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创伤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创伤,疗效,颅脑,创面,颅骨,技术,负压。
创伤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黄仁邦[1](2020)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15例行常规换药,观察组15例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创伤面积、换药次数以及住院时间显着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换药次数和患者疼痛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20年01期)
王笑然,王晓慧,逄冬,张立敏[2](2019)在《修正创伤评分结合血红蛋白对急诊创伤患者转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的预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使用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结合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预测急诊创伤患者转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某院急诊科接诊的367例创伤患者。记录患者就诊时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Hb和白蛋白水平、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一般临床资料,并计算RTS、创伤严重程度(injury severe score,ISS)、CRAMS评分(评分内容包括循环、呼吸、胸腹部、运动、语言情况)、RTS+Hb评分。根据简明损伤定级标准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abbreviated injury scale-injury severe score,AIS-ISS)评分将患者分为4组:轻伤(ISS≤5),中等伤(5 <ISS <16),重伤(16≤ISS≤25),严重损伤(ISS> 25)。以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评估急诊创伤患者转入ICU的效能。[结果] 367例患者中,轻伤组125例,中等伤组92例,重伤组78例,严重伤组72例;Hb水平随创伤严重程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严重伤组RTS较轻伤组、中等伤组、重伤组显着减低(P <0.01),但中等伤组与重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伤组、严重伤组CRAMS评分均较轻伤组、中等伤组低(P <0.01),且中等伤组较轻伤组低(P <0.01),但重伤组与严重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患者分流去向上,轻伤患者多选择在诊间处理(P <0.05);重伤和严重伤的患者转入ICU就诊的比例均较高(分别为73.1%和86.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水平、RTS、RTS+Hb评分、CRAMS评分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5、0.862、0.921和0.883,均大于0.5(P <0.05),表明以上指标预测患者转入ICU的效能均较好,其中以RTS+Hb评分的评估价值最高(P <0.01);且RTS+Hb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和0.89,均高于其他各指标。[结论] RTS结合Hb水平对急诊创伤患者转入ICU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助于快速识别危重患者。(本文来源于《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期刊2019年06期)
欧文岳,欧文进,刘海新,何伟坚,薛志伟[3](2019)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创伤的效果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颅脑创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8月来某院接受治疗的45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的收治时间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3例,使用常规骨瓣治疗法;观察组患者22例,使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方案。评价和收集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的5d后、7d后、9d后的颅内压状况以及预后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的7d、9d的颅内压均相较手术5d后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观察组的颅内压降低程度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来治疗颅脑损伤,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效果显着,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孙桂茂[4](2019)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脑创伤合并颅内高压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脑创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颅脑创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和实验组(26例)。观察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实验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颅内压水平。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和颅内压水平均优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颅脑创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效果更佳,不仅可提高颅内血肿及坏死组织的清除效果,还能降低颅内压水平,值得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李树源,周琦石,李悦,陈超,陈家齐[5](2019)在《VSD联合诱导膜技术治疗创伤性骨缺损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VSD联合诱导膜技术治疗创伤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8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创伤性骨缺损患者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9~62岁,平均41.3岁;4例为股骨骨缺损,8例为胫骨骨缺损。清创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cm×3cm~17cm×8cm,软组织修复疗程为3~16周,平均9.3周。患者Ⅰ期均采用VSD联合诱导膜技术修复损伤的软组织,Ⅱ期予诱导膜技术治疗创伤后骨缺损。术后评估皮瓣成活、创面和骨缺损的愈合、并发症的发生、邻近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4~32个月平均18.6个月,末次随访,12例患者术后创面均实现愈合。其中,4例在Ⅰ期VSD术后直接行创面缝合,8例在Ⅰ期VSD术后创面仍有感染、愈合不良,经多次清创及VSD术治疗,感染控制后,8例患者中2例行创面直接缝合,另6例行皮瓣移植,其中1例行皮瓣移植后,皮瓣边缘出现坏死,经反复清创和VSD术治疗后,皮瓣成活良好。骨缺损区植骨后,11例生长良好,1例出现骨质吸收,经再次清创植骨后,实现愈合。依据按照Karistrom和Olemd膝、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本组病例优3例,良7例,中2例,优良率为83.3%(10/12)。结论采用VSD联合诱导膜技术治疗创伤性骨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创面愈合较好,皮瓣成活率高,骨缺损修复良好,可以促进患肢关节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王欢欢[6](2019)在《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对乳牙龋患儿治疗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小儿乳牙龋行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患小儿乳牙龋的患儿共计100例作为此次调研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低速涡轮转修复干预,观察组行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干预,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为两组患儿带来的不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咀嚼功能、咬合功能和外观恢复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乳牙龋患儿的临床治疗中,行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能够显着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儿功能恢复之间,值得大力推广。(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丁贵明,徐谐锋[7](2019)在《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骨科创面感染和创伤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骨科创面感染和创伤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换药治疗,测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测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2.86%)显着高于参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57%)显着低于参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效果突出,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5期)
