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课堂讨论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积极开展课堂讨论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讨论;有效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杨红卫,任教于江苏省大丰草庙中学。

《初中语文新课程》界定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新课标对课堂形式的变更,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积极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趣味性、创造性,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实现由“自发”讨论向“自由”讨论的过渡,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才能保证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深入性,而不使之流于形式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灵动有效的课堂讨论需要有灵动的教师做根本

教师,尤其是处于社会日新月异发展下的语文教师,要把一个个活生生的,充满发展潜力的学生个体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简单的机械重复劳动毋庸置疑无济于事。语文教师只有潜心钻研教学变化,积极进行探索与创新,才能寻找出适合教育对象的最佳的方式方法,寻觅到教育教学的真谛。

1.摆脱旧有的束缚,锐意创新——教师教育观的转变

基于以下四点,教师必须不断创新:(1)教育工作的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教师的工作对象——学生具有时代性;(3)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4)教师使用的教学技术具有时代性。

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适应迅速变化的教学形势,主动摒弃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加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载体,以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2.不拘一格教学生——教师学生观的转变

想让学生在讨论中有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不拘泥于形式,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合作,巧妙引导,积极疏通,成为学生课堂上的点拨者、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让学生在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中积极讨论,勤于思考,敢于发问,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讨论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教师应大胆更新学生观,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放飞思维的翅膀,创造性地学习。

3.不做教参教材的奴隶——教师教材观的改变

教师要进行有效教学,就必须进行有效备课;但如果一味地依赖教材教参,按部就班,生搬硬套,那么就会成为教材的奴隶,没有创新的活力。讨论教学的目的尤其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创新精神。试想一下,育人的教师尚且只会抄袭与“临摹”,学生的大脑怎能兴奋?思维又怎能活跃?在讨论中提升思维创新的目标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美丽而无法实现。所以,教师要将讨论引向深入,就应有驾驭教材、超越教材的能力,允许学生讨论突破常规,让学生思维纵横课内外,张弛有致。

《有效教学》关于有效备课有这样的理解:教师备课应有利于学。这也是从学生角度来教要求的。备课中能备到课堂上的变化(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当然完美,但这种要求一般教师很难达到,所以,教师如果在教学预设中没有预见到这种变化也不必惊慌,因为我们的备课教学目标就是有利于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激烈争论常常会突破教学预设,有时这种争论甚至会完全脱离了课堂内容,但就是这种看似无关的争论,才显现出学生思维的灵动性,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而这灵动性、创造性正是我们新时代的培养目标,所以教师这时如能见机而动、因势利导,采取鼓励而不是压制,那么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就会加倍生长,各项能力都将得到有益甚至是超乎想象的发展。学生也许在讨论过程中有片砖碎瓦的损失,但他们被激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带给他们的却是整个语文学习的创造天空。

二、灵动有效的课堂讨论需要学生坚实的基础做保证

学生基础是课堂讨论进一步深入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效教学的过程中,随时随地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引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反对在教学过程给学生过多的限制,但不等于完全放纵学生,我们更赞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他们上课时及时正确地思考;在遇到问题时能遵循规律,充分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还能使学生区分开游戏捣乱与正常讨论,从而使课堂讨论秩序良性化、最优化。

2.授之以渔,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

课堂讨论总是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一方面展开的,讨论的目的是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或答案。在这个求解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地比较、辨析、推理、选择。他们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不但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而且还会浪费时间,耗减尽力与热情。所以,语文教师要想课堂讨论深入有效,就必须对学生思维方式进行有效训练,授之以渔,尽量让学生思考少走弯路。

3.教授一定技巧,使表达更严密

初中语文阶段是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迅速发展,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的关键阶段。这时的学生在陈述自己的见解时,常会出现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尴尬。问题已经想出来了,却不会有效地组织自己的语言,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将课堂讨论引向深入,广大语文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使他们掌握回答的规律,从而在课堂讨论中做到缓急自如、吐字清楚、表达严谨。

4.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使见解更有独特性

学生知识的储备越是丰富,课堂讨论时就越能处变不惊,信手拈来,论据引经据典,精当贴切,见解新颖独特,卓尔不群。一堂课下来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课堂尤其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让学生多读多看多积累,多思多比多分析。看得多了,积累得厚了,学生的讨论自然就会深入,观点自然就会新颖,语文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当然,语文教学不是哗众取宠,我们不能为了营造新颖别致而钻牛角尖。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课堂讨论的深入总是相对而言的。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

三、灵动有效的课堂讨论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育智慧

新时代的教育需要智慧型的教师。教师教育智慧主要表现为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察、敏锐反应以及灵活应对的能力。教育智慧是事业型教师的灵魂。

课堂讨论涉及的因素很多。客观的教育环境,学生的心理活动,讨论问题面的宽窄,评价技巧的合理选择等等。这些因素无一不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要将课堂讨论引向深入,就得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发挥课堂整体效率。选择什么样的讨论策略是课堂讨论成功深入的关键。教师应充分调动教育智慧,寻求最佳策略。

1.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教室温馨和谐,人文色彩浓郁,班级教规人人认同。这样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释放心理压力,调动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思维的创造性。

2.讨论问题有度

教师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问题铺天盖地,一问接着一问。一堂课总共就四十五分钟,问题过多,学生会因思考疲劳而懈怠,注意力下降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二是问题浅深失度。课堂讨论问题过易则讨论达不到深入的效果,过深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力避这两个极端。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弹性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都有自由拓展的空间,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3.灵动“链接”,填补讨论“真空”

学生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宥于思考或知识的局限,有时会出现讨论停滞的“真空”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灵动“链接”。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启迪暗示,让学生茅塞顿开,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如与学生辩驳引发学生逆向思维,给学生补充引发学生拓展思维,通过比较引发学生创新思维,调动积累引发学生用经验化解讨论危机。教师运用方法适时巧妙,将会持续激起学生深入讨论的热情与劲头。课堂效率自然就会直线攀升。

4.兼收并蓄,思维开放

在讨论中,教师本身教学思想要开放,应允许有与自己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见解存在;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允许学生“胡说”、“乱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让思维的机器高速运转;决不能扼杀他们创造的思维火花。

5.及时鼓励,激发求知欲

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成功的渴望尤其强烈,经受挫折的能力也尤其稚嫩。教师在讨论中及时鼓励,学生成功欲望就会得到满足,情绪就会亢奋,思维就会活跃,态度就会积极,求知的欲望就会更强,上课也就会更投入。

语文课堂效率高低当然不仅仅取决于课堂讨论,但笔者认为,有灵动的教师做根本,有具备了一定基础的学生作保证,充分调动起教育智慧,相信我们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绚丽多彩、活力四射。

参考文献:

[1]何济琴.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讨论[J].成功(教育),2008(5).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草庙中学

邮政编码:224134

标签:;  ;  ;  

积极开展课堂讨论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