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论文和设计-王俊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所述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的轨距相同于第一X向轨道和第二X向轨道的轨距;所述回收箱设置于第一X向轨道和第二X向轨道上,且回收箱沿X轴运动;当所述回收箱沿第一X向轨道和第二X向轨道完全运动至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上时,回收箱的行走部锁死,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沿Y轴在上层框架的框架内运动使得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带动回收箱沿Y轴运动。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回收终端内的空间利用率,并使得回收终端便于加装各种安检设备,同时通过T型结构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的便于回收箱的定位投放。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箱(1)、第一X向轨道(2)、第二X向轨道(3)、第一平移轨道(4)、第二平移轨道(5)、上层框架(6)、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建立三维笛卡尔直角坐标系,所述三维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包括相互正交的X轴、Y轴和Z轴;所述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均平行于X轴,且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的端部均设置于上层框架(6)上,所述上层框架(6)的上表面垂直于Z轴;第一平移轨道(4)、第二平移轨道(5)、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均平行于X轴,且第一平移轨道(4)设置于第一平移机构上部,所述第二平移轨道(5)设置于第二平移机构上部;所述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均设置于上层框架(6)的框架内,并沿Y轴运动;所述第一平移轨道(4)和第二平移轨道(5)的轨距相同于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的轨距;所述回收箱(1)设置于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上,且回收箱(1)沿X轴运动;当所述回收箱(1)沿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完全运动至第一平移轨道(4)和第二平移轨道(5)上时,回收箱(1)的行走部锁死,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沿Y轴在上层框架(6)的框架内运动使得第一平移轨道(4)和第二平移轨道(5)带动回收箱(1)沿Y轴运动。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箱(1)、第一X向轨道(2)、第二X向轨道(3)、第一平移轨道(4)、第二平移轨道(5)、上层框架(6)、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

建立三维笛卡尔直角坐标系,所述三维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包括相互正交的X轴、Y轴和Z轴;所述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均平行于X轴,且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的端部均设置于上层框架(6)上,所述上层框架(6)的上表面垂直于Z轴;

第一平移轨道(4)、第二平移轨道(5)、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均平行于X轴,且第一平移轨道(4)设置于第一平移机构上部,所述第二平移轨道(5)设置于第二平移机构上部;所述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均设置于上层框架(6)的框架内,并沿Y轴运动;

所述第一平移轨道(4)和第二平移轨道(5)的轨距相同于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的轨距;所述回收箱(1)设置于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上,且回收箱(1)沿X轴运动;

当所述回收箱(1)沿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完全运动至第一平移轨道(4)和第二平移轨道(5)上时,回收箱(1)的行走部锁死,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沿Y轴在上层框架(6)的框架内运动使得第一平移轨道(4)和第二平移轨道(5)带动回收箱(1)沿Y轴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1)的底部设置多个转轴(12),所述转轴(12)上套装滚轮(11);所述第一X向轨道(2)、第二X向轨道(3)、第一平移轨道(4)和第二平移轨道(5)均为U型槽轨道;所述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的U型槽槽口对向设置;所述第一平移轨道(4)和第二平移轨道(5)的U型槽槽口对向设置;所述滚轮(11)在第一X向轨道(2)、第二X向轨道(3)、第一平移轨道(4)或\/和第二平移轨道(5)内滚动,使得回收箱(1)沿X轴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1)包括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向转轴(12)输出动力使得滚轮(11)转动并使得回收箱(1)沿X轴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框架(6)包括首尾相接闭合成框架的第一X向框架杆、第一Y向框架杆、第二X向框架杆和第二Y向框架杆;所述第一Y向框架杆和第二Y向框架杆均为U型槽轨道,且第一Y向框架杆和第二Y向框架杆的U型槽槽口对向设置;

