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李退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性情,周易,义利,朱子,本心,朱熹,人心。
李退溪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方旭东[1](2019)在《孝心与孝行——从心灵哲学看李退溪的王阳明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李退溪对王阳明的批判,是朝鲜阳明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从心灵哲学看,王阳明与李退溪的观点分别代表了对行为主义的反对与辩护。按照王阳明,孝行不必然伴以孝心,他把那种有孝行而无孝心者称为"扮戏子";按照李退溪,孝行必然伴以孝心,无法想象一个人有孝心却无孝行,或有孝行却无孝心。王阳明的论证对行为主义构不成威胁,并且他本人最后也倒向了行为主义。(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9年04期)
李致亿[2](2018)在《四端之纯善与七情之无有不善——李退溪四端七情论中的“两情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退溪在四端七情分理气说中主张的"四端纯善""七情无有不善",并探讨了这两种情和两个善是否具有妥当性。第一,四端超越个体的层面,完全与天理一致,因而可以称为"纯善"。纯善之四端如果受到气质作用的影响也会出现错误,但并不直接成为"恶",而仅成为"不善"。第二,七情作为个体层面的感情,虽与纯善之四端不同,但中节时可视为"善"的感情。但又因为七情是个体层面的感情,所以当不能达到中节,出现过或不及时,便不能止于善,而发展成为"恶"。(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期刊2018年02期)
谢晓东[3](2017)在《正本清源:韩南塘对人心道心问题的系谱学考察——以对李退溪道心人心理气互发说的批评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南塘以历史的眼光发掘真相,对东亚儒学中的人心道心问题予以了系谱学考察。他仔细地分析了朱子道心人心思想,指出前后共有四说。他审查了《答蔡季通》,指出该信的"二歧"之嫌乃一时失误,后被朱熹亲自否定。在他看来,退溪道心人心理气互发说的根本错误在于混淆了形气与心气。基于此种判断,南塘对朱子后学中理气互发说的倾向予以了鞭辟入里的批评。通过以上正本清源的工作,南塘就较为有力地清理了李退溪道心人心理气互发说的历史根源。(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7年09期)
方旭东[4](2017)在《递相祖述复先谁——李退溪所捍卫的朱子义利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坚定的朱子学者,朝鲜大儒李退溪平生对朱子学说的疏通与卫护不遗余力,义利说就是其中一例。退溪对朱子义利说的疏通与卫护,缘于他与门人黄仲举就前代学者朴英《白鹿洞规解》所做的讨论。向来论者都没有发现,退溪所捍卫的朱子义利说,其文本实际上是朴英从叶采《近思录集解》当中抄录的一段话。这段被韩国学者视为"朱子曰"的文字系叶采综合朱子本人相关叙述以及陈淳《北溪字义》"义利"条等材料而成。从陈淳到李滉,从中国到韩国,朱子学经历了一个递相祖述的过程,朱子思想因而得以发扬光大,同时,其隐含的多种可能性也得以释放,最终超越了个人知识、地方性知识,而成为东亚近世的一种普遍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李苏平[5](2016)在《论韩儒李退溪的性理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朝鲜朝时代的大儒李退溪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理学大家朱熹的思想。为了探求李退溪性理学思想的本质、特色及价值,本文在细读李退溪着作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法,从"理气""性情"和"践履"叁个方面对李退溪的性理学思想做了深入分析。在"理气"观上,李退溪强调"理"的活动性;在"性情"观上,李退溪重视"情"的价值;在践履观上,李退溪主张"敬"说。(本文来源于《国际汉学》期刊2016年04期)
范例[6](2016)在《李退溪与李栗谷的“四端七情论”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四端与七情的概念与理论溯源于我国的先秦哲学,但是在我国儒学史上二者极少被对举,也鲜有哲学家或思想家皓首穷尽地建构或梳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然而,当朱熹的思想播迁到朝鲜半岛之后,经由李退溪与李栗谷等思想家的宣介,四端七情论逐步成为当时思想界的理论热点之一。围绕这一理论,不同思想家与学者之间展开了鞭辟入里的理论交锋与争辩,其中尤以李退溪与李栗谷的四端七情论最具代表性,影响最为深远。李退溪与李栗谷的四端七情论绝非仅就四端而谈四端,仅就七情而论七情,他们的学说与理气论、心性论有着密切关联。进一步来说,理气论是四端七情论衍生的学理基础,而心性论是四端七情论不断深化过程中难以避开的一个理论节点。此外,四端七情论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关于人类道德本原或溯源的探讨,虽然李退溪与李栗谷的认识具有某些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也彰显了人类对道德思考的一些普遍性和共同性的认识,同时,也为该主题的反思提供了许多难能可贵的启发与启示。第一章简单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详细阐述四端七情论探源,首先,阐述四端七情概念的由来;其次,概述朝鲜儒学史上的四七之辩。第叁章论述李退溪的四端七情论,首先,阐述李退溪的理气论;其次,论述李退溪的四端七情论的主要内容。第四章阐释李栗谷的四端七情论,首先,介绍李栗谷的理气论;其次,阐明李栗谷的四端七情论。第五章探讨李退溪与李栗谷四端七情论的区别及根源。首先,论述李退溪与李栗谷四端七情论的区别;其次,追溯李退溪与李栗谷四端七情论之区别的思想根源;最后,追溯李退溪与李栗谷四端七情论之区别的现实根源。第六章结论部分,首先,阐述李退溪与李栗谷四端七情论的深远影响,其次,对全文的各个结论进行统合。(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6-10-30)
