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胺三唑论文-朱蕾,段梦园,张晓娟,李娟,鞠瑞

羧胺三唑论文-朱蕾,段梦园,张晓娟,李娟,鞠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羧胺三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羧胺叁唑,佐剂性关节炎,巨噬细胞,细胞因子

羧胺三唑论文文献综述

朱蕾,段梦园,张晓娟,李娟,鞠瑞[1](2018)在《羧胺叁唑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羧胺叁唑(CAI)体外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AA模型,无菌制备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加CAI(10、20和40μmol/L)体外培养;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Trans AM试剂盒检测核蛋白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CAI(20、40μmol/L)能够明显降低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减少细胞内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同时也能够抑制核内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P<0.05,P<0.01)。结论 CAI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而减少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TNF-α、IL-1β和IL-6等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CAI的抗关节炎作用可能与上述机制有关。(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06期)

陶章[2](2018)在《基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羧胺叁唑拮抗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最常见类型,目前IPF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推荐的治疗方法中,目前为止临床上均缺乏足够证据其有效性,并且IPF平均生存时间仅约3年左右,所以探索新的并且有效的治疗IPF方法是目前非常紧迫而艰难的课题。最近的研究证实,羧胺叁唑(Carboxyamidotriazole,CAI)不但可以抗肿瘤,而且具有抗炎作用,国内外有学者报导羧胺叁唑可以减少IL-1β、TNF-α和IL-6等促炎细胞因子浸润,抑制滑膜增生,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亦报道了羧胺叁唑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一位学者在博士论文中从调节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细胞因子角度报道了羧胺叁唑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对羧胺叁唑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做了初步探讨,细胞因子网络庞大而复杂,有众多信号通路,羧胺叁唑影响的细胞因子从哪些信号通路起抗纤维化作用?除了该文中检测出的细胞因子以外,羧胺叁唑是否还调节了其他细胞因子抗肺纤维化?多大的羧胺叁唑剂量能起最佳的抗肺纤维化效果?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从这些问题出发设计了该实验,更进一步探讨羧胺叁唑拮抗小鼠肺纤维化作用。实验一目的不同博莱霉素给药方式致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比较,以选用最为简便及成模率高同时肺纤维化在肺组织中分布均匀的方法,从而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成五组,气管内造模组(气管内组):一次性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3.5 mg/kg;尾静脉造模1组(尾静脉1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80mg/kg(0.2ml);尾静脉造模2组(尾静脉2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mg/kg(0.2ml),尾静脉造模3组(尾静脉3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300 mg/kg(0.2ml);空白对照组(空白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生理盐水0.2 ml。观察指标:小鼠一般情况,小鼠死亡情况,肺脏外观,肺组织病理切片,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1、28天时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尾静脉-3组(75%)、尾静脉-2组和气管内组(均为50%)、尾静脉-1组(25%)、空白组(无死亡)。2、HE染色肺组织病理标本纤维化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尾静脉-3组、尾静脉-2组和气管内组、尾静脉-1组、空白组,空白组未见肺纤维化。3、各组小鼠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尾静脉-3组(0.621μg/mg)、尾静脉-2组(0.599±0.015μg/mg)、气管内组(0.572±0.019μg/mg)、尾静脉-1组(0.512±0.012μg/mg)和空白组(0.439±0.009μg/mg)。结论尾静脉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肺纤维化模型具有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病死率低,纤维化病变均匀分布在胸膜下等特点,值得推广。实验二目的探索不同剂量的羧胺叁唑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探寻出最佳羧胺叁唑的剂量。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各10只小鼠:空白对照组(空白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N.S.0.2 ml后,给予PEG400溶液0.1ml/10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博莱霉素组(BLM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PEG400溶液0.1 ml/10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羧胺叁唑-1组(CAI-1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羧胺叁唑溶液0.1 ml/10g(羧胺叁唑溶液10 m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羧胺叁唑-2组(CAI-2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羧胺叁唑溶液0.1ml/10g(羧胺叁唑溶液20m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羧胺叁唑-3组(CAI-3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羧胺叁唑溶液0.1 ml/10g(羧胺叁唑溶液40m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观察指标:小鼠一般情况,体重,肺系数,小鼠生存分析,肺组织病理切片,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的细胞因子TGF-β1和IFN-γ含量。结果1、体重各组各时点体重比较如下:第7天时,各组体重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叁个羧胺叁唑组和博莱霉素组体重相近(P>0.05)。第14天时,各组体重仍低于空白组(P<0.05),除博莱霉素组外,叁个羧胺叁唑组小鼠体重已经开始稳步增加,其中羧胺叁唑-3组体重增加明显,与博莱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时,除博莱霉素组外,叁个羧胺叁唑组小鼠体重较博莱霉素组平稳增加(P<0.05),其中羧胺叁唑-3组小鼠增加最多。2、肺系数各组各时间点肺系数比较如下:第28天时,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肺系数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博莱霉素组和叁个羧胺叁唑组肺系数依次降低,羧胺叁唑-3组最低,其中羧胺叁唑-2组和羧胺叁唑-3组小鼠肺系数与博莱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羧胺叁唑-1组和羧胺叁唑-3组小鼠肺系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小鼠生存分析28天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1组(均为50%)、羧胺叁唑-2组(40%)、羧胺叁唑-3组(为30%)、空白组(无死亡)。平均生存天数正好与前者相反。从生存曲线来看,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2组和羧胺叁唑-3组生存曲线明显分开,在3个治疗组之间,前14天有部分重迭,14天之后生存曲线彼此分开。