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水锁损伤的热处理研究

地层水锁损伤的热处理研究

一、地层水锁损害的热处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洲亮[1](2020)在《超低渗砂岩储层水锁机理及解水锁方法研究 ——以库车北部构造带吐格尔明段为例》文中提出目前世界上大部分中高渗油田的开采都已进入中后期,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转向低渗、超低渗储层的开发。水锁效应作为超低渗储层在开发过程中受到的重要损害方式,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库车北部构造带吐格尔明段是典型的超低渗砂岩储层,其中明南1井区由于埋深较浅,物性相对较好,属于中高渗储层,可以为水锁损害研究提供对比作用,更加全面的认识到水锁损害在超低渗储层中的损害形式特点。本文采用了室内实验、X全岩粘土衍射、恒速压汞、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方法,对水锁损害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以库车北部构造带吐格尔明段为例,进行了解水锁实验的方法探究,并对现场钻井液体系针对水锁损害进行了改善,获得如下认识:主要研究的5口井(吐东2、吐西1、吐格4、吐孜2、吐孜4)均属于超低渗砂岩储层,明南1井储层为中高渗储层。测试低渗五口井的水锁损害程度,均较为严重,根据APTi法对研究区吐格尔明段储层进行水锁损害预测,结果与室内试验基本符合,除明南1井外其余井APTi值均小于0.8,水锁损害十分严重。通过分形维数对超低渗砂岩储层进行描述,研究区主要储层孔吼结构较为复杂。再根据渗吸特性实验,对比分形维数与单位体积孔隙最终含水量,得出研究区主要储层的自吸水能力较强,单位孔隙体积最终含水量均在60%~70%之间。通过润湿接触角的研究测试,明确了研究区岩心均呈现亲水性,其中根据接触角进一步细分可以看出吐东2、吐孜2、吐孜4井呈强亲水状态。通过对驱动压力的研究,描述了水锁效应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粘土矿物对水锁损害的影响,发现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已对储层孔吼产生了严重影响,除吐格4井外的其他几口研究井水敏损害率都相对较高,水敏损害程度评价为中等偏强至强。对解水锁方法进行讨论,考虑了增大压降、延长关井时间、降低表面张力、注入干气、加热地层、水力压裂、消除钻井液滤饼堵塞等一系列方法。对气驱法解水锁进行了实验测试,描述了解水锁的两个不同阶段特征。对互溶剂解水锁进行了测试,选取甲醇为解锁试剂,发现甲醇的添加对于超低渗砂岩储层水锁损害的解除具有一定的效果。测试了现场钻井液配方对储层的伤害程度,测试了钻井液性能,并对原有的钻井液配方进行改良,发现改良后的配方对于储层的损害,尤其是降低水锁损害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邵天琛[2](2019)在《高温电加热致密砂岩致裂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致密砂岩气藏岩石致密、内部孔隙较小,容易产生水锁损害,严重制约了气井产能。为此提出了采用高温电加热的方式解除水锁,改善储层渗流环境,但高温致裂机理尚不明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理论研究、实验、计算机仿真等方式,建立了致密砂岩井周温度场,探讨了温度、时间、加热方式对裂缝产生的影响,对致密砂岩高温环境下井周应力分布进行研究,从宏观与微观、实验与仿真的多角度揭示了高温电加热致密砂岩致裂机理,为井下电加热技术提供科学支撑,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经典传热方程,建立了致密砂岩井周温度场,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地层温度为53℃,井下电加热480h时,升温半径在1.2m左右,并对其敏感性进行了分析。(2)高温电加热能够改善储层渗流环境,提高渗透率,且温度梯度对储层渗透率影响较大,离井眼越近,加热效果越好,对致密砂岩致裂效果越好。(3)在不同温度、不同加热时长、不同加热方式情况下,随时间的增加,在1000℃以下,裂缝发育情况明显改善,并互相沟通形成渗流网络,在1200℃左右时,由于岩石发生釉化现象,因此渗流情况变化不大,加热时可以控制温度在1000℃左右。(4)针对实际地层展开应力仿真分析,得到不同加热温度、不同加热时长下应力云图,并依据摩尔-库伦准则,对地层径向距离上各点破裂强度进行分析,对后续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廖凯丽[3](2018)在《胍胶压裂液对致密储层基质伤害及控制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水力压裂技术是开发致密油气资源最重要的增产措施。然而在创建油气运移通道的同时,压裂液会侵入储层基质,并对基质渗透率产生伤害,降低增产效果。因此,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胍胶压裂液对致密储层基质的伤害性,探索控制水相伤害措施,开发低伤害的助排剂和粘土稳定剂,为高效开发致密油气资源提供指导。以渗透率为0.10×10-3μm2(0.08×10-3μm2-0.17×10-3μm2区间)、0.05×10-3μm2(0.035×10-3μm2-0.065×10-3μm2区间)和0.01×10-3μm2(0.007×10-3μm2-0.020×10-3μm2区间)的新疆油田某区块致密砂岩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模拟实验与核磁共振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胍胶压裂液对致密岩心的伤害性,发现其固相伤害小于液相伤害,即液相伤害是压裂液侵入致密储层而产生的主要伤害,由此提出致密储层压裂液伤害应以减小水锁伤害和水敏伤害为主。针对该致密储层水锁伤害问题,在渗透率为0.10×10-3μm2、0.05×10-3μm2和0.01×10-3μm2的岩心中考察了不同界面张力助排剂对侵入液返排率及岩心水锁伤害率的影响,发现水锁伤害率小于10%时助排剂体系的界面张力应分别小于0.85m N/m、0.26m N/m和0.092m N/m,由此建议渗透率低于0.05×10-3μm2的致密储层压裂用助排剂体系的界面张力应小于0.10m N/m。以该结果为指导,开发了基于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和烷醇酰胺的助排剂体系,对于渗透率为0.01×10-3μm2的岩心,水锁伤害减小率为44.37%。