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的培养是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石,关系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就业选择乃至职业认同感,进而影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本文立足于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的重要性分析,结合“社会工作导论”课程设置,探索以培养专业认同感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策略,助力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关键词:社会工作 专业认同感 社会工作导论
近年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专业价值理念和专业实务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价值导向的专业,对于专业的认同感培养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就业选择。高校社会工作专业面临的困境是招生难,招进专业后留人难,留人之后就业难(指从事社会服务行业),破解此链条的根源在于专业认同的培养。以培养专业认同感为导向,对“社会工作导论”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行探析,整合课程内容及多元化教学手段,潜移默化地传授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提升专业认同感。
一、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培养的重要性
(一)专业认同感是社会工作专业培养体系的基础。
专业认同感是指学生对所选专业的看法和情感,包括形成认知后所付诸的情感及采取的积极主动的专业行动,还有专业和个体的适配性问题。通俗而言是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专业后是否会认同专业理念,是否会积极投入社会工作相关学习和实践,以及是否会选择社会工作行业进行就业。
社会工作专业是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群体的职业活动。大学专业的学习从选择专业开始,单从“社会工作”这四个字很难让人理解这是什么专业,且社会工作专业从1989年开设至今仅有30年的历史,社会认同感不强,导致一些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是被调剂或在懵懂的状态下到大学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招到学生不等于留住学生,帮助学生解答何为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职业是做什么的是大一阶段最紧迫的任务。
板块方面,本期仅有休闲服务板块录得资金净流入,其余板块均录得资金净流出,其中非银金融、电子和化工位列净流出榜前三。具体来看,非银金融板块区间净流出数额达71.70亿元,板块跌幅为6.05%。电子板块区间净流出数额达65.28亿元,跌幅为1.31%。其中,非银金融板块内的中国平安(601318)净流出13.65亿元,跌幅为3.55%。第一创业(002797)净流出4.49亿元,跌幅为10.94%。中信证券(600030)净流出4.39亿元,跌幅为2.96%。
(二)培养专业认同感,增强职业认同感。
以社工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培养为主线,内化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强化职业认同感,“体验式”教学,在体验中观察,在观察中体悟社工专业的价值。教学中“社工+教师”对应“社工+学生”的双重身份,在大学期间应不断强调其“社工”角色,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的专业,强调对人的理解与关怀,强调应用技能和服务对象“伙伴”关系,只有认同专业理念,才能“用生命影响生命”,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做好价值铺垫。
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王思斌主编的《社会工作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社会工作系列教材。该教材在同类教材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专业水准,是广大社会工作专业高校教师的选择。
二、“社会工作导论”在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
从课程设置上看,“社会工作导论”是一门回答“社会工作是什么”的课程。课程面向大一的学生,课程定位是抛砖引玉,开门见山。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发展并不快,很多人对“社会工作”这四个字非常陌生,也很难以理解。本课程的目标是让本专业的学生快速了解社会工作专业,并且认同社会工作职业。本门课是基于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的课程,更是对于新生的专业启蒙。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社会工作导论”在社会工作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教学实施中,采用动静结合、案例为本、能力锻炼、知行合一等教学设计。既要讲授各方面社会工作的内容,又要尽量讲清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探究专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用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技巧解决社会中各类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是课堂讨论法;运用各类讨论方法形成头脑风暴,促进知识和专业认同感内化。运用“世界咖啡馆会话法”、小组讨论法等,让思维激荡碰撞,形成具有独特性的观点,同时促进学生之间互动,提高班级凝聚力。
在课程目标上,其知识目标是明确社会工作的含义,掌握社会工作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在技能目标上能够初步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素质目标是理解社工的价值理念,认同社会工作职业发展。
本文介绍了环境工程本科生在水处理综合实验中探究式实验的开展和评价。通过评价问卷的统计分析,对传统实验与探究式实验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进行了比较,对探究式实验的有效性做出评价。
三、以培养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策略
(一)透彻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思路。
赫芬顿邮报采用A/B测试,确立网站头条新闻标题的写法。读者的请求达到服务器后,服务器会通过自动分流技术,为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版本。同一新闻内容的报道,读者会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标题版本,服务器会记录和收集读者的阅读行为数据,阅读行为数据优异的标题将成为这条新闻的最终标题。“进行A/B测试时,测试用户的选取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一是要保证一定的样本数量,二是要考虑用户细分”。[8]
