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日光辐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日光,盘锦,模型,太阳,温室,日光温室,荧光。
日光辐射论文文献综述
魏晓然[1](2019)在《日光温室番茄基质含水量及辐射累积量控制灌溉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光温室无土栽培过程中,水肥的供给对番茄生长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改善日光温室番茄栽培的水肥灌溉现状,分别设计了基质含水量和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探讨了不同灌溉量对开花坐果期的番茄生长影响,以期为日光温室番茄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在基质盆栽条件下,试验采用营养液滴灌,以番茄“丰收”杂交种为供试品种。灌溉模式分为常规时间间隔灌溉(以下称“常规灌溉”,CK)和基质含水量控制的灌溉(处理T1、T2和T3)两种,试验取得了以下结果与结论:① 相比于处理CK,处理T1、T2和T3营养液灌溉量分别减少了27.2%、39.2%和31.4%。且花期处理T1、T2和T3基质含水量分别在30%、20%和40%上下波动,坐果期在35%、25%和45%上下波动。② 基质含水量控制的灌溉与番茄对水肥的需求一致,促进了番茄花期的营养生长和坐果期的生殖生长,但对植株干物质含量没有显着影响。③ 基质含水量控制的灌溉对产量没有显着影响,处理T1产量最高,达到67.2 t·hm~(-2)。基质含水量控制的适宜灌溉量显着提高了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处理T1和T3显着高于处理CK,处理T1最高,达到44.2 kg·m~(-3)。(2)在内嵌基质土垄栽培条件下,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处理T1、T2和T3,分别为低、中、高灌溉量)分为秋茬和春茬番茄两次试验,分别以番茄“丰收”杂交种和“粉太郎”为供试品种。试验取得了以下结果与结论:① 相比于处理CK,秋茬番茄处理T1、T2和T3的灌溉量分别减少了39.3%、30.3%和14.0%,春茬番茄分别减少了24.9%、18.9%和1.5%。② 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有利于番茄花期营养生长和坐果期生殖生长,显着提高了番茄生物量。相比于处理CK,处理T1、T2和T3的生物量分别提高57.1%、75.3%和32.7%。③ 在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下,水肥的供给与秋茬番茄的需求相匹配。晴天的灌溉量多于阴天,而且中午的灌溉量多于早晨和下午;相比于处理CK,在晴天和阴天时,处理T3的废液排出率分别减少了62.5%和72.6%,而且处理T1和T2无废液排出。④ 在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下,适宜灌溉量显着提高了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相比于处理CK,秋茬和春茬番茄处理T2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4.2%和16.8%,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4.1%和32.4%。(3)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减少了水肥的用量,提高了番茄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相比于基质含水量控制的灌溉处理T1,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下,秋茬番茄处理T2灌溉量减少了48.5%,产量下降了8.7%,但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5.3%。综上所述,在日光温室内嵌基质土垄栽培条件下,针对番茄的开花坐果期,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是合理的水肥灌溉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许红军,曹晏飞,李彦荣,高杰,蒋卫杰[2](2019)在《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辐射是影响日光温室光、热环境的重要参数,准确获得温室内部墙体与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变化规律可对温室设计建造、温室内环境调控与作物生产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在总结已有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气象数据,地球、太阳的运动规律以及太阳光线与日光温室前屋面入射角的关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温室内部辐射规律进行分析。采用典型晴天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计算值与实测值平均偏差最大为63.46 W/m~2,平均绝对误差最大为63.48 W/m~2,均方根误差最大为79.18 W/m~2,决定系数在0.95~0.99范围内。利用该模型分析温室内部辐射规律发现,相比不同位置屋面角度的影响而言,透光率受时间即太阳方位与太阳高度角的影响更大。温室墙体表面与地面太阳辐射照度随季节不断变化,春秋分是一年中墙体与地面接受太阳辐射时间最长的节气,该日墙体表面与地面太阳辐射照度大致相当。春分到秋分期间,地面辐射照度高于墙体表面;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墙体表面太阳辐射照度大于地面。不同区域温室内太阳辐射日积累量主要受纬度影响,低纬度地区较高纬度地区而言,冬季太阳辐射日积累量大,夏季太阳辐射日积累量小。研究结果可为日光温室内墙体蓄热、屋面优化、作物种植、围护结构能量平衡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相关数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朱冰雪,陈圣波,周超,刘宝昌[3](2018)在《Cu胁迫下油菜叶片日光诱导荧光辐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作物在重金属铜胁迫下生长,日光诱导荧光辐射特征会发生变化,可以间接地反映植被受重金属胁迫的强度。