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华:轻、中度智障青少年类比推理研究论文

高华:轻、中度智障青少年类比推理研究论文

 轻、中度智障青少年类比推理研究

轻、中度智障青少年类比推理研究

高 华1,彭 泰2,高少伟1

(1.福建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2.高雄师范大学 数学系,台湾 高雄 81342)

摘 要:选取40名16-20岁轻、中度智障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图形、词语、数字类比推理材料,探讨轻、中度智障青少年图形、词语和数字类比推理特点。结果发现:第一,无论是轻度还是中度智障青少年三种类比推理成绩均较差,正确率低于50%,数字类比推理成绩均显著地低于图形和词语推理,后二者成绩差异不显著。轻、中度智障个体二者之间三种类比推理成绩差异不显著。第二,各年龄段类比推理成绩差异不显著,所有被试的数字类比推理成绩均显著低于图片与词语类比推理。受认知水平的制约,智障青少年的类比推理能力在16-20岁之间基本保持稳定,类比推理水平低下,图形和词语推理能力优于数字类比推理能力。

关键词:智力障碍;青少年;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从两个(类)对象的相似性和一个(类)对象的已知特征推出另一个(类)对象也具有此特征的过程。类比推理普遍存在于人类学习和发现中,并被看作为智力的核心成分,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典型的类比任务式为A∶B∷C∶D,即要求个体依据前后两对项目关系的相似性,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最适合的D,如苹果∶水果∷大白菜∶?(a 蔬菜,b 动物)。在该例中,给出了苹果、水果和大白菜三个项目,个体需要在 a和 b两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合适的项目D。

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多年来致力于我国食品香料研发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探讨,开发了一系列肉香味食品香料制造技术,凝练出“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香味香精制造理念,奠定了我国肉味香精制造技术基础。中国百姓现在吃到的很多食品,尤其是肉味食品,其“香味”多数来自于孙宝国的科研成果。他是我国食品科学领域仅有的4位院士之一,是我国食品香料研究领域的唯一院士。

Sternberg认为类比推理过程由四种认知加工成份构成:编码、推断、映射和应用。编码是确定每一个类比中的相关特质,并将他们保持在工作记忆中;推断是发现类比中项目A和B之间的关系;映射是发现项目A和C之间的关系;应用是将项目A和B之间的关系和项目C和D之间的关系进行匹配。[1]由此可见,类比推理需要具有从语义记忆中检索信息的能力,以及形成和操作对象和事件之间关系的心理表征能力,并需要激活工作记忆。

外卖是大多数年青上班族的午餐首选,因为午休时间短,又懒得下楼买,只得叫外卖。可是现在外卖的质量情况堪忧,如何才能健康吃外卖呢?

常见的类比推理任务有如下三种:第一,图形类比推理。源问题A∶B之间的关系通过图形显示出来,表现诸如大小、形状等内容,由此推出靶问题C与D之间的关系;第二,数字类比推理。项目A和B之间的关系体现比例、等差等数据关系,根据二者关系推出C和D之间的关系;第三,词语类比推理。用词语的方式展示A与B两个项目之间关系如:同义、包含、并列等,在此基础上推出项目C和D之间的关系。

个体何时才具备类比推理能力呢?能力限制理论认为儿童的类比推理发展受制于其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具体表现为年龄的大小或成熟水平)的影响,即便儿童掌握了相应的关系知识经验,其信息加工能力对类比推理也有显著的影响。例如,Piaget认为类比推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技能,个体到了形式运算阶段才具备此种推理能力。[2]Lunzer的研究论证了皮亚杰的观点,他采用难度不同的词语和数字类比问题对9-17岁的男孩施测,发现不同年龄阶段被试的词语类比成绩显著优于数字类比,同时,表现出随年龄增加成绩提高的趋势,如在词语类比问题上9岁和l1-12岁儿童的正确率分别为30%和50%;对于数字类比问题,1l-12岁儿童的正确率为50%,9岁儿童仅为12%,由此可见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还不能正确解决形式最为简单的词语类比,主要原因在于高级关系理解能力尚未形成,但相对于数字类比推理,词语类比表现的要稍好一些。[3]我国学者邵瑞珍等人在1980年研究也发现小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只是在逐步形成之中。[4]

