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释放率论文_李安桂,彭浩,高然,成劲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释放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火灾,隧道,水雾,建筑,数值,壁板,火源。

热释放率论文文献综述

李安桂,彭浩,高然,成劲光[1](2018)在《细水雾灭火影响因素改变对受限空间燃油热释放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细水雾灭火影响因素,包括改变油盘相对于喷头水平偏移距离、油盘与喷头垂直距离、油盘面积、预燃时间及喷头压力等.在全尺寸热释放率试验台的基础上,搭建不同油盘空间位置,细水雾条件下油池火燃烧实验台,研究了受限空间内细水雾对乙醇燃烧过程中热释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每个偏移距离存在一个最佳灭火位置,在此位置下,细水雾对热释放率的抑制效果最好;乙醇热释放率峰值随油盘面积增大而增大,随着细水雾喷头压力增大而减小;乙醇预燃时间越短,细水雾降低火源热释放率效果越好.该研究为受限空间内细水雾灭火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夏永旭,韩兴博,姚毅[2](2018)在《隧道内大巴车火灾热释放率及温度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巴车火灾是常见的一种隧道火灾,其对隧道结构稳定,尤其是人员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文章考虑车身、座椅、内饰、行李等材料的不同燃烧特性,建立精细化大巴车燃烧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对比车辆从前、中、后座位处引燃3种工况,对大巴车的火源热释放率(HRR)、温度场以及火灾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玻尔兹曼曲线迭加高斯曲线拟合方法得到了大巴车HRR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大巴车热释放率峰值可达48 MW,平均热释放率为8.1 MW,燃烧释放能量为14.5 GJ;燃烧最高温度达1 040℃,车门处120 s可达到60℃,从后部点燃车门处升温快,且最易引爆油箱。(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彭浩[3](2018)在《细水雾灭火对建筑火灾热释放率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不断增加,建筑火灾之类的重大事故在城市及周边经常发生,因此研究如何有效扑灭火灾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细水雾灭火技术具有用水量少、对被保护对象的冲击力小、对环境无损害和污染等特点,因而在灭火方面作用重大。细水雾灭火效果受多种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获得最佳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喷头布置方式,发挥细水雾系统灭火能力,获得最佳的灭火效果。因此要搞明白,在用细水雾进行灭火时,细水雾灭火影响因素改变对灭火效果有着怎样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使用一种产生雾滴粒径为100-400μm喷头进行建筑空间内细水雾灭油盘火实验,完成了乙醇燃烧时热释放率的试验测试,分析了细水雾灭火因素改变对其热释放率的影响。首先,针对细水雾条件下火源热释放率(0~20kW范围内)实验测试,研究了建筑空间中油盘相对于喷头水平偏移距离、油盘与喷头垂直距离、油盘面积、预燃时间、细水雾喷头压力等五个方面对乙醇燃烧过程中热释放率的影响。其次,对细水雾条件下乙醇热释放率峰值和热释放率峰值到达时间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对于每个偏移距离存在一个较佳灭火位置,在此位置下,细水雾对热释放率抑制效果较好,油盘与喷头垂直和水平距离的变化与乙醇热释放率最大值和热释放率最大值到达时间成线性关系;乙醇热释放率峰值随着油盘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且随着面积的增大乙醇燃烧的时间越短;预燃时间越长,乙醇到达热释放率峰值越大,热释放率峰值到达时间逐渐减小,细水雾的雾通量一定情况下,在乙醇达到稳定燃烧之前,施加细水雾越早灭火效果越好;随着细水雾喷头压力增大,乙醇热释放率峰值变低,细水雾对乙醇热释放率抑制效果更好。最后,细水雾灭火系统下,研究了风速和通风启动时间对乙醇热释放率的影响。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热释放率峰值与风速之间成指数变化,热释放率峰值到达时间与风速之间近似成指数变化。不同通风启动时间下,通风启动时间越早,乙醇到达热释放率峰值越大,到达热释放率峰值所需的时间减小。(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桐,高然,李安桂[4](2015)在《通风对受限空间燃油热释放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尺寸热释放率实验台的基础上,搭建了不同通风形式下的油池火燃烧实验台,研究了在受限空间中风速、油盘面积、风口与油盘距离、风口朝向角度及风口直径等对乙醇燃烧过程中热释放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第1、第2阶段中,热释放率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随风口朝向角度与45°的差值逐渐增大而减小,随风口直径增大而减小;热释放率峰值随油盘面积的增大而增大,随风口与油盘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5年12期)

