及政府档案、伪满史料等得出观点。第叁部分是对郑孝胥的评价。抗战时期,社会动乱与利益诱惑下催生出“汉奸现象”,除个人外还形成多个汉奸群体。郑孝胥作为伪满政权的谋划者之一、国务总理、文教部总长,对伪满政权治下的东北地区造成的恶劣影响,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丁伟[4](2019)在《郑孝胥后半生心态初探——从诗歌中“重九”“夜起”和“王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郑孝胥从晚清臣子甚至是维新志士一步步沦落为我们所熟知的汉奸,这一历程有着历史的必然性。自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至1938年郑孝胥逝世,这段时间是郑孝胥的后半生。考察这段时间郑孝胥诗歌所蕴含的"重九""夜起"和"王道"叁个重要意象,可发现其心态是自然而然发生转变的。理清郑孝胥心态的流变,对理解他的人生历程及清末民初的文人心态有很大作用。(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2期)
李君[5](2019)在《《1931年前郑孝胥》》一文中研究指出郑孝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较复杂人物,对近代政治、文学、艺术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因参与伪满洲国沦为汉奸,长期以来论者多以政治标准评判,反使学界对他的研究处于停滞状态,整体评价也显得过于简单。本书立基于史、文史结合,充分使用了多方面、多类别的文献资料,基本厘清了郑孝胥在1931年以前的生平经历,并以清末民国的时代大变为背景,探讨了郑孝胥在此背景下的"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对他的政治、社会活动以及相应的身份,做了客观、多层面的呈现。本书对清末时(本文来源于《近代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徐徽,宋玖安[6](2018)在《时风与古意:郑孝胥五体书风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郑孝胥是晚清、民国时期着名书家,在近现代书法史上有重要地位。以往对郑孝胥书法风格的认识多借助其中晚期作品来考察,而对其早期书法风格了解有限,并有许多不足与偏歧。以郑孝胥不同时期的取法与影响为切入点,并结合存世作品,试论述其平生书法风格的渊源与多样,能更好地总结其成就与不足。(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徐徽,宋玖安[7](2018)在《沙孟海与郑孝胥的书法交往》一文中研究指出《僧孚日录》是沙孟海早年的日记,其中有多处关于郑孝胥的记载,由此可见郑孝胥对沙孟海早期书法与诗歌创作有较大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沙孟海曾经拜谒郑孝胥,郑孝胥与沙孟海谈论黄道周书法,这对沙孟海理解黄道周书法多有启示。沙孟海的《近叁百年的书学》一文发表于1930年,沙孟海在1987年对此文进行了修改,删除了与郑孝胥相关的四段文字,这体现了沙孟海注重人品因素的书学观念。(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窦瑞敏[8](2018)在《永忆平生顾子朋——郑孝胥、顾云交游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郑孝胥一生交友广泛,和当世名流多有往还,与顾云情谊尤深厚,散原《哭顾石公》称"君有平生友,郑卿最缱绻"。顾云(1845—1906),字子朋,又字子鹏,号石公,江宁(南京)人。岁贡生。少丧父母,豪放任侠,年十八始折节读书。假馆盋山薛庐,诗酒自娱。晚游吉林,后选宜兴训导,署常州教授。工古文词,有《盋山文录》八卷、《盋山诗录》(本文来源于《古典文学知识》期刊2018年05期)
贺进[9](2018)在《作为书法家的郑孝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很多书法外行来说,似乎知晓郑孝胥的并不多,由于历史的原因,即使知晓历史的人对于郑孝胥也多是以反面为主的,如果再深入了解的话,“交通银行”四字书写者——郑孝胥似乎距离我们生活最接近。对于郑孝胥本人的阐述,在近几年的资料整理中是比较全面的,对于(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8-04-01)
俞栋[10](2018)在《郑孝胥:“交通银行”的题写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国内银行中,有两家银行的"招牌"书法尤为引人注目,一家是郭沫若题写的"中国银行",而另一家"交通银行"的题写者——郑孝胥则鲜为人知(有很多人误认为是胡适所写)。这主要缘于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书法反映的不仅仅是书家的技巧与功力,还体现了其学识、修养乃至人品,所谓"字如其人",故历来论书兼论人品者不乏其人,如唐柳公权、宋黄庭坚、明项穆和清朱和羹等1。纵观书史,因人废字的例子也并不鲜见,前有蔡京、秦桧、严嵩,后有汪精卫、康生等。同样,郑孝胥也身负"尴尬的盛名"。笔者以为,这也正是交行对其行名书写者"刻意"低调之因吧。其实,关于郑氏一生的是是非非,历史早有定论。(本文来源于《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郑孝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四运动之际,正是郑孝胥蛰居上海"海藏楼"的第8个年头。由于上海既有发达的媒体能及时了解各种内外信息,又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发生地能切身感受这场运动,在他的日记中,从"终战"到"和会",从"五四"到"六叁"都有不同程度的记录。其中既有其阴结日人、图谋复辟的蠢动,又有荒诞不经、自以为是的臆测;既有置身局外的冷眼旁观,又有不以为然的冷嘲热讽。而这一切无不是他那一贯的"谋复辟、仇共和、傍日本"的思想的体现。因囿于日记的体裁,其记载相对简约,本文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对其"日记中的五四"加以注解和阐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郑孝胥论文参考文献
[1].王愈.论郑孝胥于张之洞幕府期间所作诗歌的政治色彩及其成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陈占宏.献计日人谋复辟,冷眼旁观仇共和——郑孝胥日记中的五四运动[J].上海文化.2019
[3].张子惠.民国时期清朝遗老研究[D].辽宁大学.2019
[4].丁伟.郑孝胥后半生心态初探——从诗歌中“重九”“夜起”和“王道”分析[J].名作欣赏.2019
[5].李君.《1931年前郑孝胥》[J].近代史研究.2019
[6].徐徽,宋玖安.时风与古意:郑孝胥五体书风探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
[7].徐徽,宋玖安.沙孟海与郑孝胥的书法交往[J].新乡学院学报.2018
[8].窦瑞敏.永忆平生顾子朋——郑孝胥、顾云交游考[J].古典文学知识.2018
[9].贺进.作为书法家的郑孝胥[N].中国文化报.2018
[10].俞栋.郑孝胥:“交通银行”的题写者[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