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形而上学这个哲学概念的理解和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分为形而上学的概念解析、形而上学的时代意义、形而上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三部分展开论述,旨在明晰形而上学的含义,肯定形而上学的当代价值,多角度理解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关键词形而上学;本体论;形而上学追求;过程性本体论
“形而上学”,是哲学领域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关于它的讨论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从现代的意义上来说,如何科学解读形而上学是理解哲学本身的关键所在,包括什么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现代意义等问题,同时马克思哲学被视为是形而上学的革命者,那么正确理解形而上学也就同时为认识马克思哲学提供了新视角。下面从三方面来解读一下关于形而上学的三个问题。
一、何谓形而上学
何谓形而上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丰富的概念。在广义上,形而上学即哲学,或者说哲学即形而上学。“由于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使之几乎关涉西方哲学的所有部门乃至所有问题,一部详尽的形而上学史无异于一部详尽的西方哲学史。”[1]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形而上学就代表着哲学,甚至可以说这两个词是等义的,形而上学即哲学,这说明了形而上学在哲学中的地位。在狭义上,形而上学即本体论,专指研究世界本源(一般规律、最高抽象)的学问,在亚里士多德眼中,形而上学就是研究世界本源,万事万物“第一因”的学问,也是第一学问、第一科学。在黑格尔眼中,则把形而上学看作是对永恒的、唯一的、最高的超验对象的研究,并且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孤立的、静止的、僵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在哲学中的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它的首创者是亚里士多德。从具体的概念词汇来说,形而上学这个词是由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安德罗尼柯在整理老师手稿时拟就的,由于亚里士多德撰写哲学的相关研究材料时并未为其命名,因此安德罗尼柯就按照编纂顺序拟为metaphysical,即物理学后卷,(编纂《物理学》结束后开始编纂的哲学材料)。中文译名“形而上学”是根据《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由日本哲学家井上哲次郎翻译而得。不得不说,形而上学的中文译名更能体现该词的涵义,更能体现出形而上学作为以最高抽象为研究对象的本意。
通过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计算林木结构参数大小比数、角尺度和混交度。将缓冲区大小设置为5 m,以避免边缘效应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同时可以有更多的调查数据参与应用。
“形而上学”的研究内容是对所有知识的最高抽象和最高概括,在古典哲学扮演着主题和中心问题的角色。在西方,形而上学有着其起源、发展和被解读、被批判的历史,形而上学自身从“产生—发展—完善—批判—解构”的“或光辉或苦难的”经历本身就是西方哲学自身的演进历史。需要指出的是,在西方哲学话语中,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本体”的问题,可以更直接地说,形而上学即本体论,尽管对这“本体”的理解是不同的,纷繁复杂的哲学流派,各色各样的哲学家都会给“本体”下一个属于自己的定义,但是对本体的研究则是哲学家们的核心任务。“例如,对早期希腊哲学的‘始基’的理解就透视着对哲学的本体的阐释,至于对‘数’的说明以及巴门尼德对‘存在’阐释都在当时理论资源积累的前提下,对本体的式样给予了充分探讨。”[2]
4.牛巴氏杆菌病(肺炎型)。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索性胸膜炎。肺脏组织颜色从暗红、炭红到灰白,切面呈大理石样。在肝变区内可见到干燥、坚实、易碎的黄色坏死灶,周围还可见到结缔组织黄色坏死灶和与结缔组织形成的包囊。胸腔积聚大量有絮状纤维素的浆液。常伴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腹膜炎。
二、形而上学的意义
对于形而上学,“理论上的批判”与“生存上的要求”永远是两回事。康德对于形而上学的认识是:“形而上学追求”是人的天然倾向,是人的生存中不自觉的趋向,是无法被消解掉的。“形而上学”和“形而上学追求”是不同的,对什么是“形而上学的追求”,最合理表述是:“抛开可见的现存世界,去追求一个不可见的本体世界,这是只有人才会具有的特性。”[4]所以,处于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人类自身)仍然“离不开”“逃不掉”形而上学的“束缚”,我们更多的是要在当下的生存中反思传统的形而上学,寻求与当代相适应的“新的”形而上学。
