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格帕沙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链球菌,肺炎,沙星,双球菌,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抗生素。
格帕沙星论文文献综述
王睿,薛俊锋,方翼,刘庆锋,裴斐[1](2005)在《格帕沙星与氧氟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比较了一种5-甲基取代的氟喹诺酮格帕沙星与氧氟沙星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应用光密度法测定抗生素后效应。格帕沙星与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显示了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其中格帕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长于氧氟沙星。本结果对于设计临床给药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2](2002)在《格帕沙星对肺炎链球菌DNA促旋酶的选择性与C-5基团的靶向特异性有关》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 ,氟喹诺酮类药物已用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及其他疾病的治疗 ,通过干扰 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 而对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有效。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作用方式取决于药物的分子结构。一部分以环丙沙星为原型的喹诺酮类药物 ,包括左氧氟沙星、诺氟(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期刊2002年04期)
李耘,杨敏,陈扬,陆红,李家泰[3](2002)在《格帕沙星对500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测定格帕沙星及对照药环丙沙星等对 5 0 0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琼脂二倍稀释法和肉汤二倍稀释法。结果 格帕沙星抗革兰阳性球菌作用优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 ,与司巴沙星相当。尤其对于MSSA和链球菌属 ,格帕沙星的MIC90 ≤ 0 .2 5mg·L-1,除司巴沙星与之相当外 ,其它对照药均高出 4~ 16倍。格帕沙星抗厌氧菌作用优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其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与氧氟沙星、司巴沙星相当。格帕沙星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细菌接种量和培养基中人血清蛋白含量对格帕沙星的MIC值无明显影响。培养基pH值在酸性侧 (pH5 .0 )抗菌活性略有下降而在碱性侧 (pH9.0 )有所增强。结论 格帕沙星为一较强的广谱杀菌药(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02年07期)
孙进[4](2002)在《格帕沙星和HSR-903在肺上皮黏液层与肺泡巨噬细胞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考察两新喹诺酮类抗菌药(格帕沙星和HSR-903)在肺泡腔室内两个重要的微观部位(肺上皮黏液层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分布。其中运用药动学理论来定量描述和解析两抗菌药在大鼠体内两部位分布的动态学行为;使用体外培养的肺泡巨噬细胞单层模型,在依据其理化特性参数的基础上,来解释肺泡巨噬细胞对两抗菌药的吸收机理;并且得到以下初步结论:评价和比较了3 个喹诺酮两性抗菌药的微观质子解离平衡,包括格帕沙星,HSR-903 和环丙沙星,并详细描述了pH 值依赖性的微观离子分布曲线和分子荷电性质。选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喹诺酮两性化合物的质子解离平衡,用宏观质子解离常数定量分子的整体酸碱性,用微观质子解离常数描述单个官能团的质子结合能力。结果显示格帕沙星和环丙沙星之间微小的化学结构差异导致两者在质子解离平衡上的显着差别;在多数波长下,HSR-903 紫外光谱并不符合测定微观质子解离平衡的前提,但发现和运用满足检测条件的临界波长法(294 nm)来解析HSR-903 的质子解离平衡,结果与它法求解的宏观质子解离常数一致。喹诺酮两性化合物的中性微观离子(neutral microspecies)与两性微观离子(zwitterionic microspecies)的分布在等电点下达到最大值,其中两性微观离子占主导地位。中性与两性微观离子的浓度比值为该类化合物的一个特征常数,且在喹诺酮两性化合物中存在显着差别。此外,初次揭示了喹诺酮两性化合物的分子荷电性质对生理pH 值的波动非常敏感,并通过运用脂质体/水系统来考察药物与脂质体磷脂双分子层的相互作用以验证其独特的分子荷电性质。药物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是药物经生物膜转运,药物接近镶嵌在液晶态磷脂双分子层中受体或酶等过程的基础,因此本文使用3 种迥然不同的药物与生物膜相互作用评价系统对系列药物进行考察,包括正辛醇/水系统,脂质体/水系统和磷脂膜色谱,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①在正辛醇/水系统中,格帕沙星、HSR-903和环丙沙星的表观分配系数(log DO/B,pH)—pH 值曲线呈现钟形形状,在等电点下,log DO/B,pH 分别达到最大值。酸性环境下,3 个化合物均形成离子对,使得log DO/B,pH比理论预测值偏大。此外,喹诺酮化合物的log DO/B,pH 不仅受到其内源亲脂性的影响,而且还取决于其本身复杂的质子解离平衡。②通过测定受试药物的亲脂性参数来比较这3 个评价系统。脂质体/水系统与磷脂膜色谱的结果相关性良好,给出等同的亲脂性测量尺度,但均明显区别于正辛醇/水系统,说明磷脂膜色谱因其在界面的磷脂分子密度,功能团分布和磷脂分子移动性上具有与液态脂质体膜相(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2-03-01)
傅德明[5](2001)在《为耐药菌度身定做》一文中研究指出格帕沙星是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之一。该代药物与前叁代相比,在结构上进行了修饰,在抗菌活性、抗菌范围、药代动力学性质和血浆半衰期上都明显改变。临床适用范围上既用于需氧菌(本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期刊2001-03-30)
