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娜: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

李晓娜: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

摘要: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下,大众群体的身心亦跟随经济的发展脚步“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当代社会文化背景难以使人们的生命得到安顿,于是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再度被国家及社会群体所关注。相应地,传统文化的思想学理及其内含的实践意义也被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从介绍“仁”学思想的内涵入手,主要阐述“仁”学的现代意义;以及孔子“仁”学思想具体的当代实践。旨在探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下,如何使上层建筑这一文化根基更好地促进及协调社会的发展,以及传统的“仁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孔子;“仁”学;现代意义

当前社会,传统文化失落,道德仁义缺失,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已经开始危及人性的发展。而孔子作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经典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仁”学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沉淀后,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也仍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且从时代发展的趋势来看,现在我国又正处于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时期,故本文重读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于个人的提升,对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仁”学思想的内涵

孔子的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庞大,但又非杂乱无章,而是自成体系。其体系主要有两个核心,其中一个便是“仁”。

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在于创新,创新思维是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的根本性指导。持续不间断、高度互动性的教育方式创新是当前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应紧抓青年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手段,在教育内容和教育载体上不断创新,时时刻刻保持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实现对受教育群体的需求连接和价值引领,用创新思维推动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整体发展。

“仁者,人也”,故“仁”学又称“人学”。故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既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又有时代的特征;从古至今,“仁”学的含义大致分为:仁爱、仁德、仁道,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一)仁爱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所谓“爱人”即自己对父母的关心,进而由内向外,由里及表,对兄弟姐妹的关心,再到对亲朋好友的关心,亦叫仁爱者,泛爱也,然其爱亦有差等也。

有关文件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为实现2025年的奋斗目标,孔子“仁”学思想的当代实践已经开始有所行动,有所作为:

在当代中国,孔子的“仁学思想十分自然地存在于国人的身上,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不得不面对个人价值范导缺失、信仰真空的馗尬局面。经过现代社会的转换,孔子“仁”学思想能够在解决现代中国人的信仰失衡、建立理想人格世界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人父母亦为孩子提供优质的传统文化“仁”学思想教育,如:鼓励孩子做好人好事;报名“读经班”,购《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著作,通过阅读来自觉其本心行善等,无一不为其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及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二)仁德

孔门弟子多次问师于仁,然教有差等,各弟子所处境遇不同,故孔子每次对仁的回答与解释各不相同。他认为仁并非特定的解释,而是德行的凝结,需要切实地行徳才能更好地印证仁的存在。

他认为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刚、毅、木、讷,近仁。”故此可看,仁者,全德也,其德行加之于一身,是为君子人生追求之最高道德理想也。

(三)仁道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故“仁”亦有形上与形下,道与器之分。当“仁”这一外在评判标准之“仁爱”与“仁德”上升为一种人生境界与内在品质时,方可内通心性,外透天道,此时“仁道”亦即“天道”也,故历来“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二、“仁”学的现代意义

“仁”学中内涵的人格是完善的,道德是完整的。而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道德却不断滑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盛行,人们普遍缺乏精神归属感,一系列道德沦丧问题接踵而至,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不仅是“仁”的丧失的直接表现,更是传统文化失落的重要原因。故“仁”学的重拾与研究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姚正安先生《熟人生处》讲,因是熟人而不讲礼节,招致对方反感。告诫人们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都得以礼相待,揭示的也是待人接物的人生哲理。

(一)对国民素质的提升起到基础作用

方玫在上海呆了快一年了,她还没去哪儿玩过,所以很激动。徐东就笑她,然后很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包。方玫的脸红了一下,没有拒绝。

“仁”学的重拾,让我们能更加准确地掌握传统文化的全面思想,并与当代社会发展现状结合起来,让大众群体自觉认知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对国民素质的提升起到基础性作用,同时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大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对于社会和谐起到协调作用

“仁”学思想之实行不仅对个人的国民素质起到基础作用,而且对他人、对社会亦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

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沧桑,饱含智慧,这对当前社会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于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国家之大势所趋。国家重视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认同亦是愈来愈肯定孔子的“仁”学思想亦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故重拾孔子其思想亦是复兴传统文化的助力之一。此举对于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洗礼,对于民族自尊心增强和自信心的提高,并使中国屹立于世界舞台不动摇,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孔子仁学思想中的精华也不啻是一剂良药,对国民素质的提升与传统文化的复兴大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社会的和谐起到协调的作用。