4、实验第28天时各组HE染色肺组织病理标本纤维化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博莱霉素组、羧胺叁唑-1组、羧胺叁唑-2组、羧胺叁唑-3组、空白组,空白组未见肺纤维化。将病理切片编秩,五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中空白组小鼠第28天肺组织图片,血管周围见少量蓝色胶原纤维;博莱霉素组见大片的肺实变,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中间见到大等量蓝色胶原沉积;羧胺叁唑1~3组小鼠第28天肺组织图片,肺组织实变、炎细胞浸润和蓝色胶原沉积逐渐减轻。28天时小鼠肺组织胶原染色后胶原纤维面积占视野肺组织面积的百分比五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第28天时各组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和肺组织匀浆中TGF-β1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博莱霉素组、羧胺叁唑-1组、羧胺叁唑-2组、羧胺叁唑-3组和空白组,肺组织匀浆中IFN-γ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羧胺三唑-3组,羧胺叁唑-2组,羧胺叁唑-1组,博莱霉素组,空白组。五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胺叁唑可减轻博莱霉素致小鼠的肺纤维化,胃内灌注羧胺叁唑溶液40 mg/kg效果更佳,作用机制与羧胺叁唑对TGF-β1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有关。实验三目的探讨基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羧胺叁唑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检测在抗纤维化过程中可能调节的细胞因子,对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做进一步探讨。方法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叁组,每组各15只小鼠:空白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N.S.0.2 ml后,给予PEG400溶液0.1 ml/10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后给予N.S.0.2 ml腹腔注射,每天一次,直到小鼠被处死。博莱霉素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PEG400溶液0.1 ml/10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羧胺叁唑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羧胺叁唑溶液0.1ml/10g(羧胺叁唑溶液40 m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观察指标:小鼠一般情况,体重,肺系数,小鼠生存分析,肺组织病理切片,肺组织胶原染色,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的细胞因子TGF-β1、IFN-γ、MMP-9和TIMP-1含量,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信号通路中TGF-β1、smad2和smad3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信号通路中TGF-β1、smad2和smad3的表达量。结果1、体重第7天时,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小鼠体重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羧胺叁唑组和博莱霉素组体重相近(P>0.05)。第14天时,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小鼠体重低于空白组(P<0.05),羧胺叁唑组小鼠体重已经开始稳步增加,与博莱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时,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小鼠体重仍低于空白组(P<0.05),且差距拉大,羧胺叁唑组小鼠体重已经稳步增加,与博莱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系数第28天时,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肺系数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博莱霉素组肺系数最高,羧胺叁唑组其次,羧胺叁唑组小鼠肺系数与博莱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小鼠生存分析28天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博莱霉素组(为50%)、羧胺叁唑组(为30%)、空白组(无死亡)。空白组、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在14天后生存曲线明显分开。4、第28天各组HE染色肺组织病理标本纤维化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博莱霉素组、羧胺叁唑组、空白组,空白组未见肺纤维化。将病理切片编秩,叁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Masson染色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在实验第28天时,羧胺叁唑组肺组织内的胶原沉积明显低于博莱霉素组。小鼠肺组织胶原染色后胶原纤维面积占视野肺组织面积的百分比叁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第28天时各组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和肺组织匀浆中TGF-β1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博莱霉素组、羧胺叁唑组和空白组。肺组织匀浆中IFN-γ含量依次为羧胺三唑组、博莱霉素组和空白组,且各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天时叁组肺组织匀浆中MMP-9含量分别为空白组(325.560±34.210 ng/ml)、博莱霉素组(362.512±62.231ng/ml)和羧胺叁唑组(349.751±45.391 ng/ml),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时叁组肺组织匀浆中TIMP-1含量分别为空白组(72.824±5.530ng/ml)、博莱霉素组(369.250±57.508 ng/ml)和羧胺叁唑组(246.208±20.572ng/ml),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7、第28天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1、smad2和smad3的表达情况,以探讨羧胺叁唑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介导的致纤维化作用,进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空白组小鼠在肺组织中TGF-β1、smad2和smad3未见明显或见微弱表达,博莱霉素组中肺组织中见大量表达,羧胺叁唑组肺组织中见表达明显减少。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叁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阳性着色的灰度值,叁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8、第28天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1、smad2和smad3的表达量,小鼠TGF-β1蛋白表达趋势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TGF-β1含量表达均有增加,羧胺叁唑组较博莱霉素组明显减少,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小鼠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趋势与TGF-β1相似,与空白组比较,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均有增加,羧胺叁唑组较博莱霉素组明显减少,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羧胺叁唑可有效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介导的致纤维化作用,羧胺叁唑通过前者抑制TGF-β1、smad2及smad3在肺组织中的过度表达,调节肺组织匀浆中IFN-γ、TGF-β1、MMP-9和TIMP-1等细胞因子含量,进而有效改善模型小鼠肺泡炎症及肺纤维化程度。(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晓娟[3](2018)在《羧胺叁唑对干燥综合征NOD小鼠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外分泌腺的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特别是T淋巴细胞以及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导致腺体功能的破坏。患者常出现口腔、眼睛、皮肤和阴道的干涩。