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量介子论文_楚济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标量介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介子,标量,夸克,因子,分支,模型,过程。

标量介子论文文献综述

楚济萍[1](2019)在《惰性中微子对赝标量介子纯轻衰变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SM)成功地描述了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以及电磁相互作用,它的几乎所有的预言都得到了实验的检验,理论与实验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SM并不是终极理论,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中微子质量,暗物质和暗能量等。赝标量介子纯轻衰变和辐射轻子衰变在理论上非常干净。这些衰变过程中唯一涉及的非微扰量是介子衰变常数F_M。在标准模型中,纯轻衰变M→lν和M→vv受螺旋度的压低,辐射轻子衰变M→lνγ不受螺旋度的压低,这使其衰变宽度可能和相应的M→lν在同一量级,甚至可能比相应的M→lν还要大。因此,这些衰变过程对新物理十分敏感,对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的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许多给出合适中微子质量的新物理模型预言了不同质量惰性中微子的存在。最近,质量在GeV范围内的惰性中微子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惰性中微子N与普通中微子ν_L间的相互作用可用有效拉氏量描述。我们假设只有一个惰性中微子,忽略其与普通中微子的混合,用与模型无关的方法研究惰性中微子N对介子纯轻衰变M→lν和vv以及辐射轻子衰变M→lνγ的贡献(M表示赝标量介子B,D和K)。我们发现惰性中微子N可以增加SM预言的分支比Br(M→lν)。然而,除了K~+→μ~+ν_μ外,对于大部分衰变过程惰性中微子不能使分支比Br(M→lν)达到实验测量的上限,而这一过程超过了相应的实验上限,从而对自由参数α~′s和m_N产生新的约束。惰性中微子N对衰变过程M~+→e~+ν_eγ的贡献很小,相对修正参数R~′(M~+→e~+ν_eγ)的值小于千分之一。惰性中微子N对M~+→μ~+ν_μγ衰变过程有显著的贡献,使相对修正参数R~′(B~+→μ~+ν_μγ),R~′(K~+→μ~+ν_μγ)和R~′(D~+→μ~+ν_μγ)的值分别达到1.08,5.87和2.72。分支比Br(M→vv)均能被惰性中微子N增强。对于分支比Br(B_s→vv)的值可达到4.2×10~(-10),接近Belle-II的探测精度。(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邢瀚洋[2](2019)在《轻标量介子光生过程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实验手段和理论方法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强子不是基本粒子,盖尔曼和茨威格分别独立提出了强子由更基本的夸克组成。传统的夸克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实验上发现的大多数强子,尤其是对于赝标介子和矢量介子,该模型给出的预言与实验吻合地很好;但对于包含1)_0、(6_0在内的一些标量介子,其内部的夸克组分还存在很多争论,因此通过多夸克态、分子态、胶球态、混杂态等在内的满足QCD基本原则的模型予以解释是必要的。为此人们也发展了多种非微扰方法:格点规范理论、QCD求和规则、Dyson-Schwinger方程等等,但是利用它们求解都相对不易,因此进一步发展低能区的唯象理论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首先对基本粒子发现的历史、以及在其基础之上建立的相关物理模型及理论做简要的介绍。具体的研究内容部分包括:首先基于有效拉氏量方法,对(6_1(1260)轴矢量介子在散射中的产生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主要考虑了介子-共振态模型的产生机制,由(6_1(1260)介子产生过程中各个不同顶点相互作用的有效拉氏量出发,根据其得到对应的顶角因子,根据相应的费曼规则写出其对应的二体过程的散射振幅,得到该过程的散射截面。并在其基础上做出推广,允许二体过程末态的(6_1(1260)衰变为3个介子,给出此时(6_1(1260)的不变质量分布、微分散射截面dσ/dt、散射截面σ的预言。之后,利用与前述类似的方法,详细研究了1)_0(980)和1)_0(1500)标量介子的光生过程,先后得到了→1)_0二体过程的微分散射截面dσ/dt、→1)_0→~0???~0?叁体过程中间1)_0介子共振态的总不变质量分布、以及区分中间转移动量平方不同大小下的不变质量分布,并分别与实验测量值作比较。根据计算1)_0(1500)的产生仅由t道过程就可以较好的描述,这可能意味着其主要成分不是胶球;但对于1)_0(980)的光产生,只考虑t道产生机制时尽管可以解释微分散射截面的实验值,但其给出的不变质量分布明显与实验不符,因此我们认为不能忽略来自其它反应道的贡献,未来更加精确的实验数据将有助于进一步确定不同反应道的贡献大小。(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1)

