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脱氢论文-Siqian,Zhang,Yingjie,Qian,Wha-Seung,Ahn

催化脱氢论文-Siqian,Zhang,Yingjie,Qian,Wha-Seung,Ahn

导读:本文包含了催化脱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纤维状纳米硅胶,KCC-1,钯纳米颗粒,储氢

催化脱氢论文文献综述

Siqian,Zhang,Yingjie,Qian,Wha-Seung,Ahn[1](2019)在《纤维状中孔硅胶KCC-1负载的钯纳米颗粒上甲酸催化脱氢反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N-(3-叁甲氧基硅丙基)二乙烯叁胺(PDETA)功能化的纤维状硅胶KCC-1上负载了均一的、平均粒径为2.8 nm的Pd纳米粒子(Pd/KCC-1-PDETA),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作为催化剂用于无添加剂的甲酸脱氢制H_2的反应中.同时还制备了另外两个中孔硅胶材料(MSF和KIT-6)负载的Pd纳米粒子,以考察反应中催化剂的载体效应.结果表明, Pd/KCC-1-PDETA催化剂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性能(323 K时TOF值为332 h~(-1),氢气选择性100%).这归结为KCC-1独特的纤维状形貌和胺基基团的存在,从而降低了Pd颗粒尺寸,促进了反应物与催化活性位Pd的接触.还考察了Pd负载量(2–10 wt%)、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反应结束后,Pd/KCC-1-PDETA催化剂容易回收,可重复使用5次而催化性能未见明显下降,表现出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1期)