易超亮,易磊,李晨婧[8](2019)在《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院42例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颅骨修补术治疗。按照手术时间将其分为2组:研究组(21例)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40 d~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组(21例)在术后3个月~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57.14%)(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治疗中应用颅骨修补术价值较高,早期手术可获得较晚期手术更为理想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5期)
林雁鸿,周清清,李春霖,肖雨花,郭智华[9](2019)在《创伤修复机制和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创伤修复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每一阶段均受机体精细的调节。因此创伤修复的研究长期困扰着诸多学者,特别是无瘢痕愈合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M2型巨噬细胞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机制不断被阐明,给创伤修复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各种生长因子、3D纳米技术和新基因疗法在创伤修复的研究中不断突破,使得创伤修复达到类似于胎儿伤口的无瘢痕愈合成为可能。本文将重点阐述创伤修复的四个基本过程,并总结近年来创伤修复的各种疗法,以期发现目前创伤修复潜在的极限性,为深入研究创伤修复的机制和治疗方法带来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张伟,张志强,李伟,田峰,何彦国[10](2019)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3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力加压钢板组(11例)和带锁髓内钉组(12例)。动力加压钢板组患者给予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带锁髓内钉组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引流量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带锁髓内钉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为(406.48±54.42)ml、术中引流量为(96.48±20.09)ml,均明显少于动力加压钢板组的(486.13±61.33)、(176.79±27.34)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带锁髓内钉组明显低于动力加压钢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而言,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更加显着,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4期)
创伤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使用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结合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预测急诊创伤患者转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某院急诊科接诊的367例创伤患者。记录患者就诊时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Hb和白蛋白水平、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一般临床资料,并计算RTS、创伤严重程度(injury severe score,ISS)、CRAMS评分(评分内容包括循环、呼吸、胸腹部、运动、语言情况)、RTS+Hb评分。根据简明损伤定级标准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abbreviated injury scale-injury severe score,AIS-ISS)评分将患者分为4组:轻伤(ISS≤5),中等伤(5 <ISS <16),重伤(16≤ISS≤25),严重损伤(ISS> 25)。以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评估急诊创伤患者转入ICU的效能。[结果] 367例患者中,轻伤组125例,中等伤组92例,重伤组78例,严重伤组72例;Hb水平随创伤严重程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严重伤组RTS较轻伤组、中等伤组、重伤组显着减低(P <0.01),但中等伤组与重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伤组、严重伤组CRAMS评分均较轻伤组、中等伤组低(P <0.01),且中等伤组较轻伤组低(P <0.01),但重伤组与严重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患者分流去向上,轻伤患者多选择在诊间处理(P <0.05);重伤和严重伤的患者转入ICU就诊的比例均较高(分别为73.1%和86.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水平、RTS、RTS+Hb评分、CRAMS评分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5、0.862、0.921和0.883,均大于0.5(P <0.05),表明以上指标预测患者转入ICU的效能均较好,其中以RTS+Hb评分的评估价值最高(P <0.01);且RTS+Hb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和0.89,均高于其他各指标。[结论] RTS结合Hb水平对急诊创伤患者转入ICU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助于快速识别危重患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创伤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黄仁邦.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
[2].王笑然,王晓慧,逄冬,张立敏.修正创伤评分结合血红蛋白对急诊创伤患者转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的预测作用[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9
[3].欧文岳,欧文进,刘海新,何伟坚,薛志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创伤的效果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4].孙桂茂.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脑创伤合并颅内高压的临床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5].李树源,周琦石,李悦,陈超,陈家齐.VSD联合诱导膜技术治疗创伤性骨缺损的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9
[6].王欢欢.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对乳牙龋患儿治疗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7].丁贵明,徐谐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
[8].易超亮,易磊,李晨婧.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
[9].林雁鸿,周清清,李春霖,肖雨花,郭智华.创伤修复机制和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10].张伟,张志强,李伟,田峰,何彦国.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