张清雅[3](2019)在《P波粲偶素的标量介子对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遍举过程的粲偶素衰变提供了关于微扰色动力学理论的有用信息,多年来一直是吸引理论物理学家的课题。本文基于微扰QCD的kT因子化方案下,假设标量介子主要的成分为夸克-反夸克束缚,计算P波粲偶素到标量介子对的衰变宽度。在本文计算的过程中,把κ(800),a0(980),f0(600),f0(980)看成标量介子的最低态,把K0*(1430),a0(1450),f0(1370),f0(1710)看做第一激发态,将f0(1500),f0(2200)看做是f0(600),f0(980)的第二激发态。在用微扰QCD方法计算粲偶素衰变的过程中,组成该束缚态夸克成分的质量比较大,但组成该束缚态夸克成分的相对动量要略小一些,因此在处理初态为P波粲偶素的过程中,强子矩阵元所对应的非微扰参量时,我们将采用非相对论近似下的零点波函数Rp(0),而末态的标量介子,处理为其强子矩阵元的不同twist光锥波函数的展开,最高展开到其两粒子twist-3波函数部分。在引入部分子纵向动量分数和横向动量之后,要得到衰变宽度还需要对横向动量和纵向动量分数进行积分,然而积分比较繁琐,需对硬散射振幅进行傅里叶变换,从动量空间变换到b空间,并且末态介子的波函数同样也要变换到b空间。本论文还利用了 QCD求和规则的方法,重新标定了标量介子衰变常数和相应的波函数盖根保尔系数,涉及相关的一阶矩和叁阶矩的数值计算与分析,发现加入标量介子激发态后的求和规则的Borel窗口比仅考虑基态的Borel窗口要好得多,并且发现连续阀值S0参数取值越大,得到的Borel窗口也就越宽,求和规则得到的物理参数就越好。采用上述的方案,我们得到如下结论:选取粲夸克的质量mc∈(1.35-1.8GeV),谐振子参数β∈(0.4-0.5GeV),在合理区间内,我们计算了大量的标量介子对的衰变宽度,与现有PDG的实验数据相比较,Γ(χc0→f0(980)f0(980)、f0(1370)f0(1370)、f0(1500)f0(1500)、f0(980)f0(1500)、f0(1370)f0(1500)与实验的数据基本吻合,其他衰变道的衰变宽度期待有更多实验数据加以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1)

张清雅[4](2018)在《标量介子衰变硬散射振幅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标量介子的衰变提供了关于夸克胶子动力学的有用信息,多年来一直是吸引人们兴趣的课题,夸克模型与QCD理论虽然取得了显着成就,但在轻标量介子的内部组成成分中,一直还没有准确的定论。文章便在假定标量介子的主要成分为夸克-反夸克束缚态的情况下,根据微扰QCD的因子化方案,计算标量介子衰变硬散射振幅。(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8年34期)