通过对该助排剂体系的界面扩张流变性和界面组装行为研究表明其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机理在于复配体系的协同效应增大了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密度及吸附速度。粘土稳定剂可抑制粘土膨胀和运移,但大分子粘土稳定剂可能在致密储层中滞留堵塞造成渗透率伤害。为探明岩心渗透率与粘土稳定剂相对分子质量匹配关系,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聚乙烯亚胺为研究对象,在渗透率为0.10×10-3μm2、0.05×10-3μm2和0.01×10-3μm2的岩心中考察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型粘土稳定剂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发现不因粘土稳定剂滞留堵塞而产生岩心渗透率伤害的粘土稳定剂相对分子质量应分别低于10000、5000和2000。针对该致密储层水敏伤害问题,制备了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双季铵盐粘土稳定剂,对渗透率为0.01×10-3μm2的岩心水敏伤害减小率为50.77%。通过总有机碳、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Zeta电位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表明,双季铵盐依靠静电及氢键作用牢固吸附于粘土表面,其疏水链段可增强粘土表面的疏水性,阻止水分子在粘土表面吸附,降低粘土层间含水量,减弱粘土的水化作用;同时其正电性可降低粘土颗粒表面的负电量,减小粘土片层间的斥力作用,压缩水化层间距,抑制粘土膨胀,从而使粘土保持稳定状态。与原压裂液相比,该粘土稳定剂与开发的助排剂构筑的压裂液对渗透率为0.01×10-3μm2的岩心的水相伤害减小率为47.61%。

张晓怡[4](2018)在《页岩气层水相圈闭损害实验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平井+分段压裂”是页岩气藏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然而,页岩纳米孔和微裂缝的毛管力作用往往导致压裂液难以返排,滞留压裂液对页岩气多尺度传质过程的潜在损害严重。客观、准确评价滞留压裂液诱发的水相圈闭损害,对于优选工作液、优化完井工艺及认识页岩气层生产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渝东南龙马溪组典型页岩为研究对象,明确了页岩气层水相圈闭损害主控因素。页岩黏土矿物含量为28%,水相润湿角介于20°-40°,孔隙度分布于1%-9%,渗透率分布于0.0001-2.0mD。气体渗流主要发生在微米孔及微裂缝,纳米孔是吸附气的主要赋存场所。敏感性矿物、润湿性、孔径分布、气体赋存方式、初始含水饱和度、压裂规模及时间等是页岩气层水相圈闭损害的主控因素。明确了针对页岩气产出特征的水相圈闭损害实验评价基本条件,制定了损害评价实验流程。开展了消除裂缝应力时间效应的应力敏感实验、明确实验压差的速敏实验、地层水矿化度测试及其合理性验证实验、回压下渗透率测量实验。基于实验结果,选用5.5%KCl溶液作为模拟地层水,1.0MPa为渗透率测量实验压差和回压。基于自吸返排实验,评价了水相滞留诱发页岩渗流能力损害。选取单位面积自吸量、渗透率损害率、返排率等参数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了水相自吸及滞留对页岩渗流能力的影响。基块岩样自吸曲线符合LW模型;自吸48h后,岩样含水饱和度大于60%,渗透率损害率大于47%;基块岩样自吸后渗透率损害率为100%。页岩水相返排效果与渗透率呈正相关,返排24h后,岩样返排率介于2%-30%,10MPa返排压差仅能克服孔隙半径大于10nm孔隙产生的水相毛管力,纳米孔中的水相返排困难。基于容积法和压力衰减法,实验评价了水相滞留致页岩解吸及扩散能力损害。页岩吸附/解吸曲线符合Langmuir模型;损害前,岩样吸附量介于1.6-2.6cm3/g,解吸量介于1.0-1.6cm3/g;损害后,岩样吸附/解吸能力减弱,损害程度介于中等偏弱-中等偏强。损害前,岩样第I、II阶段(即孔隙直径d>10nm和dd<10nm孔隙中的扩散)扩散系数分别介于(4-5)×1 0-12cm2/s和(4-7)×10-17cm/s;损害后,扩散系数降低,损害程度分别为中等偏弱-中等偏强和中等偏强。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的页岩水相圈闭损害综合评价方法。页岩基质和裂缝水相圈闭损害程度分别为中等偏强和强。与多尺度传质速率评价方法相比,页岩水相圈闭损害综合评价方法区分了基质和裂缝损害情况,考虑了吸附气、游离气相对比例,结合了渗流、解吸及扩散评价结果,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考虑了各评价指标对损害的贡献率,评价结果较可靠。分析指出,采用界面修饰、热处理、氧化处理等手段对页岩水相圈闭损害防控具有积极作用。

苏悟[5](2018)在《致密砂岩气层高温热处理缓解水相圈闭损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非常规天然气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增探明天然气储量逐年上升,而其中致密砂岩气藏占有决定性地位,致密砂岩气藏已然成为当今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重点领域。在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水相滞留所诱发的水相圈闭损害是最主要的损害类型之一,严重制约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缓解储层水相圈闭损害,提高储层渗透性,对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以及川西露头典型致密砂岩为例,基于室内评价实验,开展了模拟原地围压条件下的热处理前后岩样渗透率、孔隙度的测定实验;实验室模拟了含水岩样在不同温度下热气驱过程中渗流能力的变化;对干岩样、饱和蒸馏水、饱和3%KCl溶液以及饱和模拟地层水的岩样进行了递增温度下的热处理实验;对岩样热处理前后的自吸、返排能力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热处理缓解水相圈闭损害的主要机理。分别从地质和工程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温热处理缓解水相圈闭损害的主控因素。地质因素包括致密砂岩的物性、孔隙结构、黏土矿物特征以及含水饱和度。工程因素包括热处理的温度、加热方式以及工程流体性质。进行了围压条件下的致密砂岩热处理实验。