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对华战略与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国,政策,战略,中美关系,修辞,波罗的海,国家安全。
对华战略与政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吴其胜[1](2019)在《安全战略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外经济政策历来都不是单纯地以追求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目的,它同样也是一种潜在的战略工具,经常被决策者用来服务国家的安全战略。从过去70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美国在不同时期的安全战略显着影响了其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两国间战略关系的变化也往往对双边经贸关系发挥着"方向舵"的功能。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并不仅仅反映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同样也体现了明显的大国战略竞争属性。鉴于短期内两国在实力对比和发展模式上的结构性矛盾难以消除,战略竞争将会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常态。美国在安全战略上的转变也将不可避免地外溢到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上,并将对双边经贸关系和两国企业间的合作范围与合作方式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美国问题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张艳璐[2](2019)在《小国对外战略的逻辑与偏好分析:以波罗的海叁国为例——兼论波罗的海叁国对华关系和政策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国特别是地缘政治支轴小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显着。梳理波罗的海叁国对华关系的发展脉络表明,小国对外战略具有可塑、变动、务实的特点,从而存在影响、转变甚至塑造小国外交政策的可能性与潜在空间。比较分析波罗的海叁国对华关系与中国观显示,经济联系的加深会提升政治关注度,但并不一定促成政治认可度的提升以及对他国认知单向趋好的结果。此外,结合波罗的海叁国的外交行为偏好,本文认为在与小国发展关系和开展合作时应侧重地区多边合作平台,同时兼顾双边关系的发展,注重专长外交理念的应用,并加强公共外交和人文领域交流。善用小国在地缘博弈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将更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本文来源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岳圣淞[3](2019)在《政治修辞视角下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话语战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美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对中国的威胁感知并实现政策调整,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转化为现实的政策行动,离不开政治修辞:首先,提出以"经济安全"为核心的新国家安全观,突出中国的"经济威胁",重新建构对双边关系内涵的叙述逻辑,营造出紧迫的政策情境;其次,重新确立政策对象的身份标签——定义中国为"修正主义大国",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核心利益和价值观的"挑战者"、"对手"和"战略竞争者",进一步巩固对华政策的基本方向;最后,通过官方话语高强度的持续干预,使"中国威胁"的含义不断扩展、影响在各领域扩散,并大力渲染采取相应政策的必要性,最终形成完整的对华政策话语体系。因此,整个政策形成过程就是决策者运用政治修辞论证政策必要性和合理性的话语过程。(本文来源于《复旦国际关系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沈彤[4](2019)在《菲律宾对华对冲战略中的南海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位于太平洋西部海域,作为我国的边缘海之一,南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联系印度洋与太平洋的交通枢纽,南海地区重要的战略价值受到了周边国家的重视。南海海域主要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其中,南沙群岛是南海最南边的一组群岛,菲律宾侵占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引起了中菲南海争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显着增长,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更是以高速的态势发展。美国决策层为防范未来中国可能对美国利益产生危害,对冲战略作为一种“预先防范”应运而生。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菲律宾作为中国的海上邻国,一方面希望能够抓住中国带来的经济发展机遇,与中国加强贸易、投资领域的联系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未来的中国存在着深深的忧虑。由此,菲律宾对中国采取了对冲战略。自中菲南海争议开始,南海问题便一直贯穿于两国关系之中,因此,在菲律宾对华对冲战略中,其南海政策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借用“对冲”概念,根据郭清水(Kuik Cheng-Chwee)关于对冲的定义,将对冲战略分为收益最大化策略组合和风险应变策略组合两个部分,从这两个维度展开具体分析,得到菲律宾南海政策中对华部分的深入认识。(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13)
岳圣淞[5](2019)在《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话语战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美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对中国的威胁感知并实现政策调整,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转化为现实的政策行动,离不开政治修辞:首先提出以"经济安全"为核心的新国家安全观,突出中国的"经济威胁",重新建构对双边关系内涵的叙述逻辑,营造出紧迫的政策情境;其次,重新确立政策对象的身份标签——定义中国为"修正主义大国",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核心利益和价值观的"挑战者"和"战略对手",进一步巩固对华政策的基本方向;最后,通过官方话语高强度的持续干预,使"中国威胁"的含义不断扩展、影响在各领域扩散,并大力渲染采取相应政策的必要性,最终形成完整的对华政策话语体系。(本文来源于《战略决策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赵思睿[6](2019)在《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华政策中的“遏制派”主张及中国的战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美国对华政策分为"接触派"、"接触与遏制派"以及"遏制派"。本文将重点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的遏制政策的表现,并最终得出中国对此的战略选择。(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9年03期)
