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诗歌诗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粹,是非常珍贵的中国古文化遗产。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有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的特点,同时它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古诗词虽然短,只有寥寥的几句话,但足以表情达意,加上古今语言表达以及社会、文化的差异,都导致了诗歌晦涩难懂。以至每每提及诗歌鉴赏,许多学生因看不懂,不知道诗歌在写什么,而讨厌学习诗歌。所以只有解决了“看不懂”的问题,打破诗歌阅读的障碍,才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读懂诗歌是打开诗歌鉴赏之门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诗歌;鉴赏;方法
传统读懂诗歌的方法主要是“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诗眼、品意象。“四看一品”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流行,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个方法却不太管用,许多学生反映,即使用了传统的“四看一品”的方法也不能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涵。所以,我们是很有必要探索其他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从而提升学生诗歌鉴赏水平。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把读懂古诗词的方法总结出来,希望能帮学生理解古诗词,走出鉴赏古诗的困境。
仙吕调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中吕宫高下闪赚,黄锺富贵缠绵,正宫惆怅雄壮,道宫飘逸清幽。(以上六宫)
一、 反复诵读
许多老师在古诗词教学当中不重视朗诵,甚至是省略了朗诵的一环,直接去讲解古诗词的内容。我认为这是没有把握到古诗词教学的重点。众所周知。古代诗词和音乐是分不开的,《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纵观诗经、楚辞、乐府、格律诗、词、元曲等等古诗词的体裁,都蕴含了格律、节奏、音律,本来就是为吟唱而创作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里面也有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我认为敲开鉴赏古诗词大门的首要环节是要让学生朗诵古诗词,让他们在朗诵中形成初步的认识,对古诗词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师不仅仅让学生朗诵古诗词,更应该要反反复复地去朗诵,把诵读古诗词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当中去。在反复的朗诵中,朗诵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变化,如可以采取集体诵读、小组诵读、个人诵读、配音朗诵、多媒体创设情景朗诵等等。通过多样的反复朗诵的方法,学生一步步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品味诗歌的感情,得到熏陶,提高学习的兴趣。反复诵读是读懂古诗词的第一步。
二、 补充诗歌空白
北宋的大文豪王安石曾提出“诗家语”这一概念,认为古诗词是一种含蓄凝练的文体,往往几个字就能传达出丰富的含意。因为受到字数和格律影响,加上诗歌表现出来独特的意境。这些都决定了一句诗都不可能像现代汉语一样,拥有完整的主谓宾定状补等语法要素,同时也不可能把一切的情节都写出来。诗歌评论家吕进也认为,诗歌是“不合法的,常常是不合理的,常常是无言的。即无法,无理,无言。”但在理解和翻译诗歌的时候,学生就要把古诗词句子当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我们常常遇到省略谓语动词的情况。如韩偓《残春旅舍》中的“旅舍残春宿雨晴”一句省略了动词,补充动词应为“(住)旅舍宿雨晴”。
(一) 补充主语
很多古诗词都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学生要把主语补充上去,这样更容易翻译诗句,更容易理解诗句的感情,如《迢迢牵牛星》中的“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这一句话中省略了主语“织女”。加上主语后,一个独孤、心灵手巧的织女形象马上显现出来。又如《氓》中的“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一句话中省略了主语“氓”。补充主语后,忠厚老实的男子就跃然于纸上。
有时候,补充准确的主语会成为理解诗歌的关键,如杜甫《月夜》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学生通过补充主语,诗句应该理解为,(妻子)站在台阶上,蒙蒙雾气沾湿了她的鬓发,清冷的月光照寒了她的玉臂。主语补充后,不仅仅诗歌文意理解更加合理,而且学生马上理解诗句用了联想的手法,不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反而间接去写在月光下饱含思念的妻子,更能突出诗人的思念之情,感情令人动容。
(二) 补充动词
乌云钻出地平线,从远方的山丘飘来。山雨欲来风满楼—突如其来的狂风使我不得不加快了拍摄的节奏。一切妥当后,我与各位编辑踏上了前往里耶卡的旅程。我们沿小路前行,有意避开城市交通的拥堵,为的就是享受那些发动机此起彼伏的轰鸣声。
一些意象叠加诗歌的翻译中,也应该把动词补充上去,把诗中的几个意象串联起来,形成有机、整体的画面。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意象拼凑成一幅悲秋与乡愁的画面,每一句诗只有名词,没有动词,是省略了谓语。老师讲课的时候应加上省略的动词谓语:(我)(骑着)瘦马,(走在)古道上,(迎面吹来)的是寒冷的西风,(我)(看到了)老树上的枯藤,黄昏里乌鸦在凄厉的(叫着),(湍湍流动)的溪水上有一座小桥,(旁边就是)寥寥几户人家。补充动词后学生会能理解《天净沙·秋思》宁静致远的画面。
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往往会省略叙事情节,教学中学生为了真正理解诗歌还需认真揣摩诗中省略的情节,才能体会其中的内涵和感情。如《诗经·卫风·氓》开头氓来与女主人公相见时有这样的话“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女主人公送氓到了淇水,一直到达了顿丘这个地方。我们不妨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路上氓应该不断地和女主人公谈论婚事,脸上露出愠怒的表情,所以女主人公不得已才说不是我有意拖延时间,是你没有好的媒人。
(三) 补充叙事情节
利用软件中的灵敏度分析功能对理论塔数进行分析。初始条件为,原料进料位置:第5块,萃取剂进料位置:第3块,回流比:1,溶剂比:0.9,对塔板数进行灵敏度分析。
再如张炎《鹧鸪天》中的“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可以翻译成:人离开故乡到了千里之外,一只梨花在雨中(与我做伴)。加上“与我做伴”这一情节使诗歌的意思更加完整,更能突出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
三、 注意诗句的语序
