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茁霉多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糖,蛋白,基因组,食性,乳清,蛋白酶,凝胶。
茁霉多糖论文文献综述
宋秋梅,蔡丹,张予心,武岩峰,张晓磊[1](2015)在《乳清蛋白-茁霉多糖交联凝胶特性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乳清蛋白和茁霉多糖为原料,分析不同p H值、茁霉多糖添加量对乳清蛋白-茁霉多糖凝胶的微观结构、持水性、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茁霉多糖含量的增加,凝胶硬度、稠度、内聚性、黏滞指数逐渐增加,随着p H增大,凝胶的硬度、稠度、内聚性、黏滞指数呈现下降。10%乳清蛋白溶液,茁霉多糖添加量为8%时,变性温度80℃,变性时间20 min,微观结构最好,单独乳清蛋白热凝胶和茁霉多糖凝胶没有形成规则的微观结构。(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5年08期)
李冰,相苒,王玉华,姚曼,张敏[2](2013)在《出芽短梗霉发酵生产茁霉多糖工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高产低色素菌株p1为发酵菌株,利用5 L发酵罐进行发酵实验,分别通过控制溶氧、pH、温度、搅拌速度以及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最佳发酵温度为28℃,最佳pH前48 h为5.6,后48 h为6.0,最佳溶氧浓度(DO值)为20,最佳搅拌速度为150 r/min,最佳发酵条件下茁霉多糖产量可达34.63 g/L。(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3年09期)
李冰[3](2013)在《出芽短梗霉发酵茁霉多糖的生产工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茁霉多糖是一种类似葡聚糖、黄原胶的水溶性胞外中性多糖,它的生产菌最常见的是出芽短梗霉(拉丁名为Aureobasidium pullulans)。纯品茁霉多糖为白色粉末,可食用,热值低,易溶于水且安全无毒,具有十分优良的成膜性、耐酸耐碱性、可塑性以及薄膜隔气性,如今在食品领域、化妆品、医药以及农药等行业都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研究人员对茁霉多糖的提取方法、纯化工艺、结构、性质和应用以及出芽短梗霉发酵生产茁霉多糖时分泌的其他物质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与国外的研究进展相比,我国的茁霉多糖研究还有一定的欠缺,主要表现在工业化生产的程度较低,关键是国内研究如今大多处于实验室水平,产量低且提取的多糖色素含量高、纯度不够高,影响了茁霉多糖的工业化生产进程。本研究以研究室保藏的经复合诱变得到的高产低色素出芽短梗霉菌株——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 P1为出发菌株,利用5L发酵罐进行扩大生产并对提取的茁霉粗多糖进行纯化,优化生产和纯化工艺。然后,应用红外光谱和液相色谱法对茁霉多糖进行鉴定、初步结构表征和单糖组成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出芽短梗霉发酵生产茁霉多糖的发酵条件溶氧、pH、温度、搅拌速度以及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研究。结果如下:最佳发酵时间为96h,最佳发酵温度为28℃,最佳pH前48h为5.6、后48h为6.0,最佳溶氧浓度(DO值)为20,最佳搅拌速度为150r/min,且在最佳发酵条件下茁霉多糖产量为34.63g/L。(2)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茁霉粗多糖的脱色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结果:最佳过氧化氢浓度为4%、最佳脱色pH为6.0、最佳脱色温度为40℃、最佳脱色时间为2h,最佳条件下的脱色率为86.4%。通过Sevage法对茁霉多糖进行脱蛋白试验,蛋白脱除率为64.93%。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法对茁霉多糖进一步纯化,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柱层析的洗脱因素条件,得到最佳条件:洗脱液流速为1.Oml/min、洗脱剂NaCl浓度为2mol/L、洗脱液pH为6.0,最佳洗脱条件下多糖得率为85.7%。最后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得纯化后茁霉多糖纯度为86.6%。