李桐[5](2015)在《送风对建筑火灾热释放率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城市建筑火灾之类的恶性事故常有发生,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现有研究表明,烟气是建筑火灾的主要致死原因,烟气控制的主要手段即为建筑通风。然而,在现今建筑火灾通风中存在如下相互矛盾的技术问题:1.建筑火灾通风(也即建筑防排烟)必须要送风:建筑防烟主要采用加压送风形式,加压送风即送室外新风。建筑排烟从风量平衡角度考虑,同样要求引入室外新风,才能达到质量守恒。2.送风引入的室外新鲜空气同样会对火灾强度(通常以热释放率衡量)造成影响。室外新鲜的冷空气既可能通过降低火源温度从而降低火灾热释放率,同时又可能通过引入过多的氧气加速燃烧。所以有必要弄清楚,在建筑火灾领域,送风到底对火灾强度(热释放率表示)有多大影响?在工程设计中如何考虑这些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全尺寸房间内,针对不同送风条件,进行热释放率的试验测试,从多角度研究分析了送风对火灾热释放率的影响特性,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针对送风条件下火源热释放率(0~20KW范围内)的实验测试,分别对不同风速、火源面积、风口距火源距离、风口朝向角度以及风口直径等五个影响方面进行热释放率数据测试与分析。在送风条件下对热释放率特性的影响即送风对热释放率峰值和热释放率峰值到达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热释放率特性影响因素较大的是风速和火源面积的变化,风速大小的变化对热释放率峰值和热释放率峰值到达时间成线性关系;火源面积越大,热释放率峰值越大,热释放率峰值到达时间逐渐减小,但两者的变化幅度均逐渐减小。其次,研究了在送风条件下不同风速和不同长宽比条形火源面积对热释放率特性的影响。热释放率峰值与风速成指数关系,热释放率峰值到达时间与风速成线性关系;热释放率随着面积的增大波动性变大,热释放率峰值与热释放率峰值到达时间受面积变大的影响减小。最后,针对送风条件下方形火源面积与条形火源面积下热释放率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与探讨。分析比较讨论两种不同火源面积形状种类下热释放率、热释放率峰值和热释放率峰值到达时间受风速以及面积变化的影响的大小。(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郑亚飞,金梧凤,蒋悦波,张哲[6](2015)在《不同空调室外机热释放率对其周围热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凹槽内空调室外机热释放率对其周围热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随着热释放率的增大,室外机进风温度呈上升趋势,同时对凹槽内室外机安装时提出了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5年03期)

赵峰,谢涛,夏永旭[7](2013)在《公路隧道火灾疏散场景热释放率增长曲线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隧道火灾疏散场景分析中,火灾热释放率增长模式不同,逃生分析结果也会有所不同。火灾热释放率增长模型通常有4种:线性增长模型、平方增长模型、指数增长(燃料控制)模型和指数增长(通风控制)模型。论文通过对这4种增长模型以及国外大型公路隧道火灾试验进行统计分析,建议在公路隧道火灾疏散场景中采用平方增长的初始阶段火灾模型作为设计火灾模型,并给出了不同设计火灾的热释放率增长曲线。(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3年09期)

