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铁杉论文_湛斌,赵家豪,陈斌,关庆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南方铁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铁杉,武夷山,群落,江西,格局,林下,自然保护区。

南方铁杉论文文献综述

湛斌,赵家豪,陈斌,关庆伟[1](2019)在《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原始林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晰南方铁杉的龄组多样性、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替趋势,以传统林分因子及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4个多样性指数为基础,结合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原始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共包括62个树种,南方铁杉重要值高居首位,是乔木层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混交度均值为0.64,属强度混交;南方铁杉在空间结构单元中以优势木为主;角尺度均值为0.64,为较低程度的聚集分布;开敞度均值为0.11,生长空间严重不足。通过各样带间的比较,发现南方铁杉在1 790~1 810 m海拔范围内结构最为合理,其空间结构特征表现为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均较为稳定,龄组结构特征表现为各龄组比例合理且成熟林龄组株数达到最大。南方铁杉的龄组结构分布连续,在该原始林的林分空间结构中占据有利的生态位,种群更新能力因海拔差异而不同,可以预见,其分布有向中等海拔地区集中的趋势。(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吴秀萍,许晓岗,王璐,李垚[2](2019)在《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种群结构与点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南方铁杉的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情况,对揭示南方铁杉的演替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南方铁杉种群进行样地调查,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分析、静态生命表编制、生存分析、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和点格局分析探索了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南方铁杉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以及生存函数分析表明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减少和后期衰退的特点。(2)时间序列预测未来3、6和9个龄级时间后南方铁杉种群各龄级个体数均逐渐增加,南方铁杉幼年个体数相对丰富,老龄级树有较充足的后备资源得以补充,种群能自然更新。(3)南方铁杉种群整体在小尺度(r <20 m)呈聚集分布,随尺度的增加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研究尺度紧密相关,幼树明显呈聚集分布,中树随研究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老树基本呈随机分布。【结论】南方铁杉种群天然更新能力较强,保护区维持现有的生境条件,南方铁杉种群将继续呈增长状态。(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斌,赵家豪,关庆伟,薛建辉,郭英荣[3](2018)在《江西武夷山中亚热带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与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监测型固定样地是研究物种分布格局、群落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等森林生态系统特征、过程与机理的重要平台。我国亚热带地区已建立的森林固定样地多为阔叶林类型,而针叶(阔叶混交)林类型十分有限。按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大型森林固定样地的建设规范,于2014年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800 m左右的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天然种群分布区域建立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6.4 hm~2固定样地。木本植物调查结果表明:(1)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共有29科53属89种,显着低于我国亚热带阔叶林样地平均水平,但显着高于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样地平均水平;(2)在区系组成上,科以热带成分为主,而属以温带成分为主;(3)样地内独立个体数密度为2252株/hm~2,与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平均水平相当,但显着低于亚热带阔叶林平均水平;(4)胸高断面积为37.89 m~2/hm~2,与亚热带阔叶林样地平均水平相当,但显着低于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平均水平;(5)群落成层现象显着,优势种明显,多度排名前4位的物种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55%,而排名后40的物种仅占1%;(6)群落总径级结构呈倒"J"型分布,其中胸径≤10 cm的小径木占总个体数的76.9%,而胸径>30 cm的大径木仅占5.3%;(7)主要树种的径级结构有偏正态分布和"L"型分布等类型,但它们的种群在空间上均呈现显着的聚集分布特征;(8)南方铁杉虽然是群落现阶段最重要的优势种,但它的种群更新缓慢。研究结果充分显示该样地对中国森林多样性监测以及南方铁杉种群保育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20期)

