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酶反应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机理,零点能,氧化亚氮,多聚甲醛,己烯,碳氢。
酶反应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薛洪海,彭菲,唐晓剑,汪雨薇[1](2019)在《水溶液中硝基芘的光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降解动力学模型,对水溶液中2种硝基芘(nitropyrenes,NPs)——1-硝基芘和1,8-二硝基芘光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NPs浓度、光敏剂(H2O2、NO2-、NO3-)、pH值及甲醇等对NPs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NPs在紫外光照射下均发生了降解,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提高1,8-二硝基芘初始浓度,其降解减慢;3种光敏剂均促进了NPs的降解;强酸和强碱条件均加速了NPs的降解,且在酸性条件下降解更快;甲醇也能促进NPs的降解,且随甲醇浓度增加NPs降解变快;此外,基于降解反应前后反应液pH值的变化,推测在NPs光解过程中可能发生了脱硝基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陈亮,王春波[2](2019)在《CFB锅炉内石灰石同时煅烧/硫化反应动力学及孔结构演变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石灰石的分解、CaO烧结和硫化,建立石灰石同时煅烧/硫化反应的随机孔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并采用该模型研究温度、粒径和SO_2浓度等因素对同时煅烧/硫化反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循环流化床内石灰石煅烧反应同时发生硫化反应,所生成的CaSO_4阻碍了煅烧反应,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孔壁面CaSO_4产物层阻碍CO_2从煅烧部位向颗粒孔道扩散,以及CaSO_4阻碍颗粒孔道内CO_2向颗粒外扩散。硫化反应中,由于CaSO_4的生成而导致的颗粒表层孔隙的快速堵塞是颗粒整体硫化速度下降、硫化程度低于理论值的主要原因。850~910℃范围内反应温度升高明显加速石灰石分解的速度;温度升高增加快速硫化反应阶段的反应速度,但由于颗粒表层以更快的速度发生堵塞而更早地进入慢速硫化反应阶段,导致反应进行到90min时的硫化转化率变化不大。颗粒粒径下降加速硫化反应速度;对于0.4%SO_2气氛中850℃下的反应,粒径对煅烧速度在100s前后的影响不同。在100s之前,硫化反应进行程度较低,煅烧反应速度受CaSO_4的阻碍作用弱,煅烧速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加;100s之后CaSO_4对煅烧速度的阻碍作用显现,粒径越小,CaSO_4积累量越大,对煅烧速度的阻碍越明显,致使100s后煅烧速度随粒径减小而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刘毅[3](2019)在《燃煤烟气中SO_3气相生成的实验与反应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在燃煤烟气中SO_3的气相生成机理,进行了SO_3气相生成实验以及Chemkin反应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温度和烟气成分对SO_3的气相生成有很大影响。提高温度,SO_3生成率先增加后下降,而最大的SO_3生成率对应的温度为1 000℃左右。SO_3的气相生成在高温时以SO_2和O自由基反应为主,在中低温时SO_3的生成以两条途径为主:一是通过中间产物HOSO_2与O_2反应;二是通过SO_2与NO_2直接反应。提高SO_2的体积分数可以促进SO_3的形成,但SO_3生成率随SO_2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O_2体积分数的增加促进了O和OH自由基的形成,使SO_2更易向SO_3转化。H_2O的存在促进了HOSO_2的生成,提高了SO_3生成率,但是水蒸气体积分数高于15%后,SO_3生成率趋于稳定。SO_3的气相生成率基本在0.2%~1.8%范围内。(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郑东,熊鹏飞,钟北京[4](2019)在《NOFBX新型绿色推进剂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具有绿色无毒、高性能、低成本等诸多优势的N_2O-C_2烃类燃料单元复合推进剂(即NOFBX)为对象,首先发展了包含52组分、325反应的燃烧化学反应机理模型。该机理不仅能够准确计算N_2O热解过程中重要组分的分布,而且能够在较宽的温度、压力、化学计量比范围内准确预测N_2O-C_2烃类燃料体系的着火延迟时间和层流火焰传播速度。鉴于本文提出的N_2O-C_2烃类燃料反应机理具有机理规模小、实验验证充分的特点,有望在NOFBX发动机的多维燃烧数值模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方维海[5](2019)在《自由基反应动力学模拟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基参与的反应动力学过程,实验上难以探测,理论计算模拟也面临诸多的挑战。