然而,与能力限制理论观点不同,知识经验限制理论的赞成者Goswami等人认为婴儿早期就具有了类比推理能力,并随着知识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决定因素是关于类比关系的知识经验的掌握,而不是年龄的大小或者能力的限制,之所以皮亚杰未在儿童早期观察到类比推理能力是因为他设计的任务难度太大,如果类比推理的任务足够简单且熟悉,则非常年幼的儿童也能完成。[5]此观点得到了国内外一些研究的支持,如Zelazo等人发现2-4岁儿童能完成规则简单的类比推理任务。[6]我国学者李红等人采用图片呈现各项目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具备相应知识经验的前提下,4岁组到5.5岁组儿童的单维类比推理能力已接近形成,没有显著的年龄差异。[7]王树芳采用情景类比任务,探讨了任务难度对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发现当进行反馈学习以降低任务难度时,7-8岁儿童能完成更高年龄段儿童才能完成的任务;但增加任务难度,11岁以上儿童也表现出类比推理能力的弱化。[8]张莉等人研究也发现,在简单任务上前运算阶段儿童已具备了类比推理能力,但在复杂任务上儿童到了具体运算阶段才具备类比推理能力。[9]在提示条件下,3-4岁儿童几何、图形、故事类比推理成绩有改善。[10]

尽管在何时具备类比推理能力上各学派存在争议,但所有的理论都一致认为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受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而不断提高。[11, 12]同时,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还会受诸如工作记忆容量、信息加工等认知能力的限制。[13]

国内外有关类比推理的研究多集中于智力正常个体,少有研究探讨智障个体的类比推理能力,经文献查阅,到目前为止,国内只有1篇有关智障个体的类比推理研究,江桂熔以单个被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训练对轻度智障个体类比推理的影响。[14]如前所述,类比推理能力无论对于正常个体还是特殊个体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乏了类比推理能力或者类比推理水平低下,会严重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根据能力限制理论观点,正常个体的类比推理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那么是否智障个体的类比推理能力也表现为随智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依据知识经验限制理论的观点,年幼的个体就已经具备了类比推理能力,影响其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因素是个体本身知识经验,那么在智商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智障个体的推理成绩是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呢?本研究试图以智力障碍青少年为研究被试,以图片类比、词语类比和数字类比测验为研究任务,从纵、横向两个角度探讨这两个问题,试图了解轻、中度智力障碍青少年的类比推理特点,丰富类比推理在特殊青少年人群中的研究,并尝试提出提高智障个体类比推理水平的方法和策略,有助于改善其日常生活和学习状况。

在本文中,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D)是指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方面明显受限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障碍。通常个体的智力障碍出现在18岁以前,根据智商不同,智力障碍者被划分为不同类型,其中,轻度智力障碍者智商约在50/55-70之间,其成年后心理年龄介于8岁至未满12岁之间(最高到小学5-6年级的心智年龄);中度智力障碍者智商约在35/40-50/55之间,成年后心理年龄介于4岁至未满8岁之间(最高到小学中低年级的心智年龄)。[15]

基于已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假设:(1)根据能力限制理论的观点,轻度智障青少年的类比推理成绩要优于中度智障青少年;(2)根据知识经验限制理论的观点,在智商水平相当的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智障青少年的类比推理成绩也会提高;(3)对于所有被试来说,数字类比推理成绩最差,图片类比推理优于词语类比推理。

一、方法

(一)被试

从福建省启能研究指导中心(一个公益性的残疾人托养庇护服务研究机构)选取智力障碍青少年40人,智力水平处于40-55(包含40和55)之间,平均智力水平为47.9(智商由韦氏智力量表测得,福建省启能研究指导中心提供),心理年龄相当于5-9岁正常儿童。各年龄段不同智力水平的具体人数见表1。

(二)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2(智力水平:轻度智障、中度智障)×3(类比推理类型:图形类比、词语类比、数字类比)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智力水平和类比推理类型,其中智力水平为被试间变量,类比推理类型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三种不同类比推理任务的正确数。

(三)实验材料

1.图形类比推理材料

示例:请你仔细观察下图1,根据前面两个图形的形状和颜色,从下面四个备选图形中选出一个合适的图形填在空白处。请在选中的图形上打√。

各年龄段智障者图形类比、词语类比和数字类比推理成绩见表3。由于各年龄段轻度智障者人数较少,所以,把轻、中度智障推理数据合并,对三种类比推理任务的成绩进行5(年龄:16、17、18、19、20岁)×3(类比推理类型:图形类比、语词类比、数字类比)两因素重复测量分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段的主效应不显著,F(4,35)=.409,p>.05,η2=.045;推理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2,70)=12.062,p<.001,η2=0.256;推理类型和年龄段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8,70)=.26,p>.05,η2=.029。对类比推理类型的主效应进行事后检验显示图形类比和词语类比的成绩显著地优于数字类比推理(p<.001),图形与词语类比成绩差异不显著(p>.05)。

