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行案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哲诚[1](2021)在《农行兰州分行客户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上交易渠道逐渐增多,银行电子信息业务办理越发便利,这为电信网络诈骗的滋生也提供了温床。各种虚假兼职类、金融理财类等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老百姓们防不胜防,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四大银行之一,肩负社会责任与使命,在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农行兰州分行将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发生在兰州市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及诈骗分子,目前风险管理措施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何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不但迫在眉睫,而且任重道远。本文以农行兰州分行客户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管理为研究主题,借助风险管理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目前农行兰州分行在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论文一方面基于客户相关信息数据,选取借记卡客户的基本情况、开户情况、交易明细、道德品质、信用状况等维度,利用随机森林分析模型筛选出18个风险特征变量,进而选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风险特征变量进行风险要素识别,并结合真实数据,对识别出的风险要素从账户涉诈率和平均涉诈金额两个维度进行风险要素评估,进而进行风险分类。最终,根据量化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另一方面,通过收集到的公安与银行案例,利用文本挖掘分析方法,对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予以总结,提出了电信网络诈骗风险防范措施。结果表明,涉嫌电信网络诈骗账户有2个低风险要素、5个中风险要素、4个高风险要素。进行风险分类管理更为合理,分类管理有助于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辅以文本分析筛选出的高频词和词云图展示,在这个基础上再设计对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将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农行兰州分行客户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管理的量化水平,能为客户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的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方法指导与实践依据。
刘玮[2](2020)在《双转形势下农行G市支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渠道、平台、系统不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相继转型,提出新的金融理念,推出新的金融工具。在银行转型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新的操作风险点不断涌现,新的操作风险案件也随之发生。这不仅造成客户资金损失,而且给金融机构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不可估量的声誉风险,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正常金融秩序。因此,深入研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对增强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持续稳健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从“双转”形势下中国农业银行G市支行操作风险管理入手,以内部控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阐释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相关概念、特征与分类等基本理论。其次,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笔者在中国农业银行G市支行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该支行的管理现状,通过对调查问卷及内外部检查结果分析,揭示农行G市支行双转形势下的面临的操作风险问题,以案例分析为手段,从近年来农行出现的典型操作风险案例出发,从内控管理、业务流程、人员管理、技术层面以及外部因素等方面对其多视角的深度探源,剖析问题产生的各种成因。再次,根据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多视角为农业银行G市支行在“双转”期间的业务运营提供合理可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应对措施,从而减少操作风险导致的危害。最后,辅助相应的保障措施,改善农行G市支行的运营操作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农行G市支行的操作风险控制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稳健运营与可持续发展。同时助力推动各家商业银行更好的转型发展,为经营管理者提供抉择参考与理论指导。
刘香凝[3](2020)在《中国农业银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在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农村金融活动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加快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政府政策引导、农业技术支持,更需要金融保障。我国广大农村金融市场,既出现了蓬勃生机并迅速发展,又暴露出了系列问题。比如金融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落后、服务对象复杂,个人贷款管理难度较大,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较低,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涉农银行发展的瓶颈。这就需要涉农金融机构立足乡村振兴发展大局,深入实践探索,推动金融改革和创新。榆树市是全国产粮第一大县,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涉农金融机构桥头堡,两者对于研究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金融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本文从榆树市农户小额贷款实践出发,并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来考察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管理,以期为农村金融环境改善提供相关建议。本文梳理小额贷款的基础定义、类型和发展趋势、风险表现及管理机理和机制等,精准把握农户小额贷款及风险防范的理论;深入介绍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发展现状、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的现状、做法,准确把握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实践;深刻剖析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主要表现,对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榆树市农户小额贷款需求旺盛,存在逾期贷款数量不断上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本文结合政策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提出建立“环境+人才+制度+平台”的系统管理模式,加强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范管理。