采用不同铜浓度的污染土壤作为培养基,选取双子叶作物油菜进行铜胁迫生长实验,获取4个不同生育期以及7个不同铜污染强度下的植被叶片的反射光谱。基于叶片荧光光谱特征,采用PROSPECT模型反演方法,从油菜叶片反射光谱中获得不同铜胁迫下油菜叶片的荧光光谱,提取荧光光谱峰值特征;并根据油菜不同的生长时期建立了红荧光峰值与叶片中铜含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验证了提取荧光光谱方法的可行性,为大面积植被重金属含量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马瑄[4](2016)在《杨树耐受盐胁迫和日光紫外线-B辐射的生理与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盐渍化和增强的日光紫外线-B辐射(UV-B,280-315nm)严重影响着全球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林业生产,特别是在生态脆弱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杨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也是适应性最强的木本植物,新疆杨(Populus alba)和俄罗斯杨(Populus russkii)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大西北地区的两类杨属树种,这两种杨树对于盐分胁迫的耐受性具有明显差异。本研究以新疆杨和俄罗斯杨为材料,通过盐胁迫处理、增强UV-B辐射以及UV-B&Salt复合胁迫处理研究了两种杨树的生理生化及分子响应机制;同时本研究还利用水培条件进行高浓度的盐分胁迫处理,研究了两种杨树的Na~+/K~+离子吸收转运特性和基因通量表达差异以及其对盐胁迫的一系列生理和分子适应机制。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盐胁迫、UV-B辐射及UV-B&Salt复合胁迫均对两种杨树的光合作用系统和活性氧(ROS)代谢系统造成较大影响,如净光合作用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光合色素含量降低,热耗散量子比率(Fo/Fm)增大;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一系列抗氧化酶(如POD、CAT、APX和GR)活性增强。此外这叁种不同胁迫还使渗透保护物质如脯氨酸、甘氨酸-甜菜碱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升高。总体而言两种杨树对于盐胁迫和UV-B辐射的生理响应存在较多相似之处,并且在复合胁迫下两种杨树启动的防御保护机制最强,中等浓度的盐分胁迫使杨树及时地启动了防御机制,从而减缓了UV-B辐射的伤害。(2)UV-B辐射及UV-B&Salt复合处理能够诱发杨树UV-B信号传导途径中一系列关键基因的表达,如参与UV-B光形态建成的关键基因HY5、COP1、STO/BBX24和STH2,同时还使苯丙烷代谢途径的一系列关键基因上调表达如CHS1、CHS4、FLS1和FLS2等。此外盐胁迫也能刺激新疆杨杨苯丙烷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上述基因的表达能够有效感知和响应UV-B辐射,并且能够启动和促进苯丙烷代谢产物的合成,进而使杨树能够有效抵御UV-B辐射所造成的伤害。(3)通过qPCR的方法检测了不同胁迫对新疆杨叶片的基因组DNA造成的损伤程度,发现UV-B辐射造成的损伤程度最为严重,而在UV-B&Salt复合胁迫下的DNA损伤程度显着低于单一UV-B处理;同时通过检测杨树DNA损伤修复基因的表达发现,在UV-B&Salt复合胁迫下,新疆杨叶片中光修复酶基因PHR、MMR损伤修复系统MSH2-MSH6以及DNA损伤结合蛋白DDB1a和DDB2均有较大幅度的上调,并且这种上调表达的幅度较单一UV-B辐射更高,表明盐胁迫能够明显缓解UV-B辐射对杨树造成的伤害。(4)通过水培条件对两种杨树进行高浓度的盐处理,同时添加可能参与Na~+吸收转运的各转运蛋白及离子通道的抑制剂,对两种杨树低亲和性Na~+吸收系统进行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杨树Na~+低亲和性吸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新疆杨中介导Na~+低亲和性吸收系统的转运蛋白及离子通道主要包括K~+通道和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而在俄罗斯杨中介导Na~+低亲和性吸收的转运蛋白及离子通道主要包括K~+通道蛋白、高亲和K转运蛋白和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等。(5)通过水培条件对两种杨树进行短期(24h)和中长期(12-15d)的高浓度盐分胁迫处理,发现两种杨树在盐胁迫下的Na~+的吸收分布、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保护物质的合成以及Na~+/K~+离子转运蛋白的表达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新疆杨在短期盐胁迫下就能够及时有效地启动抗逆保护机制,能够通过上调一系列抗盐基因的表达,如位于液泡膜的Na~+/H+逆向转运蛋白NHX、质膜上的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和钠钾共转运蛋白HKT1;1等;而俄罗斯杨在盐胁迫下这些重要的抗盐基因的表达量均没有表现出升高的趋势。