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四分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敦煌文献,四分律比丘戒本,残卷,缀合
四分律论文文献综述
黄沚青,胡方方[1](2018)在《敦煌本《四分律比丘戒本》残卷缀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分律比丘戒本》是《四分律》比丘戒法的集本,由唐代怀素据《四分律》汉译本编集而成。通过对敦煌文献的全面普查,现已发现敦煌本《四分律比丘戒本》写卷206号,其中不乏原为同一写卷而被撕裂为数号者。从内容、行款、书风书迹、残字契合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将《四分律比丘戒本》写卷中的27号缀合为12组。(本文来源于《古汉语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吴蔚琳[2](2018)在《《善见律毗婆沙》与《四分律》关系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座部巴利文律藏注释书Samantapasadika是巴利语佛教注释家觉音所着,约成书于公元5世纪。汉译律论《善见律毗婆沙》与巴利Samantapasadika有很深渊源关系。由于《善见律毗婆沙》在汉译过程中插入了《四分律》的内容,因此在古代汉传佛教中一直被误认为是法藏部《四分律》的注释。这一误解出自唐代律宗相部律师定宾,后唐和宋代的景霄、允堪、元照均沿袭了定宾的误解,进而影响到日僧凝然对《善见律毗婆沙》与《四分律》关系的判定。1896年,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通过对勘研究巴利Samantapasadika和《善见律毗婆沙》,才澄清这一误解。(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8年04期)
王磊[3](2018)在《《佥定四分律疏》与中唐时期的戒律论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宗末年到德宗初年的佥定四分律疏一事,在佛教史上看似影响力不大,但实际上揭示出中唐时期东塔和相部两个戒律派别之间相互论争的一些重要细节。历来对此事件的讨论不多,首先需对事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进行考证,纠正《宋高僧传》对该事件记载中的一些错误。再结合代宗末年的政治环境,进一步指出元载的死与佥定四分律疏事件发生之间的关联,以及当时政治局势剧烈变化之下东塔和相部两个戒律派别之间的势力消长,揭示出佛教义理争论中的政治。(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胡方方[4](2016)在《敦煌本《四分律》及其戒本写本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分律》,又名《四分律藏》、 《昙无德律》。共六十卷.佛教戒律书,也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佛教戒律译着。佛灭后百年,僧人法正把上座部之律藏中与自己观点相合的内容,再加上他自己的看法,经过四次的整理,分为四夹,故称四分律。姚秦弘始十二年至十四年(4lo一412),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于长安。因为《四分律》影响巨大,后来又出现了一些改编本,敦煌文献中就有题为“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的《四分律比丘戒本》和《四分比丘尼戒本》,及题名为“后秦世罽宾叁藏佛陀耶舍译”的《四分僧戒本》。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分别从写卷馆藏分布、定名、缀合、异体字收录等方面对敦煌本《四分律》及其戒本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和研究。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四分律》及其戒本的传译、研究现状及内容。第二部分写卷调查,对敦煌本《四分律》及其戒本在国图、英图等不同馆藏的具体卷号进行统计、罗列,并把《四分律》中的11号兑废稿与《大正藏》进行比对。第叁部分定名,将未定名的卷号汇总并予以定名,并纠正一些写卷的定名错误。第四部分缀合,通过调查,将116号残卷残片缀合为48组。第五部分异体字收录。由于敦煌写本的特殊性,在这些写本中存在着大量的异体字,因此收集这些字对于异体字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补充。(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6-05-31)
金双平[5](2016)在《敦煌本《四分律》字词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排比归纳、破除假借及分析内部结构等方法,对敦煌本《四分律》中的"篆"、"捒"、"指奇"等字词做了考释并加以探源,对大型字书、辞书的释义有所补正,对汉语词汇史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6年08期)
张涌泉,胡方方[6](2015)在《敦煌本《四分律》残卷缀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分律》为姚秦时期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的一部佛教戒律书。经普查,现已刊布的敦煌文献中共存《四分律》写卷及刻本225号,其中首尾完整者仅12号,其余213号皆为残卷或残片,其中不乏原是同一卷而被撕裂为数号者。本文通过残字、内容、行款、字迹、书风等不同角度的比较分析,将其中的16号《四分律》缀合为7组。(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袁晓夏[7](2015)在《《四分律名义标释》注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分律名义标释》成书于1643年,作者弘赞。《四分律名义标释》是一部注释性着作,注释中有注音材料1190条,包括反切、直音与纽四声叁种注音材料。运用计算机辅助、文献学与语言学相结合、反切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以《佛学辞书集成》第五册所收录的《四分律名义标释》为研究对象,对《四分律名义标释》的注音展开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弘赞的生平,《四分律名义标释》成书、版本、结构体例、注音特点,研究概况,及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四分律名义标释》声类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四分律名义标释》的声类,并分析发生语音变化的原因。