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基质收缩论文_倪小明,张崇崇,王延斌,王向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煤基质收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质,应力,两相,煤层,透气性,瓦斯,脉冲。

煤基质收缩论文文献综述

倪小明,张崇崇,王延斌,王向浩[1](2014)在《气水两相流阶段煤基质收缩量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尽量避免实验室对煤中甲烷气体解吸时煤基质收缩量测试结果的局限性,综合考虑煤层气井排采时气、水两相流阶段煤储层中气、水产出时引起的煤基质压缩变形与解吸收缩,构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力学预测模型显得很有必要。基于有效应力、损伤等力学理论,结合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构建了有效应力压缩煤基质的压缩效应模型;根据吉布斯公式、Bangham理论和Langmuir方程,构建了气体解吸引起的煤基质收缩解吸效应模型;基于表面自由能和煤基质弹性能等能量理论、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压缩效应与解吸效应相互影响下煤基质收缩数理模型。以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为实例对气、水两相流阶段的煤基质收缩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对基质收缩量的贡献方面,压缩、解吸效应及2者相互影响的4种效应贡献能力处于同一数量级。其中解吸效应影响最大,解吸效应的收缩量计算结果与其他学者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基本相符。所建煤基质收缩量数学模型能对不同储层地质条件下气、水两相流阶段煤基质收缩量做出较准确的预测。(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4年S1期)

倪小明,张崇崇,王延斌,王向浩[2](2013)在《气、水两相流阶段煤基质收缩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查明煤层气井产气后煤基质收缩变化规律是进行此阶段渗透率变化研究的基础。基于排采过程中表面自由能、有效应力系数、弹性模量的改变对煤基质变形的重要影响,根据表面物理化学、损伤断裂理论分别对表面自由能增量数理模型、有效应力系数数理模型与弹性模量数理模型进行了构建;并基于弹塑性力学对叁者的影响进行了迭加,结合樊庄区块地质与压裂排采资料,对气、水两相流阶段煤基质收缩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水两相流过程中综合表面自由能、有效应力系数与弹性模量影响下的煤基质收缩变形呈近对数形式持续逐步增加。其中表面自由能、有效应力系数对基质收缩变形的影响较大,弹性模量影响较小。排采时在气、水两相流阶段应注意后续气、水补给的连续性。(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卢义玉,宋晨鹏,刘勇,康勇[3](2011)在《水射流促进煤基质收缩提高煤层透气性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脉冲水射流割缝是新型有效的增透技术,但增透机理尚未明确,制约了其在不同赋存条件煤层中的推广应用。文中从煤基质收缩提高煤层透气性角度出发,在分析高压水射流冲击煤体的动态效应基础上,得出冲击动态方程;理论分析了在高压脉冲水射流作用下煤基质的受力状态,得出了高压脉冲水射流能够促使煤基质收缩,并推导出射流冲击力-煤基质的关系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P-M模型,得出射流作用下煤层内瓦斯渗流方程,为高压脉冲水射流割缝增透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程波,叶佩鑫,隆清明,周灿铠,乔燕珍[4](2010)在《煤基质收缩效应和有效应力对煤层渗透率影响的新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煤基质收缩效应和有效应力作用的影响,煤层渗透率将随煤储层压力的下降而变化。基于Bangham固体变形理论和有效应力应变理论,建立了煤基质收缩效应和有效应力耦合作用影响下煤层渗透率的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自煤层气开始生产起,随着煤储层压力的降低,煤层渗透率变化将可能出现3种情况。经过对已有的现场试验结果与模型结论的对比,证明了该模型与现场实际相符。(本文来源于《矿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0年02期)

周锋德,姚光庆,唐仲华[5](2010)在《煤基质收缩和膨胀对甲烷开采和二氧化碳存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耦合的煤层气数值模型,模拟和对比了3种不同的煤基质收缩和膨胀模型模拟的渗透率、CH4产量、CH4含量分布、CO2注入量和CO2存储量。在无CO2注入情况下,考虑吸附/解吸附作用的煤基质收缩/膨胀模型最大的渗透率为初始渗透率的6倍,而只考虑压力作用的煤基质收缩/膨胀模型渗透率下降2%,CH4累积产量前者是后者的1.3倍;在CO2注入情况下,考虑吸附/解吸附作用的模型最大的渗透率为原来的1.25倍,最小为原来的0.17倍,而只考虑压力作用的煤基质收缩/膨胀模型渗透率下降1.6%,CH4累积产量前者是后者的1.5倍,而CO2的注入速度和存储量后者分别是前者的14倍和3.85倍。结果表明:煤基质收缩/膨胀对CH4开采和CO2都有影响,吸附/解吸附导致的基质收缩/膨胀起主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周军平,鲜学福,姜永东,李晓红,姜德义[6](2009)在《考虑有效应力和煤基质收缩效应的渗透率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层气的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两个相反的效应:(1)储层压力下降,有效应力增加,煤层裂隙压缩闭合,渗透率降低;(2)煤层气解吸,煤基质收缩,煤层气流动路径张开,渗透率升高;建立了包含煤基质收缩效应的煤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理论模型,模型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反映的规律一致。根据模型得出在体积应力恒定条件下,渗透率随孔隙压力变化存在一临界压力,孔隙压力小于临界压力时,渗透系数随孔隙压力的增加而减少,孔隙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渗透系数随孔隙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给出了该临界压力的计算式。对不同情形下渗透率对孔隙压力的变化响应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临界压力的存在与否与影响渗透率的多种因素有关,应对影响煤层渗透性的众多因素进行动态耦合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付玉,郭肖,贾英,严文德[7](2005)在《煤基质收缩对裂隙渗透率影响的新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基质收缩使储层裂隙孔隙度和渗透率发生很大变化,目前的研究方法普遍存在测量费用昂贵和计算误差大的问题。文章基于固体变形理论与固体表面能理论,建立了一个新的煤基质收缩变形对煤裂隙渗透率和孔隙度影响的数学模型,消除了直接用煤体收缩系数来计算煤裂隙孔隙度和渗透率所引起的误差。研究结果表明,煤基质收缩引起裂隙渗透率变化经历了一个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裂隙的渗透率增大与储层压力的降低呈对数变化关系;煤层气中Langmuir体积大的气体所占的相对密度越大,解吸后煤储层裂隙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越大。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对比,模型能准确合理地反映煤基质收缩变形对煤裂隙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05年02期)

