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并置论文_杨红梅,赵炎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象并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意象,庞德,诗歌,师法,主体性,客体,高粱。

意象并置论文文献综述

杨红梅,赵炎秋[1](2019)在《《喧哗与骚动》和《红高粱家族》空间形式中的意象并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20世纪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表现得越来越明晰。并置是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重要特征。在《喧哗与骚动》和《红高粱家族》中,福克纳和莫言使用了不同的意象并置。这些意象的并置不仅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而且还以"意"的情感表达性和"象"的现实形态性还原和再现了不同区域文化故事的空间在场性和空间意蕴性,建构了小说空间形式的现代艺术表现和文化诗学内涵。在小说叙述中,意象并置是两位作家艺术形式探索和文学思想建构的复合体,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刘佳全[2](2015)在《翻译塑造文化身份的“剩余”途径——以庞德翻译中国古诗的析字拆词和意象并置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以让-雅克·勒塞克勒和劳伦斯·韦努蒂的"剩余"理论为指导,研究庞德翻译中国古诗所采用的析字拆词和意象并置的翻译方法,进而获得中国古典文学输出的某种文化启示。庞德在翻译中国古诗中采用了析字拆词和意象并置的翻译模式,一方面造成庞德翻译中过度自由的增减和主观阐释,另一方面却呈现出对中国古诗的文本性、文化性和历史性的尊重。这种翻译模式符合韦努蒂对异化翻译的定义,却违背了文学多元系统的干预法则。勒塞克勒和韦努蒂所提出的"剩余"理论融合了解构主义、社会学和阐释学的特点,为这种翻译模式提供了四个不同层次的诠释,进而在中英不对等的语言权力关系中,为中诗英译的文化议程和身份塑造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吴敏[3](2013)在《意象并置与意象迭加——从《在地铁站里》看我国古典诗歌对庞德意象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并置与意象迭加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技巧。美国意象派人物埃兹拉.庞德在诗歌创作和翻译的过程中,通过模仿这些写作技巧,经历了从意象迭加到意象并置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罗漫[4](2012)在《王维诗歌“意象并置”九大类型的文学史奇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考察,王维涉及意象并置的诗共27篇,占现存王维诗306篇的8.8%。意象并置的句法,覆盖王维诗的七言、六言、五言。他的《田园乐七首》之五竟然全篇皆为意象并置,这在汉语诗歌史上极为罕见。王维以一个人的智力,孤军深入诗歌秘境而创作了意象并置诗句的9种类型,对汉语诗法的探索和实践作出了独特的艺术贡献。大量意象并置的诗句之所以在王维诗中独家出现,是王维移用"师法自然"的画家眼光采集诗料物象、营造诗中画境的一种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赵晓囡[5](2011)在《解读中国古诗词意象并置与概念整合之关联——以李煜《相见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与鉴赏的焦点。读者欣赏的过程即意象意义的建构过程。本文从认知语义的视角,运用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南唐李煜着名的词作《相见欢》中的意象建构与在线认知过程进行解读,旨在证明概念整合理论对诗词的意象组合的意义建构具有强大的阐释力。(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1年10期)