因而导致两种杨树在盐分胁迫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6)通过RNA-Seq测序对两种杨树在短期和中长期盐胁迫下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表明,盐胁迫下两种杨树根系中存在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并分类分析表明,两种杨树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生理代谢途径中,而且这些基因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和不同的结合能力,这是造成两种杨树对盐胁迫的耐受性存在明显差异的分子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孔宪越[5](2016)在《基于日光辐射的有源植入式医疗器件能量供应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源植入式医疗器件(AMI,Active Medical Implants)可在人体内实现生物信息检测、药物释放和器官恢复等功能,在精准医疗、移动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有源植入式医疗器件需在电能的驱动下工作,而植入式电池电量有限,限制了AMI的使用寿命。同时,目前已有的AMI体外充电方法也难以满足AMI安全、长期供电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基于日光辐射的AMI能量供应方法,完成了该方法的建模、仿真和物理实验验证。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1)建立了基于日光辐射的AMI能量供应模型。包括:日光光源模型,人体皮肤组织模型,菲涅尔透镜模型和光电池模型等。同时,通过TracePro仿真确定了菲涅尔透镜与人体皮肤组织之间的距离等参数。(2)研究了基于日光辐射的AMI能量供应仿真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迭加的日光在人体组织内传输的仿真方法;完成了日光辐射的参数分析;通过仿真研究确定了菲涅尔透镜与光电池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Monte Carlo方法的日光在人体组织内的传输仿真。(3)开展了基于日光辐射的AMI能量供应仿真研究。仿真了日光在人体脂肪层、肌肉层内的传输过程,分析了其光能流率分布;通过日光在多层人体组织内的传输仿真,研究了其光能流率分布和总光通量分布。最终,为基于日光辐射的AMI能量供应装置设计提供了依据。(4)开展了基于日光辐射的AMI能量供应物理实验验证。建立了基于日光辐射的AMI能量供应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关物理实验,并对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日光辐射的AMI能量供应方法,建立了基于日光辐射的AMI能量供应模型,完成了日光在人体皮肤组织中传输的仿真分析,通过物理实验验证了基于日光辐射的AMI能量供应方法的可行性。所取得的进展为最终形成一种便利、持久、环保的新型体外AMI能量供应方法奠定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1-01)
张宝刚,樊新颖,刘鸣,袁鹏丽,郝文刚[6](2015)在《日光温室各表面太阳辐射照度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光温室结构、朝向对其室内各表面太阳辐射照度、室内温度、土壤温度等有直接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相结合,对比分析了日光温室与温室结构、温室朝向的关联性,找出了影响日光温室各表面太阳辐射照度的主要因子。(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5年11期)
张美玲,陈龙,辛明月,徐卓,李俊和[7](2015)在《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光合有效辐射预报模型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光合有效辐射变化规律,更好地为本地区设施农业服务,利用2012年冬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和附近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相关统计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冬季不同天气类型日光温室中光合有效辐射特征及光合有效辐射占太阳总辐射的比值,建立了冬季不同天气类型日光温室光合有效辐射的预报模型,并对其进行拟合检验。结果表明:(1)晴天和多云天日光温室内PAR具有明显的日变化。阴天时日光温室内接受到的PAR最大值一般在1~38W/m2。(2)冬季典型多云天ηPAR最高,阴天次之,晴天最低。(3)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日光温室内日最高光合有效辐射、日光合有效辐射总量、日最大总辐射、日总辐射总量与外界气象要素的相关模型均通过了0.01的显着性水平检验,并进行了拟合检验,晴天和多云天4个要素的拟合效果较好,阴天4个要素的拟合效果较差。(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5年02期)
张美玲,陈龙,辛明月,徐卓,李俊和[8](2014)在《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光合有效辐射预报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光合有效辐射变化规律,更好地为本地区设施农业服务,利用2012年冬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和附近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相关统计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冬季不同天气类型日光温室中光合有效辐射特征及光合有效辐射占太阳总辐射的比值,建立了冬季不同天气类型日光温室光合有效辐射的预报模型,并对其进行拟合检验。结果表明:(1)晴天和多云天日光温室内PAR具有明显的日变化。阴天时日光温室内接受到的PAR最大值一般在1~38W/m2。(2)冬季典型多云天ηPAR最高,阴天次之,晴天最低。(3)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日光温室内日最高光合有效辐射、日光合有效辐射总量、日最大总辐射、日总辐射总量与外界气象要素的相关模型均通过了0.01的显着性水平检验,并进行了拟合检验,晴天和多云天4个要素的拟合效果较好,阴天4个要素的拟合效果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29期)
