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期论文_康东辉,沙吾列·金斯汗

导读:本文包含了灌浆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籽粒,玉米,自交系,抗旱性,千粒重,高温。

灌浆期论文文献综述

康东辉,沙吾列·金斯汗[1](2019)在《高温天气对小麦灌浆期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态因子之一,只有温度条件适宜,小麦才可正常生长发育,温度过高其生长会受到抑制。近几年塔城市气温明显偏高,最高气温可达37℃,风速最高3级(3.4~5.4 m/s),持续高温日数达5~6 d,大部分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在冬小麦灌浆前中期,春小麦开花后期和灌浆初期,玉米处于展开叶7~8片、可见叶10~13叶时期,持续高温将对农业生产和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冬、春小(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冯波,曹芳,李升东,刘爱峰,程敦公[2](2019)在《灌浆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蛋白组分及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灌浆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蛋白组分及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以济麦22(JM22)和新麦26(XM26)为材料,通过灌浆初期(S1)和中期(S2)在田间搭棚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未进行高温胁迫的大田小麦作对照,收获后对小麦淀粉黏滞谱、蛋白质组分含量和揉混参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各自对照相比,JM22的黏滞谱参数除回复值降低外,其余参数都升高,XM26的黏滞谱参数都降低。S1和S2处理后JM22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峰值时间分别提高2.81%和18.63%、7.71%和19.51%、11.88%和21.15%、1.88%和12.22%、2.45%和4.08%。S2显着大于对照和S1,S1与对照差异不显着。S1和S2处理后XM26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分别降低12.95%和31.21%、1.81%和27.18%、2.50%和22.22%、3.57%和14.39%,S2、S1与对照叁者之间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差异显着,S2的影响大于S1。高温胁迫后JM22的蛋白质含量降低,而XM26则显着升高。两品种各组分蛋白含量改变,JM22谷蛋白含量S1和S2处理显着减少4.52%和6.01%,XM26谷蛋白和不可溶蛋白含量S1、S2处理则显着增加13.66%和17.27%、28.95%和34.80%,谷/醇也显着增加。高温处理使两品种面团揉混参数值增加。S1处理后JM22和XM26峰值时间、峰值高度、8min带宽分别较各自对照显着增加8.50%和42.80%、12.20%和2.80%、26.57%和68.30%,而S2处理两品种都只有峰值时间显着增加,分别为9.60%和28.50%。本研究结果为优质专用小麦品质提升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9)