(3)利用红外光谱法对提取纯化的茁霉多糖样品和茁霉多糖标准品进行分析,得出两组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吸收峰相同,说明提取物为茁霉多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纯化后的茁霉多糖进行纯度鉴定和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证明经本实验纯化后的茁霉多糖与标准品的单糖组成除少量杂质峰外基本相同,单糖组成为葡萄糖。(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张晶,王丹,张静,王玉华[4](2012)在《基因组改组选育低色素高产茁霉多糖生产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高产菌P1、P2和低色素菌P3、P4为出发菌,通过5轮基因组改组,摇瓶发酵复筛选出2株产色素能力低、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F51、F52,其中菌株F51、F52多糖产量分别为42.38、42.60g/L,比出发菌株P1多糖产量提高41.27%、42.00%,发酵液OD值为0.378、0.363,比出发菌P3降低17.30%、20.57%。(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2年07期)
张璐,关洁,王晓璇,张盛贵[5](2012)在《响应面法优化木瓜蛋白酶脱除茁霉多糖发酵液蛋白质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木瓜蛋白酶脱除茁霉多糖发酵液蛋白质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设计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pH、酶解温度、酶添加量以及pH与酶解时间、pH与酶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蛋白脱除率有显着影响。木瓜蛋白酶脱除茁霉多糖发酵液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5.2,酶解时间2.5h,酶解温度49℃,酶添加量1.5%,在此条件下蛋白脱除率为64.09%,多糖损失率为13.05%。(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2年11期)
关洁,张璐,李丽,张盛贵[6](2012)在《鲜马铃薯直接生产茁霉多糖中试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茁霉多糖小试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5L中试生产工艺方案,分别研究了接种量和转速对中试发酵的影响,对比研究了中试和小试发酵液在生物量、多糖产量、蛋白含量及色素等各项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接种量对中试发酵有一定影响,其中以12%的接种量效果较好;与小试发酵不同,中试发酵在搅拌速度上应采用变速搅拌方式,即前期发酵采用160r.min-1较低搅拌速度,在后期发酵时应采用200r.min-1的搅拌速度;两种发酵方式比较,在相同的发酵时间内,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两项指标,中试发酵均高于小试发酵,而蛋白质和色素产量较小试发酵低,确定的中试工艺条件为:装液量3.5L,接种量12%,初始pH6.5,温度30℃,发酵时间5d,在此工艺下制得的发酵液中多糖含量达到3.66g/L。(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2年11期)
关洁[7](2012)在《茁霉多糖5L扩大发酵液提取及脱色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出芽短梗霉诱变菌种D1-11为出发菌,制备茁霉多糖发酵液,在小试(100ml)发酵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5L扩大发酵生产工艺方案,分别研究了接种量和转速对扩大发酵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扩大发酵和小试发酵液在生物量、多糖产量、蛋白含量及色素等各项指标上的差异;研究粉末活性炭法,硅藻土法,有机溶剂法,双氧水法等对茁霉多糖发酵液脱色效果,以脱色率和糖损耗率为指标,比较几种脱色方法的单因素实验结果,选择出较适宜的脱色方法,再通过响应面设计,研究确定该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酶-NaCl-醇法,微波-碱水法以及超声波-盐水法等叁种多糖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数据分析得出最优提取方法及工艺。本实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扩大发酵生产茁霉多糖工艺条件为:装液量3.5L,接种量12%,初始pH6.5,温度30℃,发酵时间5d,在此工艺下制得的发酵液中多糖含量达到3.66g/L。