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送料装置,涉及塑料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有减速箱,所述减速箱上键连接有螺杆,所述减速箱上设有料筒,所述料筒上开有进料口,所述减速箱上设有油封,所述减速箱上开有放置环槽,所述放置环槽上设置有用于保护油封的保护盖,所述螺杆穿过所述保护盖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保护油封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送料装置,包括有减速箱(1),所述减速箱(1)上键连接有螺杆(2),所述减速箱(1)上设有料筒(3),所述料筒(3)上开有进料口(4),所述减速箱(1)上设有油封(5),其特征是:所述减速箱(1)上开有放置环槽(6),所述放置环槽(6)上设置有用于保护油封(5)的保护盖(7),所述螺杆(2)穿过所述保护盖(7)设置。
设计方案
1.一种送料装置,包括有减速箱(1),所述减速箱(1)上键连接有螺杆(2),所述减速箱(1)上设有料筒(3),所述料筒(3)上开有进料口(4),所述减速箱(1)上设有油封(5),其特征是:所述减速箱(1)上开有放置环槽(6),所述放置环槽(6)上设置有用于保护油封(5)的保护盖(7),所述螺杆(2)穿过所述保护盖(7)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减速箱(1)上开有连通放置环槽(6)和外界的出粉道(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送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放置环槽(6)的外环孔径大于所述保护盖(7)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送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保护盖(7)的侧壁上固定有位于放置环槽(6)内的延伸块(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送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延伸块(14)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延伸块(14)沿保护盖(7)圆周阵列等距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送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减速箱(1)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8),所述转动轴(8)上开有两个外限位槽(9),所述螺杆(2)插入至转动轴(8)内并设置有对应于外限位槽(9)的内限位槽(10),所述外限位槽(9)和内限位槽(10)内设置有同一个平键(11);所述保护盖(7)上开有对应于内限位槽(10)的凹陷槽(12),所述平键(11)的一部分插入至凹陷槽(1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保护盖(7)上设有侧壁端(13),所述侧壁端(13)的内壁与放置环槽(6)的内环槽壁接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塑料生产加过的过程中,塑料颗粒或者已经融化成液体的塑料原料在运输的过程中均会用到螺杆送料,具有将一处的原料运输到下一加工步骤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的,包括有的减速箱1以及与减速箱1键连接的螺杆2,该螺杆2外还设置有料筒,料筒在图1中被隐藏。在实际工作时,只需要在减速箱1上连接电机,然后电机通过减速箱1后驱使螺杆2进行转动,只需要将原料加入至料筒内,料筒内的螺杆2转动并便驱使原料向远离减速箱1的方向移动。
但是在这个送料过程中,由于是在塑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输送的原料难免会有塑料颗粒粉尘,部分的塑料颗粒粉尘无法通过螺杆被运输出去,这些塑料颗粒粉尘会移动至所有能进去的缝隙中,这就导致一些塑料颗粒粉尘移动至减速箱1内的骨架式油封5处,骨架式油封5的位置见图1,最终导致骨架式油封5磨损,出现漏油的现象,影响原料的质量,造成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送料装置,具有保护油封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送料装置,包括有减速箱,所述减速箱上键连接有螺杆,所述减速箱上设有料筒,所述料筒上开有进料口,所述减速箱上设有油封,所述减速箱上开有放置环槽,所述放置环槽上设置有用于保护油封的保护盖,所述螺杆穿过所述保护盖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颗粒粉尘在螺杆内向油封的位置处移动时,会被保护盖挡住,从而起到保护油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速箱上开有连通放置环槽和外界的出粉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颗粒粉尘在放置槽处堆积后可以从出粉道中被排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环槽的外环孔径大于所述保护盖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盖安装在放置环槽处后,保护盖的外侧与放置环槽的外环槽之间有空隙,颗粒粉尘会进入至空隙处,由于出粉道与放置环槽连通,颗粒粉尘在空隙处堆积后便于通过出粉道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盖的侧壁上固定有位于放置环槽内的延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保护盖时,延伸块随着保护盖转动,在放置环槽内堆积的颗粒粉尘被延伸块推动并移动至出粉道,然后从出粉道