晁念杰,李博,李长明,黄剑锋[2](2019)在《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工艺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目前世界上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的工艺及其迚展,主要包括Oleflex工艺、Catofin工艺、STAR工艺、PDH工艺和FBD工艺。对比了这五种常用工艺方法的基本特点,描述了国内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的开工及产能情况,介绍了各种工艺的基本情况,幵对相兲的催化剂迚行了简述。在此基础上,对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工艺和相兲催化剂迚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李倩,敖先权,陈前林,曹阳,吕记巍[3](2019)在《Ce-Cu/ZnAl水滑石复合脱氢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合成邻苯基苯酚的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合成法在γ-Al_2O_3表面合成了ZnAl/水滑石,煅烧后得到γ-Al@CHT(简称CHT)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Ce-Cu/CHT催化剂。利用XRD、SEM、N_2吸脱附、H_2-TPR、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e掺杂量对2-(1-环己烯基)环己酮(CHCH)脱氢制备邻苯基苯酚(OPP)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催化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当Ce掺杂量从0增大到4%时,反应6 h后OPP选择性由40%提高到75%,其稳定性大幅度提高。适量Ce掺杂改善了Cu物种的分散度,抑制了Cu在反应过程中的团聚,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聂文丹,杨齐凤,卢章辉[4](2019)在《介孔硅负载超细Pd纳米粒子催化甲酸分解脱氢》一文中研究指出甲酸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化学储氢材料,其释放的氢气能够供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使用,应用的关键是要寻找到具有优异性能的催化剂能够使得其在温和的温度调节下产氢.该文使用一步共还原法制备了表面氨基功能化负载的Pd纳米催化剂(Pd@NH_2-SBA-15).通过FT-IR、SEM和TEM等技术表征表明Pd@NH_2-SBA-15催化剂成功地被合成,尺寸约为2.1 nm的超细Pd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NH_2-SBA-15载体上.Pd@NH_2-SBA-15催化剂可用于催化甲酸分解制氢.结果表明:在室温下,Pd@NH_2-SBA-15催化甲酸分解产氢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初始转换频率(T_(OF))值为1 686 h~(-1),氢气选择性为90%.Pd@NH_2-SBA-15催化剂优异的催化性能主要归因于超细的Pd纳米粒子、嫁接到SBA-15上的氨基官能团,以及Pd纳米粒子与载体之间的协同增强催化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陈福山,赵松林,杨涛,江涛涛,倪珺[5](2019)在《Cu2-MnO_x高效催化1,2,3,4-四氢喹啉氧化脱氢芳构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新型无模板草酸盐路线制备了系列不同Cu含量的MnO_x催化剂(MnO_x、Cu1-MnO_x、Cu2-MnO_x、Cu3-MnO_x、Cu4-MnO_x、Cu2-450及Cu2-550),并应用于1,2,3,4-四氢喹啉(THQL)氧化脱氢芳构化。通过热重和热流分析(TG-DSC)、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原子吸收光谱(AAS)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在这七种锰氧化物中,Cu2-MnO_x具有高比表面积、增大的介孔平均孔径、较低的还原温度、最高的Mn~(3+)含量和吸附氧含量,最高的Mn~(3+)/Mn~(4+)。Cu2-MnO_x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廉价的空气为氧化剂、无碱添加剂的情况下对THQL芳构化转化率和喹啉(QL)选择性分别达99.1%、97.2%。催化剂套用五次后转化率还可达95.8%,选择性随着套用次数增加略有降低,这可能是Cu元素的流失所致。催化剂无定型结构、Mn~(3+)和吸附氧含量,Mn~(3+)/Mn~(4+)、晶格氧的流动性及CuO和MnO_x的协同作用是高催化活性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永胜,赵云鹭,赵珍珍,兰小林,徐金霞[6](2019)在《氮掺杂碳包覆Cu-Zr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脱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叁聚氰胺作为碳源和氮源,经高温热解制得具有核壳结构氮掺杂碳(CN)包覆的Cu-ZrO2(CZ)纳米催化剂(CZ@CN催化剂),并研究了铜与叁聚氰胺不同物质的量比对催化剂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_2物理吸脱附测试(BET)、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技术分析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及物化性质.考察了催化剂用于二乙醇胺脱氢的催化性能.在铜与叁聚氰胺物质的量比为4∶1时,制备的CZ@CN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亚氨基二乙酸钠收率达92.8%,与普通CZ催化剂相比,反应时间缩短了40%,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后收率依然达到88.4%.结果表明,适度的CN层的引入使催化剂具有更多的Lewis碱性位,在脱氢反应中有利于羟基的活化及氢的转移.同时CN层还可以稳定铜纳米颗粒,提高催化剂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于东霓,戴卫理,武光军,关乃佳,李兰冬[7](2019)在《分子筛稳定的Cu物种催化乙醇脱氢制乙醛(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乙醇作为一种绿色原料,常用于制备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如乙烯、丙烯、丁二烯、1-丁醇和乙醛等.其中,乙醛作为重要的化学原料又可以进一步转化生成乙酸,乙酸酯和季戊四醇等。因此,由生物乙醇脱氢制乙醛的可持续路线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众多催化体系中, Cu基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乙醛选择性,但Cu物种的烧结又会导致催化剂的快速失活.因此,抑制Cu物种的烧结是提高Cu基催化剂稳定性的常用手段.本文通过后合成路线构筑了具有限域效应的Cu/Beta分子筛催化剂,并成功应用于乙醇脱氢制乙醛反应.我们首先考察了Cu的负载量、反应温度和Cu的前驱体对反应的影响,发现以醋酸铜为前驱体的5%Cu/Beta催化剂在乙醇脱氢制乙醛反应中表现出最佳催化性能:催化剂寿命达到100 h,乙醛收率稳定在70%左右(反应条件:300℃, WHSV=1.0 h~(–1)).XRD, TEM, DRIFT, ~1H MAS NMR, UV-Vis以及H2-TPR等结果表明以醋酸铜为前驱体的Cu/Beta分子筛上的主要活性中心为CuO物种,并且该物种以高度分散的形式限域在分子筛脱铝产生的硅羟基缺陷位上.因此,在乙醇脱氢制乙醛反应中,限域的Cu/Beta分子筛催化剂与孤立的CuO催化剂相比,具有优异的抗烧结能力.然而,当反应至180 h时,催化剂会有明显的失活现象.再生后,尽管催化剂的初始活性能较好的恢复,但催化剂的寿命却大大下降.我们利用TEM, TGA以及CO-DRIFTS对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失活的Cu/Beta催化剂上存在Cu~+和Cu~0物种,并且伴有大块烧结现象.这表明随着反应的进行, Cu/Beta催化剂上的Cu O物种会逐渐还原成Cu~+和Cu~0物种,而Cu0物种的出现又会诱导烧结现象的发生,进而导致催化剂的失活.(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09期)

孔瑶蕾,徐雯秀,叶飞霞,翁建全[8](2019)在《可见光诱导的无过渡金属催化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叉脱氢偶联反应通过两种不同的X—H键直接偶联生成新的化学键,具有优异的步骤经济性和原子经济性.传统交叉脱氢偶联反应通常以过渡金属催化,存在催化剂昂贵及污染严重等问题.可见光诱导电子转移也是实现X—H键直接官能化的有效途径.可见光诱导的无过渡金属催化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因具有清洁安全、步骤和原子经济性高等优点从而受到广泛关注.根据成键类型分类,综述了该类反应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11期)