所述第一平移机构包括连接块(10)和行走块(63),所述第一平移轨道(4)、连接块(10)和行走块(63)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Y向框架杆包括履带齿条(61)和两个及以上齿轮(64);所述齿轮(64)的齿与履带齿条(61)的履带齿(62)相匹配;所述齿轮(64)设置于第一Y向框架杆的U型槽底部,所述履带齿条(61)套装于齿轮(64),且履带齿(62)与齿轮(64)的齿咬合;所述行走块(63)固定连接于履带齿条(61),且齿轮(64)转动时履带齿条(61)运动并带动行走块(63)运动使得第一平移轨道(4)沿Y轴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Y向框架杆和第二Y向框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平移机构的行走块(63)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Y向框架杆的履带齿条(6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Y向框架杆的履带齿条(6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移机构的结构与第二平移机构的结构相同,且第二平移机构的行走块(63)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Y向框架杆的履带齿条(6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Y向框架杆的履带齿条(6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层框架(7)和多个伸缩杆(8);所述上层框架(6)通过多个伸缩杆(8)连接于下层框架(7),且上层框架(6)在多个伸缩杆(8)的作用下沿Z轴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框架(7)的框架内设置多个回收袋;所述回收箱(1)的底部设置投放装置;所述回收箱(1)在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上接收回收物品,并运动至第一平移轨道(4)和第二平移轨道(5)上方,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带动回收箱(1)运动至预设回收袋上方,多个伸缩杆(8)伸长使得回收箱(1)远离下层框架(7),所述投放装置打开使得回收物品被投放至预设回收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框架(7)通过多个支脚(9)固定设置于预设位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品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

背景技术

自2000年4月份开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近年来,“互联网+”模式在回收行业的应用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的实施,给生活垃圾分类领域和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但仍未改变生活垃圾分类难和回收成本高的现状,包括智能回收机在内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仍处于收集仓位使用效率低、回收物流成本高的状态,所以急需开发一种便捷快速进行物品和垃圾回收的回收终端。

现有技术中,用于进行物品分类投放的设备普遍不适用于物品和垃圾回收的回收终端,无法进行物品和垃圾的快速精准投放,无法减少仓位资源闲置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用于进行物品分类投放的设备普遍不适用于物品和垃圾回收的回收终端,无法进行物品和垃圾的快速精准投放,无法减少仓位资源闲置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包括回收箱、第一X向轨道、第二X向轨道、第一平移轨道、第二平移轨道、上层框架、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

建立三维笛卡尔直角坐标系,所述三维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包括相互正交的X轴、Y轴和Z轴;所述第一X向轨道和第二X向轨道均平行于X轴,且第一X向轨道和第二X向轨道的端部均设置于上层框架上,所述上层框架的上表面垂直于Z轴;

第一平移轨道、第二平移轨道、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均平行于X轴,且第一平移轨道设置于第一平移机构上部,所述第二平移轨道设置于第二平移机构上部;所述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均设置于上层框架的框架内,并沿Y轴运动;

所述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的轨距相同于第一X向轨道和第二X向轨道的轨距;所述回收箱设置于第一X向轨道和第二X向轨道上,且回收箱沿X轴运动;

当所述回收箱沿第一X向轨道和第二X向轨道完全运动至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上时,回收箱的行走部锁死,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沿Y轴在上层框架的框架内运动使得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带动回收箱沿Y轴运动。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整个需要安装到回收终端中进行运用,回收箱的朝向回收终端外部的位置设置有活动门,用户可以通过此活动门向回收箱投放物品或者分类垃圾,完成投放后,活动门关闭,由于受到回收终端中使用空间的限制,所以在这里将所有的轨道和框架整体设置为一种T型结构,这样就可以使得整个回收终端的结构更加紧凑,方便于设置其他设备,例如对回收箱内进行安全检测的X光机等设备;当活动门关闭时,回收箱进入使用状态,首先回收箱沿第一X向轨道和第二X向轨道完全运动至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上,这里所说的完全运动到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上是指回收箱的全部行走单元都脱离了第一X向轨道和第二X向轨道的范围,并完全位于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上,此时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在上层框架的框架内沿Y轴运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将垃圾投放至需要的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回收终端内的空间利用率,并使得回收终端便于加装各种安检设备,同时通过T型结构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的便于回收箱的定位投放。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箱的底部设置多个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装滚轮;所述第一X向轨道、第二X向轨道、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均为U型槽轨道;所述第一X向轨道和第二X向轨道的U型槽槽口对向设置;所述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的U型槽槽口对向设置;所述滚轮在第一X向轨道、第二X向轨道、第一平移轨道或\/和第二平移轨道内滚动,使得回收箱沿X轴运动。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这里所说的U型槽轨道实际上是为一种横截面为U型的导轨,通过这种结构设置,配合滚轮和转轴可以实现准确的位置控制,这里的转轴可以通过步进电机进行移动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箱包括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向转轴输出动力使得滚轮转动并使得回收箱沿X轴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框架包括首尾相接闭合成框架的第一X向框架杆、第一Y向框架杆、第二X向框架杆和第二Y向框架杆;所述第一Y向框架杆和第二Y向框架杆均为U型槽轨道,且第一Y向框架杆和第二Y向框架杆的U型槽槽口对向设置;

