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扰动论文-林华,宿浩,唐功友

正弦扰动论文-林华,宿浩,唐功友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弦扰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扰动,无静差控制,内模原理,线性系统

正弦扰动论文文献综述

林华,宿浩,唐功友[1](2019)在《受正弦扰动的线性系统的无静差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线性系统在正弦扰动下的扰动抑制问题。对于一类受正弦扰动的n阶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具有二阶动态特性的状态反馈控制算法。设计的动态反馈控制律结构由两部分构成。首先利用内模原理,在控制器中嵌入了正弦扰动的模态矩阵,实现了闭环系统的无静差扰动抑制。然后通过设计控制器中的n+2个参数,使闭环系统的极点实现任意配置,从而保证了闭环系统的指数渐近稳定性。数值仿真算例说明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邹奎,苟兴宇,范达[2](2017)在《含多正弦扰动的航天器无拖曳控制系统性能极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航天器无拖曳控制系统的性能极限问题.将空间环境扰动描述为一个阶跃分量、一个平稳随机分量和多个正弦分量的线性组合,利用残余非保守力的稳态方差度量扰动抑制性能,并运用Wiener-Hopf设计方法求解最小灵敏度函数.为确保残余非保守力的渐近平稳性,将最小灵敏度函数表示为反馈系统的频域拓扑结构,并推导了闭环系统的极限指标.结合无拖曳控制指标,讨论了加速度计模式下的传感器、执行器的指标分解问题.(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7年04期)

陈霄,董刚,蒋华,吴锦涛[3](2017)在《多次激波诱导正弦扰动预混火焰界面失稳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波诱导火焰失稳是实际中常见的现象,为深入研究火焰失稳特性,采用叁维单步化学反应的Navier-Stokes方程和9阶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WENO)的高精度格式,对不同马赫数的入射激波及其反射激波多次诱导正弦型预混火焰界面失稳的现象进行了叁维数值模拟,并对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激波的多次作用下,火焰界面的演变过程主要受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特性和化学反应特性的双重影响,且随着入射激波强度的增强,上述2种特性均得到进一步强化。为构造体现反应性RM不稳定特性的参数,根据火焰界面混合区平均涡量和化学反应速率,提出了表征界面受不稳定性和化学反应影响的量纲一参数。通过分析发现,在同一入射激波强度下,该参数的对数形式随入射激波和反射激波的多次作用呈基本相同的线性增长趋势;对不同马赫数的入射激波,该参数对数形式的线性增长率也基本一致。这样的变化表明该量纲一参数能够反映反应性RM不稳定过程中火焰界面发展的内在规律。(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7年02期)

齐洪亮[4](2016)在《正弦扰动下蒸汽发生器两相流不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蒸汽发生器作为核电站一、二回路的枢纽,是一、二回路进行换热的关键设备,在整个核电站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安全运行关系着整个电站系统的安全与否。蒸汽发生器结构和流动换热特性复杂,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破裂是核电站的高发事故,因此对蒸汽发生器汽液两相流不稳定性的研究对于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安全性具有重大的价值及实际意义。本文以国外学者H.T.Liu和S.Kakae所进行的实验为参考,建立汽液两相流动换热物理模型,并基于漂移流理论建立数学模型,使用Matlab/Simulink搭建汽液两相流仿真模型,利用此仿真模型进行不同功率、不同质量流量、不同入口温度的稳态仿真。质量流量阶跃降低10%和入口流体温度阶跃降低10%时,对四种不同加热功率的工况进行动态仿真。对于船舶机动性常见的两种升降负荷的工况,用加热功率800W阶跃升高到1000W模拟升负荷,800W阶跃降低到600W模拟降负荷,对升降负荷两种工况动态仿真。应用仿真模型对质量流量、入口温度受到不同幅度扰动引起的汽液两相流不稳定性仿真分析,对不同功率下质量流量、入口温度受到扰动引起的汽液两相流不稳定性仿真,分析两相流不稳定性的特性。通过与稳态热力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仿真结果合理可靠,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稳态仿真得到了沸腾段漂移流模型的一些主要参数,其中分布参数C0、液相倍增因子Φl02、滑速比S叁个代表性的参数的稳态仿真结果合理正确。不同幅度扰动质量流量、入口温度时,引起预热段高度、质量含汽率、压力、汽液相流速发生周期性的不稳定性脉动,扰动越大振幅越大,较大扰动时压力发生非正弦的周期性脉动。不同功率下扰动质量流量和入口温度时,引起各参数发生周期性的不稳定性脉动,高功率引起液相流速、压力的振幅较大,低功率引起质量流速、汽相流速、预热段高度振幅较大。综上,基于漂移流数学模型建立的仿真模型,进行稳态、动态特性仿真以及两相流不稳定性的研究,对于研究实际的蒸汽发生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对于提高实际蒸汽发生器的安全性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6-01-06)

