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率控制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码率控制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码率控制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频,分配,自适应,图像,敏感度,高效,感兴趣。

码率控制算法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丁佳军,陈婧,曾焕强,朱建清,蔡灿辉[1](2019)在《结合时空梯度感知特征的HEVC-SCC码率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屏幕内容视频具有大量文字、图形区域以及锐利边缘的特点,本文在HEVC-SCC编码标准上提出一种结合时空梯度感知特征的HEVC-SCC码率控制算法。考虑把有效的码率用在对于人眼视觉系统更加敏感的特性上,本算法主要从空域和时域两方面进行屏幕内容视频感知特性的提取。在空域方面,采用差分算子提取梯度幅值信息,得到空域特征的描述子;在时域方面,采用可以较好描述屏幕内容视频感知特征的梯度相似性度量信息,结合相邻帧间的相关性,得到时域特征的描述子。将时空梯度感知特性进行融合,用以控制屏幕内容视频编码的码率。实验结果表明,在随机接入模式下,本算法和原始HEVC-SCC算法相比,在略微降低误码率、节省码率开销的同时提高了视频的感知质量。(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9年03期)

郭红伟,骆洪军,刘帅,牛林,杨波[2](2019)在《一种改进的R-λ模型码率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码率控制是视频编码系统中的重要模块,用于控制编码器输出特定目标的码率,并使编码视频失真最小。R-λ模型码率控制方法是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EVC中推荐的码率控制算法,其主要包括固定比例比特分配和自适应比率比特分配两种码率控制策略。为了提高R-λ模型码率控制算法的码率控制精度和率失真性能,文中提出了相应的算法改进。首先,根据图像组的编码结构设计了精确的率失真模型参数更新方法;其次,根据率失真依赖关系改进了图像组层的比特分配策略;最后,提出动态的图像组层拉格朗日乘子和编码帧比特权重计算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在低延迟P帧和B帧配置下,码率相对误差仅为0.006%和0.005%,相比自适应比率比特分配码率控制策略,改进方法的率失真性能提高了1.2%和1.3%。(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郭红伟,刘帅[3](2019)在《一种HEVC低延时编码码率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码率控制方法常常引起视频编码器的率失真性能降底。为了在满足码率控制精度的同时改善编码器率失真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改进R-λ模型的帧级码率控制算法。根据帧率把待编码视频序列划分成多个控制单元,并为当前控制单元分配目标比特;根据控制单元层的可用比特数为当前GOP分配目标比特;根据GOP层的可用比特数为当前待编码帧分配目标比特,再利用改进的R-λ模型计算得到拉格朗日乘子λ进行编码。在通用测试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具有较高的码率控制精度,同时改善了编码器的率失真性能。其平均码率相对误差为0.095%;以不开启码率控制的HM16.7作为基准,平均码率节省(BD-Rate)达到了2.6%。(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9年03期)

