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玻璃磨边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形玻璃,计算反求,全自动,玻璃磨边机
玻璃磨边机论文文献综述
蒋旭东[1](2019)在《异形玻璃特征反求及在全自动玻璃磨边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形玻璃是目前国内外建筑幕墙主要玻璃用料,在我国的应用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异形的玻璃材质主要成份是硅酸盐,大型长条形的异形玻璃在建筑行业的良好开展,使得异形玻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整个建筑行业对于异形玻璃的品质也给予了更大的关注,通过异形玻璃特征反求及在全自动玻璃磨边机中的应用,使异形玻璃切割的相关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异性琉璃更好的应用到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化的建设。(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1期)
郭丽[2](2018)在《应用于液晶玻璃磨边机的定位机构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液晶玻璃磨边机的定位机构的设计,通过导轨丝杠固定装置等将玻璃定位,便于磨边。以小尺寸玻璃为例,文章对磨削力及负压吸附力进行计算,并根据结果选用适合的定位方式。文章介绍了与定位相关的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山西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杨聪瑜[3](2017)在《永宏PLC应用于玻璃磨边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内容为介绍永宏PLC及伺服在玻璃磨边机的应用。首先调查了关于玻璃机械行业的现况,然后通过客户所给予的控制要求对电气部分进行选型;再者针对加工工艺来确定程序的流程框图,完成程序的编写与调试。同时还分享了调试过程所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智慧工厂》期刊2017年01期)
谢宝华[4](2015)在《基于永宏PLC的全自动单梁四边直线玻璃磨边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台湾永宏PLC在全自动五轴四边磨玻璃机上的应用。系统采用的永宏FBsMCT系列高功能型PLC,单主机可带4轴200KHz高速脉冲输出。利用永宏PLC特色高速联机,主从PLC间可达920KHZ高速通讯互联,实现多轴精确定位控制。配套永宏USD-A3系列伺服,搭配永宏HU系列触摸屏,可以实现简单高效操控。(本文来源于《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期刊2015年03期)
杜建铭,龙泉,麦焯伟,杜衡[5](2015)在《数控手机玻璃磨边机控制算法及误差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去除手机玻璃边的瑕疵以提高其抗冲击力,设计一种数控磨边机。针对手机玻璃轮廓外形,采用了几何图形分析法,提出了基于极坐标系下的直线插补算法和圆弧插补算法。讨论了影响手机玻璃轮廓磨削加工精度的主要误差因素,推导出离散系统时间跟随误差公式和综合轮廓误差公式,采用了叁次样条插值法,利用MATLAB软件对恒角速度磨削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恒角速度磨削改进策略。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控制算法的数控磨边机能有效地提高手机玻璃轮廓的磨边精度,满足工艺要求。(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5年03期)
褚峥[6](2014)在《“广东创造”智能化玻璃磨边机节约成本30%》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智能化数控双直线玻璃磨边机日前在广东顺德高力威机械有限公司问世。该玻璃磨边机设计理念是让客户每磨1米玻璃的使用成本下降30%。目前,该产品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专利1项。 据了解,(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报》期刊2014-06-03)
孙国文[7](2014)在《玻璃磨边机主机架结构力学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床工业作为机械制造业的基础,其先进程度直接决定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程度,而提高机械系统工作性能及产品质量的关键就在于提高机床的动静态性能。玻璃磨边机是汽车用玻璃加工的关键设备,直接影响汽车的性能。本文以全自动玻璃预处理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玻璃磨边机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如何提高磨边机主机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如何改善其动态特性,从而提高玻璃磨边工艺的精度和效率。以玻璃磨边理论为基础,结合磨边机机身结构特点,分别研究数控机床的实体建模技术、有限元分析技术和结构优化技术。首先从简化的单个磨粒的切削状态入手,建立玻璃磨边机工作时法向和切向磨削力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对玻璃磨边过程中的粗磨、精磨和光磨叁个阶段进行计算,得到玻璃磨边过程中磨削力的实时变化曲线。