何宇,魏艳君,罗琦,丁浩[5](2014)在《相位正弦扰动的孤岛检测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伏并网逆变器作为一个安全可靠的并网逆变装置,必须要能及时检测出孤岛效应。以叁相光伏逆变器为对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相位正弦扰动法,即在逆变器输出电流的相位中加入微弱的正弦扰动,通过检测公共耦合点PCC(point of common coupling)电压q轴分量的幅值来判断孤岛的发生;推导了孤岛发生后PCC电压q轴分量的幅值与负载品质因数的关系;给出了检测出孤岛的定量条件;论证了该方法不影响输出电流的过零点、幅值和基波;阐明了在负载平衡的情况下此法不存在检测盲区;最后进行了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冯亚非,郑欢,桑卫兵,葛辉良[6](2012)在《基于瑞利散射的分布式正弦扰动信号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瑞利散射的分布式信号探测的基本原理,建立模型对结果进行计算机仿真,并通过实验提取出加载的正弦信号,验证了理论结果,证明了基于瑞利散射的分布式正弦信号检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声学与电子工程》期刊2012年01期)

唐功友,王笑寒,王海红[7](2008)在《时滞离散系统正弦扰动的最优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状态和控制都含时滞的线性离散系统在正弦扰动下的减振控制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变量代换,并利用此代换将原系统转换为不含控制时滞的系统.然后利用逐次逼近法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求解一族无时滞的线性两点边值序列问题.得到的最优控制律由解析的状态反馈,前馈和具有记忆的控制项以及时滞补偿序列的极限组成.通过截取时滞补偿序列的有限项,可以得到系统的次优减振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容易实现,设计的控制器对正弦扰动有较强的抑制能力.(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08年04期)

唐功友,胡乃平,赵艳东[8](2008)在《受正弦扰动的线性时滞系统的最优输出跟踪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参考输入由外系统给出的状态含有时滞的线性系统在正弦干扰下的最优输出跟踪问题。利用逐次逼近法,通过构造线性非齐次两点边值问题序列,求得了用于补偿时滞的伴随向量。分别利用参考输入外系统状态、干扰及其导数信号引入前馈控制作用。得到的控制律包含精确反馈项、前馈项和伴随向量极限形式的时滞补偿项。通过引入参考输入观测器解决由于引入外系统状态而导致的前馈控制律的物理不可实现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高德欣,杨佩佩,张文武[9](2007)在《基于观测器的受正弦扰动MIMO系统最优跟踪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具有外界正弦扰动作用下MIMO系统的最优跟踪控制问题。根据扰动特点,假设拉格朗日算子化简求解系统两点边值问题,通过求解Riccati方程和矩阵方程分别在有限时域和无限时域得到系统前馈反馈最优跟踪控制律。证明了最优跟踪控制律的存在唯一性条件,并给出了最优跟踪控制律的实现算法。构造降维参考输入观测器解决了控制律中前馈项物理不可实现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期刊2007年06期)

高德欣,唐功友[10](2007)在《受正弦扰动时滞非线性系统的近似最优减振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时滞非线性系统在正弦扰动作用下的最优减振控制问题,给出一种无时滞近似最优减振控制律的迭代方法.通过假设Lagrange算子,将由原系统最优控制问题得到的既含时滞项又含有超前项的非线性两点边值问题转换为新的有利于求解的形式,再通过构造序列将其转化为不含时滞项和超前项的线性非齐次两点边值问题序列.证明了该序列的收敛性.通过交替迭代序列得到了系统最优减振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时滞下对扰动都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2007年09期)

正弦扰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航天器无拖曳控制系统的性能极限问题.将空间环境扰动描述为一个阶跃分量、一个平稳随机分量和多个正弦分量的线性组合,利用残余非保守力的稳态方差度量扰动抑制性能,并运用Wiener-Hopf设计方法求解最小灵敏度函数.为确保残余非保守力的渐近平稳性,将最小灵敏度函数表示为反馈系统的频域拓扑结构,并推导了闭环系统的极限指标.结合无拖曳控制指标,讨论了加速度计模式下的传感器、执行器的指标分解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弦扰动论文参考文献

[1].林华,宿浩,唐功友.受正弦扰动的线性系统的无静差控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邹奎,苟兴宇,范达.含多正弦扰动的航天器无拖曳控制系统性能极限研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7

[3].陈霄,董刚,蒋华,吴锦涛.多次激波诱导正弦扰动预混火焰界面失稳的数值研究[J].爆炸与冲击.2017

[4].齐洪亮.正弦扰动下蒸汽发生器两相流不稳定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5].何宇,魏艳君,罗琦,丁浩.相位正弦扰动的孤岛检测新方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4

[6].冯亚非,郑欢,桑卫兵,葛辉良.基于瑞利散射的分布式正弦扰动信号检测[J].声学与电子工程.2012

[7].唐功友,王笑寒,王海红.时滞离散系统正弦扰动的最优抑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8

[8].唐功友,胡乃平,赵艳东.受正弦扰动的线性时滞系统的最优输出跟踪控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9].高德欣,杨佩佩,张文武.基于观测器的受正弦扰动MIMO系统最优跟踪控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7

[10].高德欣,唐功友.受正弦扰动时滞非线性系统的近似最优减振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7

标签:;  ;  ;  ;  

正弦扰动论文-林华,宿浩,唐功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