实验表明,在达到致密砂岩热处理的阈值温度之前,岩石颗粒的受热膨胀会使得孔隙喉道压缩,导致渗透率降低,当岩样加热到300℃时,渗透率降低了 14.6%;达到阈值温度之后岩样的渗透率迅速增大,600℃时岩样的渗透率增加了 1.05倍;含水岩样在高温热驱替过程中内部的水分迅速汽化逸出并降低岩样的含水饱和度,使得岩样的渗透性明显增强;岩样经过热处理后应力敏感性增强。开展了不同含水状态下的致密砂岩热处理实验。含有蒸馏水的岩样热处理后的增渗率明显高于干岩样,500℃热处理后饱和蒸馏水岩样的增渗率是干岩样增渗率的7.93倍,含有高矿化度模拟地层水的岩样在热处理后发生了明显的盐析现象,热处理后的增渗率介于干岩样和含蒸馏水的岩样之间。岩样的含水状态也会对岩样热处理过程中的阈值温度产生一定影响,含水岩样的阈值温度由干岩样的500℃下降至300℃。评价了热处理前后岩样的自吸返排能力变化。岩样在经过热处理后的吸水能力明显提升,一定自吸时间后的自吸量以及自吸速率在热处理后均有提升,而在返排过程中,岩样的返排效率也会在热处理后得到提升,经过600℃热处理后的岩样返排150h后的渗透率恢复率较干岩样提升了 2.13倍。分析了高温热处理缓解致密砂岩气层水相圈闭的主要机理。高温能蒸发孔隙中的圈闭水,降低储层的含水饱和度;液相汽化能产生的巨大的蒸汽压力从而增加气相的产出能力;高温能脱出黏土矿物中水分,解除黏土矿物的水化膨胀,释放渗流通道;岩石在高温作用下会发生热破裂形成新的裂缝网络,提升储层的渗流能力。

陈泽[6](2018)在《致密砂岩气藏物理致热解除水锁损害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锁损害会阻碍气层及时发现与评价、加大作业成本和降低天然气采收率等。目前添加表面活性剂或压裂等方法在解除致密砂岩气藏水锁损害方面普遍低效,甚至会造成地层二次损害。针对上述问题,本分探索了电加热解除致密砂岩气藏水锁损害的可能性,探讨了高温对致密砂岩渗透率、微组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从宏观与微观、实验与仿真的多角度揭示了电加热解除致密砂岩气藏水锁损害机理,为井下电加热技术提供科学支撑,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电加热能够解除致密砂岩气藏水锁损害,改善储层渗流环境,提高渗透率,且温度梯度对渗透率的影响较大,离井眼越近加热效果越好,对渗透率的改善效果就越好。(2)490℃左右为本文致密砂岩渗透率变化的阈值温度,超过该阈值,致密砂岩微裂缝大量产生并相互沟通形成渗流网络,在冷却后微裂缝也不会完全闭合,能显着改善储层渗流环境。(3)高温下与高温冷却后致密砂岩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有一定的相似,即加热温度在400℃以内,单轴抗压强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加热400℃以后,砂岩矿物脱水及受热膨胀产生的裂缝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单轴抗压强度,因此一方面电加热有利于储层渗透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又会对井壁稳定性产生影响。(4)室内实验及仿真研究表明,电加热解除致密砂岩水锁的加热温度区间可选择490~600℃,600℃最好,累计加热时间可选择240 h,采用加热-冷却相结合的加热模式可,对储层渗透率改善效果最好。

徐诗雨[7](2017)在《超致密砂岩气藏水锁损害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超致密砂岩气层微米纳米级孔喉发育且连通性差,气层具有毛管压力高,黏土矿物含量高,非均质性强,低含水饱和度等特征,只有经过压裂改造等增产措施才能获得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流。超致密砂岩气藏因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渗流特征,钻完井、开发、增产过程中,水相易于自吸,难以返排,水锁是这类气藏重要的损害形式。水锁损害室内评价是全面研究该类储层水锁损害机理、制定储层水锁损害防治及解除措施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均没有针对超致密砂岩气藏水锁损害评价的统一规范,现有的评价标准存在未建立初始含水饱和度、地层水盐析、水敏伤害与水锁伤害叠加耦合、渗透率测试系统误差、评价不全面等问题,缺乏对超致密砂岩气藏水锁评价的针对性和代表性。论文在资料收集、文献调研和基础地质分析测试结果的基础上,明确了超致密砂岩气层的水锁损害机理,重点针对目前该类气层水锁损害评价方法的不足,开展了超致密砂岩气层水锁损害机理评价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结合毛管自吸和液相滞留两个损害过程对超致密砂岩气层水锁损害进行对比评价实验,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深化水锁损害过程;(2)对比性评价高矿化度盐水、无离子水、压裂液滤液分别对研究区块超致密砂岩气层水锁损害程度,定量研究水锁损害的各项影响因素;(3)针对超致密砂岩气层,通过高温钝化、高速离心、恒压驱替、核磁共振等手段建立了水锁损害评价方法,比传统的气驱更加全面、适用,运用建立的方法进行室内实验,结合水锁损害影响因素,指导水锁损害的防治与解除。对比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现有的水锁损害评价方法和标准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超致密砂岩储层损害机理及损害程度,存在评价误差。论文在基础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考虑水锁损害的多种控制因素,对常规水锁评价方法进行改善补充,建立的超致密砂岩气层水锁损害评价方法对于此类气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俊杰[8](2017)在《致密砂岩气储层损害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致密砂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通常需要实施增产措施才能实现经济价值。但致密砂岩气储层具有特殊的微观储层地质特征,在钻完井、增产等工程作业过程中极易受到损害,导致开发效果不理想,储层损害是制约致密砂岩气高效勘探与开发的瓶颈。致密砂岩气储层损害评价对于指导气层勘探开发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性针对致密砂岩气层损害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储层损害评价主要借鉴针对常规油气藏的石油行业标准,储层损害评价存在评价结果缺乏代表性、评价参数单一等问题。