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晶和取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取向,结晶,硅钢,晶体,路易斯,结晶度,脱碳。
结晶和取向论文文献综述
谢嘉宜,徐睿杰,雷彩红[1](2019)在《热处理温度对预取向聚乳酸薄膜结晶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XRD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预取向聚乳酸(PLA)薄膜晶体结构的影响,发现:70℃热处理时,非晶相可以不通过中间相直接转化成α'晶体。同时给出了PLA晶体结构在不同温度下的转变过程。在70~80℃热处理温度下,仅有α'晶体生成;并且受预取向结构的影响,晶体的形成速度增加,但晶体的尺寸增长较少。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到90~100℃,部分α'晶体转化为α晶体,但α'晶体的总体含量仍然高于α晶体,α'晶体的尺寸增长明显。在110℃热处理时,大部分α'晶体直接转化成α晶体,并且有新的α晶体生成,此时的α'晶体的生长较少。当热处理温度进一步提高,仅形成α晶体,晶体尺寸增大。(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梁明慧,海士坤,张伟娜,于翔[2](2019)在《取向与润湿作用对PEG-b-PCL超薄膜结晶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液旋涂与取向法制备了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PEG-b-PCL)超薄膜,然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系统地表征了PEG-b-PCL超薄膜晶体形貌、结构以及片晶厚度的取向依赖性。结果表明:利用超薄膜形貌证实了取向有利于共聚物的结晶;随着取向速度的提高,去润湿孔径不断增大,片晶厚度也逐渐增大,由多孔片晶转变为树枝状晶体。因此可通过取向控制超薄膜的晶体结构。(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储双杰,沈侃毅,沙玉辉,陈曦[3](2019)在《无取向硅钢形变储能取向依赖性及其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无取向硅钢冷轧过程中不同初始织构组分的取向流动与形变储能累积。结果表明:冷轧后形成了较强的α,γ形变织构和较弱的λ形变织构。再结晶织构由γ,α,η和λ织构组成,其取向密度依赖于冷轧压下率。随冷轧压下率增大,λ再结晶织构逐渐增强,η织构先增强后减弱,γ织构先减弱后增强,α织构稍有弱化。冷轧过程中形变储能累积具有明显的初始取向依赖性,初始γ取向储能累积速率在低于50%压下率时与初始α取向接近,高于50%压下率时则明显大于后者,初始λ取向储能累积速率始终显著低于γ和α取向,转至同一形变取向的不同初始取向间的储能累积也会产生差异。冷轧过程中不同初始织构组分的取向流动与形变储能累积规律,决定了无取向硅钢再结晶织构组分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张志男,金自力,张欣,李东岳[4](2019)在《稀土及初次再结晶退火工艺对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稀土及初次再结晶退火的气氛、温度、时间和成分因素对取向硅钢脱碳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这些影响因素的主次要顺序,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初次再结晶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并采用EBSD技术分析了稀土元素对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退火的影响.结果表明: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退火脱碳效果的影响因素依次为退火气氛、时间、温度和稀土元素.当温度为830℃、时间7 min、N2∶H2的比例为3∶1,加入稀土元素对脱碳效果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锦燕,孙敏[5](2019)在《注塑成型制品结晶取向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注塑成型时非等温、非稳态的流动过程,使聚合物各部分经历不同的热历史和力历史,产生多样的晶体和取向结构。通过黏性流体力学基本方程,计算注塑流体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根据Avrami方程和晶体成核速率与第一法向应力差的关系模型模拟剪切流场对聚合物结晶动力学的加速作用,结合熔体结晶度的发展模拟制品不同位置沿厚度方向的取向。指出剪切速率较大的近模壁处呈现高度取向层,在中心层剪切速率低、取向因子小,呈现自由取向。(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朱蓉[6](2019)在《中温取向硅钢27Q120组织、织构演变及再结晶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取向硅钢具有高磁感、低铁损的特性,主要用于制作各种变压器铁芯和大型发电机的定子铁芯,是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软磁材料。