王馨,周榕[8](2009)在《热释放率对单室开口中性面影响程度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室火灾的研究一直是建筑火灾研究的重点,文章运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对ISO9705标准房间火灾进行了模拟研究.讨论了火源为不同液体反应物时,不同燃料的燃烧表面积与单位面积热释放率的关系,结果表明FDS模拟单位面积的热释放率受网格粗细的影响并随燃烧表面积的增加而逐渐趋于稳定;将开口处温度、速度曲线和Steckler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模拟结果曲线与实验结果曲线符合较好;改变热释放率的大小,分析开口处的流动特点,通过对理论计算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开口处中性面高度随火源热释放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杨涛[9](2009)在《公路隧道火灾热释放率及通风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运用火灾模拟程序进行定量计算,分析失火隧道内的温度、烟气生成量等参数时,都是以火灾热释放率(HRR)为基础的。火灾热释放率(HRR)体现了火灾中能量释放的多少,是决定火灾危险的基本因素。各国针对不同的火灾场景给出了恒定的热释放率,这样虽然能够简化模型,使结果偏于安全,但是无法模拟出火灾增长和衰减的这两个过程,显然是与实际不符的。在研究隧道防灾、救灾、以及人员逃生的时候,火灾的增长阶段对于确定通风控制时间、人员逃生时间以及救援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法国给出了线性增长的火源热释放率,反应了整个火灾的变化过程,但是整个模型是线性变化的,且误差较大。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运用Ingason.H给出的数学模型,针对不同的火灾场景,给出其相应的热释放率,并通过数值计算研究隧道内温度的变化。近十多年来,采用纵向通风方式仍然是国内外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的总体趋势。然而对于纵向式通风的适用长度,在各国隧道通风设计“规范”中,至今还没有一个成文的规定。本文从防灾的角度考虑给出纵向式通风的适用长度为4000米,并为增强其适用性对双洞互补式网络通风展开研究。最后给出大别山公路隧道采用双洞互补式通风的具体方案,以及有关参数的设计建议。并通过数值计算大别山隧道的运营工况和火灾工况,分析隧道内的温度场、速度场、浓度场,论证该通风方案在大别山隧道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9-04-28)

谢敏芳,黄晓东,窦延光[10](2006)在《聚氨酯防火涂料处理杉木壁板的热释放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美国阿特拉斯公司生产的HRR3热释放率系统,按照美国航空标准(FAA)要求测试经聚氨酯防火涂料处理的杉木壁板试件的燃烧热释放率(HRR)并比较其阻燃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热释放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巴车火灾是常见的一种隧道火灾,其对隧道结构稳定,尤其是人员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文章考虑车身、座椅、内饰、行李等材料的不同燃烧特性,建立精细化大巴车燃烧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对比车辆从前、中、后座位处引燃3种工况,对大巴车的火源热释放率(HRR)、温度场以及火灾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玻尔兹曼曲线迭加高斯曲线拟合方法得到了大巴车HRR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大巴车热释放率峰值可达48 MW,平均热释放率为8.1 MW,燃烧释放能量为14.5 GJ;燃烧最高温度达1 040℃,车门处120 s可达到60℃,从后部点燃车门处升温快,且最易引爆油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释放率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安桂,彭浩,高然,成劲光.细水雾灭火影响因素改变对受限空间燃油热释放率的影响[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夏永旭,韩兴博,姚毅.隧道内大巴车火灾热释放率及温度场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8

[3].彭浩.细水雾灭火对建筑火灾热释放率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4].李桐,高然,李安桂.通风对受限空间燃油热释放率的影响[J].暖通空调.2015

[5].李桐.送风对建筑火灾热释放率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6].郑亚飞,金梧凤,蒋悦波,张哲.不同空调室外机热释放率对其周围热环境的影响[J].绿色科技.2015

[7].赵峰,谢涛,夏永旭.公路隧道火灾疏散场景热释放率增长曲线选择[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

[8].王馨,周榕.热释放率对单室开口中性面影响程度的数值模拟[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

[9].杨涛.公路隧道火灾热释放率及通风方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9

[10].谢敏芳,黄晓东,窦延光.聚氨酯防火涂料处理杉木壁板的热释放率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

论文知识图

不同燃烧器火焰高度与能量释放率的对...火源热释放率热释放率比较不同热释放率HRR条件下的临界通...不同增长模式火灾热释放率曲线...小汽车火灾高峰热释放率与总热...

标签:;  ;  ;  ;  ;  ;  ;  

热释放率论文_李安桂,彭浩,高然,成劲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