基于此,论文以致密砂岩气储层地质特征为基础,针对目前岩心损害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岩心制备与测试方法,采用多种实验手段和评价参数进行评价,改进并建立了致密砂岩气储层基质损害和裂缝损害评价参数与体系,为低渗致密气增产措施工作液体系优化与配方筛选提供可靠依据。经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室内实验评价,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对比研究致密砂岩气储层的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由于基质孔隙和裂缝孔隙形状因子不同,采用“线性转换法”和“非线性分段函数转换法”将核磁共振T2谱转换为孔径分布和裂缝开度。联合高压压汞、低压N2吸附与核磁共振等多种手段表征致密砂岩孔喉分布特征,突破了传统高压压汞对孔喉半径<0.0μm孔隙测试精度不高的技术难点。(2)基于目前致密砂岩气层基质和裂缝岩心损害评价过程中存在渗透率测试误差大、盐析、流体饱和困难、评价参数单一等问题。建立了利用“抽空自吸-高压饱和”解决超致密岩心饱和困难;高速离心机离心与“冷”蒸发等建立原始含水饱和度,解决盐析与束缚水高等问题;高温钝化致密砂岩敏感性矿物,钝化岩心消除微观非均质性对实验结果影响;优化了致密基质岩心损害前后气测渗透率测试方法等。(3)针对目前致密砂岩气储层主要以渗透率作为流体对气层损害评价参数,建立了将渗透率—孔喉半径—水膜厚度一体化评价参数与体系,并形成配套实验方法,深化了流体对致密气层损害的机理与理论。建立实验方法包括岩心“串联”评价钻完井液动态滤失损害,模拟压裂液瞬间高压侵入基质评价其损害程度,T2谱和核磁成像表征基质流体自吸与解除、采用高速离心评价水锁解除剂筛选等,利用这些方法开展了不同流体对基质渗透率损害程度和机理研究。(4)工作液体系对致密砂岩裂缝损害类型和机理与基质相差很大,本文建立了裂缝渗透率—裂缝开度一体化的评价参数与体系,并形成配套实验方法,开展了工作液体系对裂缝损害机理评价与保护措施优选研究。裂缝损害评价体系包括应力敏感损害评价,建立天然裂缝漏失损害室内实验评价方法,采用有限元模拟裂缝岩心应力敏感闭合过程微凸体形变特征和人工诱导裂缝扩展性漏失损害过程中裂缝开度变化。论文成果一方面可以为常规天然气储层损害评价提供新方法,另一方面对于页岩气和煤层气等其他非常规天然气的探勘开发过程中外来工作液的筛选具有借鉴意义。

韩学婷[9](2017)在《浅谈低渗致密气藏开发过程中的水锁损害》文中研究表明水锁损害广泛存在于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是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主要损害类型之一,这严重地影响着气藏的勘探开发效果。针对此情况,对水锁损害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了水锁损害的影响因素、水锁损害评价及预测方法以及开发各阶段解除水锁的关键技术。只有避免大量流体侵入滞留储层才能有效预防水锁损害,在对地层水充分认识的前提下,选用合理的开采方式和开采工艺,降低水锁损害,提高气藏采收率。

梁大鹏[10](2017)在《防水锁处理剂的配方研究及性能评价》文中认为在油气田的钻采过程中,当完井液、钻井液以及压裂液等外来流体进入油气田储层后,由于毛细管力的滞留作用,在地层压力的作用下滞留液体不能够完全排出地层之外,导致储层的含水饱和度不断增加,同时渗透率不断降低的现象称为水锁现象,水锁现象广泛存在于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在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广泛存在,在这些油气藏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水锁现象的存在而导致不能对这些油气藏进行高效合理的开发。因此,寻找能抑制或解除水锁伤害的高效防水锁剂,对油气藏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不同组分的防水锁处理剂的主剂和助剂进行筛选,再通过特定的仪器对处理剂进行界面张力、吸光度和破乳率等方面的计算,选出最优方案。实验表明当此处理剂采用主剂为1.5%SATRO,助剂为0.2%烷基磺酸钠+0.2%FX-02的复配体系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破乳率为90.4%,且在高矿化度、高温条件下体系比较稳定,无新相生成,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该处理剂配方即为本次实验研究的最优配方。

二、地层水锁损害的热处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层水锁损害的热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超低渗砂岩储层水锁机理及解水锁方法研究 ——以库车北部构造带吐格尔明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区域现状及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地质特征
    2.1 研究区域岩石学特征
    2.2 研究区域孔渗特征分析
    2.3 研究区域储集空间特征分析
    2.4 研究区粘土矿物特征分析
第3章 水锁损害评价方法
    3.1 水锁损害
    3.2 评价方案实验设计
    3.3 研究区岩心流动实验评价
    3.4 实验结果初步探究
第4章 水锁损害机理研究
    4.1 孔隙结构
    4.2 水相侵入
    4.3 含水饱和度
    4.4 驱替压力
    4.5 粘土矿物种类与含量
第5章 水锁损害预测与解水锁方法研究
    5.1 水锁损害预测
    5.2 解水锁方法探究
    5.3 气驱法解水锁研究
    5.4 互溶剂解水锁研究
第6章 现场钻井液伤害评价及体系改良
    6.1 钻井液伤害评价
    6.2 钻井液性能评价
    6.3 钻井液配方改善
    6.4 改良配方对比实验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2)高温电加热致密砂岩致裂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加热技术在油气领域的应用现状
        1.2.2 岩石受热破裂机理研究
        1.2.3 高温热增渗机理研究现状
        1.2.4 高温对岩石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现状
        1.2.5 井筒电加热温度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第2章 电加热过程井周温度场研究
    2.1 热传递及温度场基本理论