叶晓迪[7](2018)在《美国对华战略与对台政策间的逻辑关系辨析——以新一轮对华战略大辩论为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前后,美国国内出现一股对华战略辩论的反思潮,被视为美国对华战略转向的潜在转折点。学界对"美国对台政策服从于其对华战略"这个观点存在一定的共识,然而,既有的研究并未能厘清美国对华战略与对台政策的逻辑关系。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以新一轮的对华战略辩论为切入视角,总结美国对华战略转向的原因及其现实效力,进而探讨战略转向与对台政策间的逻辑关系。基于奥巴马时期与特朗普时期的案例分析,本文认为,美国对台政策变化与其国内的对华战略大辩论的强硬、维持现状与和缓叁种立场的偏好存在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集刊》期刊2018年06期)
杨庆龙[8](2018)在《近年来美国战略思想界对华政策的观念转变及其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与中美两国竞争日趋加剧,中美关系进入了大变动、大调整时期。美国战略思想界纷纷发表各种文章、报告来阐述对美国对华政策的看法。目前美国战略思想界对华政策主张主要存在叁种声音:第一,加强对华制衡;第二,中美应相互妥协顺应;第叁,对华接触加制衡。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当前美国战略思想界主张对华强硬的声音居多,而主张对华顺应的温和派的声音逐渐减少,美国社会整体对华政治气氛趋向保守。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国际体系层面中美实力对比变化的原因,也有美国国内政治层面以及美国政治精英对华认知方面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国际观察》期刊2018年05期)
郭艳琴[9](2018)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与对华政策:文本解读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挑起的贸易摩擦引起了中美两国各界人士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担忧。分析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及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中国战略定位用词的改变、对中国崛起的标准用语的改变,以及对中国的崛起的认知和对华政策的演变,可以看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经历了从对手到朋友再到对手的过程。导致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除了中国实力的增长、美国的对华战略的受挫和美国产生战略焦虑等因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对国家利益认知的改变所导致的战略重心的转移。未来,中美关系将呈现竞争多于合作的趋势,中国在发展自身实力,做大中美合作蛋糕的同时,还应以建设性的方式管控分歧。美国也应该认识到进行贸易战只会是两败俱伤,应拿出更多的诚意与中国加强对话与协商,共同探讨中美两国的相处模式,构建具有建设性的和平竞争关系。(本文来源于《当代美国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黄永富[10](2018)在《美国最新《国家安全战略》对华政策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2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公布其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把中国定义为一个"修正主义国家",甚至视中国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总是排在俄罗斯之前),已对其经济、安全和全球治理等构成威胁。对此,我们在中美竞争中要做到"有准备",积极应对可能的冲击;在推进全球治理中做到"有调整",发挥与自身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积极作用;在"一带一路"政策上做到"有坚持",坚持既定国策;编制类似(本文来源于《中国发展观察》期刊2018年07期)
对华战略与政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国特别是地缘政治支轴小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显着。梳理波罗的海叁国对华关系的发展脉络表明,小国对外战略具有可塑、变动、务实的特点,从而存在影响、转变甚至塑造小国外交政策的可能性与潜在空间。比较分析波罗的海叁国对华关系与中国观显示,经济联系的加深会提升政治关注度,但并不一定促成政治认可度的提升以及对他国认知单向趋好的结果。此外,结合波罗的海叁国的外交行为偏好,本文认为在与小国发展关系和开展合作时应侧重地区多边合作平台,同时兼顾双边关系的发展,注重专长外交理念的应用,并加强公共外交和人文领域交流。善用小国在地缘博弈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将更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华战略与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吴其胜.安全战略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J].美国问题研究.2019
[2].张艳璐.小国对外战略的逻辑与偏好分析:以波罗的海叁国为例——兼论波罗的海叁国对华关系和政策的演变[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9
[3].岳圣淞.政治修辞视角下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话语战略探究[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9
[4].沈彤.菲律宾对华对冲战略中的南海政策研究[D].华侨大学.2019
[5].岳圣淞.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话语战略分析[J].战略决策研究.2019
[6].赵思睿.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华政策中的“遏制派”主张及中国的战略选择[J].智富时代.2019
[7].叶晓迪.美国对华战略与对台政策间的逻辑关系辨析——以新一轮对华战略大辩论为分析视角[J].台湾研究集刊.2018
[8].杨庆龙.近年来美国战略思想界对华政策的观念转变及其成因分析[J].国际观察.2018
[9].郭艳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与对华政策:文本解读与分析[J].当代美国评论.2018
[10].黄永富.美国最新《国家安全战略》对华政策简析[J].中国发展观察.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