除了局部症状外,还可累及呼吸、血液、神经等全身其他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SS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患者症状,阻止疾病的发展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包括缓解口干、眼干的对症治疗,出现重要器官受累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由于上述疗法无法根治SS,且副作用较大,因此寻找新型的副作用小的有效治疗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竣胺叁唑(Carboxyamidotriazole,CAI)是一种非细胞毒类的抗肿瘤药物,本课题组在深入研究CAI药理作用的过程中发现,CAI还具有显着的抗炎作用,对于多种急、慢性炎症模型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具有良好的疗效,尤其是CAI的抗炎作用是通过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实现的。在这些炎症模型中,CAI能够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炎性部位以及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而NF-κB通路活化和细胞因子增加在SS的病理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自发型干燥综合征NOD小鼠模型上,全面评价CAI对SS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此外,鉴于腺上皮细胞既是SS发病中免疫损伤的靶细胞,又是炎症迁延和腺体损伤的重要参与者,我们建立小鼠颌下腺上皮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进一步在体外细胞水平评价CAI对腺上皮细胞的作用。研究方法采用自发型干燥综合征NOD小鼠模型,分为PEG400组、CAI低剂量组(20 mg/kg)、CAI 高剂量组(40mg/kg)和阳性药白芍总苷(totalglucosides of paeony,TGP)组;ICR小鼠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给药组小鼠从第4周龄开始给药,持续至20周龄。观察并测量小鼠体重,饮水量,唾液流量,血糖水平,颌下腺、脾脏和胰腺重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自身抗体水平(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组织切片HE染色检测颌下腺和胰腺的病理学变化;电化学发光(eletrochemilunescence,ECL)技术检测颌下腺组织中 IL-1β、IL-4 和 CXCLl/GRO-α(melanoma growth-stimulatoryactivity/growth regulated protein-α)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颌下腺组织中NF-κB p65和IKBα的表达情况。在体外实验中,采用IV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小鼠颌下腺上皮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台盼蓝染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分别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或TNF-α刺激细胞,给予上述刺激的同时给予溶剂对照(DMSO)、CAI20μmol/L和CAI40μmol/L,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6水平。研究结果1.PEG 400组小鼠的饮水量从第11周龄开始较Control组明显增多(P<0.05),且随周龄的增长饮水量增加的程度明显加大。CAI(20和40 mg/kg)组小鼠的饮水量均从第14周龄开始增加(P<0.05),提示,CAI可推迟NOD小鼠饮水量增加的发病时间。另外,与PEG 400组相比,CAI(20和40 mg/kg)组分别从第16周龄和第15周龄开始,明显缓解NOD小鼠饮水量增加的症状(P<0.05和 P0.01)。2.在第12周龄和第20周龄测量小鼠的唾液流量,结果显示,PEG 400组小鼠在两个时间点的唾液流量均明显降低(P<0.01),CAI(20和40 mg/kg)组能够显着增加小鼠的唾液流量。比较12周龄和20周龄的唾液流量发现,PEG 400组小鼠第20周龄的唾液流量较第12周龄明显降低(P<0.01)。而CAI(20和40 mg/kg)组小鼠在第20周龄的唾液流量均较第12周龄显着升高(P<0.05和P<0.01)。提示,CAI能够改善NOD小鼠唾液腺分泌功能的障碍。3.PEG 400组小鼠血清中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水平均较Control组显着升高(P<0.01);与PEG 400组相比,CAI(20和40 mg/kg)组小鼠血清中这两种自身抗体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和P<0.01)。4.PEG 400组小鼠的颌下腺和脾脏重量均较Control组明显降低(P<0.01),CAI(20和40mg/kg)给药能够增加颌下腺的重量(P<0.05和P<0.01),但对脾脏重量的减轻无影响。5.PEG 400组小鼠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腺泡不完整或遭到破坏,腺体萎缩明显,组织学评分显着升高(P<0.01),与人类SS病理变化相似。CAI(20和40 mg/kg)可明显减轻以上病变,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减少,腺泡损伤减轻,组织学评分显着降低(P<0.01)。6.对各组小鼠的胰腺称重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PEG 400组小鼠的胰腺重量明显降低(P<0.01),组织病理学损伤较轻。CAI给药对胰腺重量无影响(P>0.05),对胰腺的组织病理学损伤亦无改善作用。另外,NOD小鼠唾液流量与血糖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提示,NOD小鼠的干燥综合征表现与其自发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倾向没有相关性,CAI对NOD小鼠干燥综合征的改善作用与其胰腺病变无关。7.与Control组相比,PEG 400组小鼠颌下腺组织匀浆中IL-1β、IL-4、CXCLl/GRO-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CAI(20 和 40mg/kg)给药可降低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P<0.05和P<0.01)。8.NF-κB p65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ontrol组的小鼠颌下腺组织中NF-κ p65的表达较少,且主要存在于胞浆中,染色评分较低。与Control组相比,PEG 400组的小鼠颌下腺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明显增多,且大都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评分显着升高(P<0.01)。CAI(20和40 mg/kg)给药可使NF-κBp65的阳性表达明显下降,细胞核与胞浆内的染色程度均降低,染色评分显着下降(P<0.01)。提示,CAI能够抑制NOD小鼠颌下腺中NF-κB的活化。9.IκBα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PEG 400组的小鼠颌下腺组织中IκBα的染色水平降低,染色评分亦显着降低(P<0.01)。CAI(20和40 mg/kg)给药可使IκBα的染色明显增强,染色评分显着升高(P<0.01)。提示,CAI能够抑制NOD小鼠颌下腺中IκBαα的降解。10.经胶原酶消化法可成功获得颌下腺上皮细胞。获得的细胞存活率为97.5%;镜下观察显示细胞为典型的上皮样,呈多边形,铺路石样排列;根据增殖曲线,细胞增殖能力良好,一般能传3代;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8(cytokeratin,CK8)表达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阴性,符合唾液腺细胞的表型特征。11.CAI(20和40 μmol/L)孵育颌下腺上皮细胞24 h后,对细胞活力无影响。分别采用LPS或TNF-α刺激颌下腺上皮细胞,均能显着增加细胞培养上清中IL-6水平(P<0.01),同时给予CAI(20和40μmol/L)能够不同程度降低上述刺激剂所诱导的IL-6 水平的增加(P<0.05和P<0.01)。结论CAI能够推迟NOD小鼠自发型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时间,且对NOD小鼠的干燥综合征表现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包括减少小鼠的饮水量,增加唾液流量,降低血清中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的水平,增加颌下腺的重量,改善颌下腺的病理组织学损伤。CAI对NOD小鼠的胰腺病变无影响,即CAI对NOD小鼠干燥综合征的改善作用并不是通过减轻其胰腺病变实现的,而是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阻断自身抗体的作用,降低颌下腺中IL-1β、IL-4和CXCL1/GRO-α等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减轻细胞因子网络对颌下腺上皮细胞的影响有关。(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05-01)