还有,有的古诗词有时会使用互文的特殊修辞手法。“互文”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两句话的意思互相交错,互相补充,互相阐释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的手法。如白居易《琵琶行》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进行翻译的话,就会翻译成“将军经过多次战斗都会死了,壮士十年后都能回家乡。”这样的翻译会造成学生错误的理解,不明白诗句的内容。这句话是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正确的顺序应为“将军、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又如“朝歌夜弦”根据直译法进行翻译,就翻译成“宫女在早上唱歌,在晚上弹琴”,难道在早上就不允许弹琴吗,晚上不允许唱歌吗?很明显这样的翻译是不准确的,如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翻译,这句话正确的顺序应为“朝夜歌弦”,可翻译为“在早上和晚上都唱歌和弹琴”,这种翻译显得更准确合理。
如王维《山居秋暝》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出现了主谓倒装情况,正确顺序应为“浣女归,渔舟下”。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多情应笑我早生白发”出现了宾语前置情况,正确顺序应为“应笑我多情”。
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正是江南好风光,落花时节又逢君”出现了定语后置情况,正确顺序应为“好风光江南”。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的“气吞万里如虎”出现了状语后置情况,正确顺序应为“如虎气吞万里”。
为了突破古诗词用典手法带来的阅读障碍,学生平常应多积累古代文化知识,对古诗词的典故有初步的了解,透过典故理解典故背后所传达出来的丰富内涵。
如白居易《长恨歌》的“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出现了主宾倒装情况,正确顺序应为“可怜门户生光彩”。
古诗词为了表达的需要,特别是律诗要符合古诗词的平仄、对仗、押韵等格律的要求,诗人会对诗歌的语序做出适当的调整,出现倒装的情况。学生要理解诗句的倒装,否则难以理解诗歌。
四、 关注典故
用典是借助古代的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典是古诗词经常使用的手法,使古诗词的语言更加凝练、言简意赅、含蓄典雅。但古诗词运用典故也会给学生理解古诗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造成较大的理解障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运用了三国周瑜赤壁之战的典故。又如《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拓跋焘等这五个典故,学生必须要了解典故,深挖典故的内涵,这样才能理解辛弃疾诗中的大意,进一步理解词中“潜气内转,沉郁顿挫”的特点,才能读懂情感,真正理解辛弃疾。
Generally, Qmat caused by material absorption and Rayleigh scattering, isdominant among these loss factors. Qmat can be calculated as:
英语作为必修学科,是一道必须越过的“坎”,学习英语,必须树立信心和勇气。对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来说,英语为必考科目,是学生能否考取本科院校的关键因素。对选择就业的学生来说,英语水平的高低,关乎就业的质量。特别是英语口语表达技能作为一项专业技能,能为高质量就业增加筹码。因此,不论从参加对口高考还是就业来看,中职学生学好英语,都有必要。直面英语,必须要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勇气。
五、 关注关键词
古诗词常常会出现精炼传神或者是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字词,抓住这些字词也成了解读古诗词的重要手段,而且采取抓关键词的方法能让学生快速地把握诗人的感情思想,诗歌鉴赏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联系人:格日力(0971-6142063;geriligao@hotmail.com) 杨应忠(13997052122;E-mail:yyz77921@hotmail.com)
学会紧扣古诗词的感情关键词。古诗词经常会出现感情的词语,如悲、愁、愤、闲、孤、喜等等,从这些词语可以快速地把握诗人的感情,有的感情关键词出现在题目,如《征人怨》《书愤》《邯郸冬至夜思家》。有的情感的词语出现在诗中,如李清照《声声慢》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句话的关键词是“愁”。一旦抓住了感情关键词“愁”,我们不难发现全诗表达了李清照晚年悲愁的心境。
学会品尝古诗词的意象。许多古诗词有一些表现出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主观情感,这些词语就是古诗词的意象。如果掌握了意象的含义也就理解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和诗人含蓄的情感。古诗词的意象含义丰富多彩,月亮象征思乡怀古,梅兰竹菊象征高洁,柳树象征不舍,杜鹃鸟象征悲凉凄清等等。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正是折柳的季节,诗人还在漂泊在外,不禁泛起思乡之情。平常的教学中,学生要积累常见的意象,做到融会贯通到诗歌鉴赏当中去。
古诗词是一门古老的文学艺术,也是中华瑰丽的宝藏。但因为年代的久远,古诗词鉴赏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许多学生徘徊在古诗词鉴赏的大门,望而却步,而读懂古诗词的大意成为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试想一下,如果连古诗词的大意都读不懂,学生何谈研究古诗词的手法、语言等更难的内容?传统的“四看一品”的方法在实际运用时不管用,学生不能通过“四看一品”注意这一方法把握诗歌的大意,甚至是思想内容,那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通过反复诵读、梳理句式、积累典故、关注语序、关键词等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古诗词的大意,以达到准确理解古诗词的目的。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读懂诗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平时积累知识,需要老师反反复复地把方法教授给学生,学生才能熟练地运用方法,真正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郁荣.打开古诗欣赏的大门——浅谈古诗鉴赏题的复习指导[J].教师,2010(7):76.
[2]练可文.打开诗歌“用典”之门——浅谈高考诗歌鉴赏中用典类诗歌的解题技巧[J].语文月刊,2014(10):78-80.
作者简介:
何淑婷,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北滘中学。
内检分析监控合格率(RD%):随机抽取重复性密码分析样品数490个,占送样总数的7.60%。各元素的密码抽查合格率RD%在92.24%~96.33%之间,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