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验观察到量子纠缠现象,无疑是近年来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成果。这一成果立刻引起人们无限遐想,譬如是否存在平行宇宙?或者灵魂不灭?或者生死轮回?显然,有些遐想已经超出科学边界,变成了迷信意识。科学与迷信原本属于相互对立的活动,时而相伴而行,算得上社会奇观。
迷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受到过许多学者关注。关于迷信的成因,有人认为是人们对一些令人恐惧的自然现象给出解释,赖以获得慰藉;或者是面对未来不确定变化而产生的危机感,用某些能够“预测”未来的说法平衡自己的心理。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魔鬼的律师——为迷信辩护》一书中论述了迷信的文化功能,“它(迷信)本身充满谬误……害死过无数人,浪费过巨大的财富,扰乱邦国”,但是在一些特定的部族和特定的进化阶段中,一些有益的社会制度却部分建筑在迷信的基础上,包括维护权力结构以建立和延续社会秩序,加强对私有财产的尊重、对婚姻的尊重和对生命的尊重,等等。弗雷泽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迷信广泛存在的原因。
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企业自然会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侵染。当一些企业为了塑造权力结构或维护组织秩序时,迷信也会乘虚而入,一些荒唐愚昧的做法也时有发生,比如,在选择企业大门、布局总裁办公室时讲风水、择吉日,招聘员工时看星座、看属相,用地理位置解释企业成败,等等;还有一些企业家不惜花费重金结交那些“通晓命理”的“大师”,希图借助超自然力量安排企业运势,等等。
近年来一直有人力图证明阴阳命理之学的科学性,也有个别学校开设风水课程,但这些动作并没有影响到管理学科的主流发展趋势,科学精神依然对管理学科的发展起着支配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颇具现代色彩甚至披着科学外衣的时髦信念,可能会对管理思维造成很大干扰。广义地解释,迷信就是对某些信念迷惑不解而又盲从其说。当管理者希望借助一些神奇“信念”寻找发展捷径,而对其内涵或内在道理却完全无知时,与借助超自然的力量并无不同,其实质就是一种迷信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讲,迷信是一种思维懒惰症。当人们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不愿意付出辛苦时,求助于神灵或运气的目的当然是以最小牺牲换取如愿结果。同样,当企业面对严峻的竞争环境而难以胜出时,求助于一些神奇“理论”发现捷径,希望无须奋力拼搏就获得成功,也是最省力的方式。这两种行为的共同特征都是思维懒惰,只不过后者的表现形式比前者显得科学一些。
另一种迷信源自管理时尚。虽然管理时尚往往反映着管理理论研究及实践的新成果,或是科技成果在管理领域的新应用,但在一些商业媒体机构的宣扬下,这些成果演变成流行思潮。有些成果是成功经验的归纳,其扩散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也有一些成果原本没有深刻内涵,却被加工出神奇外观,其实践效果自然差强人意。当然,无论哪一类成果,如果把它作为迷信对象,在管理中只是简单搬用概念而不深入考虑事物内在逻辑,最终结果总会偏离预期。
非生长季自然覆盖物主要为凋落物与积雪。凋落物\积雪是否存在及其厚度对土壤温度高低及变化程度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低温的冬季。凋落物或积雪能够改变(增加)所覆盖土壤的温度,从而对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产生影响。例如较厚的覆盖层能够隔离表层土壤与低温空气,降低土壤冻结的强度及冻结的深度,这种环境会有利于反硝化作用[41,34]。据报道冬季放牧会减少土壤调落物覆盖,从而导致冻融期草地N2O排放显著降低[15]。
迷信的偶象之所以受到膜拜,除了信众受盲从性和非理性心态的驱使之外,偶像自身也会具有一些特征,如其外形特征或是某个传说带给它的光环。在对时髦信念的迷信中,光环效应的作用最为突出。一种光环是名人效应。如某位知名企业家或学者说出一个新概念,马上引起众人热议,而不深究其内在道理。自从埃隆·马斯克说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为“第一性原理思维”后,“第一性原理”瞬时成为管理热词,但用这种思维方式给出合理解释者却寥寥无几。另一种光环是名企效应。某个企业一旦获得突破性成果,就有人总结出“某某模式”而大肆传播,殊不知企业成功总会有多重原因。特别是有些模式只是描述事物外形,未给出合乎逻辑的解释,这是活脱脱的偶像塑造。第三种光环是科技成果带来的震撼效应。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令人炫目的科技成果的确让人们感受到当代科技革命的速度和幅度,企业不仅需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技术在当前市场上竞争,也要考虑以哪些先导技术应对未来的竞争。但无论企业从事什么事业,都想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恐怕这种战略思路中迷信成分就大于理性成分了。
㉗Herbert Obingera,Carina Schmitta,Peter Starkea,“Policy diffusion and policy transfer in comparative welfare state research”,Social Policy& Administration,2013,47(1),pp.111 ~129.
根据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出的较优组合,白砂糖添加量12%,卡拉胶、黄原胶、槐豆胶的配比7∶1∶1,且胶凝剂添加量1.20%,姜汁添加量14%,柠檬酸添加量0.062 5%,β-环状糊精添加量0.04%,以此配方制作姜汁保健果冻,并进行感官评定及姜辣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该姜汁果冻感官评分为90分,姜辣素含量为0.374 9%,且果冻风味口感较佳,虽然姜辣素含量比较高,但有β-环状糊精的包埋,口味也易被接受,能满足人们对营养价值及感官品质的综合要求。
迷信之所以会形成潮流,根源还在于许多人不愿独立思考,更愿效仿他人,而一些人受到蛊惑之后,他们的言行又开始误导后来者。印度电影《PK》中有一个情节,外星人PK在一块石头上涂点颜料,再在下面放点钱,这块石头马上就会引来人敬拜,跟随者越来越多。类似现象在管理时尚引发的追风潮流中恐怕为数不少。特别在网络时代,一些虚假观点依靠网络的传播效应流传速度不断加快,浅阅读又成为许多人获取信息的方式,由此引发的迷信也就弥久不散。
科学与迷信是两种对立的行为,坚持科学精神、拒斥迷信思想,是时代赋予每一位学者的任务。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研究能够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由此看来,以实事求是、理性批判、深入研究的态度面对复杂的管理世界,不被传言、表象或形形色色的光环所蒙惑,积极地开展学术争论,是清扫迷信尘霾的主要方式。而在管理教育的讲堂上宣传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科学观,也是每一位管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标签:迷信论文; 企业论文; 科学论文; 成果论文; 光环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管理学论文; 管理技术与方法论文; 《南开管理评论》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