孙芳蕊,陈晨,石婧,鞠瑞,朱蕾[4](2017)在《羧胺叁唑联合地塞米松有效缓解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羧胺叁唑(CAI)联合地塞米松对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的治疗效果,为哮喘性疾病探索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40 mg/kg CAI治疗组(CAI40)、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DL)、高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DH)、低剂量地塞米松联合20 mg/kg CAI治疗组(DL20)、低剂量地塞米松联合40 mg/kg CAI治疗组(DL40)。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取肺泡灌洗液(BALF),ELISA法检测其中IL-4、IL-13、IFN-γ水平;计BALF中总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E水平;取左肺切片,HE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水平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呈现出明显的气道炎症反应,包括BALF中IL-4、IL-13水平及炎性细胞数明显升高,而IFN-g水平显着降低,血清中IgE水平显着升高,肺组织病理切片的HE染色结果呈现出明显的炎症细胞聚集浸润。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均有缓解炎症的效果。联合用药组小鼠的BALF中IL-4、IL-13水平及炎性细胞数均低于CAI40组和DL组,而IFN-γ水平高于三个单药治疗组。联合用药组血清中IgE水平均低于叁个单药治疗组。肺组织病理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的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气道平滑肌增厚等气道重塑程度均低于CAI40组和DL组,与DH组相当。结论低剂量地塞米松联合低、高剂量羧胺叁唑对卵清蛋白诱导的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比单药治疗组表现出更强的抗炎作用。因此,适当降低地塞米松剂量,通过联合羧胺叁唑来治疗过敏性气道炎症,减少地塞米松耐药性和依赖性等不良反应,或可成为治疗过敏性气道炎的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王玉凤[5](2017)在《羧胺叁唑抗炎作用的部分机理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近年来,IBD的发病率大幅度增加、临床用药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临床治疗IBD的药物主要有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益生菌、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手术切除等,其治疗目的是缓解患者病情、维持缓解、恢复并维持肠道正常营养、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延缓并选择最佳手术时机,然而以上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新型IBD治疗药物,并探索作用机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竣胺叁唑(carboxyamidotriazole,CAI)是一种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可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以及抑制细胞外Ca2+的跨膜内流。多年来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发现,CAI在一系列急、慢性炎性模型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CAI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炎性部位和血清中的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和IL-6等的水平。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为阐明其作用机制,本课题开展了以下两个部分的研究工作。第一部分是TLR9对羧胺叁唑在大鼠结肠炎模型中抗炎作用机理的探索。通常认为IB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TLRs家族作为非特型免疫反应的受体,在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TLR9活化的信号可以启动NF-κB途径的激活,影响一些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我们课题组此前的研究表明羧胺叁唑对炎症性肠病具有明显的抗炎治疗作用,其是否是通过影响TLR9的表达产生?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探索CAI是否为通过影响TLR9而发挥其对炎性模型的抗炎作用。第二部分是羧胺叁唑对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的影响。肥大细胞不仅是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主要效应细胞,而且在许多慢性炎性反应疾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并无传代培养的肥大细胞系,而大鼠嗜碱性粒细胞(rat basophilice leukemia,RBL)-2H3细胞能够表现肥大细胞的许多特性,因此是体外研究肥大细胞相关药物作用机制的重要模型。此部分采用了以Compound 48/80刺激的RBL-2H3细胞模型,观察了 CAI对其活化脱颗粒等的影响。以期为研究和开发CAI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TLR9对羧胺叁唑在大鼠结肠炎模型中抗炎作用机理的探索体内实验采用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取肠组织,采用qPCR在mRNA水平检测TLR9、TLR7、IRF7和IRF3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检测TLR9的表达情况。体外实验选用了炎症研究中常用的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PMA诱导THP-1使其成为巨噬细胞模型,给予TLR9刺激剂—非甲基化的CpG ODN 2216刺激TLR9信号通路的激活,产生炎症反应;同时给予模拟组CpG ODN 2234刺激。收集细胞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以及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检测TLR9、MyD88、IL-1β和TRAF3的表达情况。2.羧胺叁唑对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的影响以Compound 48/80(C48/80)刺激的 RBL-2H3 细胞为模型,检测 CAI 对 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组胺和β-己糖苷酶的影响,以及CAI对RBL-2H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研究结果1.TLR9对羧胺叁唑在大鼠结肠炎模型中抗炎作用机理的探索1.1.qPCR的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NBS诱导大鼠急性结肠炎模型肠组织中TLR9、TLR7、IRF7和IRF3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在给予CAI之后相比造模组显着降低。1.2.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显示,TNBS诱导大鼠急性结肠炎模型肠组织中TLR9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CAI可显着地抑制TNBS诱导引起的大鼠结肠组织中TLR9蛋白含量的升高。1.3.THP-1细胞系在PMA 200ng/ml的浓度下诱导24h后,少量即可分化成为贴壁、伴有伪足生出的巨噬细胞,经96h诱导后基本全部诱导成为巨噬细胞。1.4.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CAI对于THP-1细胞没有明显的抑制增殖的毒性作用。1.5.ELISA法检测CpG ODN 2216对PMA诱导的THP-1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以及抗炎细胞因子IL-10均有升高作用,给予CAI治疗后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1.6.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发现,CAI可以抑制TLR9蛋白的表达,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也降低,二者相应下游分子MyD88和TRAF3的表达也随着降低。2.羧胺叁唑对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的影响2.1.中性红染色结果表明,C48/80诱导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中,给予CAI后,圆形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大多呈梭形,脱颗粒细胞数目减少,即羧胺叁唑对其脱颗粒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阳性对照药物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也有较好的抑制脱颗粒的用。2.2.细胞组胺释放检测结果显示,给予CAI治疗后,20、40 μmol/L CAI对C48/80诱导引起的组胺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阳性对照药物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对组胺释放也有显着的抑制作用。2.3.β-氨基己糖苷酶检测结果显示,CAI 40 μmol/L和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可以显着地抑制C48/80引起的RBL-2H3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2.4.CCK-8法显示,经过24h后的培养,与正常组比较,所用剂量的羧胺叁唑以及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对细胞的增殖活力并无显着性影响。2.5.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所用剂量的羧胺叁唑以及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对细胞的凋亡并无显着性影响。结论CAI对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肠组织以及TLR9刺激剂CpG ODN 2216对PMA诱导分化的THP-1巨噬细胞模型中TLR9有抑制作用。CAI对mRNA及蛋白水平的TLR9和TLR9相关信号分子也有抑制作用。我们推测,羧胺叁唑对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药效作用可能是通过作用于TLR9信号通路产生的。CAI能有效抑制RBL-2H3肥大细胞的活化脱颗粒,此作用并不是通过细胞毒产生。CAI可能通过下调肥大细胞的部分功能活化,发挥其抗炎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7-05-01)