传统取向硅钢生产时必须对铸坯进行1350℃以上的高温加热,使铸坯中粗大的MnS和AlN等重新固溶在基体中,再在热轧过程中析出细小而弥散的抑制剂,从而抑制初次晶粒的长大。但是高温加热会导致几乎5%的烧损、能源浪费、成材率低和磁性能不稳定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降低铸坯加热温度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中温加热工艺对普通取向硅钢进行工业化试制,对其不同工序下的组织、织构及析出物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温退火过程中的升温速率进行研究,讨论升温速率对二次再结晶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热轧板组织主要分为表层再结晶区、中心层纤维组织区及中间过渡层叁个区域,相比于初次试制,提高终轧与卷取温度命中率后,热轧板表层平均晶粒尺寸由42.81μm提高到了43.92μm,占比由17%提高到了44%,中心层的占比也由38.67%降到了33.19%,相应热轧板表层的Goss织构含量由3.65%提高到了7.80%,抑制剂的平均直径由13.92nm降到了9.08nm,Zener因子由218.97mm~(-1)提高到了435.12mm~(-1);初次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由19μm降到了16μm,抑制剂的平均直径分别为21.63nm、21.69nm,没有差别,但Zener因子由218.76mm~(-1)提高到了452.32mm~(-1);成品的平均晶粒尺寸由9.41mm提高到了17.57mm。(2)升温速率由20℃/h提高到30℃/h,二次再结晶的开始温度由1000℃降到了990℃,二次再结晶结束温度均为1025℃;升温速率提高至40℃/h,二次再结晶结束温度为1050℃。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二次再结晶开始温度降低,结束温度升高,完成温度区间跨度增加。(3)升温至990℃时,20℃/h升温速率下抑制剂的平均直径为17.52nm,分布密度为1.16×10~(15)个/cm~3;30℃/h升温速率下抑制剂平均直径为18.61nm,分布密度为7.90×10~(14)个/cm~3。随着升温速率增加,析出相粗化,分布密度降低。(4)相比于20℃/h,30℃/h升温速率下925℃时除了γ纤维织构及分布在{112}<110>至{111}<110>区间的α纤维织构,还存在少量旋转立方织构,950℃时旋转立方织构消失。(5)经优化后磁感应强度达到1.885T,铁损为1.10W/Kg,达到27Q110牌号水平。(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丁毅,候敏娜,徐玉增,田瀛,吴燕[7](2019)在《有机-无机铅卤钙钛矿的结晶取向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醋酸甲胺(MAAc)作为一步法制备工艺的添加剂,有效避免了反溶剂的滴加过程,并实现了MAPbI_3钙钛矿在(112)/(200)面的取向结晶,而非传统的(110)/(200)面。沿(112)/(200)面结晶的钙钛矿薄膜表现出良好的光电性能,相应太阳电池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可达18.9%。发现,随着前躯体溶液中MAAc含量的增加,结晶取向将由(110)/(200)面转为(112)/(200)面。而且,(112)/(200)面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当MAAc含量增加到13%时,晶粒尺寸甚至超过5mm。钙钛矿晶体由(110)/(200)面向(112)/(200)面的重构是引入醋酸根(Ac)阴离子导致的,这有效避免了在钙钛矿薄膜中形成孔洞而暴露基底。MAAc辅助生成的钙钛矿薄膜光吸收性能优异,载流子寿命较长,缺陷态密度较低。然而,相应太阳电池的效率与晶粒尺寸并不正相关。由于(112)/(200)面与基底平行,因此可能是载流子传输的各向异性影响了太阳电池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醋酸根阴离子辅助晶体重构模型。以上结果表明使用MAAc作为添加剂是一种制备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的简便可行的工艺。(本文来源于《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5-25)
