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血药浓度论文_时志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异丙酚血药浓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浓度,动力学,高效,液相,体外循环,胸外科,双频。

异丙酚血药浓度论文文献综述

时志强[1](2015)在《异丙酚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血药浓度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异丙酚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以及血药浓度检测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接收的SAS评级为Ⅰ-Ⅱ级的胸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20例,用异丙酚进行全身麻醉,用HPLC法分析血液中药物的浓度,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结果患者异丙酚给药前后各身体指标正常。异丙酚和麝香草酚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min和4min,峰形良好,分离完全,无杂峰。经稳定性试验发现,样品应该,-80℃保存,避光解冻。干扰性试验表明,阿托品、咪达唑仑、方乳酸钠、罗库溴铵、新期的明等物质的存在不影响试验结果。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异丙酚的代谢符合二室模型,在体内呈两个时相下降。结论静脉注射异丙酚在体内分布迅速,起效和消化快,长时间连续使用不会在体内积累,可作为胸外科手术中的全身麻醉剂。(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08期)

冯锐,郑颖,张俊贞,王明霞,刘江[2](2014)在《异丙酚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血药浓度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胸外科手术是一项创伤性极大的手术,可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机体代谢、免疫及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一系列改变,不仅增加麻醉管理的难度,而且易导致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与病死率增加。因此,胸外科手术对麻醉处理的要求是极高的[1]。异丙酚是一种新型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主要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已成为麻醉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对异丙酚的研究多为靶控输注方式,此方法虽提高了静脉麻醉的精确度,但对仪器要求较高,花费较大。因此,本文就静脉注射异丙酚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4年01期)

陆玫竹,康焰,陈瑶,王波,尹万红[3](2013)在《20%脂肪乳对家兔持续异丙酚输注血药浓度、分布容积及药理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0%脂肪乳对家兔持续恒速输注异丙酚血药浓度、分布容积及药理效应的影响。方法 5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n=13):异丙酚组(P组),低剂量脂肪乳组(L组),高剂量脂肪乳组(H组),生理盐水组(S组)。每组家兔以70mg/(kg.h)持续恒速输注异丙酚120min。恒速输注异丙酚60min后,P组维持原速率继续输注异丙酚,L组和H组输注异丙酚同时输注20%脂肪乳,速率分别为0.3mL/(kg.h)和15mL/(kg.h);S组输注异丙酚同时输注生理盐水,速率为15mL/(kg.h),3组输注不同液体时间为60min。各组取8只家兔于异丙酚输注后30、60、65、70、80、90、105、120min以及停药后10、20、30、60、120、180min采血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用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神经反射率评价药理效应;各组另取5只家兔于异丙酚输注120min时获取家兔脑组织、测量异丙酚脑组织浓度。结果 H组经20%脂肪乳输注后,血药浓度上升,消除相分布容积(V)〔各组分别为(34.56±16.11)mL、(33.37±29.87)mL、(7.29±3.20)mL和(35.46±13.58)mL〕、稳态分布容积(Vss)〔各组分别为(11.13±3.21)mL、(13.87±4.09)mL、(4.82±1.46)mL和(11.61±4.11)mL〕降低(P<0.05);MAP、HR上升(P<0.05);90、120min痛觉反射存在率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min时异丙酚脑组织浓度降低〔各组分别为(1.92±0.41)μg/g、(1.90±0.53)μg/g、(1.27±0.40)μg/g和(2.02±0.49)μg/g,P<0.05〕。结论当20%脂肪乳以高剂量输注时,可降低异丙酚药物分布容积,升高血药浓度,降低异丙酚脑组织浓度,导致药理效应减弱。以临床营养支持相类似的低速率输注时,并不会对以上指标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汤井田,曹扬,肖嘉莹,郭曲练[4](2013)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异丙酚血药浓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静脉麻醉异丙酚时变性强,房室结构复杂的特性,经典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估计法存在变量繁多,人为因素多等弊端,而BP神经网络又存在极易陷入局部极值,网络训练不稳定致使预测误差大。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调整神经网络中异丙酚血药浓度和时间、病人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采样时间、总剂量、注射率的关系,然后建立异丙酚血药浓度预测模型,并与NONMEM方法、BP神经网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GA-BP网络的平均误差为1.2%,BP网络的平均误差为29.59%,NONMEM为14.61%,GA-BP网络的绝对平均误差15.76%,BP网络的绝对平均误差31.9%,NONMEM为22.99%。实验结果表明:GA-BP网络对于半衰期较短的麻醉药物异丙酚药物具有较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更高的预测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3年13期)