林国江[4](2018)在《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幼苗、幼树更新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种群更新是种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其过程往往受到异质生境的影响,使得更新状态呈现一定的时空异质性。种群更新数量、个体生长特性是由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也是其适应环境的体现,为探究其与生境的关系。本文以江西黄岗山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为对象,主要探究生境对其幼苗、幼树更新的影响。并选取典型生境:林下、林缘幼树为对象,分析其构型在各生境中的适应策略以及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物种重要值矩阵PCA主成分分析后,将15个样地划分生四种群落类型,群落Ⅰ:南方铁杉+多脉青冈-连蕊茶+格药柃(Ass.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Camellia fraternal),群落Ⅱ:黄山松+南方铁杉-江南山柳+满山红(Ass.Pinus taiwanensis+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Clethra cavaleriei var.cavaleriei+Rhododendron mariesii),群落Ⅲ:雷公鹅耳枥+南方铁杉-江南山柳+鹿角杜鹃(Ass.Carpinus viminea+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Rhododendron mariesii+Rhododendron latoucheae),群落Ⅳ:南方铁杉+光皮桦-云锦杜鹃+毛柄连蕊茶(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Betula luminifera-Rhododendron fortune+Camellia fraterna)。方差分析表明:四种群落类型间幼苗、幼树更新密度差异极显着(P<0.05),其中群落Ⅱ更新密度最大,群落Ⅲ、群落Ⅳ次之,群落Ⅰ更新密度最低。结合静态生命统计表明:群落Ⅱ中幼苗、幼树的死亡率分别为7%、7%和致死率分别为7%、7%,期望寿命(1.87、0.96)最高,群落Ⅰ幼苗、幼树死亡率分别为37%、58%、致死率分别为46%、86%,期望寿命最低,群落Ⅲ、群落Ⅳ各指标居中。进一步结合林分结构与幼苗、幼树更新密度的通径分析表明,林分胸高断面积、母树密度以及乔木胸高断面积主要通过间接作用抑制幼苗的发生,而落叶胸高断面积对幼苗的发生具有显着的积极作用,林分密度以及灌木胸高断面积对幼苗密度的总效应未达显着水平。林分密度、灌木胸高断面积对幼树密度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其余林分因子对幼树更新密度总效应未达显着水平。母树密度对小树密度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其余林分因子对其影响未达显着水平。(2)样地环境因子与样地幼苗、幼树密度两矩阵的RDA分析表明(第一轴解释量为47.01%,第二轴解释量为4.69%):样地中心距最近母树距离、母树数量以及地草盖度与第一轴和幼苗、幼树密度的关系密切,达到显着水平。更新密度在海拔梯度上总体呈正态分布,海拔1500-1800m段幼苗、幼树更新数量最多。在本研究中凋落物厚度、裸岩率、坡度、林分密度与幼苗、幼树密度关系不显着。(3)两种典型生境幼树构型分析表明:幼苗、幼树枝间距两生境之间无显着差异,林下生境中的枝下高显着高于林缘生境,冠长无显着差异,树冠率林下生境显着低于林缘生境。林下生境中一级枝长各冠层间无显着差异,林缘生境中树冠中层以及下层显着高于上层。林下生境中当年生枝长以及枝上着叶数在上层显着高于中下层,而林缘生境下当年生枝长各冠层无显着差异,枝上着叶数下层显着低于中上层。林下生境中一级枝数主要分布在中、上层,林缘生境一级枝数主要分布在中、下层。同生境下一级枝的着枝角度随着着枝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各生境树冠上层一级枝着枝角度无显着差异,中层一级枝着枝角度林缘显着大于林下,下层一级枝着枝角度林下生境显着低于林缘。(4)冠形的变化会对植株的光合效率(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通过对林下以及林缘生境下南方铁杉幼树胸径以及株高生长分析表明:林下生境幼树胸径5年(0.558cm)、10年(1.242cm)、15年(1.854cm)总生长量分别显着低于林缘生境幼树5年(1.2cm)、10年(3.004cm)、15年(4.148cm)的胸径总生长量。林下、林缘生境中幼树平均胸径生长量均在第十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13±0.02cm/a、0.30±0.03cm/a。两生境中幼树株高总生长量仅在第5年时具有差异,之后差异不显着,林下、林缘生境幼树株高平均生长量同样均在第10年达到最大生长速率,分别为0.12±0.02/a、0.22±0.05m/a。总之,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幼苗、幼树种群数量动态与幼苗、幼树所在更新林分和微生境息息相关,“环境筛”对种群数量动态产生了深刻影响。且幼苗、幼树在不同的环境下其形态发生了可塑性变化,这是对环境的一种生态适应,而这一形态适应策略的变化使得株体生长产生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丁巧玲,刘忠成,王蕾,蔡松辰,石祥刚[5](2016)在《湖南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种群结构与生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样方法对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牛石坪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群落和梨树洲南方铁杉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采用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群落各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据径级频率分布分析2个南方铁杉群落中南方铁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更新状况。结果表明:(1)桃源洞的2个南方铁杉群落中常绿植物占优势,群落有一定的季相变化,夏季呈暗绿色,秋冬淡黄绿色。(2)牛石坪南方铁杉群落共有维管植物13科21属26种,梨树洲南方铁杉群落共有维管植物22科30属36种;地理成分分析表明温带成分明显高于热带成分,表现为亚热带山地性质。(3)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进一步分为乔木上层、乔木中层、乔木下层3个亚层)、灌木层和草本层。(4)2个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乔木下层>乔木中层>灌木层>乔木上层,Pielou均匀度指数为乔木中层和乔木下层>乔木上层和灌木层。(5)牛石坪南方铁杉群落的优势种群为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南方铁杉、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和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梨树洲南方铁杉群落的优势种群为银木荷(Schima argentea)、南方铁杉、鹿角杜鹃和背绒杜鹃(Rhododendron hypoblematosum)。(6)根据年龄结构和生存分析,牛石坪的南方铁杉种群为衰退型,低龄级个体和种群数量都严重不足,难以实现自然更新;梨树洲的南方铁杉种群为增长型,低龄级个体数较丰富,年龄结构分布基本连续,惟其群落郁闭度较高,自我更新还存在一定的挑战。根据以上结果建议对牛石坪的南方铁杉群落进行就地保护和适当人为干扰,对梨树洲群落加强后续监测工作。