    2.2 COMSOL软件仿真设计
    2.3 仿真结果
    2.4 敏感性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加热致密砂岩致裂实验研究
    3.1 致密砂岩电加热模型概述
        3.1.1 致密砂岩热破裂影响
        3.1.2 电加热的概念模型
    3.2 致密砂岩电加热致裂实验
        3.2.1 试验设备
        3.2.2 试验样品
        3.2.3 试验方案
    3.3 矿物组成与微组构测试
    3.4 电加热对砂岩致裂结果分析
        3.4.1 岩样宏观破裂结果分析
        3.4.2 SEM测试结果
        3.4.3 渗透率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井眼周围岩石应力分布
    4.1 井周岩石应力分布模型研究
        4.1.1 几何模型建立
        4.1.2 仿真结果
    4.2 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4.2.1 应力场分析
        4.2.2 热应变引起的井周附加应力场
        4.2.3 分析结果
    4.3 敏感性分析
    4.4 井周岩石破坏分析
    4.5 地层渗流能力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3)胍胶压裂液对致密储层基质伤害及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创新点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压裂液伤害研究现状
        1.1.1 压裂液对填砂裂缝的伤害研究
        1.1.2 压裂液对储层基质的伤害研究
    1.2 抑制压裂液水相伤害方法研究现状
        1.2.1 减小水敏伤害
        1.2.2 减小水锁伤害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胍胶压裂液对致密储层伤害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方法
    2.2 压裂液对致密储层基质伤害研究
        2.2.1 储层岩石表征
        2.2.2 压裂液基本性能测定
        2.2.3 压裂液伤害研究
    2.3 压裂液对致密储层基质伤害机理研究
        2.3.1 水敏伤害
        2.3.2 水锁伤害
        2.3.3 固相伤害
    2.4 减小压裂液伤害措施分析
        2.4.1 减小水敏伤害
        2.4.2 减小水锁伤害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致密储层压裂用助排剂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2 高界面活性助排剂构建
        3.2.1 复配表面活性剂确定
        3.2.2 助排剂确定
        3.2.3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机理研究
    3.3 高界面活性助排剂性能研究
        3.3.1 热稳定性
        3.3.2 耐酸碱性
        3.3.3 耐盐性
        3.3.4 配伍性评价
    3.4 助排剂界面张力上限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粘土稳定剂与致密储层渗透率匹配关系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药品
        4.1.2 实验方法
    4.2 PDMDAAC的合成与表征
        4.2.1 PDMDAAC的合成
        4.2.2 PDMDAAC的表征
    4.3 PDMDAAC与储层渗透率匹配关系研究
        4.3.1 对残余阻力系数的影响
        4.3.2 对岩心渗透率的损害
        4.3.3 PDMDAAC与致密岩心渗透率匹配机理研究
    4.4 PEI与储层渗透率匹配关系研究
        4.4.1 PEI基本性能评价
        4.4.2 PEI与致密岩心渗透率匹配关系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相对分子质量粘土稳定剂研制及作用机理研究
    5.1 双季铵盐粘土稳定剂的合成与表征
        5.1.1 双季铵盐的合成
        5.1.2 双季铵盐的表征
    5.2 双季铵盐粘土稳定剂性能评价
        5.2.1 离心法评价防膨性能
        5.2.2 防膨持久性评价
        5.2.3 抑制页岩膨胀评价
    5.3 双季铵盐对致密岩心伤害研究
    5.4 双季铵盐粘土稳定剂作用机理研究
        5.4.1 双季铵盐在粘土表面的吸附特性
        5.4.2 双季铵盐对粘土水化作用的影响
        5.4.3 双季铵盐对粘土膨胀作用的影响
        5.4.4 双季铵盐粘土稳定剂防膨机理小结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页岩气层水相圈闭损害实验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相圈闭的概念及形成机理
        1.2.2 水相圈闭损害影响因素
        1.2.3 水相圈闭损害预测及评价方法
    1.3 存在的科学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2章 页岩气层特性及水相圈闭损害主控因素
    2.1 富含黏土矿物
        2.1.1 敏感性矿物含量高
        2.1.2 页岩表面润湿性复杂
    2.2 纳米级孔隙及微裂缝发育
        2.2.1 具有低孔特征
        2.2.2 孔隙结构复杂
        2.2.3 页理及微裂缝发育
    2.3 超低初始含水饱和度现象
    2.4 压裂规模大且施工周期长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页岩气层水相圈闭损害室内评价基础及流程
    3.1 理论基础
    3.2 实验材料及流程
        3.2.1 实验岩样和流体的制备
        3.2.2 实验岩样预处理
        3.2.3 实验仪器
        3.2.4 实验流程
    3.3 消除应力时间效应的裂缝页岩预处理方法
    3.4 水相圈闭损害评价实验压差的确定
    3.5 地层水离子组成及矿化度分析
        3.5.1 可溶盐分析法