姜良佼[4](2019)在《T市中国农业银行政府监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在中国新时代发展的征程中,中国农业银行的存在具有高度的支撑作用。而政府对于中国农业银行实施有效且全面性的监管,无疑能够降低银行金融业务风险,促进金融业的稳定发展。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在中国内地的业务量,以及经营网点分布较广,其监管实施的分散性,也给目前政府(银保监局、人民银行)监管带来一定的挑战性与难点。因此,政府因地适宜的采取有效的监管法规、制度、规范等手段,是保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运营安全的主要途径。本次研究以本人所在的T市中国农业银行政府监管问题,作为主要切入点,深入分析政府(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对T市中国农业银行监管的现状,以及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监管经验,提出一些具有普适性的解决对策,从而更好的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保证政府监管质量,进一步促进我国政府对银行监管水平的提升。本次研究以T市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案例调查对象,明确政府对国有银行监管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以及国家目前出台的一些政策,如何运用到现行监管方法中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次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现有政府监管方法缺乏时效性,提高政府政令的实施,应从基础做起,如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组织学习,深刻领悟文件报告的精神,从有形的文件报告中,获取无形的政策信息,将国家的政令牢记于心,以己树之,再行政策的推进,真正实现政府监管方法的时效性跟进,全面推进金融政策信息的整合,以此来提高政府协调监管能力。第二,现有政府监管主观能动性差,需要通过深度学习国家政令措施,对现有农行运行情况深入调查,将发现的问题集中汇报反馈,而不是当问题发生再行解决之策,政府监管过程中的行政指令不应指停留在上指下派的这种传统方式,而是应由基层人员切实的在监管工作中发现问题,或将可能发生的问题上报,真实的反馈监管中需要政府完善的内容,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达成创新改革监管方法的目标,将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概率降低,真正发挥政府监管的作用价值。第三,现有政府监管的法律法规完善性不足,部分内容存在重复。那么,优化政府监管法律法规的健全性,也成为政府监管途径拓展的重要内容。从优化管理、优化服务着手,全面落实基层央行管理与服务职责,推动依法行政监管,避免重复法条的出现,导致职能部门的交叉冲突。各方人员应该加强协调监管,对现行法律法规中出现的重复内容,进行集中研讨,对不能解决的内容通过上报国务院解决。第四,执法功能性发挥作用不强,需通过加强法规建设,提升政府监管监督的法律效力。第五,完善风险监管体系,利用互联网高科技手段,将非现场与现场监管有机结合,使现行的检查方法能够达到政府监管的即定目标。第六,强化政府实行监管统一化构建,进一步推动实现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创新改革,真正实现政府监管的职能作用发挥。
胡斯祺[5](2019)在《农行S分行信用卡客户风险及防范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快全球化的步伐,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势不可挡。但是,由于我国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发展迅猛,数量激增,以及高收益所隐藏的问题,使得信用卡面临的诸多弊端日趋显着,信用卡业务风险导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信用卡逾期违约屡见不鲜,信用卡欺诈事件、套现、恶意透支事故层出不穷,给消费者和银行都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也暴露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的漏洞。因此,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系统,防范信用卡的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信用卡发展进程为背景,采用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等科学手段对农行S分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进行研究,对农行S分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信用卡风险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对信用卡成因进行理论诠释,并阐述了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与处置理论。接着,介绍农行S分行信用卡业务基本情况,包括信用卡的种类、办卡流程、风险主要表现等,并广义与侠义的界定以及分类为信用风险、套现风险和欺诈风险,然后对农行S分行信用卡风险现状进行阐述,并分析风险成因。运用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行S分行中随机选取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选取9个变量以个人客户的视角对农行S分行信用卡风险的影响因素计量分析,得出7个因素对农行S分行个人客户风险影响是显着的研究结论。最后结合前文对农行S分行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证结论提出从完善信用卡贷前标准、提高贷款科学管理技术、加强信用卡贷后管理力度等方面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文章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对于农行S分行信用卡风险的研究、风险体系的构建、银行和客户财产安全的维护以及信用卡业务的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尚方剑[6](2019)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部审计研究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商业银行因自身风险管理不善而倒闭甚至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事件频繁发生。我国银行信贷问题较为严重,每年的审计署公告及银保监会的公告中频频出现商业银行信贷违规事件。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建立了内部审计体系,然而银行的信贷风险水平仍居高不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自2012年来逐步攀升并一度逼近2%的风险警戒线。本文的案例对象——中国农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在国有五大行里最为严重,同时农行内部审计发展的较晚且尚不成熟,内部审计的问题将影响农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本文的研究问题有:(1)农行的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是什么?(2)内部审计是否存在漏洞,其内部审计的何种问题导致信贷业务风险?(3)如何针对信贷风险在内部审计中进行改善?已有文献大多着眼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和商业银行整体情况的内部审计,鲜有研究结合银行的自身情况,从信贷业务风险数据和银行信贷业务环节出发,研究其内部审计缺陷以及如何优化内部审计。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改变及外界宏观经济的调整,对商业银行这个特殊的金融行业而言,原先银行所采用的内部审计模式和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形势和业务现状的需求,需进一步探索内部审计参与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新模式。