夏晓东,黄昊文,黄丽琴[9](2014)在《日光辐射光还原合成左旋多巴胺功能化的荧光发射的银纳米簇和铁离子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左旋多巴胺(L-3,4-dihydroxyphenylalanine,DOPA)为稳定剂,采用日光辐射光还原法,合成了强荧光发射的银纳米簇(silver nanoclusters,Ag NCs)。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所合成的Ag NCs表现亚纳米非晶态结构。Ag NCs在可见-近红外波长范围内(400~750 nm)有明显光吸收带,最大荧光激发和发射峰分别为550和630 nm,荧光量子产率为2.3%(相对于罗丹明B)。Ag NCs的荧光强度与合成时的日光辐射时间、DOPA浓度以及pH值等因素有关。进一步优化了合成Ag NCs的条件。基于荧光猝灭原理,所合成的DOPA功能化的Ag NCs能选择性地灵敏响应Fe3+。修饰在Ag NCs表面的配体DOPA能够选择性地结合Fe3+,导致Ag NCs显着聚集,伴随荧光猝灭。Ag NCs具有的较高量子产率和红荧光发射特性,有利于提高Fe3+的分析灵敏度。(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韩亚东,薛学武,罗新兰,国力,李天来[10](2014)在《日光温室内太阳辐射估算模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光温室内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量是作物光合和蒸腾模拟模型的重要参数,也是研究温室内墙体能量收支平衡方程的重要因子。该文研究了温室围护结构对太阳辐射的遮蔽,建立了可蔽视角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晴天温室内任一位置的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太阳总辐射,并以辽沈Ⅱ型日光温室为例,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对造成模拟误差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模拟的散射辐射和总辐射的日变化与实测值趋势较为一致,模拟值要略高于实测值,平均偏高6.4%和8.8%,误差的可能来源有大气透明系数、棚膜透光率的估算误差、承重骨架的遮蔽及人为观测的误差。研究结果可为日光温室内不同位置作物光合蒸腾模拟、群体光分布模拟、围护结构能量平衡等模拟模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日光辐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太阳辐射是影响日光温室光、热环境的重要参数,准确获得温室内部墙体与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变化规律可对温室设计建造、温室内环境调控与作物生产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在总结已有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气象数据,地球、太阳的运动规律以及太阳光线与日光温室前屋面入射角的关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温室内部辐射规律进行分析。采用典型晴天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计算值与实测值平均偏差最大为63.46 W/m~2,平均绝对误差最大为63.48 W/m~2,均方根误差最大为79.18 W/m~2,决定系数在0.95~0.99范围内。利用该模型分析温室内部辐射规律发现,相比不同位置屋面角度的影响而言,透光率受时间即太阳方位与太阳高度角的影响更大。温室墙体表面与地面太阳辐射照度随季节不断变化,春秋分是一年中墙体与地面接受太阳辐射时间最长的节气,该日墙体表面与地面太阳辐射照度大致相当。春分到秋分期间,地面辐射照度高于墙体表面;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墙体表面太阳辐射照度大于地面。不同区域温室内太阳辐射日积累量主要受纬度影响,低纬度地区较高纬度地区而言,冬季太阳辐射日积累量大,夏季太阳辐射日积累量小。研究结果可为日光温室内墙体蓄热、屋面优化、作物种植、围护结构能量平衡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相关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光辐射论文参考文献
[1].魏晓然.日光温室番茄基质含水量及辐射累积量控制灌溉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2].许红军,曹晏飞,李彦荣,高杰,蒋卫杰.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构建及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9
[3].朱冰雪,陈圣波,周超,刘宝昌.Cu胁迫下油菜叶片日光诱导荧光辐射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4].马瑄.杨树耐受盐胁迫和日光紫外线-B辐射的生理与分子机制[D].西南科技大学.2016
[5].孔宪越.基于日光辐射的有源植入式医疗器件能量供应仿真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
[6].张宝刚,樊新颖,刘鸣,袁鹏丽,郝文刚.日光温室各表面太阳辐射照度敏感性分析[J].建筑技术.2015
[7].张美玲,陈龙,辛明月,徐卓,李俊和.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光合有效辐射预报模型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5
[8].张美玲,陈龙,辛明月,徐卓,李俊和.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光合有效辐射预报模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
[9].夏晓东,黄昊文,黄丽琴.日光辐射光还原合成左旋多巴胺功能化的荧光发射的银纳米簇和铁离子检测[J].无机化学学报.2014
[10].韩亚东,薛学武,罗新兰,国力,李天来.日光温室内太阳辐射估算模型的构建[J].农业工程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