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超声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评价刘宇凡

低频超声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评价刘宇凡

揭西县人民医院广东揭西515400

【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9月32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频超声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液粘度及脑血管流速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粘度、大脑前动脉流速、大脑中动脉流速、基底动脉流速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超声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供血不足效果明显,可改善血液粘度及脑血管流速,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低频超声;低频电刺激;脑供血不足;血液粘度;血流速度

脑供血不足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且发生率越来越高,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需予以及时有效治疗[1]。本文选取32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探讨低频超声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9月32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观察中中有男7例,女9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2±3.6)岁;对照组中有男7例,女9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1±4.6)岁。患者均均经、CT或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慢性脑供血不足。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服用养血清脑颗粒,3次/d,4g/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低频超声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患者平躺,低频超声照射一侧头颈处,换另一侧前应停止照射5min,总照射时间≤20min/d,通常为15~20min。完成低频超声照射后休息15min,然后予以低频电刺激治疗,低频电刺激患者头颈处理,在两侧耳后乳突处放置电极,且将辅助刺激电极置于上肢伸侧。按照患者感觉调节电刺激频率,电刺激强度通常为70~110μA,持续治疗0.5h。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4周,1次/d,5d/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液粘度及脑血管流速(前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脑);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1.4疗效评定标准[2]

痊愈:感觉症状均消除;有效:感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无效:感觉症状未改善或更为严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用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均用率表示,以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在临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老年群体中比较多见,大约80%老年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脑供血不足,且有2/3左右的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未及时接受治疗,由此导致老年痴呆症、脑萎缩、脑梗死、缺血性卒中等风险明显提高。目前,慢性脑供血并无统一的临床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而且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无较高的特异性,极易误诊为颈椎病及其它脑血管疾病,使得病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因此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实施及时的康复干预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中,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低频超声照射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血液粘度及脑血管流速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低频超声照射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效果明显,在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时的机制通常认为是:①超声产生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可使得机体形成物理或化学改变,由此提高血管的通透性;②通过超声干预,机体的物质交换、组织营养供给达到显著改善;③通过低频电刺激可有效扩张大脑血管,通过脑局部血流量;④低频电刺激在神经递质的调控中具有参与作用[3]。

总之,低频超声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供血不足临床具有明显效果,可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炜,闫仲恺,素丽,等.慢性脑供血不足中医病机新认识[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3):359-360

[2]项蓉,项明,代杰.低频超声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0):807-808.

[3]余静,卢爱兰,朱伟新,等.针刺联合电刺激对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0):1174-1177

标签:;  ;  ;  

低频超声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评价刘宇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