竹叶青酒是以中国清香型名酒——汾酒为基酒,以竹叶、当归、陈皮、栀子、砂仁、檀香、丁香等十余味名贵中药材的浸泡液为基础配制而成的一种露酒。常年适量饮用,可以达到调和脏腑、疏气养血、消火消痰、解毒利尿、健脾滋肝等功效,曾被国家卫生部连续3次颁发“中国名酒”称号。竹叶青酒酒体稳定,金黄微翠,清澈透明,具有药材芳香并兼有汾酒清香,诸香和谐,入口甜、落口绵、醇厚爽口、余味悠长。前期相关研究主要是对竹叶青酒功能研究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分析,而未涉及竹叶青酒的气味特征的分析。
这里所论述的形而上学的意义,更多的是指形而上学的现代价值、当代价值。我们知道,随着哲学史的发展,形而上学逐渐成为被反思甚至被批判、被否定的对象,尤其是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更是把形而上学作为革命的对象进行不同程度的拒斥和消解。在现代哲学中,“形而上学的恐怖”“形而上学的终结”“拒斥形而上学”“走出形而上学”“超越形而上学”等诸多提法明显反映了这一状况。在现代哲学眼中,“形而上学是一种企图从一元论的、非历史的、寻求终极实在和世界的最终本源的一种人与世界关系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企图追求第一原理和永恒存在的非历史主义的思维范式。”[3]哲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如语言分析的角度、逻辑解构的角度、生活世界的角度等)出发,对形而上学进行反思和批判。
就今天来看,传统本体论哲学的形而上学从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思路上说是错误的,不过这种错误不代表其没有意义与价值,所以,便有了“本体论追求”的概念取代传统形而上学的本体概念。
对于形而上学,古今中外,无论是持何种态度的哲学家,他们都有一个共识:都认同形而上学是人类的生存追求,也是人类理性的自然倾向。甚至有的哲学家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按此说法,对于人类自身,形而上学就是人的永恒追求,无法放弃的探索之路,那么终结形而上学,岂不是终结人的存在意义,进而终结“人”?而且,纵观哲学家们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即使反对形而上学的人也无不以一种新的“形而上学”的方式进行批判和终结形而上学,从而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形而上学所隐含的本体设定的思想前提。所以,现代哲学是否定“传统的形而上学”,但并不能否定“形而上学的传统”。
需要加以注意的是,本体论问题对于人类文明的建立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决定世界万物的终极实体(存在)的认识和追求为一种文明样式,提供了关于认识世界和人类自身的根据和基础、标准和尺度,从而规定了每个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这是形而上学(本体论)问题的社会政治,伦理价值意义。而现代性文明正是走上了一条在理论上消解、批判、解构、终结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道路,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所表现的关于世界的终极根据、终极解释、终极价值,本质上与个人自由、个性张扬、个体发展的现代伦理价值相违背的,而根据传统本体论所构成的世界图景(世界观点)和伦理观念也逐渐丧失了对个人的吸引力和对社会生活的约束力。
消毒是一种控制病菌、寄生虫繁殖和传播的有效手段,也是当前养殖户保证养殖场内卫生环境的最有效、最简洁手段。鸡舍可以用生石灰来进行吸湿和杀菌,进出鸡舍的工作人员需要用紫外灯将衣物和随身物品进行消毒,方可进入鸡舍,避免携带病菌、寄生虫进入肉鸡活动范围,除此之外,肉鸡养殖场应当控制外来人员的进出,如有必要也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后方可。肉鸡养殖场门口和鸡舍门口应当设置消毒池,对往返运送肉鸡或饲料的车辆进行彻底消毒,最大程度上避免病菌在肉鸡养殖场范围内的传播。
三、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
对于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学界许多学者也有着多种观点,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对形而上学的变革在于打破了形而上学中蕴含的“本体论”思维方式,建立起带有“实践”色彩的思维方式。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哲学以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终结了全部意义上的形而上学,这也就说明了马克思的哲学中“肃清了”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是对形而上学的彻底革命。还有学者提出,马克思哲学从未考虑重建本体论,也无心于本体论的重建,而在于构建批判性哲学和科学方法论。还有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就是反对一切的形而上学,马克思本人也曾在著作中多次明确提出对形而上学(更是由形而上学所代表的一切传统的旧哲学)的批判,“反对一切形而上学”“消灭哲学”等。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中存在一些“形而上学”的特质与色彩,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哈贝马斯就持此种观点,即认为马克思哲学也是一种形而上学。