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模块数据系统论文和设计-陈正龙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模块数据系统,包括有顶板组件,该顶板组件包括一框架及位于框架中部的顶板以及与顶板连接的电磁控制装置,其中,框架中部在顶板对应位置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顶板的两端通过转轴枢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所述第二连接梁上,其特征在于:顶板与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的枢接处至少安装有一个阻尼组件,以便对抗和阻尼所述顶板相对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的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顶板相对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翻转进,由于阻尼组件的设置,使得顶板在翻转的过程中起到有效的阻尼作用,使得顶板可以相对较缓地,无声地关闭,达到了静音效果的同时还起到了安静环境的作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微模块数据系统,包括有顶板组件(40),该顶板组件(40)包括一框架(401)及位于所述框架(401)中部的顶板(402)以及与所述顶板(402)连接的电磁控制装置(403),其中,所述框架(401)中部在顶板(402)对应位置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连接梁(4011)和第二连接梁(4012),所述顶板(402)的两端通过转轴(404)枢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梁(4011)和所述第二连接梁(401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02)与所述第一连接梁(4011)和第二连接梁(4012)的枢接处至少安装有一个阻尼组件(50),以便对抗和阻尼所述顶板(402)相对第一连接梁(4011)和第二连接梁(4012)的转动。

设计方案

1.一种微模块数据系统,包括有顶板组件(40),该顶板组件(40)包括一框架(401)及位于所述框架(401)中部的顶板(402)以及与所述顶板(402)连接的电磁控制装置(403),其中,所述框架(401)中部在顶板(402)对应位置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连接梁(4011)和第二连接梁(4012),所述顶板(402)的两端通过转轴(404)枢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梁(4011)和所述第二连接梁(401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02)与所述第一连接梁(4011)和第二连接梁(4012)的枢接处至少安装有一个阻尼组件(50),以便对抗和阻尼所述顶板(402)相对第一连接梁(4011)和第二连接梁(4012)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模块数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50)包括有:

齿轮(501),设置在第一连接梁(4011)或第二连接梁(4012)上,并与所述转轴(404)同轴连接;

滚珠(502),与所述齿轮(501)啮合;

固定座(503),设置在第一连接梁(4011)或第二连接梁(4012)上,与所述齿轮(501)相对设置;