(2)硅藻土法最大脱色率87.43%,糖损耗率13.94%;有机溶剂法脱色最大脱色率69.22%,糖损耗率18.46%;H2O2法最大脱色率80.61%,糖损耗率18.24%;根据响应面结果,粉末活性炭法脱色最优工艺参数为pH6.3,脱色时间42min,脱色温度48℃,酶添加量1%,得出最大脱色率为88.58%,几种脱色方法中,粉末活性炭脱色率最高,糖损耗最小13.59%,简单快捷,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3)酶-NaCl-醇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4,酶用量1.5%,提取温度55℃,NaCl用量1%,得出最大提取率为64.16%;微波辅助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碱水浓度0.5mol/L,微波功率P40,提取温度70℃,微波时间90s,得出最大提取率为78.66%;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超声功率40%,超声时间10min,提取温度70℃,盐水浓度0.6mol/L,得出最大提取率为79.43%;提取率最高的是超声波辅助盐水法,其次是微波辅助碱水法,酶-NaCl-醇法最低,根据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超声波-盐水法提取率最高,综合考虑,超声波辅助盐水提取法最优。(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张晶[8](2012)在《基因组改组选育低色素高产茁霉多糖生产菌株及其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茁霉多糖是一种特殊的类似于黄原胶、葡聚糖的胞外水溶性中性微生物多糖,又称为普鲁兰糖或短梗霉多糖等,主要由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分泌产生。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茁霉多糖的结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茁霉多糖在我国还未有工业化生产,究其原因是没有优良的茁霉多糖高产菌株,而且在发酵过程中,出芽短梗霉会分泌出黑色素牢固地粘附在茁霉多糖上,影响产品的分离提纯,阻碍了茁霉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本研究以研究室保藏的菌株——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经过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得到的茁霉多糖高产菌P1、P2和产色素含量相对较少的菌株P3、P4作为出发菌株,经过五轮基因组改组、筛选,得到产色素能力更低的茁霉多糖高产菌。同时,应用响应面法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本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最佳的原生质体制备、灭活条件:菌龄为20h;预处理溶液为β-巯基乙醇;混合酶配比为蜗牛酶:纤维素酶:溶菌酶=1:1:1;混合酶终浓度为4mg/mL;酶解时间为2h;酶解温度为36℃;高渗稳定液为KCl溶液和蔗糖溶液,KCl溶液用于原生质体的制备和灭活,蔗糖溶液用于原生质体的融合和再生;原生质体热灭活的条件为25min、60℃,紫外灭活时间为4min。(2)通过五轮的基因组改组、筛选,得到产色素能力低、多糖产量较高的2株F5代菌株F51、F52,其中菌株F51、F52多糖产量分别为42.38g/L、42.60g/L,比出发菌株P1多糖产量提高41.27%、42.00%,发酵液OD值为0.38、0.36,比出发菌P3降低17.30%、20.57%;通过验证性试验得出菌株F51、F52是性状稳定的优良生产菌株。(3)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目的菌株的最适发酵条件:发酵时间6d、初始pH6.5、接种量4%、恒温振荡培养箱转速180r/min、叁角瓶规格1000mL(装50mL发酵液)、种龄72h、发酵温度28℃。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Plackee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试验中各发酵条件对菌株茁霉多糖产量和发酵液OD值影响的显着性,由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发酵时间和初始pH对多糖产量和发酵液OD值的影响显着。依次通过最陡爬坡试验设计、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响应面法分析,最终得到最优值(optimal values),分别为发酵时间6.820d(164h),初始pH6.013,此时茁霉多糖产量为43.07g/L,发酵液OD值为0.41,进行验证性试验,茁霉多糖产量为43.51g/L,发酵液OD值为0.42,接近预测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张慧芸,任国艳,陈树兴,李鑫玲[9](2012)在《乳清蛋白-茁霉多糖-阿魏酸复合可食性膜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乳清浓缩蛋白、茁霉多糖、阿魏酸为成膜材料,制备乳清浓缩蛋白-茁霉多糖-阿魏酸复合膜。