万达明[5](2018)在《运用隐藏规范对称性方法探究矢量介子和赝标量介子的散射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是通过运用隐藏规范对称性方法分别研究KK*和DD*的散射过程。在低能情况下,KK*散射过程主要来自t-道的贡献,中间交换粒子主要为ρ、ω和(?)。矢量介子和赝标量介子的相互作用势由手征拉氏量得到,而中间态的圈函数则可由维度正规化的方法得到,把相互作用势和圈函数代入Bethe-Salpeter方程中,能够得到散射振幅与系统质心能量的关系。最后考虑K*介子的衰变宽度,分别讨论了在同位旋I = 0和同位旋I = 1两种情况下的结果,我们发现同位旋I = 0的态是一个束缚态,而同位旋I = 1的态则是一个共振态,该态的质量与λ(1405)相近。这个结果表明了,在K*的散射实验中,可能在1405MeV附近有一个新的共振态没有被找到,或者隐藏规范对称性方法还存在缺陷,在未来还需要不断地去改进。而对于DD*散射过程,中间交换粒子则主要为ρ、ω,这是因为J/ψ粒子的质量远比ρ、ω的大,所以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忽略交换J/ψ粒子过程的贡献。最后我们在同位旋I = 0的情况下找到了DD*散射的一个束缚态,对应着实验上新发现的X(3872)粒子。(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刘静[6](2017)在《B_s介子到奇异标量和赝标介子衰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上发现的标量介子可分为质量在1.5 GeV附近和1 GeV附近的两个九重态。目前对标量介子结构的理解存在两种方案:第一种认为1GeV附近的九重态为qq基态,1.5 GeV附近的为激发态;第二种认为1.5 GeV附近的九重态为qq基态,1GeV附近的为四夸克束缚态。本文对Bs介子到一个奇异标量介子和一个奇异赝标介子的两体非轻衰变过程进行了研究,该类过程包含8个衰变道:Bs0 →K0*0、K0K0*0、K00K-、K+K0*-、κK0、κK0、κ+K-、κ-K+。我们的研究考虑了以上两种方案中所有qq结构的态,在pQCD因子化方法下得到了所有衰变道的费曼图,计算出了各个费曼图对应振幅的解析表达式,并利用数值积分的算法编写FORTRAN程序计算出了各个振幅的数值。利用计算出的振幅值,我们首次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1)我们计算了所有的衰变分支比,发现分支比的数量级分布在10-6~104之间。这个数量级的衰变在目前的高能实验中能被观测到的可能性很大。Bx0→K0*0K0和Bs0→K0*+K-的分支比在两种方案下比较接近,因此利用这两个道的衰变分支比并不能有效区分两种方案;Bx0→K0K0*0和Bs0→K+K0*-在方案二下的分支比大约是方案一下分支比的2倍,用来区分两种方案比较理想。(2)通过对所有过程CP破坏的计算发现,存在树图和企鹅图贡献的大部分衰变道存在着大约在4%左右的CP破坏,只有Bs0→κ-K+的直接CP破坏达到了 20%左右,这个道的企鹅图与树图贡献的比值与其他道类似,这个较大的CP破坏是由其特殊的强相角取值带来的。其余的衰变道由于只有企鹅图的贡献,不存在干涉,因此CP破坏为零。(3)在同时存在树图和企鹅图贡献的过程中,我们分析了两种贡献的大小。与树图相比,企鹅图的贡献应该受到圈图效应的压低,预期较小。但是,在我们研究的衰变过程中,树图的贡献受到双CKM压低,CKM矩阵元的大小只有企鹅图的1/50左右,这整体上大大压低了树图的贡献。(4)我们考虑了叁类理论上主要的误差来源,对分支比和CP破坏的误差进行了估算。另外,我们还研究了分支比与直接CP破坏对弱相角α的依赖关系,等将来实验精度到了一定程度后,可据此来精确确定αα角的取值。该课题的研究为深入理解QCD和因子化理论、理解CP破坏机制、研究标量介子结构和确定CKM矩阵元的相关参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05-26)

张豫,谢聚军,陈旭荣[7](2016)在《标量介子f_0(980)光生过程γp→pf_0(980)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轻标量介子性质研究是当今中高能核物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质量低于1 Ge V的标量介子f_0(980)的内部结构一直存在争议,至今未达成共识。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运用有效拉氏量方法,对f_0(980)粒子的光生过程γp→pf_0(980)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探讨了两种传播子形式下得矢量介子ρ和ω交换的贡献,第一种是选择雷吉传播子,第二种是选择普通费曼传播子。第二种形式的微分散射截面理论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符合比第一种形式的结果好。基于此,计算了两种形式的总截面,两种形式给出的理论结果相差很大。另外,给出了γp→pf_0(980)→pπ+π-过程的π+π-不变质量分布的理论预言,发现π+π-不变质量分布对于f_0(980)于KˉK的耦合常数(gf_0KˉK)有很强的依赖关系,不同的gf_0KˉK给出明显不同的π+π-不变质量分布。将来相关实验数据可以验证这些理论预言,并对矢量介子传播子形式和耦合常数gf_0KˉK做出限制,加深人们对f_0(980)粒子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6年04期)