程式语的固定及半固定的特征使得英语学习者在辨认和使用它的时候能从整体上来学习和记忆这类语言。程式语能提升说话者的流利性,促进实时交流的进行,并减少对工作记忆的负荷。程式语的使用频率高于控制短语成分单词间的过渡概率(transitional probability)大于非程式语单词间的过渡概率,这种高频性和高过渡概率将导致程式语可预测性的增力。受试在加工程式语的部分单词后就能准确预测其剩余部分,进而缩短了加工时间,程式语的加工速度得到了提高(李更春,2017)。

2017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指出:传承发展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CIM的构架和BIM的基本一致,是在后者的基础上进行扩展。CIM的目标是协同管理,要把设计管理、审批管理、建造管理、设施管理、营销、产业等综合成一个整体。因此,建筑产业现代化应该在管理层面是CIM的组成部分。

“仁”学思想对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息乱,利于国家统治稳定,使国家走向富强之路。而通过对“仁”的研究发掘,有利于重建社会道德,这对于消解现代化带来的各种危机,重建国人的精神家园,解决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三、孔子“仁”学思想的当代实践

抛物线y=ax2+bx+c上有一点C(m,n),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当∠ACB=90°时,直线l是否经过一定点.

(一)个人教育方面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9月9日在北师大与师生交流时说,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教育部亦规定学校内对国学内容方面加权设置比重。可以看出,国家大力支持传统文化的复兴,已经开始有所作为,重拾传统文化,重拾孔子“仁”学思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仁则国仁,从个人教育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

仁爱者,君子近仁,首当先修其身,反求诸己,而后“泛爱众”也,仁者无所不爱。然人有亲疏,事有远近,故君子行事当行中庸之道以把握尺度与分寸,仁爱非兼爱,家事既料,而后天下也平。小国寡民,天下之乐也。

孔子“仁”学思想在个人教育方面的当代实践,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提升,文化整体软实力的提升,社会大众化的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社会方面

随着社会主流文化趋势的发展,这几年,“扶不扶摔倒老人”、“救不救溺水小孩”等相关传统文化的仁、义、道、德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亦是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大众文化相碰撞的结果。由于复兴传统文化的深层需求,新式私人书院逐渐兴起,“书院”一词便又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逐步担当起弘扬传统文化在民间的责任。而对于“仁”学的实践,亦需通过书院之仁道的传承而生生不息,永葆生机。

(三)国家方面

良好的经济基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首先是文化的强大。

于国内而言,“仁”学思想经过正确的重新认识和教育及合理的现代化诠释后,对于国人解决当代个人价值范导缺失,道德逐步趋于沦丧等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了准确的人生向导。

她总是彬彬有礼,说话轻声细语,我却是个大老粗;她总是气质优雅,而我刚从武行变成明星,终于可以享受大把花钱的奢侈生活,恨不得买一堆金链子挂在身上;她喜欢一个人出门,享受私人空间,但我总是爱热闹,喜欢那种有一群人跟随的感觉,觉得自己像个老大,走到哪都有人毕恭毕敬地帮我拿衣服、拉椅子。

对国外而言,近几年中国政府大力推广孔孟之道,在全世界开办“孔子学院”,以“仁”为核心进行道德精神的塑造与传播,寻根溯源,提高了本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同时,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亦以“仁”为己任,始终把持中庸之道,不失仁,不妄义,不刻意制造动乱,不有意主动斗争,此种“仁”学思想在国家方面的不断扩充与实践,使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弘扬了本民族的人文精神,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四、结论

当代社会,在人心浮躁、社会问题频发的背景下,重拾“仁”学的价值,重拾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对文化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正逐渐的认识到并努力的实现着,并且随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对“仁”学思想的倡导,个人与国家各个层级,社会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逐渐有所起色,有所好转,故发展“仁”学思想,对于我们在世界文化发展中树立大国形象与大国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洪镇涛.论语[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

[2]李佩馨.论语的“仁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

[3]张江波.儒家仁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7.

[4]张珍珍.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宁波大学,2012.

作者简介:李晓娜(1994.3-),女,汉,吉林松原人,学历: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标签:;  ;  ;  ;  ;  ;  ;  ;  ;  ;  ;  ;  

李晓娜: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