(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张强,郭传友,张兴旺,白坤栋,蒋得斌[6](2015)在《基于光合作用和抗氧化机制的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越冬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西猫儿山高海拔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两个优势树种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为研究材料,测定二者在不同季节的光合色素、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和抗氧化系统等特征,探讨并比较了冬季低温气候条件下这两种常绿越冬树种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防御策略的差异。在冬季胁迫下,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向下调整叶绿素(Chl)含量、凌晨光系统Ⅱ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redawn)、净光合速率(Amax)和气孔导度(Gs)到最小值。褐叶青冈叶片3种主要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2种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 A)、谷胱甘肽(GSH)以及光保护色素类萝卜素(Car)含量在冬季最高,它们在清除活性氧、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协同性强;而南方铁杉叶片仅有As A、GSH和Car保持着协同作用以应对冬季胁迫。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叶片的MDA含量的季节变化除了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关外,还与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剂的积累密切相关。综上所述,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对冬季的适应采取不同的抗氧化防御策略,但冬季光合适应策略均采用了下调策略。(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杨清培,钟安建,金志农,程松林,裘利洪[7](2014)在《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群落分类及更新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铁杉更新能力一直受到关注,且争议较大。基于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南方铁杉群落30块固定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对南方铁杉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对其更新能力定量评价与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南方铁杉固定样地中共有植物210种,隶属68科112属,依据物种的重要值划分为11个群落类型;海拔、坡位等空间要素与土壤厚度、养分等土壤因子对群落分布均有影响,但土壤因子比空间要素的影响力大,前者单独影响力为37.73%,后者为15.48%,二者偶合效应为7.65%;南方铁杉在乔木层、灌木层均以落叶树占优势的群落中更新能力最强,在乔木层以常绿树而灌木层以落叶树为优势的群落中次之,在乔木层、灌木层都是常绿树占优势的群落中更新能力最弱。研究表明本区南方铁杉可与较多物种共存,形成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南方铁杉自身具有较好的更新能力,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是影响其更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常绿、耐荫植物增多、竹类植物入侵将大大地抑制南方铁杉的更新。因此,保护与恢复南方铁杉种群的有效办法是群落结构调整、增加通透度、防止竹类植物入侵等。(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杨清培,金志农,裘利洪,施建敏,程松林[8](2014)在《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更新格局及代际关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南方铁杉更新格局,以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个体空间分布的坐标点图为基础,利用Programita软件对各龄级个体进行空间分布格局与代际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南方铁杉年龄结构基本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2)南方铁杉幼(苗)树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而高龄级大树在各尺度上均呈随机分布;(3)幼(苗)树、小树与大树间在小尺度上表现出显着的空间负关联,而随着尺度和年龄的增长,代际关联性不明显。这些发现说明,南方铁杉完全能进行自然更新,但在种群发展过程中大树对小树(苗)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形成林下较难、林窗(或林缘)正常的更新格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祁红艳,金志农,杨清培,袁荣斌,裘利洪[9](2014)在《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生长规律及更新困难的原因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珍稀植物南方铁杉的生长过程及林下更新困难的原因。在南方铁杉森林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不同层次树木进行树干解析,分别研究林冠层、下木层南方铁杉生长过程。结果发现:(1)在成熟林中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呈"倒金字塔"形,林冠层数量较多,林下幼苗幼树较少,自然更新困难;(2)南方铁杉生长较为缓慢,林冠层与下木层最大树高生长量分别仅为0.286、0.315 m/a,最大胸径生长量仅为0.453、0.286 cm/a,最大树积生长量仅为0.033、0.007 m3/a;(3)与林冠层相比,下木层南方铁杉除树高生长外,胸径、材积的最大连年生长年龄分别提前了39 a、42 a,数量成熟年龄分别提前了64 a和59 a,而且其树高、胸径与材积3者的速生生长时间都明显短缩。这些结果说明生长缓慢、林下受压"早衰"是南方铁杉林下更新困难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南方铁杉的就地保护和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郁文生[10](2012)在《800年南方铁杉现身安福县》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江西省安福县武功山林场员工在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海拔1700米的观音岩景区内,发现了一棵胸径0.7米多、树高28米左右的南方铁杉。经鉴定,此树的树龄在800年以上。南方铁杉属常绿扁平叶型乔木,是中国特有古老裸子植物,也是国家叁级濒危保护树种。安福县的这棵南方铁杉生长在观音庙后的针阔混交林中,树干挺拔,生长旺盛,高高矗立,似千军万马的领头人物,独领风骚,吸引了不(本文来源于《国土绿化》期刊2012年12期)