Odenholt,I[6](2001)在《曲伐沙星和格帕沙星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 2 0世纪 80年代末上市的喹诺酮类药物对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开发出几个对革兰氏阳性菌活性有所增强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格帕沙星和曲伐沙星是两种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其抗菌谱包括了革兰氏阳性菌 (如肺炎链(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期刊2001年01期)
薛俊峰,王忠效,王睿,方翼,刘庆锋[7](2001)在《格帕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比较格帕沙星与氧氟沙星对 4种致病菌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 (PAE)。方法 最低抑菌浓度 (MIC)的测定采用标准微量平板法 ,以光密度法测定 PAE。结果 MIC测定显示格帕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略强于氧氟沙星 ,格帕沙星和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葡萄球菌均有明显PAE,格帕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PAE长于氧氟沙星。结论 格帕沙星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和明显的 PAE,是一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PAE结果有利于临床给药方案的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01年01期)
宗志勇,雷秉钧,徐楠,吕晓菊[8](2000)在《格帕沙星的药理和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格帕沙星是第四代氛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由于在第5-位引入了1个甲基,主要增强了对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肺炎链球菌)的抗菌活性,且在体内分布广泛以及有较长的半衰期,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本文对格帕沙星的构效关系、药物动力学、体外抗菌活性、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做了综述,认为格帕沙星是一种新型广谱、有效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期刊2000年06期)
邓万俊,MoolaS[9](2000)在《格帕沙星及克拉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多中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1个国家58个医疗中心具有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症状体征并经X线证实的成年患者.不需肠胃外给药者列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分别给予格帕沙星600mg每日1次口服10d(n=251)或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口服10d(n=253).(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期刊2000年05期)
潘启超[10](2000)在《新氟喹诺酮类——格帕沙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氟喹诺酮类———格帕沙星(Grepafloxacin,GPF)具有类似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的化学结构,但有一定的优越性,是新发展的抗菌药物之一,现介绍如下。1 化 学为5位有甲基的环丙沙星,结构式如下[1]。代号OPC1711(本文来源于《广州医药》期刊2000年05期)
格帕沙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 ,氟喹诺酮类药物已用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及其他疾病的治疗 ,通过干扰 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 而对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有效。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作用方式取决于药物的分子结构。一部分以环丙沙星为原型的喹诺酮类药物 ,包括左氧氟沙星、诺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格帕沙星论文参考文献
[1].王睿,薛俊锋,方翼,刘庆锋,裴斐.格帕沙星与氧氟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英文)[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
[2]..格帕沙星对肺炎链球菌DNA促旋酶的选择性与C-5基团的靶向特异性有关[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2
[3].李耘,杨敏,陈扬,陆红,李家泰.格帕沙星对500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2
[4].孙进.格帕沙星和HSR-903在肺上皮黏液层与肺泡巨噬细胞的分布[D].沈阳药科大学.2002
[5].傅德明.为耐药菌度身定做[N].医药经济报.2001
[6].Odenholt,I.曲伐沙星和格帕沙星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1
[7].薛俊峰,王忠效,王睿,方翼,刘庆锋.格帕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
[8].宗志勇,雷秉钧,徐楠,吕晓菊.格帕沙星的药理和临床应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0
[9].邓万俊,MoolaS.格帕沙星及克拉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多中心研究[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0
[10].潘启超.新氟喹诺酮类——格帕沙星的研究[J].广州医药.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