弹性件(504),该弹性件(50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座(503)上,该弹性件(50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滚珠(502),使得所述滚珠(502)始终具有与所述齿轮(501)啮合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模块数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进风口的地板,所述地板上安装有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机柜列,各对机柜列并列排布,每列机柜列由至少二个前后布置的机柜构成,其中每对机柜列之间面对面的空间形成为冷通道,背对背的空间形成为热通道,所述每对机柜列之间的顶部还连接有所述顶板组件(40),而在最前面一行机柜和最后一行机柜上分别设置有前柜门(405)和后柜门(4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模块数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列机构列自前向后依次为管控柜(407)、配电柜(408)、电池柜(409)、整流柜(410)以及空调柜(420),所述管控柜(407)的底部具有向所述空调柜(420)输送冷却介质的进口(4071)以及经与所述空调柜(420)热交换后的冷却介质排出的出口(407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模块数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控柜(407)包括有柜体(1)、设置在该柜体(1)两侧壁的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以及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上的至少两个横隔板,所述柜体(1)于所述横隔板背面的中央位置设置有配线室(8),各个所述横隔板的截面呈“U”形,包括有板体(70)以及朝所述配线室(8)所在方向延伸的配线条(701),所述配线条(701)上设置有配线孔(7011),并且相邻横隔板的配线条(701)之间构成与所述配线室(8)配线的第一空间(7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模块数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室(8)包括有底壁(81)以及设置在该底壁(81)上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82)、第二侧壁(83)以及连接第一侧壁(82)和第二侧壁(83)的第三侧壁(84)和第四侧壁(85),且第一侧壁(82)、第二侧壁(83)、第三侧壁(84)以及第四侧壁(85)包围成用于配线的第二空间(86),所述第一侧壁(82)和第二侧壁(83)均向所述第二空间(86)内弯折形成弯折边(820)以局部覆盖所述第二空间(86),所述弯折边(820)上设置有穿线孔(82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模块数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84)和第四侧壁(85)上开设有能将所述配线室(8)安装在所述柜体(1)上的安装孔(840),所述弯折边(820)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三侧壁(84)和第四侧壁(85)留有供线进入所述第二空间(86)的进线空间(841),所述柜体(1)两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风孔(11)。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模块数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柜(409)包括有电池柜体(1′),所述柜体(1′)包括有框架,该框架由多根竖向立柱(11′)以及多根横撑件(12′)组装而成,所述电池柜体(1′)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经所述横撑件(12′)支承的隔板(2′),所述隔板(2′)将所述电池柜体(1′)分隔成用于容纳电池(3′)的子容腔(13′),所述电池柜体(1′)还包括有前门(4′)及后门(5′),所述前门(4′)铰接于所述前门(4′)对应的竖向立柱(11′),所述后门(5′)为网孔门,所述前门(4′)于相邻子容腔(13′)之间的位置设置有风扇(6′),所述隔板(2′)之上搁置有电池(3′),并且所述隔板(2′)的底部开设有供风扇(6′)引入的风引至电池(3′)的通孔(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模块数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的底部之下间隔设置有与所述横撑件(12′)相垂直的支承杆(7′),所述隔板(2′)周围连接有包围所述支承杆(7′)的框体(22′),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支承杆(7′)之下、并能接纳所述电池(3′)所滴漏的漏液的防漏件(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模块数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件(8′)包括有板体(81′)以及由该板体(81′)的四周向上凸设的凸边,所述凸边包括靠近所述前门(4′)的第一凸边(82′),所述第一凸边(82′)与所述框体(22′)相抵接,而所述凸边中除去第一凸边(82′)的其它三个凸边(83′)则与所述支承杆(7′)留有可供风扇(6′)引入的风引至电池(3′)的间隙。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据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微模块数据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就信息与互联网业务的生产中心、处理中心、存储中心。目前,市场上的数据中心的建设一般分为传统的集中式和集装箱数据中心,传统的集中式建设,一般要从土地规划开始,针对性的规划设计大型数据中心,其规划、建设周期长达2~3年,初期设备投资巨大,而且这种建设模式非常不灵活,根据市场需求扩容机柜、升级每个服务器机柜的用电负荷往往是不现实的。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飞速发展,集装箱数据中心、微模块数据中心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所谓微模块数据中心是指每个模块具有独立的功能、统一的输入输出接口,不同区域的模块可以互相备份,通过相关模块的排列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模块数据中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一专利号为ZL201820212001.6(公告号为CN20796922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数据中心微模块系统》包括两列架空底座、设于所述两列架空底座之间的通风静电地板,设置于所述两列架空底座上的配电柜及微模块,设于所述通风静电地板上方的天窗组件,所述微模块上方设有线槽,还包括前后两端的气流遏制门,该数据中心微模块系统采用模块化、标准化和高整合设计,使得整个系统稳定度高;其中,天窗组件包括两端的固定天窗及设于固定天窗之间的消防天窗,固定天窗顶部设有走线架,该消防天窗上设有可自由翻转的顶盖,顶盖翻转后不影响模块内机柜前门开关,与机房消防系统联动的方式解微模块内消防要求问题,微模块顶部具备消防联动自动翻开顶盖功能,满足消防要求及安全规定要求,在正常状态下,翻板顶盖由通电的磁铁吸合,翻板面处于与走道平行达到密封效果,当一旦发生火警,在消防系统启动之彰,翻板顶盖的电磁铁断电并脱扣,翻板顶盖由于重力的作用迅速打开,保证消防系统启动后灭火气体由翻板顶盖处进入封闭的微模块空间内,但翻板顶盖由于重力的作用迅速打开,速度过快,发出的声音过响可能会增加工作人员的恐惧心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具有静音效果的微模块数据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微模块数据系统,包括有顶板组件,该顶板组件包括一框架及位于所述框架中部的顶板以及与所述顶板连接的电磁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框架中部在顶板对应位置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所述顶板的两端通过转轴枢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所述第二连接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的枢接处至少安装有一个阻尼组件,以便对抗和阻尼所述顶板相对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的转动。

