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设型水利转向发展生态型水利建设思路的探讨

从建设型水利转向发展生态型水利建设思路的探讨

湖南省花垣县水利局4164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社会观念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社会发展建设的主流观念,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建设方向。因此传统的建设型水利已不适合当今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生态型水利是才未来水利建设的主流方向。因此建设型水利向发展生态型水利转变,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建设需要考虑的一大重点难题。本文对建设型水利转向发展生态型水利的建设思路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可行的意见,以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水利;生态;发展;建设

水利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建设项目之一,同时水利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前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我国水利部特召开干部大会,传达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做好水利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奋进新时代,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社会大众都在倡导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既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要兼顾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在丰富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下,传统的建设型水利就渐渐暴露出弊端,如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能源消耗过高等等,这种当今社会的生态理念背道而驰,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因此必须要对水利建设进行创新和改革,由传统的建设型水利转变为发展生态型水利,彻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1、建设型水利急需转向发展生态型水利建设

水是保证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更是社会发展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因此水利建设与人类的发展建设活动息息相关,承担着城市供水、农业灌溉、航运、发电等多方面的功能,是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工程。我国发展水利建设的历史非常悠久,特别是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更是大兴水利,建设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水利工程,是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建设将承担更多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重点建设的内容之一。

当前社会,由于人类的生产建设活动能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建设的主流观念。在十九大会议中,也对环保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在十九大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了响应十九大的号召,改善水利工程,发展生态型水利建设,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我国水利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水利建设方面,传统的建设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特别是水库、堤坊的修建严重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导致大面积的湿地资源逐渐消失或萎缩,而且传统的建设型水利工程对能源的消耗较高,不利于能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这些问题一暴露出来,就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反思。结合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的国情,发展生态型水利建设刻不容缓,要将节约、环保等理念与水利建设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水利建设形态,改善我国生态系统持续恶化的现状,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发展[1]。

2、建设型水利与发展生态型水利建设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虽然发展生态型水利建设比传统建设型水利更具有发展优势,也更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但建设型水利和发展生态型水利建设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分割的,而是存在密切的联系。促进建设型水利向发展生态型水利转变,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工和,更不是要全面放弃发展建议,只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有些地区严重干旱,而有些地区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兴修和开发水利工程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对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改善干旱和洪涝灾害情况,全面发生地区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于这一点,也是发展生态型水利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发展生态型水利建议,即要保持建设型水利在社会经济建设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还经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例如不能盲目的修建水库、堤坊,导致河流连惯性中断,湿地资源消失等严重的生态问题。发展生态型水利建设,是在传统的建设型水利的基础融入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是传统建设型水利的发展和延伸,可以说,建设型水利是发展生态型水利建设的重要基础。

3、建设型水利和发展生态型水利建设的特点

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开发水资源,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不管是建设型水利还是发展生态型水利,都要具有两点特征:一是达到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目的;二是对水利的科研、教育以及政府行政管理,都是为了更好的建设和管理水利工程[2]。

在建设型水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型水利,与传统的建设型水利相比,还具有两个独有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兼顾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三方面的高度来建设生态型水利;第二个特征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兴修和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水利生态方面的研究、教育和发展,将生态水利和社会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4、推动建设型水利转向发展生态型水利的措施

建设我国的水利事业,必须要坚持十九大会议中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我国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型水利,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想要发展生态型水利,就需要加大对建设型水利向着发展生态型水利建设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对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找到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的建设新思路,从而实现发展生态型水利建设这一全新的建设目标,达到更好的利用水利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目的。

其次,建设型水利转向发展生态型水利,不仅要在兴修建设方面做出改善,加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进行节约型和环保型设计建设,更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特别是要加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相关的管理机构和机制,全面推进对水资源的生态管理,从而为推动生态型水利建设的发展和实施提供重要的帮助,为发展生态水利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再次,水资源机构和建设队伍是发展生态水利建设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要促进生态水利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要加大对水资源机构和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各级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由政府部门牵头建立健全且具有有效执行力的水利资源管理机构,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特别是要全面提高水利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为生态水利建设打造好人力资源基础。此外还要加大对生态水利的科研和教育力量,提高勘测、设计等业务部门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更好的为发展生态水利服务。

最后,要推动建设型水利转向发展生态型水利,就要以发展生态的观念和解决来建设水利工程,除了要具传统的发展、航运、防洪防涝、供水引水等职能外,还要发展养殖、旅游观光等全新的生态经济功能。同时对水利的行政管理也要进行全面的提升,为生态水利的发展进步,保驾护航[3]。

结束语

水利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社会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境。将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发展生态水利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更是生产力发展进步的必然过程,符合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更是水利事业向着更高的层次和阶段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对社会经济文明的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余启飞,谢秀芬.传统农田水利建设向环境水生态化转变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1083-1083.

[2]龙雪芹.生态型水利工程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农业,2015,(17):169-169.

[3]吴周斌,吴嘉琪.生态型水利设计原则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5).

标签:;  ;  ;  

从建设型水利转向发展生态型水利建设思路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