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致死论文-黄恩泽,张荆,陈济

后致死论文-黄恩泽,张荆,陈济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致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医病理学,辅助死因,法医鉴定,损伤

后致死论文文献综述

黄恩泽,张荆,陈济[1](2017)在《肝硬化患者外伤后致死1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2016年4月20日22时许发现某市一公园内一男子(40岁)倒于地面,已死亡。经过走访附近群众和调取死者行动轨迹监控显示:死者2016年4月19日19时许被他人挟持拘禁后至第二日17时许放出,后独自一人在到公园闲逛4h余,在公园大便时倒地死亡。破案后据嫌疑人交代在拘禁死者期间有捆扎其手脚,并殴打其胸腹。调查发现死者生前有肝硬化病史。(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S1期)

王梅英,陈慧斌,吴云辉,陈绍军[2](2013)在《壳青霉超高压处理后致死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超高压压力100~500 MPa处理10 min和400 MPa处理0~15 min对壳青霉杀菌效果的影响,并对处理后的壳青霉进行菌落总数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和紫外吸收检测,探讨超高压对茶叶中分离出的壳青霉致死效果。结果表明,处理压力和处理时间是超高压致死壳青霉的显着影响因子,且处理压力和处理时间对菌落总数的影响基本符合Logistic回归方程。500 MPa以上的压力处理10 min或者400 MPa处理12 min以上可基本杀灭壳青霉;超高压处理使壳青霉菌丝和孢子细胞壁破裂,胞内物质外溢。(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蒋志伟,康小燕,郁磊,朱国强[3](2011)在《细菌hok/sok解离后致死系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编码特定基因的重组质粒增加了细胞本身的代谢负担,因此,含有质粒的重组菌通常不稳定。质粒不稳定性(Plasnid instability),包括分离不稳定性(Segregational instability)和结构不稳定性(Structural instability)两个方面,其中质粒的分离不稳定性是质粒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一旦丢失外源质粒,细胞将迅速增长,在数量上很快超(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任小龙[4](2004)在《食用蝗虫后致死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蝗虫俗名蚂蚱、蚱蜢 ,属节肢动物 ,陆生 ,植食 ,善飞。在民间早有食用 ,如《吴书》所载“袁术在寿春 ,百姓饥饿 ,以桑棍、蝗虫为干饭”。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理念的转变 ,蝗虫逐渐进入餐桌 ,成为一道野味佳肴。因食用蝗虫致死的案例 ,(本文来源于《刑事技术》期刊2004年04期)

徐红革,彭辉银[5](2004)在《沙雷氏杆菌S_3菌株产几丁质酶对棉铃虫不同虫龄幼虫的后致死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粘质沙雷氏杆菌 (Serratiamarcesens)S3菌株产几丁质酶 (Chitinase)对棉铃虫 (Helicoverpaarmigera)的后致死作用。生物测定表明 ,沙雷氏杆菌S3菌株产几丁质酶对棉铃虫幼虫 4 8h的毒力不高 ,其中几丁质酶浓度为5 0 μg mL对初孵幼虫的毒杀力仅为 8 3% ,对高龄幼虫 4 8h不表现毒力。但几丁质酶对棉铃虫幼虫特别是低龄幼虫生长发育如 1 0d龄虫重、蛹重、化蛹历期、蜕皮、羽化等影响较大 ,造成棉铃虫幼虫化蛹历期延长 ,死蛹率和不正常羽化率增加。其中经几丁质酶处理后的初孵、1d龄、2d龄、3d龄、4d龄幼虫蛹重分别是对照组的 5 1 0 %、77 1 %、81 4 %、86 0 %、96 2 % ;化蛹率分别为 74 5 %、87 5 %、93 7%、95 8%、95 8% ,都低于对照组的 97 9% ;死蛹率分别为 5 7 3%、1 8 8%、1 3 6 %、7 8%、7 9% ;初孵幼虫化蛹历期长达 1 4d ;初孵幼虫的正常羽化的蛹只有 4 0 8%。几丁质酶对棉铃虫的后致死作用明显(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裴国凤,袁志明,蔡全信,张用梅,庞义[6](2001)在《球形芽孢杆菌对致倦库蚊的后致死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sphaericusC3 4 1菌株对致倦库蚊Culexquinquefasciatus幼虫的毒力及其后致死作用。生物测定表明 ,该菌株对目标蚊幼虫具有很高的毒力 ,其丙酮粉剂对 3~ 4龄幼虫 4 8h的半致死浓度 (LC50 )为 (6 92± 0 2 2 ) μg L。用不同亚致死浓度处理 2~ 3龄致倦库蚊幼虫 ,存活幼虫在后期发育中存在明显的延续死亡和损伤现象 ,经LC3 0 、LC50 、LC70 、LC90 和LC98剂量的C3 4 1粉剂处理的致倦库蚊羽化前的总死亡率分别为 84 %、 91%、 95 %、 97%和 10 0 %,同时存活的幼虫、蛹和成蚊的发育和行为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后致死作用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可能同球形芽孢杆菌毒素蛋白对处理期间蚊幼虫中肠上皮细胞造成的损伤相关。(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张健杰[7](1994)在《Ⅱ型呼吸衰竭并代谢性碱中毒高频通气后致死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性,78岁,主因咳嗽、气喘20余年,加重伴嗜睡1d入院。查体:T37.7℃,R32次/min,BP13.3/9.3kPa。神志恍惚,桶状胸,叩诊过清音,双肺满布干湿性罗音,无心衰体征。心电图示肺性P波,重度顺钟问转位。血气报告:pH7.417,PCO_26.9kPa,PO_25.4kPa。入院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Ⅲ型呼吸衰竭。入院后经抗感染、平喘解痉治疗后,病情缓解,入院半月后,病人出现嗜睡,肝功能、尿素氮化验结果正常,连续3d血气报告:pH7.599~7.661,HCO_3~-50.5~54.4mmol/L,PaCO_26.0~7.6kPa,PaO_25.7(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1994年03期)