共有9题,其中第l题为例题,正式测试题目8题。内容为不同形式的几何图形。要求被试根据前两项大小、形状(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颜色(红、黑、蓝)的关系,仔细观察第三项的特点,从4个备选项中选出适合的第四项与第三项配对。答对l题记1分,答错记0分。

图1 图形类比推理测试图

2.数字类比推理材料

(4)矢量控制系统与双发动机差速转向无人机相比优势。矢量控制系统与双发动机利用两个电机差速实现转向的方法不同,前者直接改变拉力线(或推力线)的方向,令无人机向拉力线改变的方向运动。使用矢量控制系统的飞机与双发动机差速无人机相比质量更轻,这对于模型飞机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质量轻意味着可以节省电池的消耗,同时搭载更重的荷载物;同时矢量固定翼无人机与后者相比其结构更加简单,方便制作。

第二个阶段是捆绑被解除。洞穴中那些被绑定的人中有一个被解除桎梏,被迫站起来,四处走动,转身回头看,看到火光。这会导致他一向只习惯于阴影的眼睛一时不适应,无法看清他曾经只看到其阴影的那些器物。于是他不会相信现在看到的东西比以前看到的更具存在特性,不会相信他现在更加接近真正的存在者了,也更加正确地观看存在者了。如果这时候有人把墙头上过去的器物指给他看,“他会不知所措,而且还会认为他过去(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阴影比现在(由另一个人为他)指出的器物更加无蔽”。[5]207

1:3:5 2:4:(?)

3.词语类比推理材料

本文所有采集数据均来源于HRO观测站,大口径天线系统在B1频段增益约为78dB,采集时长为10s,数据比特位数为14,软件接收机码环阶数为2,码环相关间隔设置为0.2码片.

共9题,其中第1题为例题,正式测试题目8题。试题的形式如同A∶B∷C∶?(D1,D2,D3,D4),要求被试根据前两项的关系,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认为最合适的项目与第三项匹配。答对题记1分,答错记0分。

西湖边的元妙观选址还受罗浮山的道源影响,从《重修葛仙庵碑记》可知元妙观选址西湖与葛洪喜爱杭州西湖相关。元妙观的修缮与罗浮山冲虚观历任主持相关,出于对葛洪道宗的景仰,元妙观选址与杭州西湖地貌相近的惠州西湖边。元妙观处西湖边外凸的半岛上,面对芳华洲一孤岛,两地块的形如罗浮山、葫芦岭的缩影(图6)。可见元妙观的选址是趋向罗浮山的蓬莱格局,以湖来代替江,就如罗浮山的蓬莱格局是以江来代替海,都是为了营造寓意水体环绕、仙山伫立、雾气环绕的神山气象。宋代元妙观的遗存碑文“蓬莱”二字,为南宗五祖之一白玉蟾学道罗浮后,至元妙观修炼一年所遗,更是映射元妙观是罗浮山环水蓬莱格局的延伸。

表1 各年龄段不同智力水平被试人数

16≤年龄<1717≤年龄<1818≤年龄<1919≤年龄<2020≤年龄<21 轻度智障22232 中度智障66656

A.吃饭 B.喝水 C.打篮球 D.睡觉

饿了:吃饭 口渴:(?)

示例:请你仔细观察,根据每一小题呈现的例子,想一个合适的数字,把下列题目补充完整。

示例:请你仔细观察,根据前两个词语的对应关系,从下面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与第三个词语配对。

(四)程序

每个被试由主试一对一单独施测,首先记录被试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智力水平、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接着,进入到测试阶段。整个测试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图片类比推理、词语类比推理及数字类比推理,为避免类比推理任务之间的相互干扰,每个被试的三种推理任务分别在三天完成,每天在同一时段同一时间同一房间完成一种推理任务。