所述第一平移机构包括连接块和行走块,所述第一平移轨道、连接块和行走块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Y向框架杆包括履带齿条和两个及以上齿轮;所述齿轮的齿与履带齿条的履带齿相匹配;所述齿轮设置于第一Y向框架杆的U型槽底部,所述履带齿条套装于齿轮,且履带齿与齿轮的齿咬合;所述行走块固定连接于履带齿条,且齿轮转动时履带齿条运动并带动行走块运动使得第一平移轨道沿Y轴运动。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发明人发现为了容纳更多的盛放设备,所以T型结构的横头一般设置的比较长,在长距离移动时,如果采用简单的滚轮传动和步进电机进行控制的话,发生打滑时会造成定位不准确,而长距离移动会发生误差的线性累积,所以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采用了履带齿条和齿轮的配合方式进行,由于履带齿和齿轮齿是配合关系,所以履带齿条和齿轮之间基本不会发生滑动位移,从而提高了精度,即使发生滑动位移,误差也仅仅在一个齿的范围之内,是完全可以接收的。

进一步的,第一Y向框架杆和第二Y向框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平移机构的行走块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Y向框架杆的履带齿条,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Y向框架杆的履带齿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移机构的结构与第二平移机构的结构相同,且第二平移机构的行走块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Y向框架杆的履带齿条,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Y向框架杆的履带齿条。

进一步的,还包括下层框架和多个伸缩杆;所述上层框架通过多个伸缩杆连接于下层框架,且上层框架在多个伸缩杆的作用下沿Z轴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框架的框架内设置多个回收袋;所述回收箱的底部设置投放装置;所述回收箱在第一X向轨道和第二X向轨道上接收回收物品,并运动至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上方,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带动回收箱运动至预设回收袋上方,多个伸缩杆伸长使得回收箱远离下层框架,所述投放装置打开使得回收物品被投放至预设回收袋。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发明人发现在回收箱进行垃圾投放时,为了将回收箱内的垃圾完全排放至回收袋中,所以需要将回收箱的底部设置为翻转型的活动门,但是由于回收终端内部的空间有效,当回收袋的垃圾高过一定程度时,会造成翻转型的活动门无法打开,所以采用伸缩杆将上层框架上升的方式进行垃圾投放,从而保证垃圾投放时回收袋内的垃圾高度高也不会对垃圾投放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框架通过多个支脚固定设置于预设位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回收终端内的空间利用率,并使得回收终端便于加装各种安检设备,同时通过T型结构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的便于回收箱的定位投放。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U型槽轨道和回收箱配合示意图;

图4为履带齿条示意图;

图5为平移机构和履带齿条配合示意图;

图6为履带齿条和齿轮配合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回收箱,2-第一X向轨道,3-第二X向轨道,4-第一平移轨道,5-第二平移轨道,6-上层框架,7-下层框架,8-伸缩杆,9-支脚,10-连接块,12-转轴,11-套装滚轮,61-履带齿条,62-履带齿,63-行走块,64-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包括回收箱1、第一X向轨道2、第二X向轨道3、第一平移轨道4、第二平移轨道5、上层框架6、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

建立三维笛卡尔直角坐标系,所述三维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包括相互正交的X轴、Y轴和Z轴;所述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均平行于X轴,且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的端部均设置于上层框架6上,所述上层框架6的上表面垂直于Z轴;

第一平移轨道4、第二平移轨道5、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均平行于X轴,且第一平移轨道4设置于第一平移机构上部,所述第二平移轨道5设置于第二平移机构上部;所述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均设置于上层框架6的框架内,并沿Y轴运动;

所述第一平移轨道4和第二平移轨道5的轨距相同于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的轨距;所述回收箱1设置于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上,且回收箱1沿X轴运动;

当所述回收箱1沿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完全运动至第一平移轨道4和第二平移轨道5上时,回收箱1的行走部锁死,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沿Y轴在上层框架6的框架内运动使得第一平移轨道4和第二平移轨道5带动回收箱1沿Y轴运动。