最近贵州民族大学龙波教授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Truhlar课题组合作,巧妙设计了电子结构计算策略,定量准确地模拟了CH_3O自由基和叁重态O_2分子的反应途径和动力学,相关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1。作者首先用精确的CCSD(T)-F12电子结构方法,结合不同的基组,优(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徐亚荣,蒋斌波,冯丽梅,朱学栋[6](2019)在《甲醇制芳烃(MTA)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消除内、外扩散对反应过程的影响下,研究了甲醇制芳烃的反应动力学,采用基团集总的方法,按照MDOH、C1烃、烯烃、烷烃、芳烃等5个集总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偏差很小,说明建立的模型是真实可靠的,为该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聚酯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李斌,何辉,张秋月,刘金平,丁伯发[7](2019)在《硝酸体系中铂催化肼还原U(Ⅵ)的反应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硝酸体系中以肼为还原剂、铂黑为催化剂催化还原U(Ⅵ)的动力学研究。通过考察U(Ⅵ)浓度、肼浓度、酸度以及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初始动力学速率方程为-dc(UO~(2+)_2)dt=kc~(0.44)(■)c~(0.19)(N_2H~+_5)c~(-0.23)(H~+),在60℃、固液比r_(S/L)=2.0 g/L时,速率常数k=2.6×10~(-3)(mol/L)~(0.6)/min。研究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75℃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过程由动力学控制转变为扩散控制过程。对比了硝酸体系与高氯酸体系的反应动力学实验数据,发现相同条件下硝酸体系的反应速率明显低于高氯酸体系,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9年06期)
郭帅,衣雪,车德勇,刘洪鹏,孙佰仲[8](2019)在《钠盐对玉米秸秆热解气生成规律影响及反应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焚烧严重,造成环境污染,其合理消纳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该文利用微型流化床与过程质谱联用仪研究在床温分别为550、600、650、700及750℃添加Na2CO3和NaCl的玉米秸秆热解气相产物(CO、CO2、CH4、H2)的析出特性,并采用等温模型拟合法计算了单组分气体产物生成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4种热解气体产物的释放强度均有所增大,其中CO的变化程度最大。同时,添加钠盐后,各种气体释放起始时间差逐渐减小,说明钠盐促进了热解反应的进行。其中,添加Na2CO3后热解产生的CO、CO2和CH4的速率明显变快,表明其对含炭气相组分的生成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添加NaCl后H2的生成速率明显加快,说明NaCl对H2生成具有选择性催化作用。此外,秸秆热解中不同气相产物生成反应活化能的计算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该文通过热解制备可燃气的方式以期为玉米秸秆的处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李鑫钢,闫宇陶,王瑞,李洪,高鑫[9](2019)在《可逆反应辅助煤基乙二醇分离精制——缩醛交换反应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煤制乙二醇生产工艺中依然存在分离精制技术难题,即副产物1,2–丁二醇与乙二醇存在共沸现象,且相对挥发度极低,常规精馏分离方法能耗高、收率低、产品质量差。针对此难题,课题组前期提出一种利用可逆反应来强化分离精制的新方法,但该方法中缩醛反应步骤存在缩醛交换过程,对该工艺的设计计算造成较大影响。作者主要针对缩醛反应步骤中的1,2–丁二醇与2–乙基–1,3–二氧戊环的缩醛交换反应动力学进行探究,通过催化剂粒径、研究转速、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物进料摩尔比例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得到了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70.48 kJ/mol和80.14 kJ/mol,正逆反应的指前因子分别为3.79×1010 L/(mol·min·g)和1.95×1012 L/(mol·min·g),采用二级拟均相模型可以很好的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还表明该反应为可逆放热反应,反应热为–7.83 kJ/mol。