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重回油的散热风扇论文和设计-谢宏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重回油的散热风扇,包括有固定座、扇叶以及定子,固定座中心设置有轴套,定子中心设置有插孔,轴套插设于插孔内使定子套设于轴套外,扇叶的转轴通过轴承安装于轴套内;插孔内壁连接有挡油环,挡油环位于轴套上方且间距套设于转轴外;轴承顶面设置有若干回油顶槽,侧面设置有若干回油侧槽,回油顶槽内端与轴承的轴承孔连通,外端与回油侧槽上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中,挡油环能够阻挡大部分从轴套上开口甩出的润滑油,被阻挡的润滑油回落到轴承表面,并依次沿回油顶槽、回油侧槽、轴承与轴套之间的底部间隙重新进入轴承与转轴之间的缝隙内,实现回油功能,减少润滑油被甩出。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多重回油的散热风扇,包括有固定座、扇叶以及定子,所述固定座中心设置有轴套,所述定子中心设置有插孔,所述轴套插设于所述插孔内使所述定子套设于所述轴套外,所述扇叶的转轴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轴套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内壁连接有挡油环,所述挡油环位于所述轴套上方且间距套设于所述转轴外;所述轴承顶面设置有若干回油顶槽,侧面设置有若干回油侧槽,所述回油顶槽内端与所述轴承的轴承孔连通,外端与所述回油侧槽上端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多重回油的散热风扇,包括有固定座、扇叶以及定子,所述固定座中心设置有轴套,所述定子中心设置有插孔,所述轴套插设于所述插孔内使所述定子套设于所述轴套外,所述扇叶的转轴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轴套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内壁连接有挡油环,所述挡油环位于所述轴套上方且间距套设于所述转轴外;所述轴承顶面设置有若干回油顶槽,侧面设置有若干回油侧槽,所述回油顶槽内端与所述轴承的轴承孔连通,外端与所述回油侧槽上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重回油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环包括有内外连接的内环部和外环部,所述内环部底面为平面结构,所述外环部底面为从内往外向下倾斜的斜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多重回油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环还包括有若干圆周阵列分布的压台,所述压台上端与所述外环部底面连接,下端插入所述插孔内并抵于所述轴承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重回油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套设有挡油垫片,所述挡油垫片位于所述挡油环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重回油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底面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第一挡油圈,所述插孔上边缘为向上凸出的第二挡油圈;所述插孔内壁设置有接油台阶,所述接油台阶套设于所述轴套外壁,所述接油台阶与所述轴套外壁围合成接油凹槽,所述接油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挡油圈和第二挡油圈之间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多重回油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油圈和第二挡油圈内外分布,所述第一挡油圈和第二挡油圈上下交错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多重回油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有依次从上至下组装的上线架、矽钢片以及下线架;所述挡油环设置于所述上线架的内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重回油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散热风扇内通常有润滑油,润滑油用于降低转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散热风扇在运作时,转轴会高速转动,使润滑油被甩出,导致散热风扇周围的电子产品粘上油污,影响电子产品的运作。同时,由于润滑油被甩出,润滑油的存量会越来越少,转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增大,散热风扇运作不顺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重回油的散热风扇,其可以实现多重回油功能和防甩油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重回油的散热风扇,包括有固定座、扇叶以及定子,所述固定座中心设置有轴套,所述定子中心设置有插孔,所述轴套插设于所述插孔内使所述定子套设于所述轴套外,所述扇叶的转轴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轴套内;

所述插孔内壁连接有挡油环,所述挡油环位于所述轴套上方且间距套设于所述转轴外;所述轴承顶面设置有若干回油顶槽,侧面设置有若干回油侧槽,所述回油顶槽内端与所述轴承的轴承孔连通,外端与所述回油侧槽上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挡油环包括有内外连接的内环部和外环部,所述内环部底面为平面结构,所述外环部底面为从内往外向下倾斜的斜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挡油环还包括有若干圆周阵列分布的压台,所述压台上端与所述外环部底面连接,下端插入所述插孔内并抵于所述轴承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套设有挡油垫片,所述挡油垫片位于所述挡油环内。

进一步地,所述扇叶底面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第一挡油圈,所述插孔上边缘为向上凸出的第二挡油圈;所述插孔内壁设置有接油台阶,所述接油台阶套设于所述轴套外壁,所述接油台阶与所述轴套外壁围合成接油凹槽,所述接油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挡油圈和第二挡油圈之间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油圈和第二挡油圈内外分布,所述第一挡油圈和第二挡油圈上下交错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包括有依次从上至下组装的上线架、矽钢片以及下线架;所述挡油环设置于所述上线架的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挡油环能够阻挡大部分从轴套上开口甩出的润滑油,被阻挡的润滑油回落到轴承表面,并依次沿回油顶槽、回油侧槽、轴承与轴套之间的底部间隙重新进入轴承与转轴之间的缝隙内,实现回油功能,减少润滑油被甩出。