学生是授课的主体,也是社会工作行业的未来从业者,在课程实施前应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本门课的对象是大一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学习,对专业的理解处于混沌状态。以M高校17级社工新生为例,第一志愿报考比例为42%,但只有39%的学生对社会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其中只有25%的学生愿意尝试社会工作职业。学生对社会工作的态度是“不了解”“好奇感”和“观望”,此时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打破“观望”的心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更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教学。
本门课具有非常系统的知识体系,包括基本原理和方法两个部分。在基本原理方面介绍了社会工作的性质与发展历史;分析社会工作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探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在方法上介绍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一系列社会工作的经典方法。总而言之,本门课梳理了社会工作发展脉络,构建了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框架,在社会工作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教材章节中,从社工的概述、理念、方法和发展开始介绍,能给社会工作学生呈现完整的“专业样貌”。但本门教材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语言表达过于理论化,学术性强,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可按激发兴趣、结合现实和推动实践的原则对教材进行处理。
在教学方法上,从“依据专业认同感培养而设计,依据专业能力培养而实践,依据专业发展而体验”这三个方面出发,运用和开发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以培养专业认同感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下班了,高潮坐地铁回家。一进地铁车厢,那首熟悉的旋律扑面而来,高潮心说,这小子要红了。挤在前胸贴后背的乘客当中,听着这首拨动心弦的旋律,加之今天事情顺利心情本来就好,高潮竟没有了往常的不适感。
一是案例教学法:艺术来自于生活,社会工作职业来自于社会的发展;每一个社会事件为社会工作提供鲜活的案例,同时社会工作专业能给社会问题的解决带来启发。比如探讨流动人口的问题、思考留守儿童困境、分析老年人孤独死案例等,都是课堂的“引子”,将课堂和社会现实无缝对接,引发学生思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金家楣等人研制了一种小型的摩擦惯性式压电驱动器,如图12所示[21],该驱动器的定子为位移放大机构和轴(Shaft),动子为一个环形块(Rubber ring),其最大空载速度为11 mm/s,最大输出力为0.5 N。
三是情景模拟法:“演”情景,“绎”真理;通过团队合作,创设情境,才能体验“人在情境中”的社会工作理论;比如让学生模拟在小学低年级开展性教育活动,让学生体会活动设置、服务开展和危机应对等情境,提升学习效率。
四是观察体验法:依据知识点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先观察后体验,并撰写观察报告,内化社会工作职业理念。依据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可布置相应的观察体验作业,比如向5个陌生人介绍社会工作,观察父母的日常行为、进社区和机构开展实训体验等,让学生由内而外地融入情景中。结合课程内容,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园开展主题工作坊,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社会工作者。运用微访谈的方式促进双方互动交流,使得工作坊趣味横生,其乐无穷。
(三)各类教学资源支持专业认同感的培养。
方法的运用需要资源的支持,本门课程充分利用网络、校内外的资源开展教学工作。在网络资源方面,运用网络资源,补充教材短板,鼓励学生在微信上查阅社会工作相关的公众号,在网络渠道可以了解一线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和社会工作者的心声。查阅权威网站,如社会工作协会网等,让学生们了解权威观点和行业的发展。运用影视资源,如社会工作入门电影《癫佬正传》、广东卫视拍摄的《社工故事》,还有各地社会工作发展的宣传片、微电影,能够生动呈现案例情景,丰富课堂,运用影视片段阐述理论和现实案例。运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资源,依据社会工作知识项目分块实训,安排学生进入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体验社会工作职业环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四)通过教学评估以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评估分为两条线进行,一是通过前测和后测的评估方式评估专业认同感。课程开始前运用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了解情况,课程结束后运用问卷和质性访谈的方式对本门课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以M高校17级社会工作班为例,对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前测为36%,后测的结果是91%,事实证明该课程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二是在课程中依据实训项目设计评估表,对课堂效果和实训内容进行反馈和把握。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课程进行设计和调整,以提升课程实施效率。
四、结语
以培养专业认同感为导向的“社会工作导论”课程教学策略是透彻的教材分析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用,以及整合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培养专业认同感不仅在此门课程上,还需要其他课程持续铺垫,以致就业时能够量变引起质变,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能够认同专业和进行就业。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73.
基金项目: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S171193)“基于校地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
标签:社会工作论文; 专业论文; 认同感论文; 学生论文; 社工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社会规划论文; 《文教资料》2019年第4期论文; 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S171193)“基于校地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论文;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