进一步地,从安装简单的角度出发,也为了防止顶板过慢的翻转,所述阻尼组件包括有:

齿轮,设置在第一连接梁或第二连接梁上,并与所述转轴同轴连接;

滚珠,与所述齿轮啮合;

固定座,设置在第一连接梁或第二连接梁上,与所述齿轮相对设置;

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该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滚珠,使得所述滚珠始终具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趋势。

进一步地,还包括具有进风口的地板,所述地板上安装有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机柜列,各对机柜列并列排布,每列机柜列由至少二个前后布置的机柜构成,其中每对机柜列之间面对面的空间形成为冷通道,背对背的空间形成为热通道,所述每对机柜列之间的顶部还连接有所述顶板组件,而在最前面一行机柜和最后一行机柜上分别设置有前柜门和后柜门。

为了自前向后依次冷却管控柜、配电柜、电池柜、整流柜以及空调柜,所述每列机构列自前向后依次为管控柜、配电柜、电池柜、整流柜以及空调柜,所述管控柜的底部具有向所述空调柜输送冷却介质的进口以及经与所述空调柜热交换后的冷却介质排出的出口。管控柜、配电柜、电池柜、整流柜以及空调柜与进口和出口相连接的管路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的管路连接。

所述管控柜包括有柜体、设置在该柜体两侧壁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以及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的至少两个横隔板,所述柜体于所述横隔板背面的中央位置设置有配线室,各个所述横隔板的截面呈“U”形,包括有板体以及朝所述配线室所在方向延伸的配线条,所述配线条上设置有配线孔,并且相邻横隔板的配线条之间构成与所述配线室配线的第一空间。该用于微模块数据系统的管控柜的柜体自上而下间隔设置的横隔板上可用于安装如采集器、监控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实现信号采集,进而实现管控作用,而柜体上的配线室以及与横隔板上的配线条之间构成供上述电子设备的配线空间,具有方便配线,使得线路布置合理的特点。

为了方便配线室与配线条之间的配线,所述配线室包括有底壁以及设置在该底壁上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且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包围成用于配线的第二空间,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向所述第二空间内弯折形成弯折边以局部覆盖所述第二空间,所述弯折边上设置有穿线孔。

为了便于配线室的安装,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开设有能将所述配线室安装在所述柜体上的安装孔,所述弯折边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留有供线进入所述第二空间的进线空间,所述柜体两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风孔。该通风孔的设置能保持柜体内的通风性。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柜包括有电池柜体,所述电池柜体包括有框架,该框架由多根竖向立柱以及多根横撑件组装而成,所述电池柜体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经所述横撑件支承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电池柜体分隔成用于容纳电池的子容腔,所述电池柜体还包括有前门及后门,所述前门铰接于所述前门对应的竖向立柱,所述后门为网孔门,所述前门于相邻子容腔之间的位置设置有风扇,所述隔板之上搁置有电池,并且所述隔板的底部开设有供风扇引入的风引至电池的通孔。该电池柜的前门设有风扇,后门为网孔门,从而在前门和后门以及相邻子容腔之间的空间内自然形成自前向后的风道,只要将电池安装在底部具有通孔的隔板之上,风扇吹出的风经通孔带走电池的热量后流至后门的网孔门,从而达到针对性地加强散热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底部之下间隔设置有与所述横撑件相垂直的支承杆,所述隔板周围连接有包围所述支承杆的框体,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支承杆之下、并能接纳所述电池所滴漏的漏液的防漏件。