戴连荣,张亚楠,孙悦玲,邵思佳[8](2016)在《标量介子混合角对五夸克态结合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手征SU(3)夸克模型下,考虑了标量介子混合角,研究奇异数为+1的五夸克态的性质.首先,在平方型色禁闭势下,计算了自旋和宇称Jπ分别为1/2-和1/2+态的结合能,结果表明同位旋T=0态的能量总是最低,其组态[4]orb[31]σfts=01s-的最低能量为1 893MeV.然后,在误差函数型色禁闭势下,做了相同的计算,发现误差函数型相互作用对Jπ=1/2-系统提供吸引力,对Jπ=1/2+态提供排斥力.但不论采取哪种禁闭势,所计算的五夸克系统结合能仍然比LEPS实验组报道的质量1 540 MeV高出300 MeV左右.(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崔曼麟[9](2016)在《Z’玻色子的轻子味破坏耦合和τ轻子、赝标量介子的稀有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SM)虽然能够成功描述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及强相互作用,但是该理论仍然有许多问题还未能解决,如规范等级问题。超出SM的新物理模型的提出则是为了解决SM未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对标准模型的一个最基本的扩展就是包含了新的U(1)′规范群,几乎所有基于规范群SU(3)C×SU(2)L×U(1)Y×U(1)′的新物理模型都预言了新规范玻色子Z′的存在,如E6模型,LR模型,ALR模型,331模型等。标准模型中中微子是无质量的,但是目前中微子振荡实验,证实了中微子是有质量的,这说明轻子味破坏(LFV)过程可以发生。而LFV信号往往被认为是超出SM的新物理模型所预言的。大部分新物理模型所预言的新规范玻色子Z′与SM费米子有LFV耦合Z′?_i?_j。考虑到LFV过程μ→3e和τ→3μ的实验上限对LFV耦合Z′?_i?_j的约束,本文分析了E6模型,LR模型,ALR模型及331模型下,Z′玻色子对轻子的LFV衰变过程?i→?jν_?(?)?,τ→μP和贋标量介子的LFV衰变过程P→μe的贡献(P=π~0,η,η′)。分析计算结果发现,领头阶上,这些LFV衰变过程的分支比的最大值都与Z′玻色子的质量MZ′无关。分支比Br(τ→μν_?(?))的最大值要比分支比Br(μ→eν_?(?))的最大值大了至少4个量级,E6模型所预言的新规范玻色子Z′_X使过程τ→μν_?(?)的分支比的最大值能够达到1.1×10~(-7)。对于轻子味破坏过程τ→μP,本文所考虑的所有Z′模型预言的Z′玻色子对其都有重要的贡献,而LR模型预言的新规范玻色子Z′LR对衰变过程τ→μP的贡献是最大的,但是,该模型预言的分支比Br(τ→μP)的最大值仍然比目前的实验上限小了至少一个量级。而轻子味破坏过程μ→3e的实验上限对LFV耦合Z′?_i?_j的约束,使Z′玻色子对贋标量介子的LFV衰变过程P→μe的贡献很小,而且,所有Z′模型预言的LFV过程P→μe的分支比Br(P→μe)的值都却远低于其相应的实验上限。(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张豫[10](2016)在《标量介子f_0(980)光生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轻标量介子性质的研究,是当今中高能核物理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质量处于1 GeV以下的四个标量介子[σ(500),k(800),a0(980),f0(980)],它们的质量谱序与传统的qˉq介子谱不符,表明可能具有某些特殊的结构,如多夸克态、强子分子态等。由于在低能区强子行为表现出的复杂性,基于QCD理论的方法如格点QCD、QCD求和规则、Dyson-Schwinger方程等都在研究这些介子性质时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这使得轻标量介子的性质与结构至今仍显得扑朔迷离,也正是因此才出现了各种解释模型,如传统的夸克、胶球、四夸克、强子分子态及混杂态等。在本篇论文中,我们研究f0(980)这个特殊的轻标量介子,它的质量几乎与同位旋叁重态的a0(980)质量简并,并且由于其质量非常接近于KˉK的阈值而显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动力学性质。在第一部分,简单回顾了粒子物理的历史,夸克模型提出的过程及强子态的独特性质;第二部分,我们调研了关于f0(980)夸克组分的种种假定,如qˉq、多夸克态、强子分子态等等。第叁部分,我们利用有效拉氏量方法计算了光生过程γp→pf0(980)的微分散射截面,与现有的CLAS实验数据进行比对,说明在光子能量比较低的情况下普通费曼传播子相较于Regge传播子有一定优势;同时给出γp→pf0(980)→pπ+π-过程的π+π-不变质量的理论预言。与此同时,附带介绍了基于矢量介子为主模型计算光生过程的理论框架,虽然未展示具体的计算结果,但可以看出这种方法更科学更严谨,相信与实验数据符合的也更好;最后一部分,对硕士期间开展的工作进行简短的总结并对轻标量介子的研究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期刊2016-03-01)