本文以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为出发点,首先收集归纳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参考前人对农行的研究,分析内部审计与信贷风险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其次以农行为案例,分析农行信贷业务的隐患、结合农行内外部影响因素,指出内部审计参与农行信贷业务管理的缺陷;最后针对存在的缺陷,为农行内部审计提供具体建议并设计农行信贷环节的内部审计程序,为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及内部审计参与信贷风险管理提供借鉴,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本文研究发现:(1)虽然农行拥有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并接受各金融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督,但农行的信贷风险仍然很大,需要内部审计帮助控制信贷风险;(2)即使农行的内部审计涵盖了信贷业务,但是不能达到降低不良贷款的目的,通过联系农行信贷业务和内外部影响因素发现其内部审计存在问题;(3)通过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本文的特点及应用意义在于结合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信贷业务及内部审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再对农行的单个案例的信贷内部审计进行钻研,使案例具有说服力。以农行内部审计问题做突破口,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内部审计具有参考价值,通过提供建议以降低信贷风险。
韩浩然[7](2019)在《农行LC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内银行金融案件频繁发生,而柜面操作风险案件尤为突出。无论是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相对较小的存取款业务,还是发生频率低造成损失巨大的票据业务,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客户和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损害着商业银行的社会声誉。农行LC分行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辖属的二级分行,在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农行LC分行也面临着诸多金融风险。近年来,农行LC分行操作风险事件和金融案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而在农行LC分行2018年操作风险事件中,占比最高的是柜面操作风险事件,作为案件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柜面操作风险防控压力与日俱增。因此,研究如何在保持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柜面操作风险,构建合理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是农行LC分行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农行LC分行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农行LC分行2018年操作风险事件的具体情况,结合操作风险管理相关理论,通过对柜面操作风险占比较大的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风险案件和事件进行举例探析,实事求是地指出其在人员管理、管理体系建设、制度方面、软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农行LC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在人员管理、管理体系建设、制度方面、软硬件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并阐述人力资源保障、管理层重视程度保障等保障措施,帮助农行LC分行更加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柜面操作风险。
张明明[8](2018)在《关于GT农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柜台作为商业银行服务客户最原始的场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今,互联网金融逐步发展强大,商业银行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不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使得临柜业务种类不断增多,产品日益多样化,同时临柜的操作风险防范的难度也加大了,操作风险的案件多有发生。在临柜操作风险管理方面,中国农业银行采取了多项举措。作为农行县域支行GT行,临柜业务的操作呈现出农行临柜业务的共性和县域服务支行的特性,在GT农行的临柜业务实际运营中,存在着多处风险隐患。为了保证GT农行业务健康发展,GT农行就必须意识到风险问题存在,探寻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优化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作为今后工作之重。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介绍部分国内外在临柜操作风险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为本文内容的研究寻找理论依据,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通过GT农行临柜操作事件案例,分析临柜操作风险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规范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的对GT农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临柜业务发展的前景,着重提出GT农行需要亟待完善的地方。经过实际的调查工作,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并结合理论对本课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证。本文通过三个部分重点分析了 GT农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风险防控优化对策、优化对策实施的保障措施。第一,GT农行最近几年扎实开展“三化三铁”创建,努力提高运营业务质量,但主观的风险防范意识依然不强、机构的设置及流程制度建设客观方面滞后,GT农行临柜操作风险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第二,通过GT农行临柜风险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本文通过制度优化、绩效目标合理设定以及人员、机构合理配置等方面完善事前审批环节对风险的识别和防控,其次通过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加强有效沟通优化授权流程有效防范事中风险的发生,最后通过系统建设、监管人员事后监督化解事后操作风险。第三,本文通过论述从风险文化建设,人员素质提升,网点和临柜人员绩效分配优化等方面为优化方案的实施提供保驾护航。