刘云超[7](2016)在《李退溪的诗意生存与韩国《易》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朝时代的大儒李退溪晚年定居故乡安东,创建陶山书院,着书讲学。从历史资料和陶山书院的文化遗迹中可以清晰感受李退溪晚年的诗意生存方式,李退溪的诗意生存方式源于"易"的"生生"精神。"易"道的生生精神核心在于对于生命本身的契会、关怀与欣赏,并基于此,尚"时变",尚"中和",尚"仁爱"。从李退溪弟子柳氏兄弟迥然不同的人生际遇也正可印证以上所述。韩国诸多文化遗存在在可见"易"文化的烙印。正是由于深受大"易"文化的熏陶,韩国的民族文化呈现有两个典型面目:一是刚健奋勉的有为精神,一是天人一体的诗意生存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论衡》期刊2016年01期)
周元侠[8](2016)在《李退溪“四端七情”诠释与朱子的歧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李退溪和奇高峰关于四端七情的辩论是韩国儒学史上重要的哲学争论,二者的辩论均以朱子学说和语录为依据,但得出的结论却大相径庭。一方面因为二人对朱子思想和语录的理解有别,另一方面则由于朱子思想体系与《孟子》本意之间亦有差异。本文将以李退溪和奇高峰之间的四端七情辩论为依据,分析李退溪的四端七情论证中与朱子观点的不同,着重揭示李退溪以"理发"说诠释"四端"与朱子学说之间的歧异。(本文来源于《海岱学刊》期刊2016年01期)
樊树勇[9](2016)在《李退溪性情论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退溪的性情论思想是中国大陆的宋明理学思想,在16-17世纪的朝鲜半岛本土化后结出的优秀硕果。朱熹的四端七情论思想和朝鲜李朝早期的着名思想家诸如权近与柳崇祖等人的性情论思想,是李退溪性情论思想的理论渊源。出于现实政治生存的需要和传承朱子学性情论思想的学术使命,则是李退溪对性情论思想发生兴趣的主要因缘。理气本体论和“理气合而命物”的宇宙生成论,为李退溪的性情论思想提供了充足而坚实的理论前提。“心统”性情论思想和四七性情论思想,共同构成了李退溪性情论思想的核心内容,二者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性情论思想的丰富内涵进行了阐述。前者在宏观层面上探讨了“心统性情”思想统摄下的心、性、情叁者间的关系。后者则是在微观层面上对主体本体自身的本性与情感的关注,包括四端七情的异同问题、四端七情与理气已发未发问题、四端七情与善恶问题等内容。李退溪的性情论思想不但对16-19世纪的东亚地区产生了重要的思想影响,而且这一思想对现当代伦理学思想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思想的启发价值。李退溪性情论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宝贵思想,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深入挖掘以弘扬其历史价值。(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6-05-01)
张品端[10](2015)在《李退溪对朱熹的性情论的阐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和情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朱熹对性情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以"理"为本体的性情论。李退溪总结和发展了朱熹的性情学说,从"心与理"、"心与性情"、"道心与人心"叁个方面对朱熹的性情学说进行了阐发,使朱熹的性情学说更加完备。(本文来源于《武夷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李退溪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退溪在四端七情分理气说中主张的"四端纯善""七情无有不善",并探讨了这两种情和两个善是否具有妥当性。第一,四端超越个体的层面,完全与天理一致,因而可以称为"纯善"。纯善之四端如果受到气质作用的影响也会出现错误,但并不直接成为"恶",而仅成为"不善"。第二,七情作为个体层面的感情,虽与纯善之四端不同,但中节时可视为"善"的感情。但又因为七情是个体层面的感情,所以当不能达到中节,出现过或不及时,便不能止于善,而发展成为"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李退溪论文参考文献
[1].方旭东.孝心与孝行——从心灵哲学看李退溪的王阳明批判[J].道德与文明.2019
[2].李致亿.四端之纯善与七情之无有不善——李退溪四端七情论中的“两情二善”[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
[3].谢晓东.正本清源:韩南塘对人心道心问题的系谱学考察——以对李退溪道心人心理气互发说的批评为中心[J].东岳论丛.2017
[4].方旭东.递相祖述复先谁——李退溪所捍卫的朱子义利说[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李苏平.论韩儒李退溪的性理学思想[J].国际汉学.2016
[6].范例.李退溪与李栗谷的“四端七情论”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6
[7].刘云超.李退溪的诗意生存与韩国《易》文化[J].中国文化论衡.2016
[8].周元侠.李退溪“四端七情”诠释与朱子的歧异[J].海岱学刊.2016
[9].樊树勇.李退溪性情论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16
[10].张品端.李退溪对朱熹的性情论的阐发[J].武夷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