进一步地,所述防漏件包括有板体以及由该板体的四周向上凸设的凸边,所述凸边包括靠近所述前门的第一凸边,所述第一凸边与所述框体相抵接,而所述凸边中除去第一凸边的其它三个凸边则与所述支承杆留有可供风扇引入的风引至电池的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顶板相对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翻转进,由于阻尼组件的设置,使得顶板在翻转的过程中起到有效的阻尼作用,使得顶板可以相对较缓地,无声地关闭,达到了静音效果的同时还起到了安静环境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模块数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板组件的顶板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板组件的顶板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管控柜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管控柜背面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管控柜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配线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四横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防漏件抽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防漏件抽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漏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板以及位于隔板之下的支承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微模块数据系统包括有顶板组件40,该顶板组件40包括一框架401及位于框架401中部的顶板402以及与顶板402连接的电磁控制装置403,其中,框架401中部在顶板402对应位置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连接梁4011和第二连接梁4012,顶板402的两端通过转轴404枢接在第一连接梁4011和第二连接梁4012上,顶板402与第一连接梁4011和第二连接梁4012的枢接处至少安装有一个阻尼组件50,以便对抗和阻尼顶板402相对第一连接梁4011和第二连接梁4012的转动,顶板402相对第一连接梁4011和第二连接梁4012翻转进,由于阻尼组件50的设置,使得顶板402在翻转的过程中起到有效的阻尼作用,使得顶板402可以相对较缓地,无声地关闭,达到了静音效果的同时还起到了安静环境的作用。从安装简单的角度出发,也为了防止顶板402过慢的翻转,阻尼组件50包括有设置在第一连接梁4011或第二连接梁4012上,并与转轴404同轴连接的齿轮501,与齿轮501啮合的滚珠502,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梁4011或第二连接梁4012上,与齿轮501相对设置的固定座503,还包括有弹性件504,该弹性件504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座503上,该弹性件504的另一端连接滚珠502,使得滚珠502始终具有与齿轮501啮合的趋势。

本实施中的微模块数据系统还包括具有进风口的地板,地板上安装有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机柜列,各对机柜列并列排布,每列机柜列由至少二个前后布置的机柜构成,其中每对机柜列之间面对面的空间形成为冷通道,背对背的空间形成为热通道,每对机柜列之间的顶部还连接有顶板组件40,而在最前面一行机柜和最后一行机柜上分别设置有前柜门405和后柜门406。另外,为了自前向后依次冷却管控柜407、配电柜408、电池柜409、整流柜410以及空调柜420,每列机构列自前向后依次为管控柜407、配电柜408、电池柜409、整流柜410以及空调柜420,管控柜407的底部具有向空调柜420输送冷却介质的进口4071以及经与空调柜420热交换后的冷却介质排出的出口4072,管控柜407、配电柜408、电池柜409、整流柜410以及空调柜420与进口4071和出口4072相连接的管路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的管路连接。

其中,用于微模块数据系统的管控柜407包括有柜体1、设置在该柜体1两侧壁的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以及间隔连接在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上的至少两个横隔板,柜体1于横隔板背面的中央位置设置有配线室8,各个横隔板的截面呈“U”形,包括有板体70以及朝配线室8所在方向延伸的配线条701,配线条701上设置有配线孔7011,并且相邻横隔板的配线条701之间构成与配线室8配线的第一空间702,其中,配线室8包括有底壁81以及设置在该底壁81上的侧壁,侧壁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82、第二侧壁83以及连接第一侧壁82和第二侧壁83的第三侧壁84和第四侧壁85,且第一侧壁82、第二侧壁83、第三侧壁84以及第四侧壁85包围成用于配线的第二空间86,第一侧壁82和第二侧壁83均向第二空间86内弯折形成弯折边820以局部覆盖第二空间86,弯折边820上设置有穿线孔8201。另外,为了便于配线室8的安装,第三侧壁84和第四侧壁85上开设有能将配线室8安装在柜体1上的安装孔840,而弯折边820的两端均与第三侧壁84和第四侧壁85留有供线进入第二空间86的进线空间841。