        3.5.2 压裂液返排液测试法
        3.5.3 地层水矿化度合理性验证
    3.6 考虑回压的渗透率测量
        3.6.1 渗透率测量回压设定依据
        3.6.2 实验岩样孔隙度及渗透率测试
    3.7 本章小节
第4章 基于渗流能力的页岩水相圈闭损害评价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页岩孔缝水相自吸能力与速率评价
        4.2.1 端面接触自吸
        4.2.2 全浸没自吸
    4.3 基于岩心驱替实验评价页岩水相返排
        4.3.1 端面接触自吸实验岩样水相返排
        4.3.2 全浸没自吸实验岩样水相返排
    4.4 损害机理分析
        4.4.1 黏土矿物含量高
        4.4.2 纳米级孔隙发育
        4.4.3 水相滞留及返排时间
        4.4.4 水相返排压差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基于吸附及扩散能力的页岩水相圈闭损害评价
    5.1 页岩吸附及解吸实验
        5.1.1 实验原理
        5.1.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5.2 水相滞留致页岩吸附及解吸能力损害评价
        5.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5.2.3 损害评价
        5.2.4 损害机理分析
    5.3 页岩扩散系数测试实验
        5.3.1 实验原理
        5.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3.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5.4 水相滞留致页岩扩散能力损害评价
        5.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4.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5.4.3 损害评价
        5.4.4 损害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基于多尺度传质的页岩水相圈闭损害综合评价
    6.1 基于多尺度传质速率的水相圈闭损害评价
        6.1.1 评价方法
        6.1.2 评价结果
    6.2 页岩水相圈闭损害综合评价方法
        6.2.1 层次分析法介绍
        6.2.2 页岩水相圈闭损害评价关键指标
        6.2.3 页岩水相圈闭损害评价模型的建立
        6.2.4 评价结果及分析
    6.3 页岩水相圈闭损害防控措施
    6.4 本章小节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5)致密砂岩气层高温热处理缓解水相圈闭损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致密砂岩气藏的认识
        1.2.2 水相圈闭损害机理
        1.2.3 水相圈闭损害解除方法
        1.2.4 储层高温热处理技术
    1.3 存在的科学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思路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高温热处理缓解水相圈闭损害主控因素
    2.1 地质因素
        2.1.1 致密砂岩物性
        2.1.2 致密砂岩孔隙结构
        2.1.3 致密砂岩黏土矿物特征
        2.1.4 致密砂岩含水饱和度
    2.2 工程因素
        2.2.1 热处理的温度
        2.2.2 加热方式
        2.2.3 损害带流体性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拟原地条件下的致密砂岩热处理实验研究
    3.1 干岩样热处理实验
        3.1.1 实验设备与实验装置
        3.1.2 实验岩样与实验方法
        3.1.3 围压条件下热处理对岩样渗流能力的影响
    3.2 含水岩样热驱替实验
        3.2.1 实验岩样与实验方法
        3.2.2 热驱替对含水岩样渗透能力的影响
    3.3 应力敏感实验
        3.3.1 实验岩样与实验方法
        3.3.2 热处理对岩样应力敏感程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处理缓解致密砂岩气层水相圈闭损害评价实验
    4.1 干岩样热处理实验
        4.1.1 实验岩样与实验方法
        4.1.2 高温热处理对岩石致密性的影响
    4.2 不同含水状态岩样热处理实验
        4.2.1 实验岩样和实验方法
        4.2.2 不同含水状态对岩样高温热处理的影响
    4.3 自吸返排实验
        4.3.1 实验岩样与实验方法
        4.3.2 高温热处理对致密砂岩自吸返排的影响
    4.4 不同加热方式热处理实验
        4.4.1 缓慢加热和急剧加热对比实验
        4.4.2 持续加热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热处理缓解水相圈闭损害机理分析
    5.1 热处理提升气相的渗流能力
        5.1.1 热处理促进水相返排
        5.1.2 热处理增加气相产出能力
        5.1.3 热处理解除黏土矿物水化膨胀损害
    5.2 岩石高温热破裂形成裂缝网络
        5.2.1 岩石热破裂机理
        5.2.2 高温热处理中致密砂岩物理化学反应
        5.2.3 裂缝网络提升储层的渗流能力
    5.3 现场应用建议及展望
        5.3.1 选择合理的热处理方式
        5.3.2 物理加热与化学处理相结合
        5.3.3 储层高温热处理技术展望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6)致密砂岩气藏物理致热解除水锁损害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锁损害及解除水锁研究现状
        1.2.2 加热技术在油气领域的应用现状
        1.2.3 高温热增渗机理研究现状
        1.2.4 高温对岩石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现状