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哲学,在许多理论和观点上,具有很强的超验色彩,并没有彻底脱离超验立场。还有学者认为,武断认定马克思哲学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形而上学是对马克思哲学“矫枉过正式”的解读,反对一切形而上学并非其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真正意图所在,而且过激的反对形而上学更会动摇人类的“主体性”根基和理性基础。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有着深层次的联系,马克思哲学实质上是在“实践”的思想视域中“拯救和重建”了形而上学。还有观点认为,形而上学最核心的问题和对象在于本体这个概念,马克思哲学的核心点在于建立起了新的本体论——以“实践”(也有一种说法是“历史”)为核心和基点的本体论。亦有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显然不再追求传统形而上学、不在致力于提供绝对统一的“最高抽象”(对此是严肃的批判),但仍保持着形而上学的统一性诉求。
还有一种说法值得我们思考:所谓的“马克思哲学终结形而上学”中马克思“终结”的只是传统意义上作为一种“实体本体论”的形而上学。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不仅是关于“本体”的学说,更是一种“实体性”的本体学说,实体性是本体的特征,而马克思哲学所终结的不是本体,而是实体,或者说是实体性的本体。马克思哲学就要“终结”这种外在的、僵化的、本末倒置的、概念性的实体本体论形而上学。所以,许多人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开启了一种新的形而上学,一种与实体本体论截然不同的“过程性本体论”形而上学。实体本体论的一个教条在于把世界本体归结为唯一永恒不变的存在,处在世界之外,又规定世界的终极存在(或是起始原因,或是终结目的,或是二者皆是)。马克思哲学则坚持居于世界之“中”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挖掘世界,否定了从预设实体来思考世界的“实体本体论”的思维方式,而是以运动、变化、发展的,更确切来说以辩证、矛盾、对立统一的眼光审视存在,“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生成和消失”[5]。所以,马克思哲学相对于传统的实体性的本体论,是一种过程性的本体论(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怀特海创立了过程哲学,表明过程也可被视作一种本体,相对于实体性的本体论,应定义为过程性的本体论),是一种以现实活动(实践)为本体的形而上学。
马克思哲学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和终结不同于以上现代及后现代哲学的方式,马克思是通过深入到形而上学背后的根基来对形而上学进行否定(任何一种形而上学无一不是植根于所在的社会历史生活),实现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彻底颠覆。马克思在消解掉传统的形而上学(传统的一切旧哲学)之后,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革命性、跨时代意义的哲学,把人从抽象概念、绝对精神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再是活在超历史的、超自然的、终极的统一性中,而是活在现实的社会历史之中,马克思反对一切的超历史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说,“在消解传统形而上学和确立新的形而上学追求的双重任务中,马克思既克服了形而上学的弊端,又重新确立了哲学在我们时代的一种新的形而上学追求。”[6]
参考文献
[1]张志伟.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0.
[2]陆杰荣.论形而上学与哲学境界的内在关联[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2):109-112.
[3]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第一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41-142.
[4][6]王丹.形而上学的双重命运——“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形而上学的追求”[J].社会科学论坛,2016,(3):32-40.
[5]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50-51.
中图分类号B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25(2019)02-0065-03
作者简介张鹏(1984-),男,河北承德人,承德医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王崇】
标签:形而上学论文; 马克思论文; 哲学论文; 本体论论文; 本体论文; 宗教论文; 哲学理论论文; 哲学流派及其研究论文; 唯心主义论文; 《文化学刊》2019年第2期论文; 承德医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