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冷冻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蛋白,草菇,枪法,杆菌,胚轴,甜菜。
抗冷冻蛋白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陈颖珊,陈晟,赵印华,郭丽琼,林俊芳[1](2012)在《抗冷冻蛋白基因(afp)转化大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大豆。方法:通过热激法将质粒pCAAFP66导入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中获得含有抗冷冻蛋白基因(afp)及除草剂抗性筛选标记基因(bar)的农杆菌工程菌株;以大豆品种华春6号和马祖1号种子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经过农杆菌介导将抗冷冻蛋白基因导入大豆基因组中,在含有除草剂草丁膦(PPT)的培养基中筛选、并经过PCR鉴定获得大豆转化植株。结果:PPT的最佳筛选浓度为1.0mg/L,华春6号和马祖1号的阳性植株数分别为6株和2株,转化效率分别为3.70%和0.94%。结论:不同基因型大豆的转化率存在差异,抗冷冻蛋白基因成功遗传转化进大豆细胞中。(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2年03期)
郭丽琼,林俊芳,熊盛,陈守才[2](2005)在《抗冷冻蛋白基因遗传转化草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T PCR技术从瑞典的北极云杉卷叶蛾幼虫中扩增出抗冷冻蛋白基因 ,利用基因枪法遗传转化草菇。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 ,抗冷冻蛋白基因已整合进草菇基因组。低温胁迫试验结果表明 ,转基因草菇具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转基因草菇生物学特性观测结果显示 ,大多数草菇转化子的生长速率明显地慢于对照的宿主菌株 ,多数转化子的菌丝也明显地比宿主菌丝细弱。转化子筛选结果表明 ,采用叁轮的转化子筛选程序 ,即第一轮在固体培养基上筛选、第二轮和第叁轮在液体培养基中筛选 ,有利于获得真实转化子和淘汰假转化子。转基因草菇一代低温胁迫结果证明 ,转基因草菇后代仍然具有较强的低温耐受能力 ,这说明转基因草菇的耐低温性能在世代之间是稳定的(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郭丽琼[3](2003)在《抗冷冻蛋白基因(THP)遗传转化草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草菇是一种高温型的食用菌,在常规低温(4℃)条件下,其菌丝会发生自溶而死亡,子实体会发软、液化和腐烂。草菇的这一特性严重地限制了草菇的生产、新鲜草菇的流通、低温冷冻保鲜和出口创汇以及草菇菌种的低温贮藏。而且,草菇为同宗结合真菌,菌丝没有锁状联合,杂种选择缺乏标记,这给草菇的杂交育种带来极大的困难。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报告基因转化丝状真菌的成功,抗冷冻蛋白基因克隆和转化的成功,为解决草菇抗低温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性。 抗冷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AFPs)是一类具有降低生物体液冰点和抑制冰晶生长的生物活性蛋白,在低温生物的生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从鱼类、昆虫、植物、真菌中分离了许多抗冷冻蛋白基因,而应用较多的是鱼类抗冷冻蛋白基因,它已广泛用于转化鱼类、植物等并得到了表达。然而某些昆虫抗冻蛋白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如从云杉卷叶蛾中克隆的抗冷冻蛋白,其活性是目前所有已知北极鱼抗冷冻蛋白活性的10-30倍,甚至100倍,因而昆虫的抗冷冻蛋白基因(THP)日益受到重视。 本研究以AFP1和AFP2为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Budworm(一种磷翅目昆虫的幼虫)的mRNA中分离得到THP基因,THP基因克隆进T-Vector载体形成质粒载体pGTHP4。同时做了以下研究: (1) 草菇对抗性标记试剂的敏感性测验:选择卡那霉素、潮霉素、遗传霉素(G418)、膦丝菌素(PPT)4种抗性标记试剂对两个同属不同种的草菇V1308(VB)和VQ进行敏感性测验。结果V1308和VQ均能在含有卡那霉素、G418、PPT的PDSA平板上生长,而在含潮霉素的PDSA上生长受抑制或完全不能生长,说明草菇只对潮霉素敏感; (2) 草菇对潮霉素的最低敏感浓度测定:选择草菇V1308、V1、和V34 3个菌株对潮霉素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草菇菌株对潮霉素的敏感性不同。这3种草菇对潮霉素的最低敏感浓度为:在固体培养基上,V1308、V1、V34分别为70、50、60μg/mL;在液体培养基上,V1308、V1、V34分别为50、35、40μg/mL。 (3)草菇基因枪法转化体系的建立:以含有35S启动子、GUS报告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质粒pCAMBIA1301为草菇表达载体,采用基因枪转化法,设定不同的轰击参数,把外源GUS基因转化进草菇V1308的菌丝中。轰击后的菌丝经过3个阶段的筛选获得了转化子。转化子数经方差分析后表明,得到最多转化子的最佳基因枪转化参数是:氦气压力为1100Psi,真空压力为26inchesHg,靶距离为6cm,轰击次数为1次。转化子经GUS组织化学分析及Southern B!citing检测,结果表明了外源GUS基因已整合进草菇的基因组中,而且外源GUS基因在草菇基因组上的插入位点不同,拷贝数也不同。草菇转化子经出菇试验及子实体菌丝的GUS组织化学检测,证明了外源GUS基因在草菇基因组中的稳定整合及可遗传性。 (4)草菇表达载体的构建:以限制性内切酶BstEll和NCOI双酶解质粒pCAMBIA1301,回收含有355启动子、潮霉素抗性基因的大片段。以限制性内切酶BstZ和 NCOI双酶解质粒 pGTHP4,回收含有 THP目的基因的小片段。把回收的THP基因片段与pCAMBIA1301的大片段通过粘端连接后,再加入接头进行环化连接,形成了含有目的THP基因的草菇表达载体PCTH823。 (5)THP基因转化草菇V1308、VI和V34:以3mm见方的小菌块为外植体, 把质粒pCTH823包裹在金粉颗粒上,利用己建立好的草菇基因枪转化体系,把外 源THP基因转化进草菇菌株V1308、VI和V34。轰击后的菌丝经过3个阶段的潮 霉素抗性筛选后获得了1个V1308转化子、3个VI转化子和13个V34转化子。 选择 9个 V34转化子进行 PCR扩增鉴定及 Southern B!citing检测验证。结果表明, 外源THP基因己经整合进草菇的基因组上,而且外源THP基因在不同转化子基因 组上的插入位点不同,拷贝数也不相同。转化子经低温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这9个 转基因草菇对4’C低温的忍受时间比对照至少多7天。这个结果表明了外源THP 基因可在草菇的菌丝里表达。 (6)V34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对 V34转化子菌丝和对照菌丝的平均生长速度进行方差分析表明,草菇转化子之间、草菇转化子与对照之间的平均生长速度存在极显着的差异。转化子的菌丝形态特征与对照相比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异,这表明了由于外源基因的插入改变了草菇的基因型,从而引起草菇表型的改变。(本文来源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期刊2003-05-01)
李天然,张剑峰,李旭刚[4](1998)在《抗冷冻蛋白基因转化甜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冷冻蛋白基因转化甜菜的研究@李天然,张剑峰,李旭刚¥内蒙古大学生物学系甜菜,抗冷冻蛋白(AFP)基因,遗传转化,根癌农杆菌,PCR扩增抗冷冻蛋白基因转化甜菜的研究李天然,张剑峰,李旭刚(内蒙古大学生物学系,010021,呼和浩特)StudyonTran...(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8年01期)
抗冷冻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RT PCR技术从瑞典的北极云杉卷叶蛾幼虫中扩增出抗冷冻蛋白基因 ,利用基因枪法遗传转化草菇。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 ,抗冷冻蛋白基因已整合进草菇基因组。低温胁迫试验结果表明 ,转基因草菇具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转基因草菇生物学特性观测结果显示 ,大多数草菇转化子的生长速率明显地慢于对照的宿主菌株 ,多数转化子的菌丝也明显地比宿主菌丝细弱。转化子筛选结果表明 ,采用叁轮的转化子筛选程序 ,即第一轮在固体培养基上筛选、第二轮和第叁轮在液体培养基中筛选 ,有利于获得真实转化子和淘汰假转化子。转基因草菇一代低温胁迫结果证明 ,转基因草菇后代仍然具有较强的低温耐受能力 ,这说明转基因草菇的耐低温性能在世代之间是稳定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冷冻蛋白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陈颖珊,陈晟,赵印华,郭丽琼,林俊芳.抗冷冻蛋白基因(afp)转化大豆的研究[J].生物技术.2012
[2].郭丽琼,林俊芳,熊盛,陈守才.抗冷冻蛋白基因遗传转化草菇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5
[3].郭丽琼.抗冷冻蛋白基因(THP)遗传转化草菇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3
[4].李天然,张剑峰,李旭刚.抗冷冻蛋白基因转化甜菜的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