第叁章是“《四分律名义标释》韵类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四分律名义标释》的韵类,发现语音变化特点。第四章是“《四分律名义标释》调类研究”。通过对声调情况的统计,找出声调的特点,及变化趋势。第五章是“结语”,归纳本文的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四分律名义标释》声母共有37个,主要特点有全清声母与次清声母混切;全浊声母清化;重唇音与轻唇音互用;舌头音与正齿音有合并现象;舌音知组与齿音庄组、章组合流;泥母、娘母与日母,日母与船母、禅母分别合流;牙音与喉音互转;云母与以母呈现合并趋势;影母与云母部分合流,转化成零声母。2.《四分律名义标释》韵母共有174个韵母,归纳为53个韵系,主要特点有同摄内部,同声调的韵合并;江韵合并于宕摄;止摄与蟹摄同呼合流;洪音与细音合流;开口呼、合口呼合并;歌韵与戈韵有互用现象;深摄、曾摄、梗摄、臻摄四摄相混。3.《四分律名义标释》声调是四声八调的声调系统,主要特点有四声相混、全浊上声有变为去声的趋势;入声与平、上、去叁声有混用的现象。本文是运用数据库对《四分律名义标释》注音进行的初步研究,还有许多待完善的方面,对注音材料的处理,只停留在表面研究,未能进行深入探讨;论文中对弘赞《四分律名义标释》的音系性质没有作出明确的说明,还需要进一步考证。(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1)
李晓苏[8](2015)在《《四分律行事钞》“二衣”、“四药”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僧衣、僧食戒律既是佛教思想的直接体现,同时也与外部社会环境息息相关。道宣作为律宗的实际创始人,其《四分律行事钞》对中国佛教戒律产生了深远影响,直至今日,中国的出家戒律仍以《四分律行事钞》为圭臬。研究《行事钞》中的衣食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对《行事钞》"二衣总别篇"与"四药受净篇"所规定的佛教衣食戒律进行研究,对于指导现代僧众的生活,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行事钞》对《四分律》的承袭与发展,也为研究佛教衣食戒律的演变与佛教的中国化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时,《行事钞》中的戒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既丰富了佛教戒律自身的内涵,也对中国的文学、建筑、服饰饮食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然而长期以来,鲜有学者对《四分律行事钞》所载戒律制度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对道宣《四分律行事钞》二篇所载衣食制度进行研究,将《行事钞》与《四分律》进行对比,以明辨戒律规定之发展演变,探讨中国佛教的社会文化内涵。本文主要采取文献学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四分律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和"四药受净篇"之僧衣、僧食制度,分析二篇所载衣食制度对《四分律》"衣犍度"、"药犍度"的继承与发展,并在研究对比的基础上,揭示衣食戒律变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5-08)
金双平[9](2015)在《《四分律》的词汇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分律》是佛教律藏的经典,是汉语史不可多得的语料,其口语性极强,能够较好地反映汉语的实际使用情况。其口语性主要体现在词语的运用上,《四分律》的词汇特点概括为叁点,即大量口语成分、大量复音词及丰富的外来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5年01期)
金双平[10](2014)在《《四分律》的词汇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分律》是佛教律藏的经典,是汉语史不可多得的语料,其口语性极强,能够较好地反映汉语的实际使用情况。其口语性主要体现在词语的运用上,《四分律》的词汇特点概括为叁点,即大量口语成分、大量复音词及丰富的外来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4年24期)
四分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上座部巴利文律藏注释书Samantapasadika是巴利语佛教注释家觉音所着,约成书于公元5世纪。汉译律论《善见律毗婆沙》与巴利Samantapasadika有很深渊源关系。由于《善见律毗婆沙》在汉译过程中插入了《四分律》的内容,因此在古代汉传佛教中一直被误认为是法藏部《四分律》的注释。这一误解出自唐代律宗相部律师定宾,后唐和宋代的景霄、允堪、元照均沿袭了定宾的误解,进而影响到日僧凝然对《善见律毗婆沙》与《四分律》关系的判定。1896年,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通过对勘研究巴利Samantapasadika和《善见律毗婆沙》,才澄清这一误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分律论文参考文献
[1].黄沚青,胡方方.敦煌本《四分律比丘戒本》残卷缀合研究[J].古汉语研究.2018
[2].吴蔚琳.《善见律毗婆沙》与《四分律》关系新探[J].世界宗教文化.2018
[3].王磊.《佥定四分律疏》与中唐时期的戒律论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胡方方.敦煌本《四分律》及其戒本写本考[D].浙江师范大学.2016
[5].金双平.敦煌本《四分律》字词考[J].兰台世界.2016
[6].张涌泉,胡方方.敦煌本《四分律》残卷缀合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5
[7].袁晓夏.《四分律名义标释》注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8].李晓苏.《四分律行事钞》“二衣”、“四药”篇研究[D].浙江大学.2015
[9].金双平.《四分律》的词汇特点[J].黑龙江史志.2015
[10].金双平.《四分律》的词汇特点[J].黑龙江史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