王玉凤,张晓娟,郭泽浩,李娟,郭磊[6](2017)在《羧胺叁唑对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羧胺叁唑(CAI)对RBL-2H3肥大细胞增殖、凋亡及活化脱颗粒的影响,探索CAI的抗感染作用机制。方法以C48/80诱导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模型,中性红染色法观察细胞脱颗粒的形态学,分别用ELISA法和底物显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水平,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20和40μmol/L CAI能够不同程度抑制C48/80诱导的RBL-2H3细胞脱颗粒反应,20和40μmol/L CAI能够降低C48/80诱导的组胺释放(P<0.01),40μmol/L CAI能够降低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P<0.01)。另外,所用各浓度的CAI对细胞增殖和凋亡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CAI能有效抑制RBL-2H3肥大细胞的活化脱颗粒,此作用并不是通过细胞毒发挥作用的。CAI可能部分通过下调肥大细胞的功能活化,发挥其抗感染作用。(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7年04期)

孙芳蕊[7](2017)在《羧胺叁唑有效缓解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以及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效果的初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涉及多种炎性细胞和炎症介质。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加重,哮喘的发病率亦呈现上升的趋势。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最有效药物,但少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存在抵抗,治疗效果不理想,且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还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及药物依赖性。因此,我们亟需寻找有效的替代方法来预防和治疗这种气道炎性疾病[1-2]。狻胺叁唑(Carboxyamidotriazole,CAI)是一种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为人工合成小分子化合物。能够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早期表现出良好的抑制肿瘤增殖和转移的作用。近几年,本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CAI还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3-4]。且本课题组研究发现,CAI是一种非选择性的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通过非选择性地抑制各亚型PDEs,抑制IL-1β、IL-6、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在PDEs家族中,PDE4主要表达于炎症细胞、平滑肌、大脑等组织中,与炎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5]。综上,我们提出假设:羧胺叁唑(CAI)能否在过敏性气道炎中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且是否是通过抑制PDE4的表达发挥作用的;若以上假设成立,如何将CAI的抗炎效果与现有的药物结合,使治疗效果发挥最佳。研究方法1.羧胺叁唑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潜在靶点的研究实验分为正常组(CON)、激发组(LPS)、20μMCAI低剂量治疗组(CAI20)、40μM CAI高剂量治疗组(CAI40)、地塞米松阳性药对照组(DEX)。使用脂多糖(LPS)诱导激发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分别检测激发后24h及48h细胞培养基中IL-1β、IL-6及TNF-α的分泌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NR8383细胞中PDE-4B表达水平。2.羧胺叁唑对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及潜在靶点的研究使用OVA诱导致敏激发的方法建立OVA过敏性气道炎症模型,模型建立周期为28天。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CON)、模型组(OVA)、20mg/kg CAI低剂量治疗组(CAI20)、40mg/kgCAI高剂量治疗组(CAI40)、地塞米松阳性药对照组(DEX)。使用肺功能仪检测气道高反应性;取肺泡灌洗液(BALF),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其中IL-4、IL-13、IFN-γ水平;细胞计数及瑞氏-吉姆萨染色检测BALF中总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心脏取血得到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E水平;取左肺固定后,进行肺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水平改变,PAS染色后观察气道黏液分泌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肺组织中PDE-4A、PDE-4B 及 PDE-4D 表达水平。3.羧胺叁唑联合地塞米松对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实验分为正常组(CON)、模型组(OVA)、40mg/kgCAI治疗组(CAI40)、0.25mg/kg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DL)、0.5mg/kg高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DH)、0.25mg/kg低剂量地塞米松联合20mg/kgCAI治疗组(DL20)、0.25mg/kg低剂量地塞米松联合40mg/kgCAI治疗组(DL40)。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取BALF,ELISA法检测其中IL-4、IL-13、IFN-γ水平;细胞计数及瑞氏-吉姆萨染色检测BALF中总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心脏取血得到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E水平;取左肺固定后,进行肺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水平改变。研究结果1.羧胺叁唑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潜在靶点的研究1.1.1μg/ml的LPS能够成功诱导NR8383分泌致炎因子(P<0.01)。1.2.给药24h后收样,发现与正常组相比,LPS诱导组分泌IL-1β量显著增加(P<0.01)。与诱导组相比,CAI20组细胞IL-1β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CAI40组与DEX组细胞IL-1β分泌量显著降低(P<0.01)。1.3.给药24h和48h后,LPS诱导组分泌IL-6和TNF-α量显著增加(P<0.001),与诱导组相比,治疗组分泌IL-6和TNF-α量均显著下降(P<0.001)。1.4.与正常组相比,LPS诱导组细胞中PDE-4B的mRNA表达量显着增加(P<0.001)。与诱导组相比,CAI治疗组细胞中PDE-4B的mRNA表达量均显着下降(P<0.001),说明CAI是PDE-4B的抑制剂。2.羧胺叁唑对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及潜在靶点的研究2.1.卵清蛋白致敏激发的方法可以成功地建立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模型,主要表现为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变化明显,炎症细胞分化聚集,致炎因子分泌增多,支气管平滑肌增厚,肺组织病理结构明显变化等。2.2.使用肺功能仪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变化时,给予20mg/ml浓度的乙酰胆碱溶液刺激时,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气道阻力显着升高(P<0.001),气道动态顺应性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CAI40组小鼠的气道阻力变化显着回落(P<0.01),气道动态顺应性显着回升(P<0.05),CAI20组小鼠的气道阻力也有所下降,气道动态顺应性也有所回升,但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2.3.计算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BALF中总炎症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均显着增加(P<0.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CAI40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总数下降显着(P<0.01),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也显着下降(P<0.001)。而与模型组小鼠相比,CAI20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2.4.ELI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IL-4、IL-13水平,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4、IL-13含量显着增加(P<0.001),CAI20组会显着降低BALF中IL-4的含量(P<0.01),CAI40组会也显着降低BALF中IL-4及 IL-13 含量(P<0.01)。2.5.ELI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FN-γ的含量发现,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FN-γ的含量显著降低(P<0.001),而CAI40组可显着缓解IFN-γ含量的下降(P<0.001)。2.6.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总IgE含量及OVA特异型IgE含量发现,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两种IgE含量均明显上升(P<0.001),说明该模型是一个很严重的过敏反应。而与模型组小鼠相比,CAI40组可明显降低两种IgE含量(P<0.01)。2.7.通过肺组织HE染色发现,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的支气管壁上皮明显增厚、脱落,支气管平滑肌增厚,杯状细胞增生明显,病理评分指数显着升高(P<0.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CAI20组小鼠的气道重塑现象有所缓解(P<0.01),但不十分明显。而CAI40组及DEX组小鼠的气道重塑现象明显缓解,两组小鼠均未见明显的气道上皮及平滑肌增厚,亦未见明显的杯状细胞增生,气道周围炎症细胞分泌聚集明显减少,病理评分指数亦显着下降(P<0.001)。2.8.通过PAS染色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泡中黏液分泌明显增多,而CAI40组及DEX组小鼠肺泡中黏液分泌显着减少。2.9.通过RT-qPCR检测小鼠肺组织PDE4各亚型表达量发现,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PDE-4A和PDE-4D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CAI40组小鼠肺组织中PDE-4A和PDE-4D表达量显着下调(P<0.05)。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PDE-4B的表达量显着增加(P<0.001),而CAI20组和CAI40组小鼠肺组织中PDE-4B的表达量均明显下调(P<0.05)。由此可见CAI是PDE4的抑制剂。3.羧胺叁唑联合地塞米松对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3.1.ELI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4、IL-13水平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合用组(DL20组、DL40组)均可显着降低升高的小鼠BALF中IL-4、IL-13含量(P<0.001),而且DL20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DL40组。3.2.ELI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中IFN-γ的含量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合用组(DL20组、DL40组)均可使下降的IFN-γ的含量显著回升(P<0.05),且DL40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DL20组。3.3.将小鼠BALF中IL-4的含量与IFN-γ的含量作比,可得到Th2细胞与Th1细胞功能的失衡比,我们发现,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Th2/Th1细胞功能严重失衡(P<0.001),而两组合用组均可显着降低失衡比的指数(P<0.001),其总体来说,DL20组的治疗效果优于DL40组。3.4.计算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结果显示,两个联合用药组均可显着下调过度分泌的炎症细胞且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在炎症细胞中的比例(P<0.01),在控制炎症细胞过分泌方面,DL40组的效果略优于DL20组。3.5.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E含量发现,两个联合用药组均可显着下调由过敏性反应引起的小鼠血清中IgE含量升高(P<0.01),使过敏性炎症得到显着缓解,且DL40组对血清中IgE含量下调效果优于DL20组。3.6.通过HE染色发现,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的支气管壁上皮明显增厚、脱落,支气管平滑肌增厚,杯状细胞增生明显,气道周围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聚集浸润,病理评分指数显着升高(P<0.001)。单独用药组对小鼠气道重塑均有抑制作用,病理评分指数显着下降(P<0.001)。两个联合用药组小鼠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的作用均强于叁个单独用药组,均未见明显的气道上皮及平滑肌增厚,亦未见明显杯状细胞增生,病理评分指数显着下降(P<0.001)。结论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的实验中,CAI可以显着缓解由LPS诱导的炎症因子分泌,且可以有效抑制NR8383中PDE-4B的表达。在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的实验中,我们发现CAI可以有效缓解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降低炎症因子分泌,缓解炎症细胞的聚集,降低血液中IgE的含量,缓解过敏现象。小鼠的气道重塑现象得到明显缓解,CAI会抑制平滑肌增厚,抑制杯状细胞增生,减少气道周围炎症细胞分泌聚集。且CAI可以有效抑制小鼠肺组织中PDE-4A、PDE-4B及PDE-4D的表达,是PDE4抑制剂。在联合用药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两个联合用药组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均比单独使用同等剂量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且使用低剂量地塞米松搭配低剂量的CAI表现出的治疗效果与单独使用高剂量地塞米松效果相当。在某些方面,DL20组的抗炎效果要优于DL40组。(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7-04-01)