为了保持柜体1内的通风性,柜体1两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风孔11。该用于微模块数据系统的管控柜的柜体1自上而下间隔设置的横隔板具有四块,即为第一横隔板4、第二横隔板5、第三横隔板6和第四横隔板7,其中第一横隔板4上于配线室8的两侧分别并排设置有逆变器41、极早期电源42,第二横隔板5上并排设置有监控服务器51和采集器52,第三横隔板6上并排设置有门禁监控器61和电池巡检仪主机62,第四横隔板7上并排设置有控制柜配电单元71和漏水检测仪72,实现信号采集,进而实现管控作用,而柜体1上的配线室8以及与横隔板上的配线条701之间构成供上述电子设备的配线空间,以便于配线。而本实施例中用于微模块数据系统的综合集装电池柜409,包括有电池柜体1′,电池柜体1′包括有框架,该框架由多根竖向立柱11′以及多根横撑件12′组装而成,电池柜体1′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经横撑件12′支承的隔板2′,隔板2′将电池柜体1′分隔成用于容纳电池3′的子容腔13′,其中电池柜体1′还包括有前门4′及后门5′,前门4′铰接于前门4′对应的竖向立柱11′,后门5为网孔门,前门4于相邻子容腔13′之间的位置设置有风扇6′,隔板2′之上搁置有电池3′,并且隔板2′的底部开设有供风扇6′引入的风引至电池3′的通孔21′。由于电池柜的前门4′设有风扇6′,后门5′为网孔门,从而在前门4′和后门5′以及相邻子容腔13′之间的空间内自然形成自前向后的风道,只要将电池3′安装在底部具有通孔21′的隔板2′之上,风扇6′吹出的风经通孔21′带走电池3′的热量后流至后门5′的网孔门,从而达到针对性地加强散热目的。

为了防止加强隔板2′支承电池3′的支承力,隔板2′的底部之下间隔设置有与横撑件12′相垂直的支承杆7′,隔板2周围连接有包围支承杆7′的框体22′,该框体22′能避免支承杆7′的暴露于柜体1′,另外,为了防止电池3′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发生漏液,还包括有设置在支承杆7′之下、并能接纳电池3′所滴漏的漏液的防漏件8′。为了在增加隔板2′之下防漏件8′的同时又不影响风扇6′引入的风引至电池3′,防漏件8′包括有板体81′以及由该板体81′的四周向上凸设的凸边,凸边包括靠近前门4′的第一凸边82′,第一凸边82′与框体22′相抵接,而凸边中除去第一凸边82′的其它三个凸边83′则与支承杆7′留有可供风扇6′引入的风引至电池3′的间隙,而防漏件8′通过设置在支承杆7′之下的连接件9′而置于支承杆7′之下。本实施例中连接件9′呈“Z”型,包括有第一水平壁91′和第二水平壁92′以及连接二者的竖向壁93′,第一水平壁91′与横撑件12′平行,并连接至少两根支承杆7′,而第二水平壁92′则用于支承防漏件8′的板体81′,风扇6′吹出的风经各支撑杆之间的间隙再通过通孔21′带走电池3′的热量后流至后门5′的网孔门,从而实现电池3′的散热,安装电池时可以打开前门4′进行安装。

设计图

一种微模块数据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1920.3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861383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H05K7/14

专利分类号:H05K7/14;H05K7/20

范畴分类:39D;

申请人:宁波隆兴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宁波隆兴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安居路18号

发明人:陈正龙;鲁界平;占景平;邱丽慧

第一发明人:陈正龙

当前权利人:宁波隆兴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徐雪波;叶桂萍

代理机构:33102

代理机构编号: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微模块数据系统论文和设计-陈正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