严涛,黄金火,雷中岳,陈德礼[4](2019)在《采用相似度分析的MV-HEVC码率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MV-HEVC尚未给出有效码率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分析的MV-HEVC码率控制算法.该算法的核心是首先建立ρ域的码率控制模型,然后采用相似度分析视点间相关性,利用已编码信息以及帧复杂度进行视点间、帧层、基本单元层比特分配与码率控制.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保持高效的编码效率,且实际码率与目标码率平均误差仅为0.96%.(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陈聪,张学全,周盛雨[5](2018)在《JPEG-LS码率控制算法改进及硬件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JPEG-LS码率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上下文建模的无损/近无损图像压缩标准,具有实现方法简单、占用资源少等优点,适用于卫星图像压缩等硬件资源有限的场合.该算法在近无损压缩模式下码率不可控制.在对JPEGLS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动态码率表的JPEG-LS码率控制算法,并将新算法应用于硬件设计中.测试结果表明,新算法比现有算法码率控制精度更高,压缩后恢复图像信噪比及结构相似比更高.将该算法在Xilinx Virtex4平台上实现,最高运行频率达60 MHz,可以满足星载系统对图像压缩的需求.(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杨郑龙[6](2018)在《高效视频编码码率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通信与多媒体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视频是信息占有量最大且最为常用的交流媒介。现实生活中,有限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使得人们需要对视频先进行编码压缩,再进行保存和传输。新一代视频编码技术(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相比于前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具有更高的压缩性能。但是,如何高效地利用传输带宽,依然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码率控制是实现压缩视频在有限带宽中传输的关键技术,其主要目的就是在给定的码率下,尽可能高地还原重建视频的质量。在HEVC标准中,采纳了一种λ域的码率控制算法,该算法将拉格朗日参数l作为控制码率的主要因素,并通过自适应的码率分配和参数更新来计算拉格朗日参数λ,但是这样并不能选择最优的l进行编码。另外,在特殊场景下,码率的分配方案和λ的选择策略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人类视觉特性、监控视频特点和最优λ选择三个方面对码率控制算法进行研究,从而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带宽资源,提高编码性能。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包括:(1)根据空-时域视觉敏感度对码率进行分配。首先,在空间域上,根据人类视觉对图像中不同的纹理具有不同的敏感程度,采用恰可感知失真(Just Noticeable Distortion,JND)模型获得一帧图像的最大失真。通过图像的最大失真可以得到每个编码树单元(Coding Tree Unit,CTU)最大失真度,从而获取空域图像中每个CTU的敏感度权重。然后,在时域上,根据帧间差值对帧级的码率进行分配,为变化较为明显的帧进行较高质量的编码,这样利于提高主观感受。与此同时,利用帧差方法,获得时域连续帧中引起视觉自底向上的关注区域,并根据差值计算每个CTU在时域上的敏感度权重。最后,结合空域和时域的敏感权重因子,将码率更加合理地分配到每帧和每个CTU上。实验结果表明,该码率分配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编码的主观质量,同时保持较高的码率控制精度。(2)针对监控视频特性,提出一种分离式最优λ选择算法。首先,利用低复杂度像素级分割方法获取监控视频的前景和背景。根据监控视频背景长时间保持不变、而前景主要由于帧间对应像素变化引起这一特点,利用时域上连续四帧,差分得到一帧中的前景像素和背景像素。由于前景像素都较为集中,所以可以获取前景CTU和背景CTU。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前景和背景的率失真特性不同但都满足双曲线模型。推导前景与背景区域的率失真优化,得出前景CTU和背景CTU的拉格朗日参数均值需要等于当前帧的拉格朗日值。通过对前景或背景当前编码CTU的拉格朗日参数进行区域限制,使得两个区域的拉格朗日参数均值逐渐趋近于当前帧的拉格朗日参数值。最后,对于前景与背景区域的码控参数分别进行更新,使得更新参数更加符合两个区域的变化特点。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在保持高码控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前景区域的编码质量,同时对整体的编码质量也有所提升。(3)本文在Low Delay模式下,对多级拉格朗日参数进行最优选择。首先,实验得到运动补偿预测误差(Motion Compensation Prediction Error,MCPE)与帧级码率的近似线性关系,并根据这个近似线性关系,对帧级码率进行分配。然后,将序列级的率失真优化转化为对所有GoP(Group of Picture)组的率失真优化。在对GoP组的率失真优化过程中,可以得到GoP组的拉格朗日参数与帧级拉格朗日参数关系,通过计算获取帧间的拉格朗日参数最优比例。最后,对帧级进行率失真优化,推导出当前帧中CTU的拉格朗日参数均值需要等于当前帧的拉格朗日参数值。所以利用区间限制方法,使得帧中已编码CTU的拉格朗日参数均值逐渐趋近于当前帧的拉格朗日参数值。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具有较高的码率控制精度,编码性能具有明显的提升。(4)本文根据失真传递的影响,在Random Access模式下对拉格朗日参数进行最优选择。首先,对RA模式下参考关系进行分析,实验统计参考比率,建立主要的参考关系模型。通过失真传递的影响,估计由当前失真引起的后续失真,从而推导出RA模式下的失真传递模型。然后对序列级,GoP组级和帧级分别进行率失真优化分析,得到序列与GoP组、GoP组与帧以及帧与CTU的拉格朗日参数关系。最后推导出GoP组之间单数帧的最优拉格朗日参数比例,帧之间的最优拉格朗日参数比例以及CTU之间的最优拉格朗日参数比例,从而使得编码性能分别从序列层面,GoP组层面和帧层面得到提升。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对编码性能具有明显的提高,改善了编码的主观质量,同时具有良好的码率控制性能。(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8-10-01)