        1.2.5 井筒电加热温度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第2章 电加热解除致密砂岩水锁损害机理研究
    2.1 致密砂岩水锁损害及其解除方法概述
        2.1.1 致密砂岩气藏概述
        2.1.2 水锁损害机理及其影响
        2.1.3 水锁损害解除方法
    2.2 电加热解除致密砂岩水锁损害的基本原理
        2.2.1 气、液、固相受热影响
        2.2.2 岩石热破裂影响
    2.3 电加热的概念模型
    2.4 电加热解除水锁损害模拟实验
        2.4.1 解除水锁实验设备
        2.4.2 解除水锁实验样品
        2.4.3 解除水锁实验方法
        2.4.4 解除水锁实验结果
    2.5 岩心高温电加热模拟实验
        2.5.1 岩心高温电加热实验设备
        2.5.2 岩心高温电加热实验样品
        2.5.3 岩心高温电加热实验方法
        2.5.4 岩心高温电加热实验结果
    2.6 电加热过程井周的温度场研究
        2.6.1 热传递及温度场基本理论
        2.6.2 COMSOL软件仿真设计
        2.6.3 仿真结果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加热对砂岩矿物组成与微组构的影响
    3.1 电加热致密砂岩矿物组成与微组构测试
        3.1.1 矿物组成与微组构测试设备
        3.1.2 矿物组成与微组构测试样品
        3.1.3 矿物组成与微组构测试方法
        3.1.4 矿物组成与微组构测试结果
    3.2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加热对砂岩力学性能的影响
    4.1 井壁受力分析概述
    4.2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概述
    4.3 三种加热模式下砂岩单轴抗压强度实验
        4.3.1 单轴抗压强度实验设备
        4.3.2 单轴抗压强度实验样品
        4.3.3 单轴抗压强度实验方法
        4.3.4 单轴抗压强度实验结果
    4.4 持续加热及间断加热下砂岩单轴压缩破坏实验
        4.4.1 单轴压缩破坏实验设备
        4.4.2 单轴压缩破坏实验样品
        4.4.3 单轴压缩破坏实验方法
        4.4.4 单轴压缩破坏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超致密砂岩气藏水锁损害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超致密砂岩气藏定义
        1.2.2 水锁损害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2.3 水锁损害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工作量统计
    1.5 主要成果
第2章 超致密砂岩气层地质特征
    2.1 岩石学特征
        2.1.1 碎屑成分特征
        2.1.2 填隙物特征
    2.2 物性特征
    2.3 孔喉结构特征
        2.3.1 储集空间类型
        2.3.2 储层孔喉特征
    2.4 温度、压力及流体
        2.4.1 温压特征
        2.4.2 流体性质
第3章 水锁损害方法建立及评价
    3.1 水锁损害概述
        3.1.1 毛管自吸作用
        3.1.2 液相滞留作用
        3.1.3 相对渗透率滞后效应
    3.2 水锁损害预测
    3.3 目前水锁损害评价方法的不足
    3.4 水锁损害评价方法优化
        3.4.1 岩心钝化处理
        3.4.2 离心法建立含水饱和度
        3.4.3 恒压驱替测试气测渗透率
        3.4.4 核磁共振表征水锁过程
        3.4.5 水锁损害评价指标
    3.5 毛管自吸实验
        3.5.1 毛管自吸实验方案
        3.5.2 毛管自吸实验结果
    3.6 水相返排实验
        3.6.1 水相返排实验方案
        3.6.2 水相返排实验结果
第4章 水锁损害影响因素
    4.1 含水饱和度
    4.2 气藏压差
    4.3 储层裂缝发育程度
    4.4 侵入流体性质
        4.4.1 侵入流体矿化度
        4.4.2 侵入流体粘度
    4.5 黏土矿物与润湿性
    4.6 其他因素
        4.6.1 温度、作用时间及表面张力
        4.6.2 外来流体侵入深度
第5章 水锁损害防治及解除措施
    5.1 水锁损害的预防方法
    5.2 水锁损害的解除方法
    5.3 甲醇/水锁解除剂改善水锁损害实验研究
第6章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致密砂岩气储层损害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致密砂岩气的界定及资源量
        1.2.2 致密砂岩气储层损害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第2章 致密砂岩气储层地质特征
    2.1 岩石学特征
        2.1.1 岩性特征
        2.1.2 黏土矿物特征
    2.2 物性特征
    2.3 孔隙结构特征
    2.4 致密砂岩纳微米孔喉结构表征
        2.4.1 纳微米孔喉测试方法
        2.4.2 多手段联合表征纳米孔径分布
    2.5 致密砂岩裂缝表征
        2.5.1 裂缝的分类与表征
        2.5.2 不同尺度裂缝表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质损害评价参数与体系
    3.1 基质损害评价方法
        3.1.1 岩心前期制备与测试
        3.1.2 致密岩心饱和方法
        3.1.3 初始含水饱和度的建立
        3.1.4 岩心损害评价渗透率测试方法
        3.1.5 基质损害评价参数
    3.2 气层敏感性评价
        3.2.1 气层敏感性实验评价存在不足与改进
        3.2.2 气层敏感性评价结果
        3.2.3 气层敏感性损害机理
    3.3 水锁损害评价
        3.3.1 毛细管水锁损害机理
        3.3.2 毛管自吸评价及控制因素
        3.3.3 液相滞留水锁损害评价
        3.3.4 模型计算评价水锁损害
        3.3.5 水锁解除剂筛选评价