(2)内环部底面为平面结构,能够最大面积地对润滑油进行阻挡;外环部底面为从内往外向下倾斜的斜面结构,有利于润滑油沿斜面结构滑落到回油侧槽内,避免润滑油聚集;压台能够限制轴承上下运动,避免因轴承松动而产生噪音。

(3)挡油垫片能够阻挡从转轴与挡油环之间的缝隙中甩出的润滑油,与挡油环配合,能够大大增加挡油效果,减少润滑油被甩出。

(4)第一挡油圈和第二挡油圈配合能够阻挡已经从套上开口甩出的润滑油,被阻挡的润滑油落入到接油凹槽内,避免这些润滑油被甩出。

(5)第一挡油圈和第二挡油圈内外分布和上下交错分布,能够增加能够大大增加挡油效果,减少润滑油被甩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分解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组合状态的剖面图(箭头为油路方向)。

图3是实施例中定子的上架结构图。

图4是实施例中轴承的机构图。

附图标记

10-固定座,11-轴套,20-扇叶,21-转轴,22-挡油垫片,23-第一挡油圈,30-定子,31-挡油环,311-内环部,312-外环部,313-压台,32-第二挡油圈,33-接油台阶,34-上线架,35-矽钢片,36-下线架,40-轴承,41-回油顶槽,42-回油侧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种多重回油的散热风扇,包括有固定座10、扇叶20以及定子30,固定座10中心设置有轴套11,定子30中心设置有插孔,轴套11插设于插孔内使定子30套设于轴套11外,扇叶20的转轴21通过轴承40安装于轴套11内。

插孔内壁连接有挡油环31,挡油环31位于轴套11上方且间距套设于转轴21外;轴承40顶面设置有若干回油顶槽41,侧面设置有若干回油侧槽41,回油顶槽41内端与轴承40的轴承40孔连通,外端与回油侧槽41上端连通。

其中,挡油环31能够阻挡大部分从轴套11上开口甩出的润滑油,被阻挡的润滑油回落到轴承40表面,并依次沿回油顶槽41、回油侧槽41、轴承40与轴套11之间的底部间隙重新进入轴承40与转轴21之间的缝隙内,实现回油功能,减少润滑油被甩出。

挡油环31包括有内外连接的内环部311和外环部312,内环部311底面为平面结构,外环部312底面为从内往外向下倾斜的斜面结构。挡油环31还包括有若干圆周阵列分布的压台313,压台313上端与外环部312底面连接,下端插入插孔内并抵于轴承40上表面。

其中,内环部311底面为平面结构,能够最大面积地对润滑油进行阻挡;外环部312底面为从内往外向下倾斜的斜面结构,有利于润滑油沿斜面结构滑落到回油侧槽41内,避免润滑油聚集;压台313能够限制轴承40上下运动,避免因轴承40松动而产生噪音。

转轴21套11设有挡油垫片22,挡油垫片22位于挡油环31内。挡油垫片22能够阻挡从转轴21与挡油环31之间的缝隙中甩出的润滑油,与挡油环31配合,能够大大增加挡油效果,减少润滑油被甩出。

扇叶20底面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第一挡油圈23,插孔上边缘为向上凸出的第二挡油圈32;插孔内壁设置有接油台阶33,接油台阶33套设于轴套21外壁,接油台阶33与轴套21外壁围合成接油凹槽,接油凹槽位于第一挡油圈23和第二挡油圈32之间的下方。

其中,第一挡油圈23和第二挡油圈32配合能够阻挡已经从套上开口甩出的润滑油,被阻挡的润滑油落入到接油凹槽内,避免这些润滑油被甩出。

第一挡油圈23和第二挡油圈32内外分布,第一挡油圈23和第二挡油圈32上下交错分布,能够增加能够大大增加挡油效果,减少润滑油被甩出。

本实施例中,定子30包括有依次从上至下组装的上线架34、矽钢片35以及下线架36;挡油环31设置于上线架34的内孔。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多重回油的散热风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1636.1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444591U

授权时间:20190927

主分类号:F04D 25/08

专利分类号:F04D25/08;F04D29/063;F04D29/00

范畴分类:28D;

申请人:深圳市高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高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坑梓老坑工业区三巷5号二至四楼

发明人:谢宏华

第一发明人:谢宏华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高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花

代理机构:44272

代理机构编号: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多重回油的散热风扇论文和设计-谢宏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