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学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法治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要想促进法学教育的发展,就需要法学课程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课程教学的特点与时代发展充分结合,改革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1]。为此,以《法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为课题,从当前法学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法学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关键词:法学教学模式;主要问题;改革策略
一 当前法学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也越来越高,知法、懂法、守法是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构建法治社会需要有法学方面的人才出谋献策,这就对法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企业的健康发展,而能够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除了公司职员以外,最重要的是有一套行之有效、合情合理的公司法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当前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出台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而能够让他们放心大胆地积极创业,除了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外,更重要的是有健全的公司法制提供保障。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关公司法法学教学工作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
(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情况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它的实用性、有效性[2],如果教学内容不具备这样的特点或者不符合这样的要求,那么整个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必然得不到保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个问题,完全按照过去的教材开展教学工作,并没有把近些年来发生在公司之间的法律案件进行深度剖析,使得教学内容与公司实际应用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法制建设工作在不断完善,很多新的内容、方针政策等内容也在不断出台,如果教师一味地闭门造车,忽视了对新知识、新理论、新政策的引入,那么就不可能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而且随着网络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过去从未存在过的新型公司企业也在不断产生,这些都给当前的法学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东西,就必须有与时俱进的这种意识,认真研究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茄子生长成熟后采收,采收要注意采收的时间,一般在开花后的25天,也就是茄子萼片与果实相接处白色或淡绿色环状带即将消失时即可采收。采收之后,要及时包装和售卖,保障茄子的质量。
由此看来,以“拥抱经典,面向未来”为宗旨,把“少儿万有文库”做成一套精品少儿科普书——经得起推敲,受得了考验,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这不就是一个新经典的创造过程吗?以经典传创经典。正如这套文库的出版方接力出版社的总编辑白冰所言:“我们有决心、有力度、有毅力把这套书一直坚持做下去,实现做到100本的小目标,要做得更好。因为我们守望的不仅仅是这一套书,我们守望的是很多孩子的未来,我们民族的未来,我们守望的也是人类的未来。” 这无疑是经典阅读对儿童成长的价值意义:让儿童走进经典、阅读经典,让经典滋养儿童、启迪童年。
(二)教学方式老套
法学教学是个非常特殊的教学过程,因为在不同的时期,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的内容有非常大的区别。坦白而言,法学教学内容本来就非常地枯燥,而很多教师只会用多媒体教学,把教学内容随便地做成课件,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们看,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早就被学生所厌恶,降低学生学习法学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并不好,不利于科学的法学教学过程的形成。有关公司法教学工作的最终服务对象是企业公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公司为目标,要有为公司争取利益的这种意识。因此,如果教师能够选择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新颖的并且充满趣味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融合[3],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那么必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强化课堂互动环节,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实践教学环节不受重视
首先,学校应该严格对教师各方面进行考察,包括对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一代的教学平台上查找有使用价值的小视频,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观看,弥补传统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的缺陷。当然,教师也应该善于与公司进行合作,去公司企业学习经验,并且根据企业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找到适用的法律法规,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兼顾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比如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同时,教师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把一些比较好的经典案例拿出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作用,激发学生听课兴趣。
我国已经建设完成很多方面的法律,涉及到各行各业,比如与企业息息相关的公司法。如果教师能够重视实践教学,平时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采用辩论的方式给己方辩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当前很多法学教师不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法学教育的发展,同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二 法学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4]等经典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进行融合,也可以借鉴新媒体教学模式,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同步进行的方法,降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依赖,同时可以提高师生对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负担。比如,采用项目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相融合的方法,教师可以把每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把涉及到应用公司法的项目分割成一个个小的部分分配给不同的小组,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对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的收集、筛选、整理以及最后的总结,作为自己反驳对方的武器;当前期工作完成以后,再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代表辩证双方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根据前期收集到的法律依据进行辩论。最后教师对辩论双方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性,同时还能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5]。
(一)健全教学内容
虽然法学教育更倾向于理论研究,并不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也不需要给学生构建专门的实训基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更不意味着学生只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就能够在法学领域有所建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法学教育已经趋向于大众化,并不只是法学类专业学生才需要学习的内容。比如,高校最常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就涉及到很多有关基础性法律法规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法学教育越来越普及化、大众化的今天,通过提高实践教学过程与理论教学过程优势互补,那么必然可以有效保证法学教育的效率和质量,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但是,很多教师由于对法学教育的定位不够精准或者对法学教育的性质认识得不够透彻,使得他们并不注重实践教学,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将书本上的知识输送给学生,不能深入地讲解。
(二)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
通过不断完善当前的法学教育能够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给我国法学领域输送更多的人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倡导下,我国未来的企业公司会越来越多,而保障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工具就是越来越完善的公司法。而公司法的发展离不开法学教学工作的帮助,针对当前法学教学工作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教学,创造一个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法学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教学环境。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次,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情景剧方式,将法学知识嵌入到情景剧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枯燥的法学知识更加地形象化,既可以让课堂更加地生动,也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只是更加记忆深刻,将所学知识更加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这样也会不同程度地激发学生对法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更多优秀的法学人才。
三 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从当前法学教学现状来看,法学教学过程存在着一些影响着法学教学质量的提升的问题,因此,要想提升法学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对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通过与符合时相要求的最新影像对比,在要素实际变化区域,作业时由于对影像的认知或采集不够细致的原因,造成要素的中心线或边线采集偏移,超出规定的5个像素限差。
参考文献
[1] 王雄文.法学实践教学中的“情景体验”与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15):136-138.
[2] 郭天武,严林雅.法学一流学科建设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教探索,2018(12):17-24.
[3] 张艺,龙明莲.产学研合作网络、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双一流”大学的学术团队多案例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64-70.
[4] 黄宇驰,王皓白,何亚岚.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商务沟通课上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146-149.
[5] 杜承秀.高等职业院校法学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广西区的调研与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0(06):70-74.
本文引用格式:赵国平.法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教育现代化,2019,6(30):67-68.
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0.029
作者简介:赵国平,男,汉族,湖北天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学。
标签:法学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教学法论文; 《教育现代化》2019年第30期论文; 武汉轻工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