毕文术,陈书丽,房洪太,梁中品,陈美荣[8](1993)在《森林脑炎疫苗接种后致死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儿,女,8岁。1992年3月7日注射森林脑炎疫苗,次日患儿发热,头痛,面部和四肢出现斑丘疹,伴痒感,后转为水泡,当地林业医院诊断“森林(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1993年11期)

毕文术,陈书丽,房洪太,梁中品,陈美荣[9](1993)在《森林脑炎疫苗接种后致死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儿,女,8岁。1992年3月7日注射森林脑炎疫苗,次日患儿发热,头痛,面部和四肢出现斑丘疹,伴痒感,后转为水泡,当地林业医院诊断"森林脑炎疫苗接种后过敏反应",给予扑尔敏、息斯敏、安痛定、扑热息痛及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达二个月之久。其间患儿经常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头痛,皮疹反复出现,并有食欲不振,恶心,周身(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1993年11期)

吴斌,鲜开先[10](1991)在《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口腔颌面外伤后致死一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张华,男,8岁。住院号86—181。于1986年11月26日,因面部挫伤五天,发热、牙龈溃烂叁天入院。五天前,患者上学时在公路上玩耍不慎被板车车杷碰击左侧面部,当时无神志改变,未呕(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纵横》期刊1991年02期)

后致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超高压压力100~500 MPa处理10 min和400 MPa处理0~15 min对壳青霉杀菌效果的影响,并对处理后的壳青霉进行菌落总数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和紫外吸收检测,探讨超高压对茶叶中分离出的壳青霉致死效果。结果表明,处理压力和处理时间是超高压致死壳青霉的显着影响因子,且处理压力和处理时间对菌落总数的影响基本符合Logistic回归方程。500 MPa以上的压力处理10 min或者400 MPa处理12 min以上可基本杀灭壳青霉;超高压处理使壳青霉菌丝和孢子细胞壁破裂,胞内物质外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致死论文参考文献

[1].黄恩泽,张荆,陈济.肝硬化患者外伤后致死1例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7

[2].王梅英,陈慧斌,吴云辉,陈绍军.壳青霉超高压处理后致死效果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3

[3].蒋志伟,康小燕,郁磊,朱国强.细菌hok/sok解离后致死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

[4].任小龙.食用蝗虫后致死1例[J].刑事技术.2004

[5].徐红革,彭辉银.沙雷氏杆菌S_3菌株产几丁质酶对棉铃虫不同虫龄幼虫的后致死作用[J].微生物学报.2004

[6].裴国凤,袁志明,蔡全信,张用梅,庞义.球形芽孢杆菌对致倦库蚊的后致死作用[J].昆虫学报.2001

[7].张健杰.Ⅱ型呼吸衰竭并代谢性碱中毒高频通气后致死1例[J].陕西医学杂志.1994

[8].毕文术,陈书丽,房洪太,梁中品,陈美荣.森林脑炎疫苗接种后致死1例[J].黑龙江医药.1993

[9].毕文术,陈书丽,房洪太,梁中品,陈美荣.森林脑炎疫苗接种后致死1例[J].黑龙江医学.1993

[10].吴斌,鲜开先.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口腔颌面外伤后致死一例报告[J].口腔医学纵横.1991

标签:;  ;  ;  ;  

后致死论文-黄恩泽,张荆,陈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