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黄雪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重点谈了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比较阅读的一些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比较阅读;阅读能力;创新思维;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黄雪,任教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宁明中学。

比较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内化能力的有效途径。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熟练运用比较阅读法,是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似点的文章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之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结构层次、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等诸方面的理解。近几年来,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不仅适合当今高考语文应试的需要,也适应当前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把有比较点的不同课文加以比较,看清这些作品在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点或相异点,便于理解记忆,同时培养了他们思维、想象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可以说,此种方法能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较阅读有多种方式,如横比、纵比、类比、对比等。语文教学中,把内容相关而有所不同的文章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异中求同探规律,同中求异看个性,往往会使原有的认识加深,甚或爆出新的思想火花。通过比较,已知和未知、旧知和新知建立了联系,既提高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化水平,又给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以后的课外阅读中高效率地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也是意义匪浅。

比较阅读的基本要领是“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通过比较找出共同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通过比较归纳出各自的特点,揭示个性特征。下面以高中语文教材为例,谈谈求同求异比较阅读的一些可借鉴的方法:

一、求同比较

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诗的结尾写道:“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里松柏梧桐,枝交叶接,鸳鸯相向,夜夜和鸣,象征刘、焦二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寄托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这一情节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和冯梦龙的《灌园叟晚逢仙女》的结尾都有相似之处。窦娥临刑前对天发下“血溅臼练”、“六月飞雪”和“楚州亢旱”三桩誓愿都应验;秋先被恶霸张委张霸迫害,花神出来惩治这两个恶人,将张委倒栽粪窖,张霸头破伤重而死。在我们所知道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这样的结局,如牛郎织女的“鹊桥”,屈原的“白衣白马而去”,《杜十娘》中“孙富的暴死”,梁祝的“化蝶”等,这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决不可能出现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却出现了,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法。我们读了以后相信它符合生活的真实,正是这些浪漫主义的写法,创造了浓郁的悲剧气氛,使主题逐步深化,构成了全剧的高潮,充满了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倘若不做这样的情节安排,而是按照当时社会时代生活的本来面目来设计情节,那么情节的发展则必然趋向悲剧。这样的情节处理不但读者不满意,作者也不满意,因为它违背了读者和作者的愿望。鲁迅先生在小说《药》的结尾处“凭空”给夏瑜的坟上添了一个花环,这不能说作者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心理和愿望。

再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写出了乐在山水、乐在盛会的情感。《滕王阁序》中极写山水之美,宴会之乐。滕王阁上的聚会,既有长辈如阎公者,又有童子如“我”者,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宴会之盛,好比当年睢园竹林之聚,文采风流,可比曹植谢灵运。良辰美景之中,有贤主,有嘉宾,有文人,有武士,难怪作者深深感叹:“四美具,二难并。”人生难逢的快慰之事都让作者享受到了。因此,他不断感叹:“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幸承恩于伟饯”,“奏流水以何惭”。

兰亭集会,是在山水明丽的会稽山阴,作者用简约的笔墨描写出集会时的情景:远有崇山峻岭,近有茂林修竹,天高地远,清风习习。群贤毕至,又为这青山绿水平添了几分高雅。他们来这里不是狂饮大嚼,不是猜拳行令,而是在曲水中漂起酒杯,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简洁的笔触,写尽了兰亭集会的流风雅韵。另外,王勃由宇宙之大想到人生渺小,由毕至的群贤想到自己“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虽“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于是,文章也由热情洋溢转为扼腕浩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并由“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自伤身世。王羲之由“快然自足”的“曾不知老之将至”,想到人生短暂,“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再旺盛的生命终要走向死亡。正因为生活美好,才引起诗人对生命的留恋。他们都有乐极生悲的感慨。

求同之妙,可以使学生从归纳比较中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性,从而完成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求异比较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化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历代骚人墨客对水的浩歌低吟,寓情寄意,同中有异,魅力无穷。且看: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⑤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⑦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⑨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①这是诗篇发端的一组句子,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扑面而来。大有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之势。正如《唐诗别裁》所说:“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②满纸萧瑟的秋气扑面而来,却衬以“不尽长江”的雄浑景象,令人肃然。③用“红胜火”的江花,衬“绿如蓝”的春水,既使人感到色彩的艳丽,又使人感到透明、静美的可爱,“能不忆江南”?④意思是说曾经见过浩瀚海洋的人,再见到别处的水,便觉得是那样的相形见绌,黯然失色。除了巫山绚丽缤纷的彩云,其他的云真不该叫云。诗人以比拟的手法,抒发了怀念爱妻的深厚感情。⑤诗人站在溪边,远望烟桥隐隐,近看桃花流水,禁不住向渔人问询:“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就在这吗?”这里对“桃花流水”的发问,显出了诗人的天真、质朴、单纯之美。⑥这两句诗的意境为:眼前万木枯萎,旷野益觉空旷,秋波明澈见底清江也愈觉其清。此时此境反衬出诗人的孤寂之心。⑦这两句摹写自然景色的清幽。月光像被洗过一样皎洁明亮,透过松林的缝隙洒到地上,斑斑驳驳;而雨水则汇成清泉,顺着石板静静的流淌。动静结合,优美怡人。给人以“诗中有画”的清新意境。⑧夕阳西沉,日暮雨急。水急舟横,无人问津。正是这种悠然漠然,蕴含着诗人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⑨由杨花到落红,谓杨花或花轻尘,或随流水,春光消逝,踪迹渺无,无限感伤。⑩这是豪放词的首创,滚滚大江,大气磅礴。“浪淘尽”将自然与人事纽结在一起,时空背景,极为宏阔。据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与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可见“大江东去”早就成了“豪放”词风的形象符号。