黄飞[9](2017)在《苏州农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通常,银行机构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声誉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商业银行领域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及声誉风险一直以来为人们所重视,与之相关的研究着述也较多,但关于操作风险尤其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研究却较少,缺少从细节入手推演和总结出的系统理论。理论的缺失和实践总结的不足直接导致了我国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认识不足,从而也缺乏相应有效的对策。据统计,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发生的风险事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与柜面操作相关。事实上,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不好有可能进一步为银行带来声誉风险和信用风险,影响银行发展。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控制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思路、框架、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是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文献,主要阐述了相关的风险管理理论和国内外学者对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第三章是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概述,主要阐述了风险管理的概念以及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风险主要风险点。第四章是苏州农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结合其2016年的柜面操作风险数据和具体案例,对其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第五章是苏州农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的对策与措施,该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尝试着提出了完善其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可从加强员工管理、改进风控体系统、创新防范手段、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内控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第六章是全文总结与进一步研究展望,在对全文进行总结后,对我国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一点展望。
王喆[10](2017)在《中国农业银行票据转贴现业务风险案例分析》文中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对金融产品进行更新,拓宽银行业务范围。票据转贴现业务流动性强、期限短、效益高,其作为信贷业务与资金业务的结合体,在满足商业银行短期融资需求、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增强自身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票据市场也涌现出了许多票据中介机构,商业银行通过与中介合作,一方面能够快速地调节信贷规模并提高存款余额;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银行的中间收入。但是,由于银行内部因素以及票据中介缺乏行业自律和严格的监管,票据转贴现业务的风险也日益显露出来。近几年在票据市场上不断发生的各类票据案件,尤其是2016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接连发生巨大的同业票据风险案件,社会影响恶劣。因此,控制票据转贴现业务风险刻不容缓。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选取较新的农行票据案件,深入研究了农行B分行在进行票据转贴现业务时所暴露出来的风险、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票据市场形势和整改计划提出针对农行更加完善的管控对策以及总结了农行票据案对我国商业银行日后全面防范票据转贴现业务风险的启示。分析发现农行票据案的爆发涉及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其产生的原因有票据市场方面因素、农行B分行内部因素以及票据中介方面因素。票据市场方面因素包括票据贴现业务扩张,贴现利率下行以及票据创新导致票据中介参与性增强。农行B分行内部因素主要是没有严格执行风险检查机制,票据交易流程有漏洞,行内的员工关系复杂,内控机制不佳以及忽视监管,这些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票据中介方面因素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为中介的准入门槛模糊,监管不到位以及缺乏行业自律。本案件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是B分行资金和信誉受损,农行买入返售业务下滑;二是农行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三是票据市场中的贴现利率持续升高;四是纸票转贴现业务受影响,电票业务快速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针对农行更加全面的风险管控对策,旨在完善农行在该案件发生时提出的补救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事前风险预防机制并定期开展内部自查;完善票据交易流程;整顿农行员工关系网以及严格落实内控制度。另外,由农行票据风险事件得出如下启示:商业银行在开展票据转贴现业务时,要严格审查票据并规范异地同业账户的使用,避免票据中介非法套取资金;加强员工合规风险意识,风险考评要与绩效挂钩;严格把关有票据中介参与的业务,监督资金去向;开展票据创新时要有“审慎”的新理念。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日后健康地开展票据转贴现业务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推动银行票据转贴现业务走上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二、农行案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行案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农行兰州分行客户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概述 |
2.1 关键概念 |
2.1.1 电信网络诈骗 |
2.1.2 断卡行动 |
2.1.3 农行司法查询控制系统 |
2.2 相关理论 |
2.2.1 风险管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 相关方法简介 |
2.3.1 随机森林 |
2.3.2 Logistic回归 |
2.3.3 文本挖掘 |
第三章 农行兰州分行客户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公司及业务简介 |
3.1.1 公司简介 |
3.1.2 银行卡业务简介 |
3.2 客户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管理现状 |
3.3 客户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第四章 农行兰州分行客户电信网络诈骗风险量化分析 |
4.1 数据概况与预处理 |
4.1.1 数据概况 |
4.1.2 数据预处理 |
4.2 风险特征筛选 |
4.3 风险要素识别 |
4.4 风险要素评估 |
第五章 农行兰州分行客户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文本分析 |
5.1 文本来源与预处理 |
5.1.1 文本来源 |
5.1.2 文本预处理 |
5.2 文本分析 |
5.2.1 公安案例文本分析 |
5.2.2 银行案例文本分析 |
5.3 主题模型分析 |
5.3.1 公安案例主题模型分析 |
5.3.2 银行案例主题模型分析 |
第六章 农行兰州分行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管理策略及防范措施 |
6.1 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管理策略 |
6.1.1 风险要素总结 |
6.1.2 风险管理策略 |
6.2 电信网络诈骗风险防范措施 |
6.2.1 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总结 |
6.2.2 电信网络诈骗风险防范措施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双转形势下农行G市支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内部控制理论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2.1.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1.4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流程 |