陈金刚,张世雄,秦勇,傅雪海[8](2004)在《煤基质收缩能力内在控制因素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煤基质收缩实验和叁轴压缩实验 ,对煤基质收缩的内在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 ,发现煤基质收缩量显着受控制于其本身所固有的力学性能 ,与其力学参数呈现负指数关系 ,并对这一内在机理进行了剖析。(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04年05期)

傅雪海,李大华,秦勇,姜波,王文峰[9](2002)在《煤基质收缩对渗透率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具有围限压力的情况下进行了煤岩体氦气和甲烷渗透率的平行实验 ;采用控制有效应力的方法 ,消除了因流体压力降低和气体解吸引起的渗透率变低问题 ;同时 ,利用克林伯格公式 ,校正了因气体分子沿壁面滑移而受影响的渗透率 ,并定量地推导了煤基质收缩引起的渗透率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渗透率增量随绝对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大 ,随流体压力的减少而呈对数形式减少 ;煤岩体氦气的绝对渗透率大于甲烷的克氏渗透率 ,在有效应力不变的情况下 ,流体压力愈小 ,滑脱效应愈明显 ;滑脱效应引起的渗透率增量越大 ;氦气滑脱效应大于甲烷(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煤基质收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查明煤层气井产气后煤基质收缩变化规律是进行此阶段渗透率变化研究的基础。基于排采过程中表面自由能、有效应力系数、弹性模量的改变对煤基质变形的重要影响,根据表面物理化学、损伤断裂理论分别对表面自由能增量数理模型、有效应力系数数理模型与弹性模量数理模型进行了构建;并基于弹塑性力学对叁者的影响进行了迭加,结合樊庄区块地质与压裂排采资料,对气、水两相流阶段煤基质收缩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水两相流过程中综合表面自由能、有效应力系数与弹性模量影响下的煤基质收缩变形呈近对数形式持续逐步增加。其中表面自由能、有效应力系数对基质收缩变形的影响较大,弹性模量影响较小。排采时在气、水两相流阶段应注意后续气、水补给的连续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基质收缩论文参考文献

[1].倪小明,张崇崇,王延斌,王向浩.气水两相流阶段煤基质收缩量预测方法[J].煤炭学报.2014

[2].倪小明,张崇崇,王延斌,王向浩.气、水两相流阶段煤基质收缩变化规律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

[3].卢义玉,宋晨鹏,刘勇,康勇.水射流促进煤基质收缩提高煤层透气性机理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1

[4].程波,叶佩鑫,隆清明,周灿铠,乔燕珍.煤基质收缩效应和有效应力对煤层渗透率影响的新数学模型[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

[5].周锋德,姚光庆,唐仲华.煤基质收缩和膨胀对甲烷开采和二氧化碳存储的影响[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

[6].周军平,鲜学福,姜永东,李晓红,姜德义.考虑有效应力和煤基质收缩效应的渗透率模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7].付玉,郭肖,贾英,严文德.煤基质收缩对裂隙渗透率影响的新数学模型[J].天然气工业.2005

[8].陈金刚,张世雄,秦勇,傅雪海.煤基质收缩能力内在控制因素的试验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

[9].傅雪海,李大华,秦勇,姜波,王文峰.煤基质收缩对渗透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

论文知识图

煤基质收缩量与力学参数的耦合关...影响b.不考虑煤基质收缩影响图5-44井...力学性能对煤基质收缩量的控制...3种模型模拟的CO2累积存储量对比流体压力与渗透率的关系(4号煤样)煤层埋深与渗透率的关系(1号煤样)

标签:;  ;  ;  ;  ;  ;  ;  

煤基质收缩论文_倪小明,张崇崇,王延斌,王向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