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块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延伸块沿保护盖圆周阵列等距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盖在转动时,两个延伸块同时转动,保护盖每转半圈,便会有一个延伸块移动至出粉道处,便于颗粒粉尘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速箱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开有两个外限位槽,所述螺杆插入至转动轴内并设置有对应于外限位槽的内限位槽,所述外限位槽和内限位槽内设置有同一个平键;所述保护盖上开有对应于内限位槽的凹陷槽,所述平键的一部分插入至凹陷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箱连接电机后,电机工作,减速箱中的转动轴转动,转动轴上的平键随着转动轴转动,由于平键的一部分插入至螺杆的内限位槽中,从而实现螺杆的转动,同时平键的一部分插入至凹陷槽内,在螺杆转动的同时,保护盖也转动,从而实现保护盖的自动转动,同时由于保护盖与螺杆同步转动,保护盖与螺杆周身接触的部分可以做的比较紧密,避免粉尘从保护盖与螺杆之间通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盖上设有侧壁端,所述侧壁端的内壁与放置环槽的内环槽壁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稳定保护盖的作用,便于保护盖的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减速箱内增加用于保护油封的保护盖,防止颗粒粉尘对油封进行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减速箱和螺杆连接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隐藏料筒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爆炸示意;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减速箱;2、螺杆;3、料筒;4、进料口;5、油封;6、放置环槽;7、保护盖;8、转动轴;9、外限位槽;10、内限位槽;11、平键;12、凹陷槽;13、侧壁端;14、延伸块;15、出粉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送料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有减速箱1、转动连接于减速箱1的螺杆2、以及固定在减速箱1上的料筒3。且螺杆2位于料筒3内,料筒3朝上的一端开有用于进料的进料口4。在正常工作时,减速箱1外接一个电机后,电机工作,通过减速箱1使得螺杆2转动,原材料从进料口4中进入后,在螺杆2的转动下向远离减速箱1的位置处移动。
如图2、图3所示,减速箱1上设置有油封5,减速箱1上开有位于油封5外侧的放置环槽6,且油封5位于放置环槽6的内侧壁以内。减速箱1内还设置有部分位于放置环槽6内并盖住油封5的保护盖7,螺杆2从保护盖7的中间穿过。
如图3所示,减速箱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8,转动轴8上开有两个外限位槽9,螺杆2插入至转动轴8内并设置有对应于外限位槽9的内限位槽10,外限位槽9和内限位槽10内设置有同一个平键11以实现转动轴8与螺杆2的键连接。保护盖7上开有对应于内限位槽10的凹陷槽12,平键11的一部分插入至凹陷槽12内。当螺杆2转动时,保护盖7随之转动。
如图3、图5所示,保护盖7上设有侧壁端13,所述侧壁端13的内壁与放置环槽6的内环槽壁接触,起到稳定保护盖7的作用,便于保护盖7的稳定转动。放置环槽6的外环孔径大于保护盖7的最大直径,保护盖7安装在放置环槽6处后,保护盖7的外侧与放置环槽6的外环槽之间有空隙。侧壁端13的外壁上固定有两个沿保护盖7圆周阵列等距分布的延伸块14,即两个延伸块14呈180度对称设置。两个延伸块14均位于放置槽内。当保护盖7转动时,两个延伸块14随之转动。
如图3所示,减速箱1上开有连通放置环槽6和外界的出粉道15,且该出粉道15位于减速箱1的下半部。
具体工况如下:
减速箱1连接电机后,电机工作,减速箱1中的转动轴8转动,转动轴8上的平键11随着转动轴8转动,由于平键11的一部分插入至螺杆2的内限位槽10中,从而实现螺杆2的转动,同时平键11的一部分插入至凹陷槽12内,在螺杆2转动的同时,保护盖7和延伸块14一同转动。由于螺杆2在送料的过程中,始终会有一些颗粒粉尘向有空隙的地方移动,这些颗粒粉尘受到保护盖7在阻挡后移动至放置环槽6的外槽壁与侧壁端13外端壁之间的空隙中,又因为螺杆2在转动的同时,延伸块14也在转动,延伸块14将放置环槽6中的颗粒粉尘推动至出粉道15出,这些颗粒粉尘最终从出粉道15出被排出,起到了保护油封5的作用。需要提及的是,由于保护盖7与螺杆2同步转动,保护盖7与螺杆2周身接触的部分可以做的比较紧密,避免粉尘从保护盖7与螺杆2之间通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8917.2
申请日:2019-03-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832315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B29C31/00
专利分类号:B29C31/00;B08B17/04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浙江南一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南一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5401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贵德村路口104国道1965.3km处
发明人:徐志强;陈轻龙
第一发明人:徐志强
当前权利人:浙江南一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