郭磊,陈晨,吴宏亮,鞠瑞,朱蕾[8](2016)在《羧胺叁唑与SAHA联合用药抑制Lewis肺癌细胞的体内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羧胺叁唑(CAI)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联合用药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对比联合用药与单药使用的药效差异。方法采用SRB法检测体外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系在单独使用CAI或SAHA以及联合用药时的细胞活力变化;建立C57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溶剂对照组、CAI组、SAHA组、CAI+SAHA联合治疗组,连续给药25天,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肿瘤体积、肿瘤抑制率及动物死亡情况。结果 CAI分别和两种剂量的SAHA联合用药后,对Lewis肺癌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高于CAI组,细胞活力的抑制率分别达到46.09%±5.50%和54.43%±3.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物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AI组、SAHA组以及联合治疗组均抑制小鼠皮下肿瘤生长,且联合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小于其他3组;除对照组外,各药物治疗组动物死亡率均低于20%。结论 SAHA与CAI联合使用能显着抑制Lewis肺癌细胞活力,并在Lewis肺癌细胞荷瘤动物中显现抗瘤增效作用。(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6年04期)

朱蕾,李娟,郭磊,于晓丽,武丹威[9](2016)在《羧胺叁唑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羧胺叁唑(CAI)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聚乙二醇400组和生理盐水组)、CAI 3个剂量(10、20、40 mg/kg)组和阳性药地塞米松(Dex)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AA模型,进行关节炎评分、后肢X线摄片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炎症足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结果 CAI能明显降低AA大鼠的关节炎指数,促进其体重的恢复,改善AA大鼠后肢关节放射学和组织病理学损伤(P<0.05或P<0.01)。CAI低、中、高剂量组和Dex组可显着降低TNF-α和IL-1β水平,CAI中、高剂量和Dex可显着降低IL-6水平(P<0.05或P<0.01)。结论 CAI对AA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炎症部位的促炎细胞因子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鞠瑞,陈晨,陈玮,郭磊,李娟[10](2015)在《羧胺叁唑抑制肺癌Lewis细胞生长的机制及抑瘤作用优化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羧胺叁唑(CAI)对小鼠肺癌Lewis细胞(LLC)中环腺苷酸(c AMP)相关磷酸二酯酶(PDE)活性的影响;研究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Forskolin是否能增强CAI的抑瘤作用。方法通过改良的Thompson和Appleman两步同位素法对LLC细胞中c AMP相关PDE的活性进行检测,以PDE4特异性抑制剂洛利普兰(Rol)作为CAI的阳性对照;通过台盼蓝斥染实验对LLC活细胞进行计数,检测Forskolin对CAI抑瘤作用的影响,以双丁酰环腺苷酸(db-c AMP)验证LLC细胞对c AMP含量增加的敏感性。结果 CAI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LC细胞中c AMP相关PDE的活性,CAI与Rol的IC50分别为5.62×10-6 mol/L和1.88×10-8 mol/L。Forskolin和db-c AMP均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LC细胞的活性。CAI与Forskolin合用的抑瘤作用显着优于CAI单用,CAI5μmol/L单用时的抑制率为(32.9±10.3)%,与Forskolin 10μmol/L合用后抑制率可达(67.4±3.76)%(P<0.05)。结论抑制c AMP相关PDE的活性可能是CAI抑制LLC细胞活力的机制之一。通过与升高c AMP的药物如Forskolin合用,可进一步优化CAI的抗肿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5年10期)