标量介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实验手段和理论方法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强子不是基本粒子,盖尔曼和茨威格分别独立提出了强子由更基本的夸克组成。传统的夸克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实验上发现的大多数强子,尤其是对于赝标介子和矢量介子,该模型给出的预言与实验吻合地很好;但对于包含1)_0、(6_0在内的一些标量介子,其内部的夸克组分还存在很多争论,因此通过多夸克态、分子态、胶球态、混杂态等在内的满足QCD基本原则的模型予以解释是必要的。为此人们也发展了多种非微扰方法:格点规范理论、QCD求和规则、Dyson-Schwinger方程等等,但是利用它们求解都相对不易,因此进一步发展低能区的唯象理论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首先对基本粒子发现的历史、以及在其基础之上建立的相关物理模型及理论做简要的介绍。具体的研究内容部分包括:首先基于有效拉氏量方法,对(6_1(1260)轴矢量介子在散射中的产生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主要考虑了介子-共振态模型的产生机制,由(6_1(1260)介子产生过程中各个不同顶点相互作用的有效拉氏量出发,根据其得到对应的顶角因子,根据相应的费曼规则写出其对应的二体过程的散射振幅,得到该过程的散射截面。并在其基础上做出推广,允许二体过程末态的(6_1(1260)衰变为3个介子,给出此时(6_1(1260)的不变质量分布、微分散射截面dσ/dt、散射截面σ的预言。之后,利用与前述类似的方法,详细研究了1)_0(980)和1)_0(1500)标量介子的光生过程,先后得到了→1)_0二体过程的微分散射截面dσ/dt、→1)_0→~0???~0?叁体过程中间1)_0介子共振态的总不变质量分布、以及区分中间转移动量平方不同大小下的不变质量分布,并分别与实验测量值作比较。根据计算1)_0(1500)的产生仅由t道过程就可以较好的描述,这可能意味着其主要成分不是胶球;但对于1)_0(980)的光产生,只考虑t道产生机制时尽管可以解释微分散射截面的实验值,但其给出的不变质量分布明显与实验不符,因此我们认为不能忽略来自其它反应道的贡献,未来更加精确的实验数据将有助于进一步确定不同反应道的贡献大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标量介子论文参考文献

[1].楚济萍.惰性中微子对赝标量介子纯轻衰变的贡献[D].辽宁师范大学.2019

[2].邢瀚洋.轻标量介子光生过程的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9

[3].张清雅.P波粲偶素的标量介子对衰变[D].西南大学.2019

[4].张清雅.标量介子衰变硬散射振幅的计算[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

[5].万达明.运用隐藏规范对称性方法探究矢量介子和赝标量介子的散射过程[D].北京工业大学.2018

[6].刘静.B_s介子到奇异标量和赝标介子衰变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

[7].张豫,谢聚军,陈旭荣.标量介子f_0(980)光生过程γp→pf_0(980)的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6

[8].戴连荣,张亚楠,孙悦玲,邵思佳.标量介子混合角对五夸克态结合能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崔曼麟.Z’玻色子的轻子味破坏耦合和τ轻子、赝标量介子的稀有衰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6

[10].张豫.标量介子f_0(980)光生过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

论文知识图

物质相图标量介子的各成分对比:同位旋标量介子2对混合角的依...·多particleDataTables[21]中列出的轻...用NL 3计算的208Pb的同位旋标量巨单极共...‘实验室系下正反质子湮灭的不变质量分...

标签:;  ;  ;  ;  ;  ;  ;  

标量介子论文_楚济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