武新玉[6](2010)在《从主体性意象迭加到客体性意象并置——论威廉斯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庞德关于意象的最初定义的不完整性、主体性意象迭加手法的局限性到威廉斯客体性意象并置的写作手法的创新性的论析,旨在探讨威廉斯是如何对庞德意象派诗歌进行继承和扬弃,从而推动美国现代主义诗歌逐渐走向后现代主义之途。(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刘骥翔[7](2009)在《从语言象似性论诗歌意象并置翻译中形式对等的重要性——以《天净沙·秋思》译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净沙·秋思》的两个版本译文——翁显良的散体译文和赵甄陶的格律译文为例,从语言象似性原则分析原文中"意象并置"所暗示的言外之意和空白意境,进而探讨诗歌翻译中形式对等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相关问题。认为对于意象并置这种句法以及诗歌的整个篇章而言,采取"形式对等"的译文既可以保留诗歌的形式,又可以传达其意境;并且基于人类同样的身体经验,意象并置的译文对于西方读者来说仍然在理解范围之内。(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陈明明[8](2007)在《“意象并置”在意象派诗歌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派强调在诗歌创作中“意象”第一,而创作“意象”的主要技巧为“意象并置”,这一技巧最早出现在日本俳句和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派诗人通过创新将它发展成为意象诗歌或是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的创作技巧。(本文来源于《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崔玉香[9](2006)在《简论《在一个地铁车站》的意象并置手法——兼与中国古典诗歌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英美意象派创始人、美国着名诗人埃兹拉·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又译《地铁车站》或《巴黎某地铁车站上》)是一首只有短短两行的现代诗歌,但它不仅当时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广泛赞誉和阅读认同,而且历经近一个世纪岁月风尘的磨洗至今仍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和迷人的光彩。这(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06年03期)

何宇宏,罗成琰[10](2001)在《论曹禺戏剧中的意象并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曹禺戏剧中常常运用意象并置的诗化手段将看似散乱的材料进行“聚”与“收”的处理 ,以达到对材料深层寓意的充分挖掘。其意象并置的运用普遍而又多样 :既有相似意象的对等 ,又有对比性意象的“跳跃衔接” ,还有相同意象的多角度重复 ,它们与剧中浓郁的叙事性相互对抗 ,形成戏剧的内在结构张力(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01年05期)

意象并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旨在以让-雅克·勒塞克勒和劳伦斯·韦努蒂的"剩余"理论为指导,研究庞德翻译中国古诗所采用的析字拆词和意象并置的翻译方法,进而获得中国古典文学输出的某种文化启示。庞德在翻译中国古诗中采用了析字拆词和意象并置的翻译模式,一方面造成庞德翻译中过度自由的增减和主观阐释,另一方面却呈现出对中国古诗的文本性、文化性和历史性的尊重。这种翻译模式符合韦努蒂对异化翻译的定义,却违背了文学多元系统的干预法则。勒塞克勒和韦努蒂所提出的"剩余"理论融合了解构主义、社会学和阐释学的特点,为这种翻译模式提供了四个不同层次的诠释,进而在中英不对等的语言权力关系中,为中诗英译的文化议程和身份塑造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象并置论文参考文献

[1].杨红梅,赵炎秋.《喧哗与骚动》和《红高粱家族》空间形式中的意象并置[J].湖南社会科学.2019

[2].刘佳全.翻译塑造文化身份的“剩余”途径——以庞德翻译中国古诗的析字拆词和意象并置法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5

[3].吴敏.意象并置与意象迭加——从《在地铁站里》看我国古典诗歌对庞德意象论的影响[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

[4].罗漫.王维诗歌“意象并置”九大类型的文学史奇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5].赵晓囡.解读中国古诗词意象并置与概念整合之关联——以李煜《相见欢》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

[6].武新玉.从主体性意象迭加到客体性意象并置——论威廉斯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发展[J].外国文学研究.2010

[7].刘骥翔.从语言象似性论诗歌意象并置翻译中形式对等的重要性——以《天净沙·秋思》译文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8].陈明明.“意象并置”在意象派诗歌中的运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9].崔玉香.简论《在一个地铁车站》的意象并置手法——兼与中国古典诗歌比较[J].现代语文.2006

[10].何宇宏,罗成琰.论曹禺戏剧中的意象并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

论文知识图

3.11《海风》1947记忆被形象...影像拼接《天净沙·刘国松现代水墨画的对立消解渝中半岛概况Figure.4.1Thebasicstat...龙山西施壶收稿日期:2012-10-07

标签:;  ;  ;  ;  ;  ;  ;  

意象并置论文_杨红梅,赵炎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