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角时差校正论文_谢会文,罗斌,许安明,尚江伟,顾成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倾角时差校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倾角,时差,走廊,地层,方程,算子,相位。

倾角时差校正论文文献综述

谢会文,罗斌,许安明,尚江伟,顾成龙[1](2017)在《复杂高陡构造零偏VSP空变倾角时差校正及其处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零偏VSP以水平地层为假设条件,当地层倾斜时,零偏VSP时深关系精度和走廊迭加记录精度出现误差,更严重的是,走廊迭加记录上观测井段之下地层的上行反射波成像位置错误,需进行倾角时差校正处理。针对复杂高陡构造零偏VSP资料处理,提出了空变倾角时差校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利用零偏VSP上、下行波场计算反射界面倾角,建立二维层速度初始模型,通过射线追踪修正速度模型,使倾角空间变化的高陡构造地层的VSP上行反射波场得到充分拉平,不仅提高了零偏VSP走廊迭加记录的精度,而且观测井段之下地层的上行反射也得到有效拉平并能精确成像,从而实现观测井段之下地层深度的精确预测和波组特征预测,时深关系也校正到地震波自地面震源到井下检波器的铅直传播时间,有效解决了复杂高陡构造的零偏VSP时深关系、层位标定和钻前地层预测等问题,实际资料处理效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17年03期)

何宝庆,王秋成,吴迪,穆志平,蔡锡伟[2](2009)在《倾角时差校正在叁维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倾角时差(DMO)校正在叁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叁维观测系统某一面元内不同炮检距、不同深度和不同倾角地层进行倾角时差校正,可以得到加权DMO覆盖次数;利用倾角分解法对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倾角进行分解,再根据偏移距和目的层深度,可以得到不同倾角地层的DMO脉冲响应。不同的观测系统对应不同的加权DMO覆盖次数和DMO脉冲响应,可以根据加权DMO覆盖次数的分布是否均匀, DMO脉冲响应是否有好的一致性,对叁维观测系统进行评判。对某研究区的常规和高密度叁维观测系统进行了DMO分析,结果表明,DMO校正对于判断观测系统压制采集脚印的能力以及进行观测系统设计优化很有帮助。(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09年04期)

王保利,朱光明[3](2009)在《零井源距VSP数据地层倾角分析和倾角时差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零井源距VSP数据处理中,由于地层倾斜,按双程时校正后的反射波场并不能被拉平,因而使得上行波双程时排齐剖面中的反射波并不能真正排齐,因此走廊迭加就会出现误差,且地层倾角越大,误差越大。本文从零井源距VSP的观测方式入手,分析了地层界面倾角对走廊迭加剖面上反射同相轴位置的准确性和迭加后反射同相轴的频率的影响,推导出了可用于分析地层倾角和进行走廊迭加倾角时差校正的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走廊迭加方法,同时编制了可用于交互分析地层倾角的软件,分别用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对所提方法进行了测试处理,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09年03期)

孟恩,牟风明,赵彦青,徐刚[4](2005)在《VSP走廊迭加倾角时差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地层倾斜时,利用常规VSP走廊迭加记录标定层位存在误差,而且此误差随着地层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随着井下检波器与地层分界面之间的距离减小而减小。可见此种误差是不能忽略的。本文从VSP观测方式及地 震波的传播路径入手,指出了误差来源,得出了该误差与倾角大小、检波器位置及走廊的关系,导出了走廊迭加 倾角时差校正公式。经理论记录试算与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05年06期)

翁晓龙[5](2000)在《线性分段处理的倾角时差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线性分段处理的倾角时差校正方法。经理论分析,其精度与文献[1]方法基本相当,但计算量小,与原方法相比可减少85%以上。(本文来源于《空军雷达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耿建华,马在田,王华忠,雷兵[6](1998)在《全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倾角时差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从倾角时差极正(DMO)微笑响应方程出发,导出了共偏移距地震剖面DMO波动方程,在浮动坐标系中,该方程化为一个只与炮检距有关而与速度无关的二阶偏微分方程,用时间步长上的分裂方法对此方程进行分裂,获得了以地面观测波场为这值,最大记录时间波场为初值的波动方程波场外推法DMO的定解问题.由于时间步长上的分裂方法没有任何近似,所以理论上讲能适应任何倾角反射波的成像,同时由于采用浮动坐标变换,波场只需延拓到t=τ,处即可以成像,这样和其他波场外推法DMO相比计算量也减少了一半.最后给出了此方法子波响应的计算结果并就计算精度做了定性分析(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8年04期)