2.2 操作风险管理相关概述 |
2.2.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 |
2.2.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 |
2.2.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分类 |
第三章 农行G市支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
3.1 农行G市支行基本概况 |
3.2 农行G市支行操作风险的管理现状 |
3.2.1 农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
3.2.2 农行G市支行操作风险管理方法 |
3.3 双转形势下农行G市支行操作风险现状 |
3.3.1 调查问卷 |
3.3.2 2019年度内外部检查 |
3.3.3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 |
3.4 双转形势下农行G市支行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 |
3.4.1 人员管理 |
3.4.2 内控管理 |
3.4.3 业务流程 |
3.4.4 技术层面 |
3.4.5 外部因素 |
第四章 农行G市支行转型后操作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
4.1 加强人员管理,强化合规文化建设 |
4.1.1 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提高员工技能素质 |
4.1.2 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防范实际效能 |
4.1.3 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完善奖惩约束机制 |
4.1.4 推进合规文化建设,树立良好风控理念 |
4.2 创造良好内控环境,健全风险预警体系 |
4.2.1 关注内控组织活动,完善内部防控系统 |
4.2.2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事件管理机制 |
4.3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员工执行力度 |
4.3.1 及时更新操作规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
4.3.2 简化业务操作流程,提高员工执行能力 |
4.4 提高机控水平,实时更新操作设备 |
4.4.1 及时更新系统设备,保障操作风险防控 |
4.4.2 加大科技系统建设,发挥技术防控优势 |
第五章 改善农行G市支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
5.1 加快数据库建立,优化操作风险管理 |
5.2 创建银行业风险信息平台,加强行业信息沟通 |
5.3 增加社会关注度,强化社会与监管部门的监督 |
5.4 健全法律法规,为操作风险管理保驾护航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问卷调查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中国农业银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2.1 农户小额贷款及风险内涵 |
2.1.1 农户小额贷款定义 |
2.1.2 农户小额贷款产品类型 |
2.1.3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概念 |
2.1.4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类型 |
2.2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
2.2.1 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
2.2.2 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
2.2.3 贷款风险回避机制 |
2.2.4 贷款风险转移机制 |
2.2.5 贷款风险分散机制 |
2.3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理论 |
2.3.1 “三性原则”理论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3 “信贷配给”理论 |
第3章 中国农业银行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3.1 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简介 |
3.1.1 农行榆树市支行概况 |
3.1.2 农户小额贷款基本情况 |
3.1.3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情况 |
3.2 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主要做法 |
3.2.1 联保贷款风险管理做法 |
3.2.2 直补贷款风险管理做法 |
3.2.3 抵押贷款风险管理做法 |
3.2.4 农担通贷款风险管理做法 |
第4章 农业银行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逾期贷款数量不断上升 |
4.1.2 “垒户”现象比较严重 |
4.1.3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相对偏低 |
4.1.4 客户经理道德风险突出 |
4.2 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4.2.1 农户对农户小额贷款缺乏正确认识 |
4.2.2 农户小额贷款经营管理滞后 |
4.2.3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控力度不够 |
4.2.4 农户小额贷款违规现象惩处力度不够大 |
4.2.5 农户小额贷风险管理共享平台缺失 |
第5章 加强中国农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
5.1 加强农户小额贷款信用体系建设 |
5.1.1 广泛开展“三农”金融活动宣传教育 |
5.1.2 加快金融机构与农户联系沟通互动 |
5.1.3 加快乡村创建金融诚信文化 |
5.1.4 建立客户优化和退出机制 |
5.2 加强农户小额贷款人才队伍建设 |
5.2.1 强化客户经理选拔管理 |
5.2.2 加大客户经理培训教育 |
5.2.3 优化客户经理管理机制 |
5.2.4 完善人才队伍激励机制 |
5.3 加强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建设 |
5.3.1 优化农户小额贷款内部管理制度 |
5.3.2 优化农户小额贷款操作制度 |
5.3.3 优化农户小额贷款服务制度 |
5.3.4 优化农户小额贷款纠错制度 |
5.4 加快农户小额贷款增信保障平台建设 |
5.4.1 发展各类保险机构 |
5.4.2 培育涉农金融中介组织 |
5.4.3 发挥人行纽带作用 |
5.4.4 建立“三农”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后记 |
(4)T市中国农业银行政府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政府监管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 |
2.1.1 商业银行 |
2.1.2 国有商业银行 |
2.1.3 中国农业银行 |
2.1.4 政府监管 |
2.2 相关理论依据 |
2.2.1 善治理论 |
2.2.2 责任政府理论 |
2.2.3 治理理论 |
第3章 T市中国农业银行的政府监管现状 |
3.1 T市中国农业银行的政府监管现状 |
3.1.1 政府对银行监管的内容 |
3.1.2 政府监管方法 |
3.1.3 政府管理途径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运行情况 |
3.1.4 风险监管预警情况分析 |
3.1.5 政府监管依据 |
3.1.6 T市中国农业银行的监管政策文件梳理 |
3.2 T市中国农业银行的政府监管现状调查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研究目标 |
3.2.3 研究方法 |
3.2.4 调查结果 |
3.2.5 变量阐述 |
3.2.6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