曾文,邱日盛,栾佰峰,陶勃然,刘庆[8](2019)在《氢含量对再结晶Zr-Sn-Nb管材氢化物微观结构及取向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已有较多锆合金氢化物的研究,但对于较高氢含量中锆合金氢化物的研究较少。首先对Zr-Sn-Nb管材在400℃下气相渗氢,通过保温不同时间获得具有3种不同氢含量(147、340、1480μg/g)的渗氢样品。随后采用OM、SEM、TEM和EBSD表征技术,研究了Zr-Sn-Nb管材中氢化物的微观结构与基体的晶体学取向关系。结果表明:氢含量影响管材中氢化物的取向,α-Zr基体与氢化物之间存在(0001)_α//{111}δ和{1017}α//{111}δ2种取向关系。EBSD分析表明,氢化物从一个基体晶粒向另一个基体晶粒生长时取向会随着基体晶粒取向的变化而变化。部分锆基体晶粒内同时有晶内氢化物和晶间氢化物,而只有晶内氢化物与锆基体有晶体学取向关系。(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张连腾,周全,袁源平,谭震林[9](2019)在《直流磁场对Mg-Y-Cu-Sn合金结晶取向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Mg-Y-Cu合金中添加0.4%Sn的基础上,研究了0~1.4T的直流磁场对Mg-Y-Cu-Sn合金凝固组织、结晶取向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磁感应强度增加,合金的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转折点为0.35T,其第二相体积分数变化规律与之相反。随着磁感应强度增加,合金的结晶取向不断变化;当磁感应强度为0.7T时,α-Mg在(100)面的衍射峰增强,形成了明显的结晶取向,此时合金的抗拉强度最高,但伸长率最低;当磁感应强度为1.4T时,α-Mg在(002)面、(101)面形成了明显的结晶取向,此时合金的综其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较无磁场处理时分别提高了34.5%和32%。(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04期)
于亮,葛陈程,陈世昌,杨志超,曾卫卫[10](2019)在《热处理温度对高强涤纶工业丝结晶与取向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对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二维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高强涤纶工业丝分别经过25,75,125,175,225℃温度热处理后其结晶度和晶区取向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较低的热处理温度区域(25~75℃),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高强涤纶工业丝的非晶区分子链段开始活动,晶区结构变得松散,结晶度下降,进一步升高热处理温度至125℃时,纤维晶区发生重结晶现象,结晶度略微增长,而热处理温度升高至175~225℃时,纤维逐渐熔融,结晶度显着下降;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高强涤纶工业丝(010)晶面和(100)晶面的晶区取向度降低,(-110)晶面的晶区取向度增加,但纤维的晶区总取向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主要是由(-110)晶面的晶区取向度增加导致。(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结晶和取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溶液旋涂与取向法制备了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PEG-b-PCL)超薄膜,然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系统地表征了PEG-b-PCL超薄膜晶体形貌、结构以及片晶厚度的取向依赖性。结果表明:利用超薄膜形貌证实了取向有利于共聚物的结晶;随着取向速度的提高,去润湿孔径不断增大,片晶厚度也逐渐增大,由多孔片晶转变为树枝状晶体。因此可通过取向控制超薄膜的晶体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晶和取向论文参考文献
[1].谢嘉宜,徐睿杰,雷彩红.热处理温度对预取向聚乳酸薄膜结晶结构的影响[J].云南化工.2019
[2].梁明慧,海士坤,张伟娜,于翔.取向与润湿作用对PEG-b-PCL超薄膜结晶行为的影响[J].塑料科技.2019
[3].储双杰,沈侃毅,沙玉辉,陈曦.无取向硅钢形变储能取向依赖性及其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9
[4].张志男,金自力,张欣,李东岳.稀土及初次再结晶退火工艺对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9
[5].王锦燕,孙敏.注塑成型制品结晶取向数值模拟[J].塑料科技.2019
[6].朱蓉.中温取向硅钢27Q120组织、织构演变及再结晶控制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
[7].丁毅,候敏娜,徐玉增,田瀛,吴燕.有机-无机铅卤钙钛矿的结晶取向重构[C].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8].曾文,邱日盛,栾佰峰,陶勃然,刘庆.氢含量对再结晶Zr-Sn-Nb管材氢化物微观结构及取向的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9].张连腾,周全,袁源平,谭震林.直流磁场对Mg-Y-Cu-Sn合金结晶取向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10].于亮,葛陈程,陈世昌,杨志超,曾卫卫.热处理温度对高强涤纶工业丝结晶与取向性能的影响[J].合成纤维工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