耿建华,马在田,曹景忠[7](1997)在《叁维倾角时差校正逆时T-K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叁维地震数据处理中,叁维倾角时差校正充当着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采用此处理手段不仅可以获得精确的叁维迭加数据,而且还可以进行更精确的迭加速度分析。原则上讲,很多成熟的二维倾角时差校正算法都可以推广至叁维,但由于二维迭前地震数据和叁维迭前地震数据之间存在着一个根本的属性区别即叁维地震数据在相同炮检距大小的情况下还存在着炮检方位的差别,而二维地震数据没有炮检方位的概念。正是(本文来源于《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1997-11-01)

Graham,M.Kent[8](1997)在《用倾角时差校正方法压制海底散射能量:在洋中脊环境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道地震(MCS)图像常常会受到来自海底的平面内、外散射的影响。海底起伏剧烈的洋中脊环境下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来自非沉积的玄武岩海底地层的能量使诸如来自莫霍面的一次反射变得模糊,深海丘陵和断崖等狭长的海底构造的散射在地震数据上(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译丛》期刊1997年03期)

B,Zhou,叁石[9](1996)在《在对数—拉伸域完成精确有效的炮点倾角时差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有文献中尚未发表过时一空对数拉伸域中炮点道集DMO校正的精确解析公式。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的能代替Black等提出的精确DMO关系的方法。它精确地考虑了中点的重新定位。根据时一空对数拉伸域中的DMO关系,导出了适于炮点剖面的具较高运算效率的F—K域DMO算子。新导出的DMO(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译丛》期刊1996年04期)

马在田[10](1996)在《P-SV反射转换波的倾角时差校正(DMO)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倾角时差校正(DMO)方法对于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的纵波反射波(P-P)的多次覆盖地震数据的迭加具有显着的提高信噪比的效果.对于转换反射波(P-SV)来说,进行倾角时差校正(DMO)处理就更需要.本文首先对P-SV波的倾角时差校正(DMO)的几何原理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研究用波动方程进行DMO的方法,即P-SV转换反射波的迭前部分偏移的波动方程法.这种方法也适用于P-P反射波的迭前部分偏移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波动方程DMO方法在振幅保真方面比几何原理的DMO方法有显着改善.(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倾角时差校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讨论了倾角时差(DMO)校正在叁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叁维观测系统某一面元内不同炮检距、不同深度和不同倾角地层进行倾角时差校正,可以得到加权DMO覆盖次数;利用倾角分解法对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倾角进行分解,再根据偏移距和目的层深度,可以得到不同倾角地层的DMO脉冲响应。不同的观测系统对应不同的加权DMO覆盖次数和DMO脉冲响应,可以根据加权DMO覆盖次数的分布是否均匀, DMO脉冲响应是否有好的一致性,对叁维观测系统进行评判。对某研究区的常规和高密度叁维观测系统进行了DMO分析,结果表明,DMO校正对于判断观测系统压制采集脚印的能力以及进行观测系统设计优化很有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倾角时差校正论文参考文献

[1].谢会文,罗斌,许安明,尚江伟,顾成龙.复杂高陡构造零偏VSP空变倾角时差校正及其处理技术[J].石油物探.2017

[2].何宝庆,王秋成,吴迪,穆志平,蔡锡伟.倾角时差校正在叁维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9

[3].王保利,朱光明.零井源距VSP数据地层倾角分析和倾角时差校正[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

[4].孟恩,牟风明,赵彦青,徐刚.VSP走廊迭加倾角时差校正[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

[5].翁晓龙.线性分段处理的倾角时差校正[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0

[6].耿建华,马在田,王华忠,雷兵.全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倾角时差校正[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7].耿建华,马在田,曹景忠.叁维倾角时差校正逆时T-K算法[C].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7

[8].Graham,M.Kent.用倾角时差校正方法压制海底散射能量:在洋中脊环境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译丛.1997

[9].B,Zhou,叁石.在对数—拉伸域完成精确有效的炮点倾角时差校正[J].石油物探译丛.1996

[10].马在田.P-SV反射转换波的倾角时差校正(DMO)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6

论文知识图

倾角时差校正后的模型沿初至斜率倾角时差校正后的实...倾角时差校正后的模型倾角时差校正原理倾角时差校正后VSP合成记录与过井...2研究区速度剖面图(a)文安—蔚县—察...

标签:;  ;  ;  ;  ;  ;  ;  

倾角时差校正论文_谢会文,罗斌,许安明,尚江伟,顾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