赵丽,张勤功,邓丽云,贾志勇,刘鑫[5](2010)在《全身麻醉患者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和血药浓度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研究异丙酚在不同年龄组全麻手术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将20例ASA评级为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按年龄分成两组,青壮年组10例,平均年龄(40±9)岁,老年组10例,平均年龄(68±7)岁,均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后不同时间取血,以HPLC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应用3P87软件包计算药动学参数,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患者异丙酚的药动学特征均符合叁室开放模型,老年组与青壮年组比较,Vc明显减少(P<0.05),Cl显着下降(P<0.05),k31明显变小(P<0.05),t1/2β也较长(P<0.05)。结论HPLC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临床异丙酚血药浓度监测及药动学研究。与青壮年比较,老年人由于中央分布容积减少和清除率下降,同等剂量应用时血药浓度明显偏高,提示异丙酚在老年人麻醉用药时需减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0年03期)

冯颖辰,高旻,韩如泉,刘淑玲[6](2009)在《单一靶控输注异丙酚不同血药浓度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单一靶控输注异丙酚不同的血药浓度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Ⅱ级,择期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术中监测患者,术前SEP检查无异常,均未给予任何的术前药物,单一靶控输注异丙酚,当血浆药物浓度稳定在3、4、5μg/mL时记录患者P15、N20、P25波的潜伏期和P15-N20、N20-P25波幅的改变。结果P15、N20、P25波潜伏期随着异丙酚血药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异丙酚血药浓度5μg/mL时,与清醒比较P15、N20、P25波潜伏期明显延长,与清醒比较N20-P25波幅明显升高。结论体感诱发电位是监测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深度的较好指标。(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09年12期)

马友兵,王宏伟,林彦俊[7](2009)在《老年人脑电双频指数、异丙酚血药浓度与镇静深度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手术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应用异丙酚镇静,脑电双频指数、异丙酚血药浓度和镇静深度之间的相关性[1]。方法:48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分为老年组(65~85岁)和年轻组(18~40岁),每组24例。为尽快达到稳态血药浓度,采用靶控输注方式给药。异丙酚靶浓度从0.5μg/mL起逐渐增加,直至患者对轻推无反应(意识消失),每个浓度维持5min。连续记录EEG参数,在每一稳态血药浓度末,记录BIS、95%SEF,桡动脉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并评定镇静深度(OAA/S评分法)。用Spearman’s等级相关进行相关分析,并计算预测概率(Pk)值。结果:两组BIS(r=0.935~0.955)与镇静水平的相关性优于血药浓度(r=-0.849~-0.870)和95%SEF(r=0.503~0.571),BIS的Pk值高(0.942~0.972)。在同一镇静评分(OAA/S 4~1)时,老年组BIS值明显高于年轻组(P<0.01),而血药浓度低于年轻组(P>0.05)。结论:BIS在监测异丙酚镇静水平及预测意识消失方面有重要价值,在同一镇静评分时,老年人BIS值高于年轻人。(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09年08期)