陈聪[7](2018)在《JPEG-LS近无损图像压缩码率控制算法及其硬件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卫星所获得遥感图像的数据量呈几何级增长。而星载硬件系统资源及传输带宽均十分有限,为了缓解数据存储及传输的压力,开发一套高效的星载图像压缩系统十分重要。JPEG-LS是1998年ITU基于HP实验室的LOCO-I算法所提出的一种无损/近无损图像压缩算法。该算法基于预测的编码方式,复杂度低,性能良好,硬件实现简单,适合星载硬件系统这一资源有限的场景。但它也存在码率不可控制的缺点,这也限制了JPEG-LS的进一步应用。为了实现基于JPEG-LS的码率可控的星上图像压缩模块,需要设计出针对JPEG-LS的码率控制算法。本文在分析了JPEG-LS算法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码率控制方法,设计出一种基于动态码率表的码率控制算法。测试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该算法收敛速度快,且压缩后重建图像质量更高。在该算法基础上,本文使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在FPGA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JPEG-LS近无损图像压缩模块。较之现有的设计,该模块编码效率更高,对图像的处理速度可达60M Pixel/s。(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期刊2018-06-01)

郭伟[8](2018)在《高性能视频编码器比较及码率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对高清、超高清视频的需求越来越多,相应地业界对于视频编码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应用要求,由各标准委员会组织和国际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提出了多种高性能视频编码协议,并形成行业标准。虽然这些标准都沿用了传统的混合视频编码框架,但在协议实现细节方面各有不同,相应地所能达到的性能也有所差异。本文对目前主流的几类高性能视频编码协议进行了分析,并在统一的输入源下进行了性能测试。在此基础上,针对H.265/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中的码率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视频编码及码率控制算法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混合编码结构的框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剖析;之后重点对四种最新的HEVC、AVS2、VP9和AV1视频编码标准从性能评价标准、测试序列与条件进行了对比评测。针对HEVC视频编码器,在总结和分析现有码率控制算法及相关改进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眼感兴趣区域的码率控制改进算法。算法在不改变现有HEVC码率控制算法结构的前提下结合先进的视觉显着区域提取思想,以每个CTU层的显着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从而把感兴趣区域作为CTU层码率分配的依据。通过改变CTU层的码率分配权重,将图像中的感兴趣的区域分配以较大码率而给一些不感兴趣的区域分配较低的码率,形成了一种更符合人眼特性的码率分配策略,提升了压缩视频的主观视觉质量。在HEVC参考软件HM16.0上的测试表明,论文提出的基于人眼感兴趣区域的码率控制改进算法在提升视频编码质量的同时提升了编码效率。(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詹亘,肖晶,陈宇静,陈军[9](2019)在《面向自适应码率视频直播的码率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适应码率视频直播过程中,传统码率控制方法不能有效控制切片码率,导致客户端播放器自适应判断失准,出现卡顿。为此,提出一种切片层级的码率控制算法。在切片内部使用基于帧类型的码率分配策略,提出关键P帧的概念,通过调整关键P帧的分布来优化不同视频内容下的码率分配。建立基于SATD和量化系数的线性预测模型,利用模型迭代调整每行的量化系数,进而控制整帧的编码大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准确控制切片码率,保证视频质量。(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詹亘[10](2018)在《面向动态自适应流视频传输的码率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网络环境的改善,视频媒体已经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内容生产载体之一,与此同时,用户对于网络视频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终端设备的多样性和移动网络的异构性,为了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可以根据设备状况和网络带宽自适应调节视频质量的动态自适应流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视频公司所使用。在动态自适应流技术中,视频以多码率切片的形式存放在服务器中,供用户端根据网络状况自适应选择下载。由于用户端播放器无法预知每个切片的大小,而是通过每个流的平均码率来估算切片下载时间,因此切片的实际码率相对于平均码率的波动会影响自适应算法的正确决策。工业界现在最广泛使用的x264等编码器基于连续码流的应用场景而设计,所使用的码率控制方法没有考虑视频被分割的情况,缺乏切片级的码率控制,因此产生的切片码率波动较大,导致自适应算法判断失准,在实际应用中易产生卡顿或带宽浪费。针对传统算法的不足,本文以x264的编码框架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切片层级的码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比特分配和控制模型两个部分。在比特分配方面,根据各类型帧在帧间预测中的参考关系,使用了基于帧类型的码率分配方法,并通过前向预测对切片的帧类型构成进行预估,与此同时提出了关键P帧的概念,通过自适应调整关键P帧的数量和分布来优化不同视频内容下的比特分配。在控制模型方面,方法建立了基于SATD(SumofAbsoluteTransformed Difference)值和量化系数q的线性预测模型,利用模型迭代调整每行的量化系数来控制整帧的编码大小,从而达到准确控制每帧编码大小的目的,并使用了二次编码检查的方法对部分质量过低的帧再次编码。本文方法基于工业编码器x264(libx264 v20161024.2245)实现,并搭建了动态自适应流媒体平台进行仿真实验。通过统计并分析实验数据,同x264原有的码率控制算法相比,本文方法在控制视频切片码率方面有较好表现,切片码率波动相比于x264原有算法减少了 63%,与此同时保证了视频的平均质量。(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5-01)

