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传感技术论文-吴冬妍

微生物传感技术论文-吴冬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传感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生物传感技术,微生物传感器,分类,环境监测

微生物传感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吴冬妍[1](2017)在《微生物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保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则通过开展环境监测来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信息依据。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微生物传感技术开始在环境监测中进行应用,并在环境监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微生物传感技术简介入手,分析了微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并进一步对微生物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阐述。(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7年06期)

黄芸[2](2015)在《微生物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微生物传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对微生物传感技术分类的介绍,分析了微生物传感技术在检测农药残留、酸雨及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的监测应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环境通报》期刊2015年04期)

张瑞霞,李莉,王宇[3](2014)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微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低碳经济下,环境管理工作面临着较高的要求。如何实现现场的在线监测与分析成为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研究要点。随着传感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传统的化验式数据收集方法已经无法与发展相满足,从而向人工智能方法的方向进行转变,提升数据的质量水平与收集效率,运用生物传感技术则对环境污染及监督环境问题的过程产生有效简化,作为未来环境监测的主要方向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4年23期)

刘炜[4](2007)在《应对化学生物袭击的微生物传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显着增加,由于毒性物质排放所造成的污染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毒性鉴定,从而为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安全提供早期的预警。现行的毒性测试方法包括浮游生物(D.magna)、藻类、鱼类试验,试验周期长、操作复杂。其中发光菌因其独特的生理特性、与现代光电检测手段相匹配的特点,更由于其相比于其他生物的快速、经济、节省空间且可靠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由此发展了利用发光菌进行毒性检测的方法。然而,传统的微生物环境监测方法通常采用离线分析方法,其缺点是分析速度慢、操作复杂且需要昂贵的仪器,不适宜进行现场快速监测和连续在线分析,因此,建立和发展连续、在线、快速的现场监测体系尤其重要。本论文研究了发光细菌及大肠杆菌电化学传感技术,将其用于应对化学生物袭击毒物毒性的评估,相对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的优点;同时也能用于对纳米氧化物紫外屏蔽性能的评估,根据细菌发光强度或电流响应下降的相对值建立了一种新的纳米氧化物紫外屏蔽性能的评估方法,可对纳米氧化物在UVA、UVB、UVC区的紫外屏蔽性能分别进行评估。本论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应对化学生物袭击的微生物传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1.绪论本章分为化学生物袭击物的毒性测试方法概述,微生物传感技术在污染物生物毒性分析中的应用,微生物传感器的固定化技术叁个部分。简要综述了生物毒性测试方法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着重综述了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法的产生和原理以及发光细菌检测法的应用;综述了微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及在污染物生物毒性分析中的应用;对微生物传感器的固定化技术以及溶胶凝胶生物传感器也进行了综述。2.利用发光细菌和大肠杆菌电化学传感技术对毒鼠强和氰化物的毒性分析采用一种发光细菌-青海弧菌,利用其自身发光的特性,当毒物袭击细菌后发光强度会相应降低,将其用于对氰化物和毒鼠强等的毒性检测。同时制备了一种纳米PbO_2/AgO修饰电极,利用大肠杆菌在一定电位下在电极表面产生电流响应,该电流大小与待测样品的毒性有关,据此进行毒性检测。上述方法结合GC-MS及离子色谱法对毒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毒物测试方法具有反应迅速,灵敏,所需试样量少等特点。同时,该方法还可推广应用到对其他有毒化学物质的毒物分析。3.发光菌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在农药毒性评估中的应用以青海弧菌作为指示生物,利用其自身发光的特性,当毒性物质袭击细菌后发光强度会相应降低,将其作为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将青海弧菌固定化成膜,与高灵敏度的硅光片组合,构筑细菌发光传感器,并以几种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为毒性对象进行测定,急性毒性实验以传感器与受试物作用后发光强度被抑制50%所需的受试物浓度即EC50表示,实现了对有毒物质急性毒性的快速检测。本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并能进行在线检测,在污染物急性毒性检测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4.核壳型CdTe@SiO_2荧光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在发光细菌传感器毒性评估中的应用利用反相微乳液法,以巯基乙酸(HSCH_2COOH)修饰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为核,包裹SiO_2,制备得到CdTe@SiO_2荧光纳米复合粒子。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将青海弧菌及CdTe@SiO_2荧光纳米复合粒子固定化成膜,与高灵敏度的硅光片组合,构筑细菌发光传感器,发现掺杂了CdTe@SiO_2荧光纳米复合粒子的细菌发光传感器与未掺杂CdTe@SiO_2荧光纳米复合粒子的细菌发光传感器相比,信号响应值得到了提高,这可能是由于细菌的生物发光二次激发了荧光纳米复合粒子的荧光,从而使响应信号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掺杂了CdTe@SiO_2荧光纳米复合粒子的细菌发光传感器与未掺杂CdTe@SiO_2荧光纳米复合粒子的细菌发光传感器相比,对毒性物质的检测灵敏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5.ATP生物发光法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ATP广泛存在于各种活的生物体中,活的细菌菌体中,因此通过测定样品中的ATP浓度可换算成活体菌数,并与传统的平板计数法进行比较。采用ATP生物发光法,并探讨了实验的最佳条件。与标准方法比较,本方法简单、快速。第二部分微生物传感技术在纳米氧化物紫外屏蔽性能评估中的应用6.发光细菌在纳米氧化物紫外屏蔽性能评估中的应用采用一种发光细菌-青海弧菌,利用其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由于细胞的活性受到损伤而发光强度降低,将其应用于纳米氧化物紫外屏蔽性能的评估;讨论了不同材料以及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物对紫外光照下细菌发光强度的影响,并根据细菌发光强度下降的相对值建立了一种新的纳米氧化物紫外屏蔽性能的评估方法,四种纳米氧化物的紫外屏蔽性能依次为Fluka-TiO_2>P25-TiO_2>CFA-TiO_2>ZnO。7.大肠细菌电化学传感技术在纳米氧化物紫外屏蔽性能评估中的应用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一种纳米PbO_2/AgO修饰电极,大肠杆菌在一定电位下在该电极表面存在电流响应,氧化电流大小与大肠杆菌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该电极可作为微生物传感器用于大肠杆菌菌数的测定,其反应的机理可能是由于在较高电位下,PbO_2/AgO修饰电极表面产生的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氧化了大肠杆菌细胞壁中的活性物质,并产生了氧化电流。将该电极用于测定紫外光照条件下大肠杆菌在有无纳米氧化物紫外屏蔽剂时存活率的变化,为纳米氧化物的紫外屏蔽性能评估和纳米氧化物紫外屏蔽剂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新的电化学手段。(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胡妍波,张进忠,夏建军,魏万之[5](2004)在《苯并[α]芘致突变研究的声波/微生物传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采用串联式声波/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 TA98)传感器对苯并[α]芘(Benzo[α]pyrene)致突变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的新方法。确定了测试研究的相关实验条件,对苯并[α]芘的微生物学致突变过程进行了研究。频移与1.2~9.6 mg/L浓度范围内的苯并[α]芘有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化学传感器》期刊2004年02期)