    3.4 钻完井液对基质损害评价
        3.4.1 钻完井液滤失损害机理
        3.4.2 钻井液滤失损害评价方法
        3.4.3 钻井液滤失损害程度及影响因素
    3.5 压裂液对基质损害评价
        3.5.1 储层岩石压裂破裂机理
        3.5.2 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
        3.5.3 压裂液对基质损害机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裂缝损害评价参数与体系
    4.1 裂缝损害评价方法
        4.1.1 裂缝性岩样的制备方法
        4.1.2 裂缝损害评价参数
        4.1.3 裂缝宽度变化有限元模拟
    4.2 裂缝应力敏感损害评价方法
        4.2.1 裂缝应力敏感损害机理
        4.2.2 应力敏感损害评价方法
        4.2.3 裂缝应力敏感有限元模拟
    4.3 裂缝漏失损害评价与保护技术
        4.3.1 致密砂岩裂缝漏失形成机理
        4.3.2 天然裂缝漏失损害实验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
        4.3.3 人工诱导裂缝扩展性漏失损害有限元模拟评价
        4.3.4 裂缝漏失损害机理
        4.3.5 屏蔽暂堵材料筛选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浅谈低渗致密气藏开发过程中的水锁损害(论文提纲范文)

1 水锁损害的影响因素
    1.1影响水锁损害的内在因素
    1.2影响水锁损害的外在因素
2 水锁损害评价及预测
3解除水锁工艺措施
    3.1 采气前期解除水锁技术
    3.2 采气中期解除水锁技术
    3.3 采气后期解除水锁技术
4建议

(10)防水锁处理剂的配方研究及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水锁伤害机理
    1.2 水锁治理技术
    1.3 防水锁技术发展状况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目标区域油层及地质特征
    2.1 双河油田江河区油层特性
        2.1.1 地质概况
        2.1.2 储层物性特征
        2.1.3 孔隙结构特征
        2.1.4 开发历程及现状
    2.2 下二门油田油层特性
        2.2.1 构造特征
        2.2.2 岩性特征
        2.2.3 物性特征
        2.2.4 油层分布特征
        2.2.5 流体性质
        2.2.6 开发历程及现状
    2.3 油井产能下降原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防水锁处理剂的配方研究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2 防水锁处理剂配方筛选
        3.2.1 防水锁处理剂主剂的界面张力测定
        3.2.2 防水锁处理剂助剂的界面张力测定
        3.2.3 复配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测定
        3.2.4 防水锁处理剂助剂的破乳性能评价
        3.2.5 防水锁处理剂的配方确定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防水锁处理剂室内性能评价
    4.1 防水锁处理剂性能评价
        4.1.1 防水锁处理剂与地层的配伍性
        4.1.2 防水锁处理剂抑制原油乳化的能力
        4.1.3 防水锁处理剂与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
        4.1.4 防水锁处理剂的耐温耐盐性
        4.1.5 抑制粘土水化膨胀实验
        4.1.6 微观可视化流动实验
    4.2 防水锁处理剂物理模拟实验
        4.2.1 实验仪器
        4.2.2 渗透率保留实验
        4.2.3 不同渗透率时岩心渗透率保留实验
        4.2.4 不同注入压力时渗透率保留实验
        4.2.5 不同反应时间时渗透率保留实验
        4.2.6 注入不同段塞尺寸时渗透率保留实验
        4.2.7 加防水锁处理剂前后相渗曲线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地层水锁损害的热处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超低渗砂岩储层水锁机理及解水锁方法研究 ——以库车北部构造带吐格尔明段为例[D]. 陈洲亮. 长江大学, 2020(02)
  • [2]高温电加热致密砂岩致裂机理研究[D]. 邵天琛.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3]胍胶压裂液对致密储层基质伤害及控制方法研究[D]. 廖凯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1)
  • [4]页岩气层水相圈闭损害实验评价方法研究[D]. 张晓怡.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2)
  • [5]致密砂岩气层高温热处理缓解水相圈闭损害研究[D]. 苏悟.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2)
  • [6]致密砂岩气藏物理致热解除水锁损害机理研究[D]. 陈泽.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2)
  • [7]超致密砂岩气藏水锁损害评价研究[D]. 徐诗雨.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5)
  • [8]致密砂岩气储层损害评价体系研究[D]. 王俊杰.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5)
  • [9]浅谈低渗致密气藏开发过程中的水锁损害[J]. 韩学婷.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7(04)
  • [10]防水锁处理剂的配方研究及性能评价[D]. 梁大鹏.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标签:;  ;  ;  

地层水锁损伤的热处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