其实,世界上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中都包含着抽象的道理。这是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美无疑是由人创造的。从上述有关水的话题来看,之所以水的魅力无穷,是因为“它是人类种种性格在自然界中的物化。人们常常从水的观照中发现自己,或反思自己。”从而感悟出所包含的哲理。譬如,“水”的立意,实在丰富多彩:没有涓涓细流,就没有汪洋大海;离开群体,很快就干涸了;不放任自流,才能勇往直前;为奔向大海,即使粉身碎骨的跌落崖下,也毫不迟疑;无论怎样混浊,终会有澄清的时候;宁走一辈子的下坡路,也从不违背自然规律;柔弱的点点滴滴,照样能穿透礁岩、磨圆鹅卵石;即使从高处跌落下来,也是神采飞扬;静寂时如慈母的胸怀,一旦震怒,令人想起上帝的怒气;虽最为廉价,但世间万物,谁也离不开它;总是在冷热面前,显现出不同的面孔;在载舟的同时,也能覆舟;险恶之处,往往饰以旋涡的笑靥;洪流所至,既摧枯拉朽,又泥沙俱下,等等。

送别是千百年来诗人描写的内容之一,同是送别,然而风格迥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较,王勃的最好,它一洗送别诗中黯然销魂的情调,以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无伤感、凄怆之情,感情格调高昂,是送别诗中璀璨的明珠。

三、横向比较

比如学生在理解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时,往往受传统观念和各种参考资料对曹操形象分析的影响,在他们的心中,曹操是一个典型奸臣的代表,放大他性格中伪善奸恶的一面。这些同学忽略了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性格中必不可少的积极向上的一面,忽略了人的复杂性。即使注意到了复杂性,又忽略了复杂性格中的主导因素,他们往往过于肯定或否定人物行为的某一点,而缺少辩证意识。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比较曹操、刘备、孙权的作品,从其作看其人”。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性思考人物的性格。高中学生已经不再追问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们能够认识到人是复杂的,但他们还不会分析一个人性格中的主导因素,还不能根据人物的主导因素评断一个人的行为。

通过比较阅读作品之后,学生对曹操的文采、心胸、抱负等方面均有了认识,对曹操有了一个全面、准确的定位。同一时期的刘备和孙权无论在文学造诣、理想抱负还是在政治才能上是决不可能与曹操一语而论的。学生对曹操的认识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在教学实际中,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的应用可能因具体情况不同而各有偏重,但在许多时候,两者常常是并用的,以便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比较阅读不但适用于文学作品,也适用于其他文体。如议论文可以从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诸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文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方面也可以进行比较。比较阅读可以从内容上,也可以从形式上,但无论从哪方面都要注意他们的可比性,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选择好比较的对象,确定好比较点。语文教师要善于从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发现他们在内容或形式上的相似点或相异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比较阅读才能使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切忌盲目进行,让学生山南海北纵横乱谈,如果这样就太荒唐了,根本达不到阅读的目的。另外,比较阅读最忌浅尝辄止,一定要深入挖掘,从感性到理性,通过比较,透彻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以求逐步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祥芹.文章学探索[M].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2]林志浩.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3]文选与写作(1~4册)[Z].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4.

[4]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宁明中学

邮政编码:532500

ComparativeReadinginSeniorHighSchoolChineseTeaching

HUANGXue

Abstract:InChineseteaching,comparativereadingisaneffectivewaytocultivatestudents’understandingabilityandanalyzingability.ThispapermainlyexpoundssomefeasiblemethodsofimplementingcomparativereadinginseniorhighschoolChineseteachingpracticebasedontheauthor’steachingpractice.

Keywords:comparativereading;readingability;innovativethinking;Chineseteaching

标签:;  ;  ;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