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浦阳第五小学郑惠萍
[内容提要]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及综合应用知识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发展能力质疑引导整合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由此可知,现在的小学生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具备一种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以成就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来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教学建议,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养就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能力呢?
一、允许质疑,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相逢何必曾相识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方是长进”,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张载说“学则须疑”,都强调阅读时要既学且问,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当学生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启动。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中,学生提出:与落花生作对比的桃子、石榴、苹果并非“只讲体面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而是既体面又实用,这又有什么不好呢?问得多好呀!虽然,这学生对“父亲”的话理解得有失偏颇,但从中反映了学生对课文敢于挑战,敢于质疑,这就是难能可贵之处。发现、质疑,正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课文的良机。此时,就可以以此为研读点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辩论,最后达成共识:人要踏踏实实的做人,做有用的人。而他们达成的共识远比老师说一即一的认知可贵可行。
二、巧妙引导,创造学生探究机会──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自己去深入探究、深入思考了,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探究性学习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独立解决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更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
1、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问题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关键在于:要保证学生有探讨研究的空间;要选准有研究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而且是处在儿童信息临近区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使教学过程明快,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同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优化学习过程,创造合作探究机会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有的善于思维,有的善于表达……如果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互相交流,那就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在合作中培养团结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从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根据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选好讨论内容和形式,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汇报式、交流式、辩论式等多种方法探究课文重点、难点、疑点。全班讨论时,我们要做好引导、沟通的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情感,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通过读、说、议、演等多种形式学习、体会语言文字。过程中要注意以读为本,让学生潜心读书,尝试着读、理解地地读、投入地读。
合作学习把个人经验、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主动学习的潜能,增大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中共同提高。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能有效地开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实而不虚,才能使课堂充实而富生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清醒于所谓的正确答案中终不如醉心于求索的历程中。
三、整合融合,拓展学生探究空间──万紫千红总是春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非教学的终点,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应该在获得结论的同时,自主地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材,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心得问题。因此,语文探究学习不应禁锢于课堂,局限于课本,与生活隔层脱离,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沟通与融合,使“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融入课外广阔的实践天地、千姿百态的社会活动,拓展学生探究学习的立体空间。因为,万紫千红总是春。
语文课程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体验语文。课堂演绎的是学生成长的故事,即便是错误的,也能折射出课堂的独特美。让我们一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养就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回荡于课堂中。
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3、邬强波.《三月景,宜醉不宜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