三种类比推理任务的实验步骤为:首先,给被试读指导语,然后呈现示例题。在确定被试明确实验的任务后开始进入正式实验。每道题的作答时间没有限制,被试做出选择后,主试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写下被试的答案,若被试没有作答则记录放空。答完一题后有5秒的休息时间,接着进入下一题。

二、结果

采用SPSS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共9题,其中第1题为例题,正式测试题目8题。内容为不同形式的数字填空题,要求被试依据每题的示例将题目补充完整。答对1题记1分,答错记0分。

(一)轻、中度智力障碍者三种类比推理任务成绩分析

本研究根据AAIDD(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10)的划分标准,将50≤IQ<55的个体划归为轻度智力障碍组,35≤IQ<50的个体划归为中度智力障碍组,[15]二者智商差异显著,中度智力障碍组的智商显著低于轻度智力障碍组,t(38)=8.705,p<.01。轻、中度智力障碍者类比推理任务成绩见表2,可见两组被试的三种类比推理成绩均较差,正确率低于50%。对两组被试的三种类比推理任务进行2(智力组:轻度智力障碍、中度智力障碍)×3(类比推理类型:图形类比、语词类比、数字类比)两因素重复测量分差分析,结果显示:智力组的主效应不显著,F(1,38)= .065,p>.05,η2=.002;推理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2,76)= 8.029,p<.01,η2=.174;推理类型和智力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76)= .737,p>.05,η2=.019。对类比推理类型的主效应进行事后检验显示图形类比和词语类比的成绩显著地优于数字类比推理(p<.01),图形与词语类比成绩差异不显著(p>.05)。

这个案例说明,把注意力投入在一件喜爱的事情上,是有疗愈功效的。它能让原本趋于混乱的精神能量变得有秩序,让人重拾生活的热情和意义。

(二)对各年龄段智障青少年三种类比推理任务成绩分析

在国有林场中工作的职工,每个人工作成绩是不相同的,因此实施绩效考核可以指导和监督职工的工作情况,让职工更加认真尽责的开展工作是唯一的目标。绩效考核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三、讨论

本研究选取16-20岁智商在40-55之间的智障青少年为被试,试图考察他们图形、词语和数字类比推理的特点,研究结果部分符合假设。

首先,结果显示轻、中度智障青少年在三种类比推理任务上的成绩均普遍较低,正确率都未超过50%,其中数字类比推理成绩的正确率均低于35%,由于本研究中的轻、中度智障个体的心智年龄约相当于5-9岁正常儿童,故再次验证了Piaget的观点,还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的个体尚不具备类比推理能力,或类比推理水平较低。

其次,无论是分轻、中度智力水平进行分析,还是分年龄段进行分析,类比推理任务类型均表现出主效应,图形类比推理和词语类比推理的成绩都显著优于数字类比推理成绩,图形类比推理和词语类比推理二者成绩差异不显著。此研究结果与Lunzer对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研究结果一致,9岁儿童数字类比正确率仅为12%,显著地低于言语类比任务(30%)。[3]这也符合正常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因为图形类比推理和词语类比推理所涉及的儿童语言和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在儿童早期已逐步发展起来,而对数字的概括、理解数字内在联系的能力是一种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这一能力要在小学高年级才逐步发展。此外,个体在完成类比任务时,所需要的除了类比推理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该领域的知识,例如当项目关系为数学领域中的比例,个体要想成功完成类比任务,必须熟知比例知识,这种情况对个体的要求显然是比较高的,个体在此任务上表现不好,也说明其特定领域知识尚未掌握。对于本研究中的智障青少年来说,尽管他们实际年龄为16-20岁,但心理年龄相当于5-9岁正常儿童,故在图形、词语和数字类比上表现出和正常儿童类似的特点,而且由于他们大脑认知功能受损,与正常儿童相比,数字类比是一项更难的任务。郑虹研究也发现智障学生智力各方面发展的趋势基本相似,但不管是轻度、中度或重度智障学生都是算术分测验成绩最差。智障儿童建立、理解数的概念困难,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很差,对数的不敏感可能是智障儿童大脑损伤最容易受累的部分。同时她还发现智障学生在分类、知识和编码分测验成绩上普遍较差,说明智障儿童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较差,他们也不善于吸收外界的知识,知识面狭窄。[16]此外,中央执行功能低下也是影响智障个体词汇表达和算术推理成绩的主要原因。[17]同时,此结果也与长期从事特教工作的教师反馈的信息基本一致,教师们反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智障青少年薄弱的方面就是数字,从识别、计算、思维等方面,她们还举了个例子,智力正常儿童学几天就能弄懂的货币知识,对于智障青少年来说,可能得花上半年的时间进行学习。