周梦影[9](2019)在《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负载型催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年来,由于非金属催化剂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生物相容性和可持续性等优点,人们对非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石墨烯(RGO)本身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能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对石墨烯进行氮掺杂表面修饰得到氮掺杂石墨烯(N-RGO),较纯石墨烯具有更为优异的性能。目前市场丙烯供不应求,制备丙烯的传统工艺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体系是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首要前提是制备具有高寿命和高丙烯选择性的催化剂。氮原子与O_2分子的强相互作用,可活化分子氧,增强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因此对石墨烯表面进行改性,可使其具有较好的丙烷氧化脱氢催化性能。NiO丙烷氧化脱氢转化率高但选择性低,因此常与载体结合成为复合材料使用,而石墨烯由于其良好的电学性能、部分缺陷位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其成为NiO复合改性的理想材料。本文以石墨粉为原料,采用Hummers法合成GO,然后以GO为前驱体,利用溶剂热法和化学氧化还原法两种方法制备出石墨烯,探究两种方法对RGO的结构性质的影响,最后选用溶剂热法负载NiO,并进行氮掺杂修饰石墨烯制备了N-RGO催化剂,并对制得的一系列催化剂进行XRD,TEM,XPS,Raman,热重分析等一系列表征,并评价其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原料气流速和烷氧比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化学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抗坏血酸与GO用量比为2:1时,超声1 h,得到石墨烯结构完整。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的溶剂热法,在160 ℃、反应12 h可以将GO还原制备出RGO,操作过程简单。2.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的NiO/RGO催化剂,空速40 mL/min、烷氧比为1:1,1%NiO/RGO催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性能最好,在500 ℃时,其丙烷转化率28.66%,丙烯选择性为28.08%,丙烯收率8.05%。NiO均匀分散在石墨烯上,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3.采用溶剂热法制备氮掺杂石墨烯催化剂,空速60 mL/min、烷氧比为1:1,N-RGO(Ⅲ)催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性能最好,在500℃时,其丙烷转化率为31.64%,丙烯选择性为46.44%,丙烯收率14.69%。1%NiO/N-RGO(Ⅲ)催化剂的丙烯选择性低温高达60.79%,氮掺杂使石墨烯的纳米层结构堆积更为紧密,并且呈现出褶皱的薄纱状形貌,增加了石墨烯的缺陷位,氮原子与氧分子发生强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分子氧的活化能力,从而提高其反应活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8)

雷海洪[10](2019)在《环己醇气相脱氢合成环己酮催化工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己醇本身属于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_6H_(12)O,虽然在常温常压下属于一种无色的粘稠液体。但是运用环己醇为原料则可以自制铜基。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气相催化的原理来制备环已酮,并在反应的过程中逐步研究反应的温度、液体温度和物料配比等诸多因素,最终探讨各种因素对合成反应所造成的影响。当反应的温度被控制在220~240℃之间时,特定条件下的环已醇转化率可以达到95%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1期)

催化脱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述了目前世界上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的工艺及其迚展,主要包括Oleflex工艺、Catofin工艺、STAR工艺、PDH工艺和FBD工艺。对比了这五种常用工艺方法的基本特点,描述了国内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的开工及产能情况,介绍了各种工艺的基本情况,幵对相兲的催化剂迚行了简述。在此基础上,对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工艺和相兲催化剂迚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催化脱氢论文参考文献

[1].Siqian,Zhang,Yingjie,Qian,Wha-Seung,Ahn.纤维状中孔硅胶KCC-1负载的钯纳米颗粒上甲酸催化脱氢反应(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2].晁念杰,李博,李长明,黄剑锋.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工艺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2019

[3].李倩,敖先权,陈前林,曹阳,吕记巍.Ce-Cu/ZnAl水滑石复合脱氢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合成邻苯基苯酚的催化性能[J].现代化工.2019

[4].聂文丹,杨齐凤,卢章辉.介孔硅负载超细Pd纳米粒子催化甲酸分解脱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陈福山,赵松林,杨涛,江涛涛,倪珺.Cu2-MnO_x高效催化1,2,3,4-四氢喹啉氧化脱氢芳构化[J].物理化学学报.2019

[6].王永胜,赵云鹭,赵珍珍,兰小林,徐金霞.氮掺杂碳包覆Cu-Zr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脱氢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19

[7].于东霓,戴卫理,武光军,关乃佳,李兰冬.分子筛稳定的Cu物种催化乙醇脱氢制乙醛(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8].孔瑶蕾,徐雯秀,叶飞霞,翁建全.可见光诱导的无过渡金属催化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9

[9].周梦影.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负载型催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催化性能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10].雷海洪.环己醇气相脱氢合成环己酮催化工艺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标签:;  ;  ;  ;  

催化脱氢论文-Siqian,Zhang,Yingjie,Qian,Wha-Seung,Ahn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