王江[8](2009)在《体外循环中诸多因素对异丙酚血药浓度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体外循环(CPB)是心内直视手术的必要技术之一,但存在包括血液稀释、温度、氧合器种类、预充液中所加各种药物以及超滤等诸多因素影响静脉麻醉药的血药浓度,本研究从体内和体外两方面探讨体外循环对异丙酚血药浓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目的:1)探讨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条件下异丙酚TCI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并评价TCI系统性能;2)探讨离体体外循环中转机时间、氧合器、药物和温度对异丙酚浓度的影响;3)探讨国产氧合器构成的体外循环回路对异丙酚血药浓度的影响,评价体外循环下异丙酚TCI系统的性能;4)验证小容量零平衡超滤对炎性介质的滤除效果和心肌保护作用以及对异丙酚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1)选择54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HHD组(n=18),ANHD组(n=18)和对照组(n=18),麻醉诱导后10min分别实施AHHD和ANHD,目标红细胞压积(Hct)为0.26,血液稀释平稳10min后以靶血浆浓度(3μg·ml-1)输注异丙酚60min,间断采血180min,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评价TCI的系统性能;2)确立实验因素有4个,即:氧合器,有3个水平(进口膜肺、国产膜肺和国产鼓泡);温度,有2个水平(28℃和35℃);转机时间,有7个水平;药物,有两个水平(加药和未加药);根据实验因素和水平,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四因素多水平实验设计。氧合器分别与贮血滤血器、动脉微栓过滤器、体外循环管道构成体外循环回路。离体自转60min。预充液2000 ml,加入异丙酚20mg,转速为4L/min。在CPB开始前、CPB开始1、5、10、20、40和60min取样。体外试验在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3次;3)60例ASAⅡ~Ⅲ级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国产鼓泡组(n=20)、国产膜肺组(n=20)和进口膜肺组(n=20)。叁组在麻醉诱导插管后,实施异丙酚TCI,TCI 60min后开始体外循环,在CPB前、CPB中1、5、10、20、40、60、CPB后5和10min采血测血药浓度;4)选择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超滤组(n=20)和对照组(n=20)。CPB开始1min时实施Z-BUF,持续40min。在CPB前、CPB1、5、10、20和40min,采集动脉血用反向高效液相法检测异丙酚血药浓度。分别于CPB前、CPB停止即刻、术后2h、术后6h和术后24h采集动脉血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测定结果用Hct校正。结果:1)AHHD和ANHD组各时点血药浓度均围绕靶浓度波动,趋势为先高于靶浓度,到接近靶浓度,最后低于靶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HHD组和ANH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AHHD组血药浓度最大降幅为33.5%,ANHD组最大降幅为40.0%。AHHD组系统偏离度和精确度分别为-7.12%和21.23%,ANHD组系统偏离度和精确度分别为-8.83%和22.98%;2)温度(P=0.042)和转机时间(P=0.001)对异丙酚浓度均有影响,氧合器(P=0.052)和药物(P=0.337)对异丙酚浓度无影响;氧合器与时间(P=0.011)之间有交互作用,除此之外四个因素之间无其它交互作用;国产鼓泡肺对异丙酚浓度的影响明显低于国产膜肺和进口膜肺,进口膜肺与国产鼓泡肺间(P=0.001)有差异,进口膜肺与国产膜肺之间(P=0.110),国产膜肺与国产鼓泡肺间(P=0.123)无统计学差异;28℃时的异丙酚浓度明显高于35℃。异丙酚浓度随着转机时间逐渐下降,多重比较显示40min和60min两个时点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77),40min内各个时点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3)体外循环开始后叁组血药浓度明显下降,国产鼓泡下降22.6%,国产膜肺下降28.7%,进口膜肺下降31.1%。叁组各个时点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叁组之间异丙酚血药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1)。氧合器和转机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0.362)。叁组不同时点之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国产膜肺和进口膜肺在20min时恢复到CPB前水平,而国产鼓泡在40min时恢复到CPB前水平。系统的偏离度为21%、精确度为29%、摆动度为21%及分散度为-0.06%/h;4)两组患者TNF-α、IL-6、IL-10和cTnI在CPB停机后明显升高,术后2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对照组术后24h仍明显高于CPB前水平,超滤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开始后两组血药浓度明显下降,超滤组在5min时血药浓度降到最低点,下降了38%。随后血药浓度不断上升,对照组在40min时恢复到接近CPB前水平,而超滤组在40min时仍明显低于CPB前水平。超滤组内(P<0.0001)和对照组内(P<0.0001)各个时点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之间血药浓度相差21.0%~25.2%,其中在CPB20min时差值最大为25.2%。CPB开始后两组熵指数均有所下降,两组间(P=0.5583)熵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滤组有8例(40%)需要追加肝素。结论:1)围术期AHHD和ANHD明显影响异丙酚血药浓度,使血药浓度分别下降了33.5%和40.0%,但这两种血液稀释之间对异丙酚血药浓度的影响无差异,TCI系统先低估后高估实测血药浓度,血液稀释优化了TCI的系统性能;2)转机时间和温度均影响异丙酚浓度,进口膜肺影响程度最大,国产膜肺居中,国产鼓泡影响最小,28℃异丙酚浓度明显高于35℃,转机开始40min内对异丙酚浓度有明显的影响,预充液中所加药物对异丙酚浓度无影响;3)体外循环在开始的20min内对异丙酚血药浓度有明显影响,国产鼓泡组使浓度下降22.6%,国产膜肺组下降28.7%,进口膜肺组下降31.1%。叁种氧合器的影响无差异。异丙酚输注期间,虽然系统精确度达到了TCI系统性能要求的范围,但偏离度大于该范围,摆动度较大,提示使用Tackley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异丙酚TCI不适用于CPB下心脏手术的患者;4)小容量零平衡超滤(35ml·kg-1)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降低术后cTnI水平,CPB和零平衡超滤的联合作用使异丙酚血药浓度下降了30%~38%,但对麻醉深度没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09-03-01)

