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丝设备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甬道筒体和加热棒,所述甬道筒体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套设在内筒体外部,所述内筒体上设有连接架,所述加热棒设置在连接架上,加热棒处于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所述外筒体上设有检查口和检查门;这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能够对加热棒进行检查,从而了解加热棒是否正常工作,减小了烘干过程存在温度隐患的可能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包括甬道筒体(1)和加热棒(2),所述甬道筒体(1)包括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所述外筒体(12)套设在内筒体(11)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11)上设有连接架(3),所述加热棒(2)设置在连接架(3)上,加热棒(2)处于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之间,所述外筒体(12)上设有检查口和检查门(8)。

设计方案

1.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包括甬道筒体(1)和加热棒(2),所述甬道筒体(1)包括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所述外筒体(12)套设在内筒体(11)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11)上设有连接架(3),所述加热棒(2)设置在连接架(3)上,加热棒(2)处于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之间,所述外筒体(12)上设有检查口和检查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3)为环形,且连接架(3)与内筒体(1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2)上连接有泄压管(7),泄压管(7)上设有泄压阀(1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2)在连接架(3)上以连接架(3)中心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相邻加热棒(2)之间等间距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门(8)与外筒体(12)之间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2)上设有燕尾条(9),所述检查门(8)上设有燕尾槽(10),所述燕尾槽(10)上设有限位块(16),所述燕尾槽(10)与燕尾条(9)滑动配合,且所述燕尾条(9)抵触限位块(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门(8)上设有把手(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3)上涂有隔热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11)上设有导热孔(4)。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丝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

背景技术

纤维丝束是在纺丝机中进行的,纺丝机中包括计量泵、过滤器、喷丝头和甬道。纤维浆液由保温箱体内的浆液管进入计量泵,计量泵将精确计量纤维浆液压入过滤器过滤,再输送到喷丝板,由喷丝板上的微小孔眼喷成所需直径的纤维丝条。纤维丝条进入甬道通过热风烘干。甬道的上端设置有送风管,送风管位于甬道上端的一侧,甬道的下部设有回风通道。热风由送风管直接进入甬道,喷出的纤维丝条进入甬道内后由热风烘干,甬道内的热风由甬道下部的回风通道抽出。

公告号为CN20160535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产氨纶的纺丝甬道,其特征是纺丝甬道的横断面为正方形,甬道外设置了更大边长的正方形套筒,形成了四面夹层式结构,纺丝甬道的前后夹层内各设置了3-5根加热管,左右夹层内各设置了4-6根加热管。

这种纺丝甬道虽然能够对纤维丝条进行烘干, 但是由于没有设置检修口,无法对加热管进行检查,从而无法得知加热管是否正常工作,导致烘干过程存在温度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其能够对加热棒进行检查,从而了解加热棒是否正常工作,减小了烘干过程存在温度隐患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包括甬道筒体和加热棒,所述甬道筒体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套设在内筒体外部,所述内筒体上设有连接架,所述加热棒设置在连接架上,加热棒处于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所述外筒体上设有检查口和检查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需要检查加热棒时,将检查门打开,通过检查门能够对处于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加热棒进行检查,了解加热棒是否正常工作,从而减小了烘干过程存在温度隐患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架为环形,且连接架与内筒体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架与内筒体转动连接,在检查加热棒时,工作人员可以站在检查口处转动连接架,连接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加热棒转动,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将所有加热棒都检查一遍,避免距离检查口较远的加热棒无法被检查到,为检查加热棒带来方便。

进一步设置:所述外筒体上连接有泄压管,泄压管上设有泄压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热棒通电过程中,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气压会变大,当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气压达到一定程度后,泄压阀自动打开,从而避免气压过大导致内筒体或者外筒体发生形变。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热棒在连接架上以连接架中心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相邻加热棒之间等间距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加热棒等间距设置,能够使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空气受热均匀,从而筒体受热均匀,避免出现筒体受热不均的现象,从而减小了筒体内部温度不均匀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检查门与外筒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查加热棒时,将检查门从外筒体上拆卸下来,从而使检查口周围的空间变大,为检查带来方便。

进一步设置:所述外筒体上设有燕尾条,所述检查门上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燕尾槽与燕尾条滑动配合,且所述燕尾条抵触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检查门时,将燕尾槽插入到燕尾条上,推动检查门,燕尾槽沿着燕尾条滑动,当燕尾条与限位块抵触时,检查门不再移动,完成检查门的安装。