周福平,史红梅,张海燕,杨彬,张桂香[3](2019)在《不同高粱品系灌浆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大棚温室控水模拟灌浆期干旱胁迫,探讨干旱胁迫对高粱各农艺性状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和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高粱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所有高粱品系都表现出穗长变短,单穗质量、千粒质量下降,干旱胁迫与对照之间表现为显着或极显着差异;而株高、茎粗之间差异不显着,干旱胁迫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着;采用隶属函数和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共筛选出抗旱性强的高粱品系13份,占供试品系的26.0%。这13份高粱材料可作为高粱耐旱育种的种质资源。(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姬玉梅,闵照永[4](2019)在《灌浆期喷施不同硒肥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硒源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籽粒硒含量作用效果,对合理使用硒肥和筛选硒高效富积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灌浆期叶面喷施不同硒肥,观察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籽粒硒含量水平。结果发现在灌浆期叶面喷施硒肥,3个品种的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不同处理间和品种间的增产量均未达到显着差异水平,西农979增产幅度最大,以喷施52.5g/hm2(以纯硒计)、兑水1500L时效果最佳;3个小麦品种籽粒中硒含量均随着喷施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与对照间皆达到极显着差异水平(p<0.01),西农979增幅最大,且与其他两个品种间达到显着差异水平(p<0.05)。在促进小麦产量和硒富积方面富硒有机肥较亚硒酸钠、硒酸钠有正向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粮食问题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刘阿康,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5](2019)在《施氮量与氮肥底追比例对强筋小麦灌浆期Q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支链淀粉是小麦籽粒淀粉的主要成分,Q酶(淀粉分支酶)作为支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在小麦灌浆过程中,其生理活性将影响支链淀粉的合成速率,从而间接影响小麦籽粒的质量和产量。近年来,强筋小麦因其品质好、价格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注,但强筋小麦产量偏低的问题较为普遍,因此,实现其优质高产,对提高我国小麦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氮素作为调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元素,合理的氮肥运筹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目前,有关氮肥对Q酶的影响多以单因素试验为主,关于氮肥施用量与底追比例对强筋小麦灌浆期Q酶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试验拟从氮肥施用量与底追比例对Q酶的影响展开研究,以期为强筋小麦优质高产协同提高提供理论参考。【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17-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赵县试验基地进行,采用叁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施氮量为主区,设4个水平:N_0-0kg/ha、N_1-180kg/ha、N_2-240kg/ha、N_3-300kg/ha;氮肥底追比例为副区,设3个水平:P_1-7:3、P_2-5:5、P_3-3:7;品种为副副区,选用藁优2018、师栾02-1、石优20等3个强筋品种。基本苗270万/ha,氮肥追施时期为拔节期。于开花期标记长势一致的同期麦穗,每7天取样一次,连续取5次,取籽粒后于液氮中速冻,超低温冰箱储存,测定籽粒Q酶活性。【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灌浆进程推进,施氮处理籽粒中Q酶活性均表现为"快-慢-快"的降低趋势。花后0-7天,各施肥处理的Q酶活性快速下降;花后第7-21天,下降幅度逐渐变缓;至开花21天后再次迅速下降。但不施氮肥的N_0处理,其籽粒Q酶活性降低速度逐渐加快。(2)随着施氮量的变化,籽粒中Q酶活性表现为N_2>N_3>N_1>N_0,其中N_2与N_1、N_3处理间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与N_0处理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3)开花后0-7天,不同氮肥处理间,Q酶活性随着灌浆进程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N_2处理的Q酶活性下降最快,幅度最大,达到15.99%;而N_3处理下降较慢,幅度最小,为11.58%;与开花后第7天相比,花后28天,N_0处理的Q酶活性下降最快,幅度最大,达到78.15%;其次为N_1、N_2,分别为:63.12%、55.18%;下降幅度最小的是N_3处理,为46.16%。花后第28天时Q酶活性表现为N_3>N_2>N_1>N_0,N_3处理Q酶活性在灌浆进程中虽不是最高,但后期活性仍保持较高水平,持续时间最长。(4)不同底追比例间,Q酶活性无显着差异。但P1处理在花后第7天下降速率加快,P_2、P_3均缓慢下降,且活性均高于P_1,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有利于提高Q酶活性。(5)不同强筋品种间差异表现为师栾02-1>藁优2018>石优20,但未达到显着水平。【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施氮量、氮肥底追比和品种叁个因素,在施氮量为240kg/ha、氮肥底追比为5:5时,藁优2018、师栾02-1、石优20灌浆期Q酶活性均达到最大,表明该氮肥运筹方式有利于强筋小麦产量形成,获得高产。(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徐国平,王爱方,李婷,易黎,高飞[6](2019)在《玉米杂交种灌浆期和收获期抗倒性差异及其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3个田间整株抗倒伏指标(整株抗折力、整株抗弯强度、倒伏指数)和4个试验室抗倒性指标(茎秆第3节抗折力、第3节抗弯强度、穿刺强度、抗压强度)评估20个在黄淮海和东华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玉米杂交种在子粒灌浆期和收获期的抗倒性表现以及与6个植株茎秆性状(株高、穗位高、茎粗、节长、壁厚、茎秆密度)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6个抗倒指标均呈现显着的品种间变异。与灌浆期相比,20个品种在收获期抗倒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灌浆期抗倒性表现相对较好的品种在收获期仍然表现较好。不同抗倒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大多数抗倒指标之间的相关度在灌浆期和收获期保持基本不变。不同抗倒指标与不同茎秆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茎秆穿刺强度是影响品种抗倒性的一个关键试验室指标。倒伏指数与田间抗折力有极显着负相关,与穗位高度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新峰[7](2019)在《把握好成长“灌浆期”》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些农业常识的都知道,小麦在灌浆期的时候,如果阳光养分跟不上,就会影响籽粒的饱满程度,甚至耽误一季庄稼的收成。对于年轻干部的成长来讲,唯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干立身,人生道路的“灌浆期”才不会打折扣。颗粒饱满的麦穗总是低着头,好干部都是在实干苦干(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人事报》期刊2019-09-18)