本实施例实施时,整个需要安装到回收终端中进行运用,回收箱的朝向回收终端外部的位置设置有活动门,用户可以通过此活动门向回收箱投放物品或者分类垃圾,完成投放后,活动门关闭,由于受到回收终端中使用空间的限制,所以在这里将所有的轨道和框架整体设置为一种T型结构,这样就可以使得整个回收终端的结构更加紧凑,方便于设置其他设备,例如对回收箱内进行安全检测的X光机等设备;当活动门关闭时,回收箱进入使用状态,首先回收箱沿第一X向轨道和第二X向轨道完全运动至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上,这里所说的完全运动到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上是指回收箱的全部行走单元都脱离了第一X向轨道和第二X向轨道的范围,并完全位于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上,此时第一平移轨道和第二平移轨道在上层框架的框架内沿Y轴运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将垃圾投放至需要的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回收终端内的空间利用率,并使得回收终端便于加装各种安检设备,同时通过T型结构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的便于回收箱的定位投放。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回收箱1的底部设置多个转轴12,所述转轴12上套装滚轮11;所述第一X向轨道2、第二X向轨道3、第一平移轨道4和第二平移轨道5均为U型槽轨道;所述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的U型槽槽口对向设置;所述第一平移轨道4和第二平移轨道5的U型槽槽口对向设置;所述滚轮11在第一X向轨道2、第二X向轨道3、第一平移轨道4或\/和第二平移轨道5内滚动,使得回收箱1沿X轴运动。

本实施例实施时,这里所说的U型槽轨道实际上是为一种横截面为U型的导轨,通过这种结构设置,配合滚轮和转轴可以实现准确的位置控制,这里的转轴可以通过步进电机进行移动控制。

实施例3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上层框架6包括首尾相接闭合成框架的第一X向框架杆、第一Y向框架杆、第二X向框架杆和第二Y向框架杆;所述第一Y向框架杆和第二Y向框架杆均为U型槽轨道,且第一Y向框架杆和第二Y向框架杆的U型槽槽口对向设置;

所述第一平移机构包括连接块10和行走块63,所述第一平移轨道4、连接块10和行走块63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Y向框架杆包括履带齿条61和两个及以上齿轮64;所述齿轮64的齿与履带齿条61的履带齿62相匹配;所述齿轮64设置于第一Y向框架杆的U型槽底部,所述履带齿条61套装于齿轮64,且履带齿62与齿轮64的齿咬合;所述行走块63固定连接于履带齿条61,且齿轮64转动时履带齿条61运动并带动行走块63运动使得第一平移轨道4沿Y轴运动。

本实施例实施时,发明人发现为了容纳更多的盛放设备,所以T型结构的横头一般设置的比较长,在长距离移动时,如果采用简单的滚轮传动和步进电机进行控制的话,发生打滑时会造成定位不准确,而长距离移动会发生误差的线性累积,所以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采用了履带齿条和齿轮的配合方式进行,由于履带齿和齿轮齿是配合关系,所以履带齿条和齿轮之间基本不会发生滑动位移,从而提高了精度,即使发生滑动位移,误差也仅仅在一个齿的范围之内,是完全可以接收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下层框架7和多个伸缩杆8;所述上层框架6通过多个伸缩杆8连接于下层框架7,且上层框架6在多个伸缩杆8的作用下沿Z轴运动。所述下层框架7的框架内设置多个回收袋;所述回收箱1的底部设置投放装置;所述回收箱1在第一X向轨道2和第二X向轨道3上接收回收物品,并运动至第一平移轨道4和第二平移轨道5上方,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带动回收箱1运动至预设回收袋上方,多个伸缩杆8伸长使得回收箱1远离下层框架7,所述投放装置打开使得回收物品被投放至预设回收袋。

本实施例实施时,发明人发现在回收箱进行垃圾投放时,为了将回收箱内的垃圾完全排放至回收袋中,所以需要将回收箱的底部设置为翻转型的活动门,但是由于回收终端内部的空间有效,当回收袋的垃圾高过一定程度时,会造成翻转型的活动门无法打开,所以采用伸缩杆将上层框架上升的方式进行垃圾投放,从而保证垃圾投放时回收袋内的垃圾高度高也不会对垃圾投放造成影响,这里的伸缩杆8一般优选为气压杆,但是也可以使用液压杆等可以伸缩控制的构件。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9891.0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396455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B65G 35/00

专利分类号:B65G35/00;B65F1/14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成都智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成都智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区天府五街200号4号楼A区10楼

发明人:王俊杰

第一发明人:王俊杰

当前权利人:成都智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朝虎

代理机构:51220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论文和设计-王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