表2 轻、中度智力障碍者类比推理正确数(M±SD

智力组n年龄IQ图形类比词语类比数字类比 轻度智障1118.836±1.54951.727±1.2723.455±1.2933.273±.9052.818±.874 中度智障2818.657±1.47746.357±2.5273.69±1.2283.483±.7852.552±.91

表3 各年龄段智障青少年类比推理正确数(M±SD

年龄nIQ图形类比词语类比数字类比 16848.250±3.3273.250±1.0353.375±.5182.500±.926 17847.875±3.2713.375±1.9583.375±1.0612.625±.916 18847.250±3.6153.625±1.1883.375±.9162.265±1.060 19848.250±3.6154.000±1.3093.500±.9262.500±.926 20847.875±3.3143.875±1.1263.500±.7562.875±.835

与假设不符合的是本研究并未发现轻、中度智力障碍两组被试的类比推理成绩存在显著差异。这不符合能力限制理论,即认为儿童的类比推理发展受制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具体表现为年龄的大小(成熟水平),即使儿童掌握了相应的关系知识经验,儿童的信息加工能力对类比推理也有显著的影响。

森林防火造林绿化是绿色空间的一个区域,是一个区域的表层代表,同时也是人们健康生活的保障。造林的特点之一就是美,因为整个造林区域都会影响整个区域的美,所以造林就是美的。同时,造林的其他特点也很整齐。在某些地区,人们当然不喜欢邋遢和不干净的地方,所以这是植树造林的好选择。植树造林会使人感到舒适,所以人们不会有心让它继续脏,会自觉清理,所以造林是干净的。造林的作用也很强。对于整个区域,绿化美化了整个区域,也让人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所以绿化的作用不小。当然,绿化可以净化空气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绿化可以提供人们不知道的坐标位置。因为造林不能成为造林的一小部分,而且造林有时

另一方面,也未发现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三种类比推理任务的成绩随年龄增加而提高,此结果似乎也不符合儿童类比推理发展的知识经验限制理论,知识经验限制理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加,儿童类比推理成绩也会提高,决定因素是关于类比关系的知识经验的掌握,而不是年龄的大小或者能力的限制。

这说明上述两种理论都无法适用于解释智障个体的类比推理,因为智障个体与正常个体不同,智障个体表现为认知和适应功能都受到损伤,其类比推理能力发展轨迹与正常个体不一致,同时,由于认知能力较低,也限制了他们知识经验的获取,所以,未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加,类比推理能力也提高。另外,智障个体较差的语言、词汇和语法能力,使得他们缺乏支撑思维和推理过程的语言工具,在推理过程中,他们不会像正常个体那样使用记忆策略,对信息进行比较,自发地提取成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短时记忆低效,工作记忆困难,信息加工量有限。过度关注任务的无关信息,注意力易分散且不能及时转换,因此,人们认为轻、中度智障个体不能超越推理的具体水平,尤其是对于中度智障个体来说正确解决类比推理是很难的。[18]

数据库中关键业务数据表包含:1)接口配置表,保存接口信息;2)学分申请流程记录表,记录学生申请学分各个审批环节状态;3)流程审核人关联表,保存各个流程对应的审核人信息;4)学生活动表,保存学生参加活动的各项信息;5)学分规则表,保存满足相应学分的条件;6)学分项目配置表,保存各级别项目对应的学分;7)流程历史实例表、流程抄送表、流程历史实例表、流程历史任务表等,该部分表用以保存流程处理的相关信息。其中,接口配置表如表1所示,学分申请流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学生活动表如表3所示。

综上,智障个体较低的认知能力导致其类比推理能力也较差,可类比推理能力无论对于正常个体还是特殊个体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否对智障个体进行训练会有效提高其类比推理能力,从而有助于改善其日常生活和学习呢?国外有研究发现改变类比任务的呈现方式,让智障个体自己逐步建构答案,可以扩展记忆容量,促进问题解决。[19]对轻中度智障个体(青少年和成人)进行类比推理训练可以部分有效地改善类比问题解决,但并不适用所有被试。江桂熔以单个被试为研究对象,发现对轻、中度智障个体进行图形和言语类比推理训练,可以提高其类比推理能力。[20]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系统研究,因此未来的研究要着重考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实践,指导和训练智障儿童利用类比去学习和探索新知识,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

四、结论

第一,智力障碍青少年的类比推理能力较低,在16-20岁之间基本保持稳定,受认知能力的限制,没有表现出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第二,所有智力障碍青少年,无论是轻度智障还是中度智障,图片和词语的类别推理能力相当并优于数字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Sternberg R J.Component process in analogical reasoning[J].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 84 (4): 353-378.