张书芬[6](2002)在《微生物生长及生化过程的压电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电声波传感技术因其灵敏度高、响应谱广、结构简单和成本低廉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监测及分子生物学等众多领域。本文充分利用单面触液型压电传感技术对溶液粘度和密度的响应以及串联式声波传感器(SPQC)对溶液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的响应,与微生物生长和生化反应特征相结合,对几个新的体系进行了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在下述四个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 1.采用声波阻抗分析技术,基于某些抗生素类药物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测定废水污染程度的生物学新分析方法,并用于环境废水污染程度的监测。 2.根据动态电阻与溶液粘度和密度变化的关系,结合Logistic种群生长模型,首次建立了抗生素类药物抑制微生物种群生长的的阻抗响应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估计了与微生物生长相关的叁个抑制参数。 3.利用阻抗响应曲线提供的信息,以溶菌酶为代表酶,研究了静磁场对酶活性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包含磁化时间和磁场强度变量的响应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磁场强度和作用时间内,模型反映了体系的真实行为。 4.利用SPQC传感器对溶液电导率的灵敏响应,探讨了了一定强度的静磁场对大肠杆菌的生长状况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导出了相关的频移响应模型,估计了有关参数。(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2-05-08)

张先恩,张德亭,张素琴,张兴,夏祥明[7](1990)在《利用生物传感技术研究微生物底物间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以生物传感技术为基础的微生物代谢研究的新方法。以微生物传感器的响应表示微生物对底物的外源呼吸,采用动态响应模型(初始响应斜率R_x=dI/dt),迅速获得细胞相对呼吸速率,由此观察到苯酚和葡萄糖作为共存底物时在不同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中表现不同的相互作用类型(抑制、协同或无作用)。传统的底物降解实验与生物传感器法所得结果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1990年02期)

微生物传感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微生物传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对微生物传感技术分类的介绍,分析了微生物传感技术在检测农药残留、酸雨及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的监测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传感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吴冬妍.微生物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7

[2].黄芸.微生物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5

[3].张瑞霞,李莉,王宇.环境监测工作中微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4

[4].刘炜.应对化学生物袭击的微生物传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胡妍波,张进忠,夏建军,魏万之.苯并[α]芘致突变研究的声波/微生物传感技术[J].化学传感器.2004

[6].张书芬.微生物生长及生化过程的压电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2

[7].张先恩,张德亭,张素琴,张兴,夏祥明.利用生物传感技术研究微生物底物间相互作用[J].微生物学通报.1990

标签:;  ;  ;  ;  

微生物传感技术论文-吴冬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