林春水,谢丰永,古妙宁,刘长涛,周枝凤[9](2009)在《颈内动、静脉血药浓度平衡时异丙酚在犬脑不同区域的摄取和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药浓度平衡时异丙酚在犬脑各解剖区域的摄取和分布特征。方法8只雄性12~18月健康杂种犬,体质量10~12kg,各以异丙酚7mg/kg静脉注射,续以70mg/(kg·h)恒速静脉输注。输注30min(T30)时取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各2ml,同时断头处死实验犬,解剖犬脑,取背侧丘脑、上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底丘脑、额叶、顶叶、颞叶、海马、扣带回、小脑、中脑、桥脑、延髓、颈髓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动、静脉血浆和脑组织异丙酚浓度。结果T30时颈内动、静脉血血浆异丙酚浓度分别为(6.16±1.02)、(6.17±1.00)μg/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异丙酚浓度(μg/g):上丘脑6.11±1.07、后丘脑6.14±0.98、下丘脑6.12±1.02、底丘脑6.15±1.00、额叶6.20±1.03、顶叶6.18±1.02、颞叶6.13±1.00、海马6.07±0.99、扣带回6.14±1.06、小脑6.15±1.00、中脑6.13±1.05、桥脑6.18±1.01、延髓6.15±0.93、颈髓6.13±1.00,各组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丘脑异丙酚浓度为(8.68±0.88)μg/g,明显高于上述各区域异丙酚浓度(P<0.05)。结论异丙酚恒速静脉输注30min时,犬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药浓度达平衡状态;除背侧丘脑异丙酚浓度较高外,异丙酚在犬脑各解剖区域分布均衡。(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张加强,孟凡民,秦秉玉,赵素真,牛全玉[10](2008)在《低温体外循环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异丙酚血药浓度及麻醉深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行低温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大脑状态指数(CSI)。记录CPB前、CPB开始后不同时间点的CSI、鼻咽温度、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红蛋白,并在相同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5ml,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发现CPB后2 min异丙酚血药浓度下降,30 min时上升至CPB前水平;CPB期间各时间点的CSI明显低于CPB前(P均<0.01),CPB停止后恢复至CPB前水平。认为低温CPB开始阶段,异丙酚血药浓度明显下降,30 min后恢复至CPB前水平;CSI在低温期间维持在较低水平,并随鼻咽温度下降而降低。异丙酚血药浓度与CSI的变化没有直线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8年32期)

异丙酚血药浓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胸外科手术是一项创伤性极大的手术,可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机体代谢、免疫及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一系列改变,不仅增加麻醉管理的难度,而且易导致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与病死率增加。因此,胸外科手术对麻醉处理的要求是极高的[1]。异丙酚是一种新型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主要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已成为麻醉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对异丙酚的研究多为靶控输注方式,此方法虽提高了静脉麻醉的精确度,但对仪器要求较高,花费较大。因此,本文就静脉注射异丙酚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丙酚血药浓度论文参考文献

[1].时志强.异丙酚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血药浓度检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2].冯锐,郑颖,张俊贞,王明霞,刘江.异丙酚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血药浓度检测[J].河北医药.2014

[3].陆玫竹,康焰,陈瑶,王波,尹万红.20%脂肪乳对家兔持续异丙酚输注血药浓度、分布容积及药理效应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4].汤井田,曹扬,肖嘉莹,郭曲练.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异丙酚血药浓度预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

[5].赵丽,张勤功,邓丽云,贾志勇,刘鑫.全身麻醉患者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和血药浓度检测[J].中国药业.2010

[6].冯颖辰,高旻,韩如泉,刘淑玲.单一靶控输注异丙酚不同血药浓度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9

[7].马友兵,王宏伟,林彦俊.老年人脑电双频指数、异丙酚血药浓度与镇静深度的相关性[J].华西医学.2009

[8].王江.体外循环中诸多因素对异丙酚血药浓度影响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

[9].林春水,谢丰永,古妙宁,刘长涛,周枝凤.颈内动、静脉血药浓度平衡时异丙酚在犬脑不同区域的摄取和分布[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

[10].张加强,孟凡民,秦秉玉,赵素真,牛全玉.低温体外循环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异丙酚血药浓度及麻醉深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8

论文知识图

组犬维持麻醉过程中各时间点异丙异丙酚血药浓度BP神经网络模型组犬维持麻醉过程中各时间点异丙组与BP组犬维持麻醉过程中各时间点~...一10小型犬维持麻醉过程中各时间点异异丙酚血药浓度与发作期棘波频率...

标签:;  ;  ;  ;  ;  ;  ;  

异丙酚血药浓度论文_时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