3.2.7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章 T市中国农业银行的政府监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T市中国农业银行的政府监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
4.1.1 缺乏时效性 |
4.1.2 主观能动性差 |
4.1.3 法律法规不完善 |
4.1.4 执法功能性发挥不强 |
4.1.5 风险监管体系匮乏 |
4.1.6 检查手段落后 |
4.2 原因分析 |
4.2.1 信息传递效率原因分析 |
4.2.2 运作环节原因分析 |
4.2.3 无创新性原因分析 |
4.2.4 组织结构原因分析 |
4.2.5 法律环境原因分析 |
4.2.6 制度原因分析 |
第5章 国内外政府对银行监管的经验借鉴 |
5.1 国内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经验借鉴 |
5.1.1 金融简政放权 |
5.1.2 推广市场监管 |
5.1.3 监管创新 |
5.2 国外政府对银行监管的经验借鉴 |
5.2.1 政府监管主导模式 |
5.2.2 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监管 |
5.2.3 国外政府监管制度的借鉴 |
5.2.4 强调内部信息披露的借鉴 |
第6章 优化T市中国农业银行政府监管对策建议 |
6.1 提高政府监管的时效性 |
6.1.1 按照政策文件执行 |
6.1.2 完善监管制度 |
6.1.3 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 |
6.2 提高政府监管的主观动能动性 |
6.2.1 创新政府监管方法 |
6.2.2 改革政府监管途径 |
6.3 健全政府监管法律法规 |
6.3.1 健全法律环境 |
6.3.2 修订监管法律制度 |
6.4 完善政府执法机制 |
6.4.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
6.4.2 优化内控监督 |
6.5 启动风险监管体系 |
6.5.1 完善政府监管规则体系建设 |
6.5.2 创新监管方式 |
6.5.3 强监管防风险 |
6.6 政府监管的统一化构建 |
6.6.1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 |
6.6.2 加强五位一体化监管布局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差异性的问卷调查 |
附录二: 政府监管的影响变量问卷调查 |
致谢 |
(5)农行S分行信用卡客户风险及防范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信用卡风险成因的研究 |
1.2.2 关于信用卡风险影响因素与实证的研究 |
1.2.3 关于信用卡风险防范对策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的结构安排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银行信用卡风险的理论基础 |
2.1 银行信用卡客户风险成因的理论诠释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2.1.3 预期收入理论 |
2.2 银行信用卡客户风险管理与处置理论 |
2.2.1 风险转移理论 |
2.2.2 风险承担理论 |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农行S分行信用卡业务客户风险案例介绍 |
3.1 农行信用卡的基本情况 |
3.2 农行S分行信用卡业务情况 |
3.2.1 农行S分行信用卡产品体系 |
3.2.2 农行S分行信用卡业务流程 |
3.2.3 农行S分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情况 |
3.3 农行S分行信用卡客户风险的界定与分类 |
3.3.1 农行S分行信用卡风险界定 |
3.3.2 农行S分行信用卡客户风险的分类 |
3.3.3 农行S分行信用卡客户风险的特征 |
第4章 农行S分行信用卡客户风险的影响因素案例分析 |
4.1 农行S分行信用卡客户风险现状 |
4.1.1 农行S分行信用卡客户风险主要表现 |
4.1.2 农行S分行个人客户信用卡风险的成因分析 |
4.2 logistic回归模型基本原理 |
4.2.1 logistic相关理论 |
4.2.2 logistic回归模型在个人信用评价中的可行性分析 |
4.3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个人客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3.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4.3.2 变量的选择和初步分析 |
4.3.3 模型的构建 |
4.3.4 回归检验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章 农行S分行信用卡客户风险启示及防范的建议 |
5.1 完善信用卡客户贷前审核标准 |
5.1.1 目标客户的精准定位 |
5.1.2 加强客户贷前审核工作 |
5.1.3 强化银行内部客户信息管理 |
5.2 提高贷款科学管理手段 |
5.2.1 优化客户风险管理制度 |
5.2.2 建立大数据库优化客户信用评分模型 |
5.2.3 加强信用卡客户贷中动态监测 |
5.3 加强信用卡客户贷后风险应对 |
5.3.1 贷后催收与处理 |
5.3.2 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部审计研究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现状与不足 |
1.3 研究思路与本文特色 |
1.4 本文研究的应用价值 |
2 文献综述 |
2.1 信贷风险与信贷风险管控 |
2.1.1 信贷风险 |
2.1.2 信贷风险管控 |
2.2 内部审计 |
2.2.1 内部审计的价值和意义 |
2.2.2 内部审计在银行中的应用 |
2.3 内部审计与信贷风险管理 |
2.3.1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
2.3.2 内部审计参与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 |
2.4 针对农行的研究成果 |
2.4.1 农行的风险管理研究 |
2.4.2 农行的信贷风险研究 |
2.4.3 农行的内部审计研究 |
2.5 概括性评论 |
3 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 |
3.1 理论分析框架 |
3.2 理论基础与分析思路 |
3.2.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2.3 贷款风险理论 |
3.2.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3.2.5 内部审计与信贷风险管理的关系 |
3.2.6 信贷监督审计理论 |
4 案例基本情况 |
4.1 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情况 |
4.1.1 五大行的信贷业务现状 |
4.1.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违规情况 |
4.1.3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情况 |
4.2 农行的基本情况 |
4.2.1 农行的发展历史和营业现状 |
4.2.2 农行近年来信贷状况 |
4.2.3 农行的信贷风险控制情况 |
4.2.4 农行在信贷业务上所做的工作 |
4.2.5 农行内部审计发展历史及现状 |
5 案例分析 |
5.1 案例分析的整体框架 |
5.2 审计署披露的农行信贷违规问题 |
5.3 农行信贷风险指标分析 |
5.3.1 农行营业收入分布 |
5.3.2 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分析 |
5.3.3 贷款集中度分析 |
5.3.4 贷款担保情况分析 |
5.3.5 贷款逾期情况分析 |
5.3.6 五类贷款分布情况分析 |
5.3.7 农行贷款投放标的分析 |
5.3.8 农行逾期贷款核销情况分析 |
5.3.9 农行涉农贷款问题 |
5.4 农行信贷业务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5.4.1 农行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
5.4.2 农行外部因素 |
5.5 农行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
5.5.1 信贷审计参与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工作未取得效果 |
5.5.2 管理制度上的审计问题 |
5.5.3 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困难 |
5.6 农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问题的改进建议 |
5.6.1 针对信贷业务风险点提高内部审计力度 |