张向前,白岚方,路战远,郭晓霞,孙峰成[8](2019)在《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特性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性能日变化以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阐明春玉米灌浆中后期籽粒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形成机制,为春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春玉米品种广德5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密度处理对春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气孔导度日变化以及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只是达到峰值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而各密度处理的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V"字形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种植密度的光响应曲线拟合较好,在P <0. 05水平下均达到显着,最大净光合速率以M50处理最大,分别比M40、M45、M55和M60处理提高了24. 28%,15. 41%,18. 41%,3. 13%。籽粒产量以M50处理最大,分别比M40、M45、M55和M60处理高出21. 60%,1. 24%,0. 84%,4. 10%。综合各密度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模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可看出,广德5适宜种植密度为M50处理(7 5000株/hm~2)。(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江鹏,刘海俊,黄志午,刘晓英,尤杰[9](2019)在《光谱对水稻灌浆期剑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光谱对水稻剑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华粳5号为材料,采用660 nm(R660)和630 nm(R630)的红光及460 nm(B460)和440 nm(B440)的蓝光分别与专用植物灯(W)组成不同光谱,设R660+W、R630+W、B460+W及B440+W 4种光谱处理,于水稻灌浆期测定剑叶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蓝光能提高水稻剑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灌浆后期,B460+W处理水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显着高于红光处理,R660+W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最多,B460+W处理的千粒重和结实率高于其他处理。光响应曲线拟合表明,B460+W处理能提高水稻剑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响应曲线初始斜率(α)、暗呼吸量子效率、补偿点量子效率、捕光色素分子的本征光能吸收截面(σik)和捕光色素分子数(No)。【结论】B460+W处理能改善水稻剑叶光系统Ⅱ的性能,使其在灌浆后期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进而促进干物质积累,最终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即在白光背景中添加460 nm蓝光是人工环境水稻栽培灌浆期的适宜光谱。(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李铭东,梁晓玲,阿不来提·阿布拉,韩登旭,杨杰[10](2019)在《玉米自交系灌浆期耐热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出灌浆期耐热性强的玉米自交系。【方法】在花后7~17 d以自然生长为对照,分析玻璃温室高温处理下10份新疆骨干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变化,采用产量热稳定性分析与千粒重热感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供试材料的耐热性。【结果】LX9801、PH6WC、PHB1M、海014和武314在热胁迫下产量稳定性好,其中PH6WC丰产性突出。502、KW4M029、PH6WC、PHB1M和海014等5份自交系的千粒重热感指数小于1。综合产量热稳定性及千粒重热感指数,PH6WC和PHB1M的耐热性突出,海014耐热性较好。武314可作为耐热育种亲本材料。【结论】灌浆期热胁迫下千粒重的降低,是玉米自交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九禾6929可作为耐热育种种质资源。(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灌浆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灌浆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蛋白组分及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以济麦22(JM22)和新麦26(XM26)为材料,通过灌浆初期(S1)和中期(S2)在田间搭棚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未进行高温胁迫的大田小麦作对照,收获后对小麦淀粉黏滞谱、蛋白质组分含量和揉混参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各自对照相比,JM22的黏滞谱参数除回复值降低外,其余参数都升高,XM26的黏滞谱参数都降低。S1和S2处理后JM22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峰值时间分别提高2.81%和18.63%、7.71%和19.51%、11.88%和21.15%、1.88%和12.22%、2.45%和4.08%。S2显着大于对照和S1,S1与对照差异不显着。S1和S2处理后XM26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分别降低12.95%和31.21%、1.81%和27.18%、2.50%和22.22%、3.57%和14.39%,S2、S1与对照叁者之间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差异显着,S2的影响大于S1。高温胁迫后JM22的蛋白质含量降低,而XM26则显着升高。两品种各组分蛋白含量改变,JM22谷蛋白含量S1和S2处理显着减少4.52%和6.01%,XM26谷蛋白和不可溶蛋白含量S1、S2处理则显着增加13.66%和17.27%、28.95%和34.80%,谷/醇也显着增加。高温处理使两品种面团揉混参数值增加。S1处理后JM22和XM26峰值时间、峰值高度、8min带宽分别较各自对照显着增加8.50%和42.80%、12.20%和2.80%、26.57%和68.30%,而S2处理两品种都只有峰值时间显着增加,分别为9.60%和28.50%。本研究结果为优质专用小麦品质提升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灌浆期论文参考文献

[1].康东辉,沙吾列·金斯汗.高温天气对小麦灌浆期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9

[2].冯波,曹芳,李升东,刘爱峰,程敦公.灌浆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蛋白组分及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C].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周福平,史红梅,张海燕,杨彬,张桂香.不同高粱品系灌浆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J].山西农业科学.2019

[4].姬玉梅,闵照永.灌浆期喷施不同硒肥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J].粮食问题研究.2019

[5].刘阿康,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施氮量与氮肥底追比例对强筋小麦灌浆期Q酶活性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6].徐国平,王爱方,李婷,易黎,高飞.玉米杂交种灌浆期和收获期抗倒性差异及其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玉米科学.2019

[7].张新峰.把握好成长“灌浆期”[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9

[8].张向前,白岚方,路战远,郭晓霞,孙峰成.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特性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9

[9].李江鹏,刘海俊,黄志午,刘晓英,尤杰.光谱对水稻灌浆期剑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9

[10].李铭东,梁晓玲,阿不来提·阿布拉,韩登旭,杨杰.玉米自交系灌浆期耐热性评价[J].新疆农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弱势籽粒启动灌浆过程中糖酵解途径变...个杂种及其亲本在4个生育时期田间表...水稻冷害表现示意图(田奉俊等,2008)支链淀粉的分支结构实时定量标准程序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A)、支链淀粉积...

标签:;  ;  ;  ;  ;  ;  ;  

灌浆期论文_康东辉,沙吾列·金斯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