通过该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发现,合理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有效提高1,2–丁二醇转化率,降低乙二醇转化率,从而实现分离,为该过程的模拟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有助于工业化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姜翠玉,夏洋峰,王芳珠,赵德志,刘长龙[10](2019)在《Prins反应合成柴油调合组分的反应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考察1-己烯和甲醛的Prins反应产物的性质,对该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己烯和甲醛的Prins反应产物有2-丙基呋喃、3-庚烯-1-醇、2-庚烯-1-醇、4-丁基-1,3-二氧六环、3-甲氧基-2-庚烯-1-醇及6-丁基-1,3,5-叁氧八环等6种产物,混合产物密度为940 kg/m~3,体积热值为32.52 MJ/m~3,氧质量分数为23.54%,凝点为-60℃,冷滤点-40℃,与-35号车用柴油调合后,其理化指标要明显优于-35~#车用柴油,满足高原地区对柴油性能的要求;1-己烯和甲醛的Prins反应的动力学模型中,反应级数为3.59,反应活化能E_a=135.03 kJ/mol,指前因子A_o=3.29×10~(15)。(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酶反应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合考虑石灰石的分解、CaO烧结和硫化,建立石灰石同时煅烧/硫化反应的随机孔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并采用该模型研究温度、粒径和SO_2浓度等因素对同时煅烧/硫化反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循环流化床内石灰石煅烧反应同时发生硫化反应,所生成的CaSO_4阻碍了煅烧反应,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孔壁面CaSO_4产物层阻碍CO_2从煅烧部位向颗粒孔道扩散,以及CaSO_4阻碍颗粒孔道内CO_2向颗粒外扩散。硫化反应中,由于CaSO_4的生成而导致的颗粒表层孔隙的快速堵塞是颗粒整体硫化速度下降、硫化程度低于理论值的主要原因。850~910℃范围内反应温度升高明显加速石灰石分解的速度;温度升高增加快速硫化反应阶段的反应速度,但由于颗粒表层以更快的速度发生堵塞而更早地进入慢速硫化反应阶段,导致反应进行到90min时的硫化转化率变化不大。颗粒粒径下降加速硫化反应速度;对于0.4%SO_2气氛中850℃下的反应,粒径对煅烧速度在100s前后的影响不同。在100s之前,硫化反应进行程度较低,煅烧反应速度受CaSO_4的阻碍作用弱,煅烧速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加;100s之后CaSO_4对煅烧速度的阻碍作用显现,粒径越小,CaSO_4积累量越大,对煅烧速度的阻碍越明显,致使100s后煅烧速度随粒径减小而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酶反应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薛洪海,彭菲,唐晓剑,汪雨薇.水溶液中硝基芘的光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影响因素[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亮,王春波.CFB锅炉内石灰石同时煅烧/硫化反应动力学及孔结构演变模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3].刘毅.燃煤烟气中SO_3气相生成的实验与反应动力学研究[J].锅炉技术.2019
[4].郑东,熊鹏飞,钟北京.NOFBX新型绿色推进剂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J].物理化学学报.2019
[5].方维海.自由基反应动力学模拟新策略[J].物理化学学报.2019
[6].徐亚荣,蒋斌波,冯丽梅,朱学栋.甲醇制芳烃(MTA)反应动力学的研究[J].聚酯工业.2019
[7].李斌,何辉,张秋月,刘金平,丁伯发.硝酸体系中铂催化肼还原U(Ⅵ)的反应动力学[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9
[8].郭帅,衣雪,车德勇,刘洪鹏,孙佰仲.钠盐对玉米秸秆热解气生成规律影响及反应动力学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9
[9].李鑫钢,闫宇陶,王瑞,李洪,高鑫.可逆反应辅助煤基乙二醇分离精制——缩醛交换反应动力学[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10].姜翠玉,夏洋峰,王芳珠,赵德志,刘长龙.Prins反应合成柴油调合组分的反应动力学[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