南方铁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南方铁杉的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情况,对揭示南方铁杉的演替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南方铁杉种群进行样地调查,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分析、静态生命表编制、生存分析、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和点格局分析探索了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南方铁杉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以及生存函数分析表明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减少和后期衰退的特点。(2)时间序列预测未来3、6和9个龄级时间后南方铁杉种群各龄级个体数均逐渐增加,南方铁杉幼年个体数相对丰富,老龄级树有较充足的后备资源得以补充,种群能自然更新。(3)南方铁杉种群整体在小尺度(r <20 m)呈聚集分布,随尺度的增加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研究尺度紧密相关,幼树明显呈聚集分布,中树随研究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老树基本呈随机分布。【结论】南方铁杉种群天然更新能力较强,保护区维持现有的生境条件,南方铁杉种群将继续呈增长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方铁杉论文参考文献

[1].湛斌,赵家豪,陈斌,关庆伟.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原始林空间结构特征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2].吴秀萍,许晓岗,王璐,李垚.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种群结构与点格局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3].陈斌,赵家豪,关庆伟,薛建辉,郭英荣.江西武夷山中亚热带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与结构[J].生态学报.2018

[4].林国江.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幼苗、幼树更新及其影响因子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8

[5].丁巧玲,刘忠成,王蕾,蔡松辰,石祥刚.湖南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种群结构与生存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6

[6].张强,郭传友,张兴旺,白坤栋,蒋得斌.基于光合作用和抗氧化机制的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越冬策略研究[J].植物研究.2015

[7].杨清培,钟安建,金志农,程松林,裘利洪.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群落分类及更新能力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

[8].杨清培,金志农,裘利洪,施建敏,程松林.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更新格局及代际关联性分析[J].生态学杂志.2014

[9].祁红艳,金志农,杨清培,袁荣斌,裘利洪.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生长规律及更新困难的原因解释[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

[10].郁文生.800年南方铁杉现身安福县[J].国土绿化.2012

论文知识图

2 南方铁杉不同高度地上部分生物...一1南方铁杉种群的存活曲线南方铁杉南方铁杉种群的存活曲线南方铁杉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1 46 年生南方铁杉树高、胸径和单...

标签:;  ;  ;  ;  ;  ;  ;  

南方铁杉论文_湛斌,赵家豪,陈斌,关庆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