分别对复合膜的厚度、刺穿强度、拉伸强度、水蒸气透过系数、含水量和溶解性等性能进行测试,研究成膜材料添加量和成膜条件与复合膜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乳清浓缩蛋白中添加茁霉多糖和阿魏酸作为增强剂,可明显提高膜的性能。最优工艺条件为成膜温度80℃,pH9.0,阿魏酸添加量200 mg/100 mL,茁霉多糖添加量150 mg/100 mL。(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2年05期)
张璐[10](2012)在《茁霉多糖发酵液脱蛋白工艺优化及多糖部分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出芽短梗霉诱变菌种D_1-11为出发菌,制备茁霉多糖发酵液,优选脱除发酵液蛋白的方法,并研究多糖溶解特性、特性粘度以及和明胶、黄原胶、海藻酸钠、卡拉胶、瓜尔豆胶等溶液体系粘度的影响。实验对8种不同的除蛋白方法进行比较,并且就木瓜蛋白酶法脱除茁霉多糖发酵液蛋白进行工艺优化;根据吸附率和解吸率筛选出DEAE-52纤维素适宜茁霉多糖发酵液的纯化,并优化其工艺参数,实验研究了茁霉多糖溶解特性、特性粘度以及对黄原胶等胶体溶液粘度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茁霉多糖发酵液不同脱蛋白方法比较木瓜蛋白酶法适宜茁霉多糖发酵液脱蛋白,最佳工艺条件为:pH5.19,酶解时间2.21h,酶解温度49.08℃,酶添加量1.59%,蛋白脱除率为64.12%,多糖损失率为13.06%。2.不同填充物对静态吸附和解吸茁霉多糖发酵液性能的研究比较DEAE-52纤维素适宜茁霉多糖发酵液吸附纯化,当吸附pH为8,上样流速为中速时,在吸附饱和之后进行洗脱,DEAE-52纤维素动态解吸茁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洗脱pH为7.0,洗脱剂NaCl浓度为2.5mol/L,洗脱速度为中速,最大解吸率为86.31%。3.茁霉多糖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变化影响比较大,在温度较低时比较难溶解,受pH和盐浓度的影响变化不明显。4.粗多糖的浓度、温度、盐浓度、pH、热处理时间、剪切作用、金属离子都会对茁霉多糖溶液的粘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它的抗降解性能较好。5.茁霉多糖与其它几种多糖物质间的作用结果表明,它们共存既可以产生混合稀化也可以产生混合增稠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2-05-01)
茁霉多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高产低色素菌株p1为发酵菌株,利用5 L发酵罐进行发酵实验,分别通过控制溶氧、pH、温度、搅拌速度以及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最佳发酵温度为28℃,最佳pH前48 h为5.6,后48 h为6.0,最佳溶氧浓度(DO值)为20,最佳搅拌速度为150 r/min,最佳发酵条件下茁霉多糖产量可达34.63 g/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茁霉多糖论文参考文献
[1].宋秋梅,蔡丹,张予心,武岩峰,张晓磊.乳清蛋白-茁霉多糖交联凝胶特性的表征[J].食品科技.2015
[2].李冰,相苒,王玉华,姚曼,张敏.出芽短梗霉发酵生产茁霉多糖工艺优化研究[J].食品科技.2013
[3].李冰.出芽短梗霉发酵茁霉多糖的生产工艺优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
[4].张晶,王丹,张静,王玉华.基因组改组选育低色素高产茁霉多糖生产菌株[J].食品科技.2012
[5].张璐,关洁,王晓璇,张盛贵.响应面法优化木瓜蛋白酶脱除茁霉多糖发酵液蛋白质工艺[J].食品工业科技.2012
[6].关洁,张璐,李丽,张盛贵.鲜马铃薯直接生产茁霉多糖中试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
[7].关洁.茁霉多糖5L扩大发酵液提取及脱色工艺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
[8].张晶.基因组改组选育低色素高产茁霉多糖生产菌株及其发酵条件优化[D].吉林农业大学.2012
[9].张慧芸,任国艳,陈树兴,李鑫玲.乳清蛋白-茁霉多糖-阿魏酸复合可食性膜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
[10].张璐.茁霉多糖发酵液脱蛋白工艺优化及多糖部分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