羧胺三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最常见类型,目前IPF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推荐的治疗方法中,目前为止临床上均缺乏足够证据其有效性,并且IPF平均生存时间仅约3年左右,所以探索新的并且有效的治疗IPF方法是目前非常紧迫而艰难的课题。最近的研究证实,羧胺叁唑(Carboxyamidotriazole,CAI)不但可以抗肿瘤,而且具有抗炎作用,国内外有学者报导羧胺叁唑可以减少IL-1β、TNF-α和IL-6等促炎细胞因子浸润,抑制滑膜增生,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亦报道了羧胺叁唑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一位学者在博士论文中从调节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细胞因子角度报道了羧胺叁唑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对羧胺叁唑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做了初步探讨,细胞因子网络庞大而复杂,有众多信号通路,羧胺叁唑影响的细胞因子从哪些信号通路起抗纤维化作用?除了该文中检测出的细胞因子以外,羧胺叁唑是否还调节了其他细胞因子抗肺纤维化?多大的羧胺叁唑剂量能起最佳的抗肺纤维化效果?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从这些问题出发设计了该实验,更进一步探讨羧胺叁唑拮抗小鼠肺纤维化作用。实验一目的不同博莱霉素给药方式致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比较,以选用最为简便及成模率高同时肺纤维化在肺组织中分布均匀的方法,从而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成五组,气管内造模组(气管内组):一次性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3.5 mg/kg;尾静脉造模1组(尾静脉1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80mg/kg(0.2ml);尾静脉造模2组(尾静脉2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mg/kg(0.2ml),尾静脉造模3组(尾静脉3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300 mg/kg(0.2ml);空白对照组(空白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生理盐水0.2 ml。观察指标:小鼠一般情况,小鼠死亡情况,肺脏外观,肺组织病理切片,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1、28天时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尾静脉-3组(75%)、尾静脉-2组和气管内组(均为50%)、尾静脉-1组(25%)、空白组(无死亡)。2、HE染色肺组织病理标本纤维化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尾静脉-3组、尾静脉-2组和气管内组、尾静脉-1组、空白组,空白组未见肺纤维化。3、各组小鼠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尾静脉-3组(0.621μg/mg)、尾静脉-2组(0.599±0.015μg/mg)、气管内组(0.572±0.019μg/mg)、尾静脉-1组(0.512±0.012μg/mg)和空白组(0.439±0.009μg/mg)。结论尾静脉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肺纤维化模型具有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病死率低,纤维化病变均匀分布在胸膜下等特点,值得推广。实验二目的探索不同剂量的羧胺叁唑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探寻出最佳羧胺叁唑的剂量。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各10只小鼠:空白对照组(空白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N.S.0.2 ml后,给予PEG400溶液0.1ml/10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博莱霉素组(BLM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PEG400溶液0.1 ml/10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羧胺叁唑-1组(CAI-1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羧胺叁唑溶液0.1 ml/10g(羧胺叁唑溶液10 m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羧胺叁唑-2组(CAI-2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羧胺叁唑溶液0.1ml/10g(羧胺叁唑溶液20m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羧胺叁唑-3组(CAI-3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羧胺叁唑溶液0.1 ml/10g(羧胺叁唑溶液40m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观察指标:小鼠一般情况,体重,肺系数,小鼠生存分析,肺组织病理切片,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的细胞因子TGF-β1和IFN-γ含量。结果1、体重各组各时点体重比较如下:第7天时,各组体重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叁个羧胺叁唑组和博莱霉素组体重相近(P>0.05)。第14天时,各组体重仍低于空白组(P<0.05),除博莱霉素组外,叁个羧胺叁唑组小鼠体重已经开始稳步增加,其中羧胺叁唑-3组体重增加明显,与博莱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时,除博莱霉素组外,叁个羧胺叁唑组小鼠体重较博莱霉素组平稳增加(P<0.05),其中羧胺叁唑-3组小鼠增加最多。2、肺系数各组各时间点肺系数比较如下:第28天时,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肺系数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博莱霉素组和叁个羧胺叁唑组肺系数依次降低,羧胺叁唑-3组最低,其中羧胺叁唑-2组和羧胺叁唑-3组小鼠肺系数与博莱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羧胺叁唑-1组和羧胺叁唑-3组小鼠肺系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小鼠生存分析28天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1组(均为50%)、羧胺叁唑-2组(40%)、羧胺叁唑-3组(为30%)、空白组(无死亡)。平均生存天数正好与前者相反。从生存曲线来看,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2组和羧胺叁唑-3组生存曲线明显分开,在3个治疗组之间,前14天有部分重迭,14天之后生存曲线彼此分开。4、实验第28天时各组HE染色肺组织病理标本纤维化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博莱霉素组、羧胺叁唑-1组、羧胺叁唑-2组、羧胺叁唑-3组、空白组,空白组未见肺纤维化。将病理切片编秩,五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中空白组小鼠第28天肺组织图片,血管周围见少量蓝色胶原纤维;博莱霉素组见大片的肺实变,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中间见到大等量蓝色胶原沉积;羧胺叁唑1~3组小鼠第28天肺组织图片,肺组织实变、炎细胞浸润和蓝色胶原沉积逐渐减轻。28天时小鼠肺组织胶原染色后胶原纤维面积占视野肺组织面积的百分比五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第28天时各组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和肺组织匀浆中TGF-β1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博莱霉素组、羧胺叁唑-1组、羧胺叁唑-2组、羧胺叁唑-3组和空白组,肺组织匀浆中IFN-γ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羧胺三唑-3组,羧胺叁唑-2组,羧胺叁唑-1组,博莱霉素组,空白组。五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胺叁唑可减轻博莱霉素致小鼠的肺纤维化,胃内灌注羧胺叁唑溶液40 mg/kg效果更佳,作用机制与羧胺叁唑对TGF-β1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有关。实验三目的探讨基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羧胺叁唑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检测在抗纤维化过程中可能调节的细胞因子,对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做进一步探讨。