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以法治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以法治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治,依法治国,管仲,韩非子,秦国,德化,刑罚。

以法治国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叶煜[1](2019)在《郑相子产:春秋时期以法治国第一人》一文中研究指出他坚持"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的宽猛相济的治国方略,把郑国治理得"门不夜关,道不拾遗",社会秩序井然,被清朝的王源推许为"春秋第一人"。子产,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春秋时郑国着名的政治家。他出身贵族,是郑穆公的孙子,子国的儿子。因公子之子称公孙,所以又称公孙侨。公元前554年子产任郑国卿后,实行一系列(本文来源于《公民与法(综合版)》期刊2019年07期)

俞凌欣[2](2018)在《《管子》与《韩非子》以法治国思想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管子》和《韩非子》都以强国为出发点,构建了"以法治国"的思想体系,二者在立法、执法等方面都有着相似相通之处,主要表现在强调法律的地位、对法律作用的认识、对法律特性的认识、对刑罚以及对赏与罚的认识上。对二者以法治国思想比较和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对当今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管子学术研讨会——管学研究论文集》期刊2018-05-21)

贾茂远[3](2018)在《管仲的以法治国思想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管仲是我国历史上齐国的名相,他的以法治国的思想对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管仲的制治到以法治国的内容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对后来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张晋藩[4](2015)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二柄——以德化民、以法治国》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将"以德化民"和"以法治国"视为国家治理的二柄,互相连接、互补互用。所谓"以德化民",就在于唤起民众内在的正直天性,使民众远恶迁善,使人心纳于正道的规范。然而,"以德化民"还不足以安民立政、禁暴止邪、推动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必须辅之以政刑法度。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奉行"法为治国之具"的主张,由皇帝亲掌国家立法和司法,形成了一系列具体的立法和司法原则。法与德的结合减少了法律的滥用,缓和了法条严酷的外貌,避免了狱讼繁兴、法残刑暴的讼累,使"明刑弼教"的"教"落到了实处,维持了社会和国家的安定。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这些经验有着超越时空的合理因素,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积极的史鉴价值。(本文来源于《社会治理法治前沿年刊》期刊2015年00期)

陈忠海[5](2017)在《商鞅的“以法治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代"以法治国"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商鞅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在法治方面,商鞅不仅是一位人所共知的实践者,更是一位具有开创和求索精神的思想家。他对法治的理解丰富而深刻,他在这方面的执着精神也值得钦佩。礼法分离至少在春秋之前,法治还不是维护上层建筑及人与人交往规范的主要手段,那时人们主要依靠的是"礼治"。礼的起源与祭祀有关。《说文解字》解释:"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据《史记》记载,(本文来源于《中国发展观察》期刊2017年16期)

廖晨[6](2016)在《钱穆先生以法治国思想之探究——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基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钱穆先生是我国一代国学大师,生于中日甲午战争的攸关时刻,一生心系国之命运家之忧难。在五四遗风依旧的时期,钱穆先生在治理国家方面提出西方的器物未必适合中国,而应当根植于国家传统,学习中国自有的治国制度。在《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此本书中,数次可见"法治"一词,钱穆先生的法治即意在以法治国。因此,本文在总结中国历代政治的流弊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以法治国思想,主要是对地方分权、程序法定和建立法治等叁个方面进行阐述,对我国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6年23期)

丁萍,张艳青[7](2016)在《“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政治伦理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思想都体现了法律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但侧重点不同,前者突显法律的工具理性,后者强调法律的价值理性。本文阐释了法家"以法治国"政治伦理与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国"精神的内涵及其政治伦理特性,深入分析了现代司法实践面临的两难困境即形式合理性与实质非理性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克服困境的"叁个转换"的建议,得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结论。(本文来源于《领导之友》期刊2016年03期)

汪锋华[8](2016)在《《管子》的以法治国思想新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管子》在中国历史上率先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并作了理论上的阐述。通过对公正意义的深入揭示,明确了法治的内在意义和目标;通过辨明法律和礼义相生相成、刚柔兼济的关系,反映出其自身对法治的完整认识。其法治主张并非和人治相对立,在关注权力制约的同时更为关注人们的合作行为。是当代法治中国的本土资源之一,是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体——法治的重要理论的历史渊源。(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期刊2016-05-13)

杨雨晴[9](2016)在《管子“以法治国”的当代借鉴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时期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管仲,最早提出以法治国的主张。本文试图初步对管子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中"全面依法治国"的借鉴意义提供一些现实启迪。主要从管子以法治国思想的内容、法治特征和现实意义叁个方面对管子的以法治国思想的作出理性探析。(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期刊2016-05-13)

刘琳丹[10](2016)在《《管子》的“以法治国”思想及现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法治国"一词,在中国典籍中最早见于《管子》。以法治国思想是《管子》的基本观念之一,也是齐法家的基本主张。研究《管子》中"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无疑对我们今天的"依法治国"的法治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期刊2016-05-13)

以法治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管子》和《韩非子》都以强国为出发点,构建了"以法治国"的思想体系,二者在立法、执法等方面都有着相似相通之处,主要表现在强调法律的地位、对法律作用的认识、对法律特性的认识、对刑罚以及对赏与罚的认识上。对二者以法治国思想比较和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对当今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以法治国论文参考文献

[1].叶煜.郑相子产:春秋时期以法治国第一人[J].公民与法(综合版).2019

[2].俞凌欣.《管子》与《韩非子》以法治国思想比较[C].第十叁届管子学术研讨会——管学研究论文集.2018

[3].贾茂远.管仲的以法治国思想与启示[J].管子学刊.2018

[4].张晋藩.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二柄——以德化民、以法治国[J].社会治理法治前沿年刊.2015

[5].陈忠海.商鞅的“以法治国”[J].中国发展观察.2017

[6].廖晨.钱穆先生以法治国思想之探究——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基点[J].法制与社会.2016

[7].丁萍,张艳青.“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政治伦理之比较[J].领导之友.2016

[8].汪锋华.《管子》的以法治国思想新解[C].第十一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2016

[9].杨雨晴.管子“以法治国”的当代借鉴意义[C].第十一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2016

[10].刘琳丹.《管子》的“以法治国”思想及现代意义[C].第十一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2016

标签:;  ;  ;  ;  ;  ;  ;  

以法治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