运用叁维软件Pro/E建立玻璃磨边机实体模型,结合工程实际简化后导入ANSYS Workbench中,设置载荷和边界条件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得到磨边机极限工况下的结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根据模态分析提取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研究玻璃磨边机的动态特性和临界转速,为提高磨边机的加工精度和抗振性能指明方向。最后,根据力学性能分析和模态特性分析的结果,以玻璃磨边机主机架截面尺寸为设计变量,以极限工况下的最大变形量为目标函数,以一阶固有频率、质量、最大应力值为约束条件,建立玻璃磨边机主机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模型。分别对设计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明确各输入输出参数的优先级,利用ANSYSWorkbench中Design Exploration模块实现玻璃磨边机主机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本文针对全自动玻璃预处理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玻璃磨边机,研究工作包括了其主机架结构力学特性、实体建模、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等,论文的工作源于工程实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朱汉斌,宋延凯[8](2014)在《“广东创造”智能化玻璃磨边机节约成本30%》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讯(朱汉斌 宋延凯)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智能化数控双直线玻璃磨边机日前在广东顺德高力威机械有限公司问世。该玻璃磨边机设计理念是让客户每磨1米玻璃的使用成本下降30%。目前,该产品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专(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4-04-14)
徐宏海,李晓阳,赵息平[9](2014)在《立式玻璃磨边机磨削力正交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立式玻璃磨边机测力仪安装空间狭小、工作环境恶劣的特点,采用自制的应变式磨削测力仪,运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分析了V形砂轮磨边加工玻璃时的切向磨削力Fτ和径向磨削力Fn与砂轮线速度vc、进给速度vf和倒角c等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并建立了切向磨削力Fτ和径向磨削力Fn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V形砂轮磨边加工玻璃时,Fτ和Fn随c和vf的增大而增大,Fτ随vc的增大而减小,vc对Fn没有显着影响.3个工艺参数中,对磨削力影响的主次关系为c>vf>vc.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平均误差小于5%.(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徐宏海,李晓阳[10](2013)在《立式玻璃磨边机砂轮架升降传动系统传动比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立式玻璃磨边机的工艺特点,以砂轮架启动加速度最大为目标,建立了立式玻璃磨边机砂轮架升降传动系统传动比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考虑了伺服电机转子与负载的惯量匹配、磨削进给速度与伺服电机转速的匹配、负载转矩与伺服电机转矩的匹配等与磨边机性能密切相关的约束条件,采用内点惩罚函数法对传动比进行优化设计,并将设计结果应用于磨边机产品开发,在不改变其他结构参数的情况下,传动比优化后,砂轮架启动最大加速度提高了20%,进给速度提高了79%,研究结果对立式玻璃磨边机的国产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3年12期)
玻璃磨边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液晶玻璃磨边机的定位机构的设计,通过导轨丝杠固定装置等将玻璃定位,便于磨边。以小尺寸玻璃为例,文章对磨削力及负压吸附力进行计算,并根据结果选用适合的定位方式。文章介绍了与定位相关的关键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玻璃磨边机论文参考文献
[1].蒋旭东.异形玻璃特征反求及在全自动玻璃磨边机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
[2].郭丽.应用于液晶玻璃磨边机的定位机构的设计[J].山西电子技术.2018
[3].杨聪瑜.永宏PLC应用于玻璃磨边机[J].智慧工厂.2017
[4].谢宝华.基于永宏PLC的全自动单梁四边直线玻璃磨边机[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5
[5].杜建铭,龙泉,麦焯伟,杜衡.数控手机玻璃磨边机控制算法及误差分析与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5
[6].褚峥.“广东创造”智能化玻璃磨边机节约成本30%[N].中国建材报.2014
[7].孙国文.玻璃磨边机主机架结构力学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4
[8].朱汉斌,宋延凯.“广东创造”智能化玻璃磨边机节约成本30%[N].科技日报.2014
[9].徐宏海,李晓阳,赵息平.立式玻璃磨边机磨削力正交实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
[10].徐宏海,李晓阳.立式玻璃磨边机砂轮架升降传动系统传动比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