方法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叁组,每组各15只小鼠:空白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N.S.0.2 ml后,给予PEG400溶液0.1 ml/10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后给予N.S.0.2 ml腹腔注射,每天一次,直到小鼠被处死。博莱霉素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PEG400溶液0.1 ml/10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羧胺叁唑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羧胺叁唑溶液0.1ml/10g(羧胺叁唑溶液40 m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观察指标:小鼠一般情况,体重,肺系数,小鼠生存分析,肺组织病理切片,肺组织胶原染色,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的细胞因子TGF-β1、IFN-γ、MMP-9和TIMP-1含量,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信号通路中TGF-β1、smad2和smad3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信号通路中TGF-β1、smad2和smad3的表达量。结果1、体重第7天时,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小鼠体重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羧胺叁唑组和博莱霉素组体重相近(P>0.05)。第14天时,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小鼠体重低于空白组(P<0.05),羧胺叁唑组小鼠体重已经开始稳步增加,与博莱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时,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小鼠体重仍低于空白组(P<0.05),且差距拉大,羧胺叁唑组小鼠体重已经稳步增加,与博莱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系数第28天时,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肺系数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博莱霉素组肺系数最高,羧胺叁唑组其次,羧胺叁唑组小鼠肺系数与博莱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小鼠生存分析28天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博莱霉素组(为50%)、羧胺叁唑组(为30%)、空白组(无死亡)。空白组、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在14天后生存曲线明显分开。4、第28天各组HE染色肺组织病理标本纤维化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博莱霉素组、羧胺叁唑组、空白组,空白组未见肺纤维化。将病理切片编秩,叁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Masson染色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在实验第28天时,羧胺叁唑组肺组织内的胶原沉积明显低于博莱霉素组。小鼠肺组织胶原染色后胶原纤维面积占视野肺组织面积的百分比叁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第28天时各组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和肺组织匀浆中TGF-β1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博莱霉素组、羧胺叁唑组和空白组。肺组织匀浆中IFN-γ含量依次为羧胺三唑组、博莱霉素组和空白组,且各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天时叁组肺组织匀浆中MMP-9含量分别为空白组(325.560±34.210 ng/ml)、博莱霉素组(362.512±62.231ng/ml)和羧胺叁唑组(349.751±45.391 ng/ml),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时叁组肺组织匀浆中TIMP-1含量分别为空白组(72.824±5.530ng/ml)、博莱霉素组(369.250±57.508 ng/ml)和羧胺叁唑组(246.208±20.572ng/ml),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7、第28天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1、smad2和smad3的表达情况,以探讨羧胺叁唑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介导的致纤维化作用,进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空白组小鼠在肺组织中TGF-β1、smad2和smad3未见明显或见微弱表达,博莱霉素组中肺组织中见大量表达,羧胺叁唑组肺组织中见表达明显减少。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叁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阳性着色的灰度值,叁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8、第28天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1、smad2和smad3的表达量,小鼠TGF-β1蛋白表达趋势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TGF-β1含量表达均有增加,羧胺叁唑组较博莱霉素组明显减少,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小鼠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趋势与TGF-β1相似,与空白组比较,博莱霉素组和羧胺叁唑组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均有增加,羧胺叁唑组较博莱霉素组明显减少,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羧胺叁唑可有效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介导的致纤维化作用,羧胺叁唑通过前者抑制TGF-β1、smad2及smad3在肺组织中的过度表达,调节肺组织匀浆中IFN-γ、TGF-β1、MMP-9和TIMP-1等细胞因子含量,进而有效改善模型小鼠肺泡炎症及肺纤维化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羧胺三唑论文参考文献

[1].朱蕾,段梦园,张晓娟,李娟,鞠瑞.羧胺叁唑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

[2].陶章.基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羧胺叁唑拮抗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

[3].张晓娟.羧胺叁唑对干燥综合征NOD小鼠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4].孙芳蕊,陈晨,石婧,鞠瑞,朱蕾.羧胺叁唑联合地塞米松有效缓解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7

[5].王玉凤.羧胺叁唑抗炎作用的部分机理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6].王玉凤,张晓娟,郭泽浩,李娟,郭磊.羧胺叁唑对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7

[7].孙芳蕊.羧胺叁唑有效缓解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以及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效果的初步探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8].郭磊,陈晨,吴宏亮,鞠瑞,朱蕾.羧胺叁唑与SAHA联合用药抑制Lewis肺癌细胞的体内外研究[J].癌症进展.2016

[9].朱蕾,李娟,郭磊,于晓丽,武丹威.羧胺叁唑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6

[10].鞠瑞,陈晨,陈玮,郭磊,李娟.羧胺叁唑抑制肺癌Lewis细胞生长的机制及抑瘤作用优化探索[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

标签:;  ;  ;  ;  

羧胺三唑论文-朱蕾,段梦园,张晓娟,李娟,鞠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