5.6.2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体系 |
5.6.3 提高内部审计团队质量 |
5.6.4 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
5.6.5 利用计算机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效率 |
5.6.6 充分利用审计结果 |
5.7 农行信贷内部审计流程设计 |
5.7.1 完善农行审计数据库和审计系统 |
5.7.2 模拟农行信贷业务审计程序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农行LC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关于操作风险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关于柜面操作风险的研究现状 |
1.2.3 相关研究评价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操作风险概述 |
2.1.1 操作风险的定义 |
2.1.2 操作风险的分类 |
2.1.3 操作风险的特征 |
2.2 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定义与特点 |
2.2.1 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定义 |
2.2.2 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特点 |
2.3 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识别和控制 |
3 农行LC分行柜面操作风险及典型案例分析 |
3.1 农行LC分行的基本情况 |
3.1.1 农行LC分行简介 |
3.1.2 农行LC分行业务发展情况 |
3.2 农行LC分行操作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
3.3 农行LC分行操作风险事件情况分析 |
3.4 农行LC分行柜面操作风险事件情况分析 |
3.5 农行LC分行柜面操作风险典型案例 |
3.5.1 内部欺诈风险案例及风险点分析 |
3.5.2 外部欺诈风险案例及风险点分析 |
4 农行LC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4.1 农行LC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
4.1.1 建立了内控预警机制和“三线一网格”基层员工管理模式 |
4.1.2 制定了操作风险分类分级和报告制度 |
4.1.3 建立了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4.1.4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防范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活动 |
4.2 农行LC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1 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2 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4.2.3 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4 软硬件存在的问题 |
5 农行LC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改进方案及保障措施 |
5.1 农行LC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改进方案设计目标与原则 |
5.1.1 设计目标 |
5.1.2 设计原则 |
5.2 农行LC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改进方案 |
5.2.1 人员管理方面 |
5.2.2 管理体系建设方面 |
5.2.3 制度建设方面 |
5.2.4 软硬件方面 |
5.3 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3.1 人力资源保障 |
5.3.2 管理层重视力度保障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关于GT农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2 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操作风险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操作风险的定义 |
2.1.2 操作风险的特点 |
2.1.3 商业银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的定义 |
2.2 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
2.3 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2.3.1 内部控制理论 |
2.3.2 风险防控理论 |
2.3.3 公司治理理论 |
3 GT农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GT农行企业概况 |
3.1.1 GT农行支行部门和网点情况 |
3.1.2 GT 农行业务经营情况 |
3.2 GT农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现状概述 |
3.2.1 GT农行面临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类型 |
3.2.2 GT农行整体运营建设的现状 |
3.2.3 GT农行现有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
3.3 GT农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2 风险管理部门权限和责任未理清 |
3.3.3 临柜人员和监管人员管理不到位 |
3.3.4 监管质效有待提高 |
3.3.5 风险防控和业务发展矛盾日益突出 |
4 GT农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4.1 宏观层面 |
4.1.1 GT县同业竞争不规范 |
4.1.2 客户群体整体水平不高 |
4.2 制度层面 |
4.2.1 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科学 |
4.2.2 制度更新缓慢 |
4.2.3 部分规章制度零散不系统 |
4.2.4 信息沟通制度不到位 |
4.3 管理层面 |
4.3.1 机构和网点数量多 |
4.3.2 管理者对临柜操作风险认识不足 |
4.3.3 重业绩增长轻临柜建设 |
4.3.4 临柜业务违规成本低 |
4.3.5 员工素养不足 |
4.4 操作层面 |
4.4.1 技术系统不完善 |
4.4.2 过度追求服务效率 |
4.4.3 临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
4.4.4 临柜人员结构不合理 |
5 GT农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优化对策 |
5.1 优化对策原则 |
5.1.1 效率性 |
5.1.2 可执行性 |
5.1.3 及时性 |
5.2 GT农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优化对策内容 |
5.2.1 GT农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结构和绩效管理方面 |
5.2.2 GT农行临柜人员队伍建设方面 |
5.2.3 GT农行规章制度与流程建设方面 |
5.2.4 GT农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后督监管方面 |
5.2.5 GT农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 |
6 GT农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优化对策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激励考核保障 |
6.1.1 建立临柜操作人员科学、合理、实用的考核指标 |
6.1.2 优化银行网点考核体系 |
6.2 风险文化和意识保障 |
6.3 规章制度保障 |
6.4 学习培训保障 |
6.5 技术保障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苏州农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思路及框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2.3 研究框架 |