[2 Piaget J.Piaget’s theory[M]// P Mussen, Carmichael’s manual of child psychology.New York: Wiley, 1970: 103-128.

[3]Lunzer E A.Problems of formal reasoning in test situations[M]// P H Mussen.European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1965: 78-92

[4]邵瑞珍.对小学儿童类比推理发展的研究: 儿童类比推理的特点[M]// 佚名.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125-134.

[5]Goswami U.Analogical reasoning in children.Erlbaum[M].East Sussex, 1992: 152-155.

[6]Zelazo P D, Frye D.Cognitive complexity and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executive function[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98, 7 (4): 121-126.

[7]李红, 冯廷勇.4-5岁儿童单双维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J].心理学报, 2002, 34 (4): 395-399.

[8]王树芳, 莫雷, 金花.任务难度和反馈学习对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1): 24-30.

[9]张莉, 辛自强.5-9岁儿童在不同复杂性任务上类比推理的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6): 584-591.

[10]费广洪, 王淑娟, 秦梅梅.提示对3-11岁儿童解决类比推理问题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31): 578-585.

[11]Chen Z, Deahler M W.Positive and negative transfer in analogical problem-solving[J].Cognitive Development, 1989 (4): 327-334.

[12]Halford G S, McCredden J E.Cognitive science questions for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 concepts of learning, analogy, and capacity[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998(8): 289-308.

[13]Morrison R G, Holyoak K J, Truong B.Working memory modularity in analogical reasoning[M]// Proceedings of the twenty-four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m 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2001: 663-668.

[14]The AAIDD Ad Hoc Committee on Terminology and Classification.Intellectual disability: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systems of supports[M].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10: 6-12.

[15]郑虹.智障学生的中国韦氏智力量表结果分析与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 2005, 56 (2): 41-45.

[16]O’Hearn K, Courtney S, Street W, et al.Working memory impairment in people with Williams syndrome: effects of delay, task and stimul[J].Brain & Cognition, 2009, 69: 495-503.

[17]Lifshitz H, Tzuriel D, Weiss I.Effects of training in conceptual versus perceptual analogies among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J].Journal of Cognitive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2005(5): 144-167.

[18]Denaes C.Analogical matrices in young children and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asoning by analogy or reasoning by association?[J].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2012, 25(3): 271-281.

[19]Brown D J.Some uses of educational and assistive technology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J].Computers& Education, 2011, 56: 1-2.

[20]江桂熔.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类比推理的训练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4: 40-65.

Analogical Reasoning in Adolesc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GAO Hua1, PENG Tai2, GAO Shao-wei1

( 1.School of Psycholog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17, China; 2.Dept.of Math,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Kaohsiung 81342, China )

Abstract: This research selected forty adolescents aged 16 to 20 with mild or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xperiment to make analogical reasoning with figures, words and numerical material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alogical reasoning of adolescents with mild or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percentages of correctness of the three types of analogical reasoning were lower than 50%, of which the numerical analogical reasoning was worse than figures and words analogical reasoning;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adolescents with mild and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2)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sparities in analogical reasoning of varied age groups while all participants’ figures and words analogical reasoning was better than the numerical analogical reasoning.It concluded that the ability of analogical reasoning for adolesc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would not change with ages due to the restraints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remaining stable when individual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re aged 16 to 20, and that the figures and words analogical reasoning were better than the numerical analogical reasoning.

Key words:analogical reasoning; adolescents;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19)01-0001-06

收稿日期:2018-10-12

基金项目: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心理硕士(MAP)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为例”(FBJG20180314);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师大研[2018]46号)

第一作者简介:高华(1970-),女,湖南永州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思维与推理、特殊个体认知心理。E-mail: gaohua002@163.com

(责任编辑 赵 蔚)

标签:;  ;  ;  ;  ;  ;  ;  ;  ;  ;  ;  ;  ;  

高华:轻、中度智障青少年类比推理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