进一步设置:所述检查门上设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便于将检查门打开,为打开检查门提供了施力点。

进一步设置:所述把手上涂有隔热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棒产生的热量会传递到检查门以及把手上,隔热涂层的设置避免了工作人员在触碰到把手时被烫伤。

进一步设置:所述内筒体上设有导热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孔的设置能够更快的将加热棒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内筒体内,从而提高内筒体内空气的加热速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检查门打开,通过检查门能够对处于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加热棒进行检查,了解加热棒是否正常工作,从而减小了烘干过程存在温度隐患的可能性;

2、将加热棒等间距设置,能够使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空气受热均匀,从而筒体受热均匀,避免出现筒体受热不均的现象,从而减小了筒体内部温度不均匀的可能性;

3、加热棒产生的热量会传递到检查门以及把手上,隔热涂层的设置避免了工作人员在触碰到把手时被烫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甬道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燕尾槽与限位块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连接架与加热棒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甬道筒体;11、内筒体;12、外筒体;2、加热棒;3、连接架;4、导热孔;5、连接环片;6、出线孔;7、泄压管;8、检查门;9、燕尾条;10、燕尾槽;13、把手;14、第一导线;15、第二导线;16、限位块;17、泄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甬道筒体1、加热棒2和连接架3。

如图1和图2所示,甬道筒体1包括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内筒体11上设有便于热量流通的导热孔4,外筒体12套设在内筒体11外部,内筒体11上设有连接环片5,连接环的内侧壁与内筒体11连接,连接环片5的外侧壁与外筒体12连接,外筒体12与内筒体11之间形成夹层。

如图1和图2所示,外筒体12上设有检查口、出线孔6、泄压管7和用于遮挡检查口的检查门8,检查门8与外筒体12可拆卸连接,如图1和图3所示,外筒体12上设有燕尾条9,检查门8上设有燕尾槽10,燕尾槽10上设有限位块16,燕尾槽10与燕尾条9滑动配合,且燕尾条9抵触限位块16,以便对检查门8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位,泄压管7上设有限位块17。

在安装检查门8时,将燕尾槽10与燕尾条9对准,推动检查门8,使燕尾槽10沿着燕尾槽10滑动,当燕尾条9与限位块16抵触时,限位块16对检查门8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从而完成检查门8的安装。在拆卸检查门8时,拉动检查门8,使检查门8朝向背离地面方向移动,燕尾槽10沿着燕尾条9滑动,当燕尾槽10与燕尾条9脱离时,完成检查门8的拆卸。

检查门8上设有便于拿取检查门8的把手13,把手13上涂有隔热涂层,避免拿取检查门8的工作人员被把手13烫伤。本实施例中,隔热涂层的材料选用二氧化钛。

如图2和图4所示,连接架3为环形,且连接架3通过轴承与内筒体11转动连接,加热棒2设置在连接架3上,且加热棒2以连接架3中心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相邻加热棒2之间等间距设置,以便使加热棒2散发出来的热量均匀,加热棒2和连接架3处于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之间,相邻加热棒2之间通过第一导线14连接,且其中一个加热棒2上连接有第二导线15,第二导线15贯穿出线孔6与电源连接,且第二导线15处于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之间的长度大于连接第二导线15的加热棒2转动一周路径的长度,以便连接架3能够顺利的转动。

通过第二导线15对连接第二导线15的加热棒2进行加热,且连接第二导线15的加热棒2通过第一导线14对其他加热棒2加热,从而实现所有加热棒2一起加热,加热棒2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孔4进入到内筒体11内部,从而实现烘干纤维丝条的目的。

在检查加热棒2时,转动连接架3,加热棒2随着连接架3一起转动,工作人员站在检查口处可以对每个加热棒2进行检查,且在加热棒2转动过程中,第二导线15随着连接的加热棒2一起转动,第二导线15处于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之间的长度足够供加热棒2转动。

实施过程:在检查加热棒2时,将检查门8拆卸下来,转动连接架3,连接架3带动加热棒2转动,将加热棒2转动到检查口处,以便工作人员对每个加热棒2都能够检查到,从而了解加热棒2是否正常工作,减小了烘干过程存在温度隐患的可能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7268.8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779054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D01D5/04

专利分类号:D01D5/04

范畴分类:24A;

申请人:江阴市德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阴市德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4400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周庄镇洪济路28号

发明人:张磊;曹杰;杨荣庆

第一发明人:张磊

当前权利人:江阴市德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便于检修的纺丝甬道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