1.3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1.3.1 本文的贡献 |
1.3.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文献 |
2.1 相关风险管理理论 |
2.1.1 巴塞尔协议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3 海因里希生产安全理论 |
2.1.4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
2.1.5 风险价值度理论 |
2.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三章 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概述 |
3.1 企业风险的定义、识别与处理 |
3.1.1 企业风险的定义 |
3.1.2 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
3.1.3 风险管理的实施和处理 |
3.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析 |
3.2.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概念 |
3.2.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种类 |
3.2.3 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
3.2.4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趋势特征 |
3.3 柜面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 |
3.3.1 柜面操作风险的概念 |
3.3.2 柜面操作风险的分类 |
3.3.3 柜面操作主要风险点 |
3.3.4 柜面操作风险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
第四章 苏州农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苏州农行发展概况 |
4.2 苏州农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概况 |
4.2.1 苏州农行柜面业务操作流程分析 |
4.2.2 苏州农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
4.2.3 苏州农行柜面操作风险量化评定 |
4.2.4 苏州农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方法 |
4.3 苏州农行柜面操作风险事件分析 |
4.3.1 苏州农行柜面操作风险事件统计 |
4.3.2 苏州农行柜面操作风险事件分析 |
4.4 苏州农行柜面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
4.4.1 人员管理问题 |
4.4.2 管理机制问题 |
4.4.3 系统设备问题 |
第五章 苏州农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的对策与措施 |
5.1 加强员工管理 |
5.1.1 切实加强柜面人员管理 |
5.1.2 加强柜员对规章制度的学习 |
5.1.3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
5.1.4 高度重视员工的行为管理 |
5.1.5 加强临柜人员业务培训与选拔 |
5.2 改进风控体系 |
5.2.1 建立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数据库 |
5.2.2 积极开发和引进操作风险测量技术 |
5.2.3 推行操作风险缓释机制 |
5.3 创新防范手段 |
5.3.1 创新预警模型,提高整改时效 |
5.3.2 加大设备投入,防范造假欺诈 |
5.3.3 加强实物电子化,提高运营效率 |
5.3.4 推行集中作业 |
5.4 优化业务流程 |
5.4.1 优化操作系统 |
5.4.2 严格事前事后控制 |
5.4.3 强化电子渠道分流 |
5.4.4 推行集中对账管理模式 |
5.5 完善内控机制 |
5.5.1 进一步完善柜面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
5.5.2 规范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 |
5.5.3 健全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监控体系 |
5.5.4 培育合规文化 |
5.5.5 通过排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中国农业银行票据转贴现业务风险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
1.3.1 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
1.3.2 本文的结构框架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1.4.2 本文研究的不足 |
2 中国农业银行票据风险案例介绍 |
2.1 案例背景介绍 |
2.1.1 票据转贴现市场 |
2.1.2 案例发展背景 |
2.1.3 中国农业银行B分行简介 |
2.2 案例内容介绍 |
2.2.1 农行B分行票据风险案件浮出水面 |
2.2.2 总行立专案,开展风险排查并严令整改 |
3 中国农业银行票据风险案例分析 |
3.1 农行票据案的风险分析 |
3.1.1 操作风险 |
3.1.2 合规风险 |
3.2 农行票据案的原因分析 |
3.2.1 票据市场方面的因素 |
3.2.2 农行B分行自身因素 |
3.2.3 票据中介方面的因素 |
3.3 农行票据案产生的影响 |
3.3.1 B分行信誉受损,农行买入返售大幅下滑 |
3.3.2 农行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 |
3.3.3 票据市场中票据贴现利率持续升高 |
3.3.4 推动电票业务快速发展 |
3.4 农行整改计划中存在的不足 |
4 对策与启示 |
4.1 农行票据案件的管控对策 |
4.1.1 建立健全的事前风险预防机制 |
4.1.2 完善农行的票据交易流程 |
4.1.3 整顿农行内部的员工关系网 |
4.1.4 严格落实内控制度 |
4.2 农行票据案的启示 |
4.2.1 严格审查票据,规范异地同业账户的使用 |
4.2.2 开展风险培训,提高员工合规意识 |
4.2.3 对票据中介参与的业务严格把关 |
4.2.4 树立“审慎”的票据业务创新理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农行案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农行兰州分行客户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管理研究[D]. 张哲诚. 兰州大学, 2021(02)
- [2]双转形势下农行G市支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 刘玮.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3]中国农业银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范研究[D]. 刘香凝. 吉林财经大学, 2020(07)
- [4]T市中国农业银行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 姜良佼.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2)
- [5]农行S分行信用卡客户风险及防范案例研究[D]. 胡斯祺. 湘潭大学, 2019(02)
- [6]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部审计研究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D]. 尚方剑.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农行LC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 韩浩然.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关于GT农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D]. 张明明. 西安理工大学, 2018(12)
- [9]苏州农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 黄飞. 苏州大学, 2017(04)
- [10]中国农业银行票据转贴现业务风险案例分析[D]. 王喆.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