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归因论文_赵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文学习归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学业,语文学习,成绩,效能,语文,自我,理论。

语文学习归因论文文献综述

赵云[1](2017)在《韦纳归因理论视域下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是新课改实施的一线领域,如何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实现教学的高效性,是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所关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为了实现小学语文课教学的高效性,必须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归因理论自1958年被提出后,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研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尤其是教育领域。其中,韦纳的动机和情绪归因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语文课教学中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围绕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如何运用归因理论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中心,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阐述了归因理论和学习动机的相关概念及构成,重点分析了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及归因理论激发学习动机的意义,明确了归因理论激发学习动机的可行性,为运用归因理论激发学习动机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小学生在能力、努力、运气、情境四方面的归因倾向都存在着问题,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呈现出消极的归因倾向,依照韦纳的动机和情绪归因理论进行分析得出:小学生的这种消极归因倾向不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第叁部分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几条运用归因理论激发学习动机的措施。包括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激发学习动机;发挥归因中努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学习动机;巧妙地运用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成败归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在论述过程中笔者结合了实际教学中的事例进行了具体分析。第四部分笔者通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詹天佑》作为示范课,在教学中通过备课、上课、点评、布置作业、课后反思五个环节中归因理论的渗透及其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帮助,进一步印证了归因理论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实效。(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11-30)

邱雪艳[2](2016)在《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阅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水平的阅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保持一定的阅读兴趣、树立健康向上的阅读态度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也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可见,阅读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从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际出发,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以处于阅读学习能力提升关键期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的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变量因素进行研究,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问卷》、《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归因问卷》和《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对漳州市叁所中学的900名中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学生在阅读能力问卷所选定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态度叁个维度方面存在差异。另外,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感问卷中的个人习惯、态度、语文教师和个体环境四个维度方面亦存在差异。其中初中生的“个体习惯”和“语文教师”这两个维度对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的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作用最大。本研究共分为叁章:绪论主要是围绕语文阅读能力概念、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接下来的论述、研究做铺垫。第一章根据问卷收集到的数据,主要从性别、年级、学校等方面对目前初中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在阅读兴趣、阅读态度、阅读习惯叁个维度方面存在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第二章主要是根据问卷收集到的数据,从个人习惯、态度、语文教师和个体环境四个维度,对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中的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分析。第叁章主要是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从中得到启示,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张英锋,魏秀超,何虹[3](2014)在《高中生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学习归因特点及其对学业成绩影响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高中生语文、数学、英语叁个学科学习归因的调查,探讨高中生学习行为归因方式、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调查表明,高中生对叁个学科的学习归因都是以内部可控归因为主,其次为内部不可控归因,再次为外部不可控归因,最后为外部可控归因。分析发现,语文学习的内部可控因子在文、理科生上存在显着差异,数学学习的内部可控因子在文、理科生及是否班干部上均存在显着差异。另外,高中生学习归因与学业成绩存在显着相关并对其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教育实践与研究(B)》期刊2014年11期)

魏秀超,张英锋[4](2014)在《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方式与语文成绩关系研究——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北省秦皇岛市296名高中生的学习行为、归因方式展开研究,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方式的特点、它们与语文成绩之间的关系及它们对语文成绩的影响。发现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文理、城乡差异;学生对语文学科进行归因时都是以内部可控归因为主,其后依次为内部不可控归因、外部不可控归因、外部可控归因。进一步分析发现,文、理科学生在对语文学科进行归因时在内部可控因子上存在显着的差异。另外,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与语文学业成绩存在显着相关关系。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对语文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教学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沈涛[5](2012)在《浅析中学生语文学习成败归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当代着名心理学家维纳在海德的归因理论基础上,创立了心理归因理论。这一理论创立不久便被引入教育领域和教育研究领域,通过研究学习者学业成就的归因倾向及其相关效应,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提供了依据。归因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后,有着积极的指导价值和应用价值。语文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归因分析,利用归因结果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学语文》期刊2012年02期)

常永生[6](2010)在《小学生学习语文成败归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学习成败的原因是复杂的,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是教师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介绍维纳归因理论及问卷分析,以探索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归因的倾向,寻找其规律性,为今后运用归因理论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归因,防止学生陷入归因偏差的误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努力程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影响较大的因素;教师水平、情绪等的影响则较小。(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期刊2010年07期)

翟国民[7](2007)在《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归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动机——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内趋力动机是指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也就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心理动因。动机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学习动机是一般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力量。它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有启动作用,而且贯串学习的全部过程,调节整个学习行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07年11期)

李忠红[8](2007)在《萍乡高专中专部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归因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萍乡高专中专部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归因调查问卷为工具,对本校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归因倾向及其在不同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对改进教学方法提出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语文学习归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生阅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水平的阅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保持一定的阅读兴趣、树立健康向上的阅读态度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也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可见,阅读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从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际出发,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以处于阅读学习能力提升关键期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的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变量因素进行研究,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问卷》、《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归因问卷》和《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对漳州市叁所中学的900名中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学生在阅读能力问卷所选定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态度叁个维度方面存在差异。另外,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感问卷中的个人习惯、态度、语文教师和个体环境四个维度方面亦存在差异。其中初中生的“个体习惯”和“语文教师”这两个维度对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的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作用最大。本研究共分为叁章:绪论主要是围绕语文阅读能力概念、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接下来的论述、研究做铺垫。第一章根据问卷收集到的数据,主要从性别、年级、学校等方面对目前初中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在阅读兴趣、阅读态度、阅读习惯叁个维度方面存在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第二章主要是根据问卷收集到的数据,从个人习惯、态度、语文教师和个体环境四个维度,对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中的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分析。第叁章主要是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从中得到启示,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文学习归因论文参考文献

[1].赵云.韦纳归因理论视域下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邱雪艳.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相关性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6

[3].张英锋,魏秀超,何虹.高中生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学习归因特点及其对学业成绩影响的比较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

[4].魏秀超,张英锋.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方式与语文成绩关系研究——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为例[J].教学研究.2014

[5].沈涛.浅析中学生语文学习成败归因[J].学语文.2012

[6].常永生.小学生学习语文成败归因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

[7].翟国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归因分析[J].文学教育(下).2007

[8].李忠红.萍乡高专中专部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归因调查[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论文知识图

3-4学生汉语文考试的理惠受统计“为了今后更好的学习和生活”选项的...优胜组和困难组英语学习归因倾向对比(%...:性别与学生对教师不切实际的表扬课...3-4学生汉语文考试的理惠受统计

标签:;  ;  ;  ;  ;  ;  ;  

语文学习归因论文_赵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