码率控制算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码率控制是视频编码系统中的重要模块,用于控制编码器输出特定目标的码率,并使编码视频失真最小。R-λ模型码率控制方法是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EVC中推荐的码率控制算法,其主要包括固定比例比特分配和自适应比率比特分配两种码率控制策略。为了提高R-λ模型码率控制算法的码率控制精度和率失真性能,文中提出了相应的算法改进。首先,根据图像组的编码结构设计了精确的率失真模型参数更新方法;其次,根据率失真依赖关系改进了图像组层的比特分配策略;最后,提出动态的图像组层拉格朗日乘子和编码帧比特权重计算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在低延迟P帧和B帧配置下,码率相对误差仅为0.006%和0.005%,相比自适应比率比特分配码率控制策略,改进方法的率失真性能提高了1.2%和1.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码率控制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1].丁佳军,陈婧,曾焕强,朱建清,蔡灿辉.结合时空梯度感知特征的HEVC-SCC码率控制算法[J].信号处理.2019

[2].郭红伟,骆洪军,刘帅,牛林,杨波.一种改进的R-λ模型码率控制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9

[3].郭红伟,刘帅.一种HEVC低延时编码码率控制算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9

[4].严涛,黄金火,雷中岳,陈德礼.采用相似度分析的MV-HEVC码率控制算法[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陈聪,张学全,周盛雨.JPEG-LS码率控制算法改进及硬件实现[J].空间科学学报.2018

[6].杨郑龙.高效视频编码码率控制算法研究[D].上海大学.2018

[7].陈聪.JPEG-LS近无损图像压缩码率控制算法及其硬件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8

[8].郭伟.高性能视频编码器比较及码率控制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9].詹亘,肖晶,陈宇静,陈军.面向自适应码率视频直播的码率控制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9

[10].詹亘.面向动态自适应流视频传输的码率控制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8

标签:;  ;  ;  ;  ;  ;  ;  

码率控制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