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会均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均等,机会,义务教育,经费,全南县,地方化,互联网。
机会均等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燕[1](2019)在《集体活动中如何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一文中研究指出导读教育均等,古往今来,一直是教育者们的共同追求。在中国古代,孔子,用简单的四个字——"有教无类",表达了"人不分贵贱都有平等受教育权"的主张,结合实际教育生活,我想从3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育均等的理解。多方策略,让孩子享受均等的教育教育均等从一种层面上体现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资源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让孩子享受公平教育是我们所倡导的,在现有国情下,我们该如何来大程度地体现教育公平呢?我就其中的两个小方面来谈一谈。(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11期)
刘如楠[2](2019)在《机会均等有助于消除饥饿》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全世界减少饥饿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营养不良人口仍然占世界人口1/9,超过3000万名5岁以下儿童体重达不到正常标准。2017年全球范围内估计有8.21亿人营养不良。到2050年,地球可能需要养活超过20亿人口,而满足其膳食需求的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9-17)
刘小鸽[3](2019)在《关于促进机会均等、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若干思考和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机会不均等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体现在家庭之间、地区间、地区内部叁个层次上。严重的机会不均等危害社会的稳定及长期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存在较为明显的代际传递现象,促进机会均等化值得重视。在时间上,代际传递呈现出先不断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并在90年出生人群中达到峰值;分地区看,东中西部的走势在1978年前类似,之后开始出现分化;各省份之间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要促进机会均等,要注重贫困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要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间机会均等化;要注重实现区域内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营造教育分配及就业的公平环境;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自由合理流动。(本文来源于《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郑彬博,张雷宝,曾潞潞[4](2019)在《我国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省际不均等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C9联盟""985大学"以及"211大学"等叁个层面"名校"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录取率指标来衡量我国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省际不均等程度,并探寻这种机会不均等背后的复杂成因。研究表明:2013~2015年我国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省际不均等程度虽然整体稳定且略有下降,但各地区录取率差异依然显着;经济因素、财政因素和地理因素等共同解释了我国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省际不均等现象。本文据此提出了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省际"大致均等"的目标和克服优质高等教育生源过度地方化倾向等对策建议。本研究对促进我国优质高等教育的相对公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高等教育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冯虹,芦琦[5](2019)在《青年上网“机会均等化”及“隐藏的不平等”》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数字鸿沟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呈现出新的趋势:"机会均等化"及"隐藏的不平等"。为此,政府应树立明确的问题意识,做好高校政策引导,合理调配公共资源,鼓励媒体、学校、家庭多方参与,多管齐下,应对青年数字鸿沟问题的新变化。(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18期)
陈声年,王怡岚[6](2019)在《城乡统筹 校际均衡 机会均等》一文中研究指出校舍翻新了、活动场所更宽敞了;学校里有了新图书馆、课堂上用起了新教具和新器材;学校来了新老师,特色课程和主题活动更丰富了;远程教学新奇又实用,坐在自己学校的课堂里,可以听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讲课……在全南县,问问中小学生这两年学校里的变化,孩子们能滔滔不绝(本文来源于《赣南日报》期刊2019-05-09)
杨文杰,范国睿[7](2019)在《教育机会均等研究的问题、因素与方法:《科尔曼报告》以来相关研究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尔曼报告》发表五十多年来,有关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持续不断,新成果不断涌现。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发现:随着社会变革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机会均等所涉及的问题的关注点已有所变化,对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不断扩展,研究方法不断多元化。其中,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已由入学机会均等扩展到结果均等,对教育机会均等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由学校扩展到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系统,进而在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深度挖掘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对教育的深层影响机理。未来,教育机会均等研究或将呈现契合教育环境的新内涵,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实践或将更加关注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协同变革;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或将更加注重多学科融合,这些都对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带来新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程雯[8](2019)在《机会均等:课堂教学过程的审视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教育机会均等为视角,对课堂教学过程机会均等进行审视与反思。在导、学、思、练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状况和个体差异,通过语言、文字、手势等方式的交流互动,使每个学生拥有同样的机会获得适合自身条件的不同方式的对待,实现教学相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座位排列与问题难易、性别差异与能力强弱、思维训练与参与意识、反馈程度与归因偏差等因素导致师生互动存在差异,从而造成教育机会不均等。促进课堂教学过程机会均等的有效策略是:奉行"教育平等",消除认知偏见;领会"课改精神",关注个体差异;科学设计教学,激发参与热情;适当控制规模,创新互动空间。(本文来源于《蚌埠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蒋惠玲[9](2019)在《美国一流大学英才主义机会均等的实践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8所美国一流大学作为样本,运用文献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探究其对"教育公平"的实践及可资借鉴的经验。研究发现:8所大学在各民族适龄青年间、不同性别间、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学生之间分配入学机会,并向这些才智出众的青年提供本校优质学术资源,实质是英才主义机会均等。美国丰富而多样的高等教育系统为8所美国一流大学英才主义机会均等的实践提供了空间,联邦政策成为其英才主义机会均等实践的助推器,大学的经费资源是其践行英才主义机会均等的重要保障。我国精英大学在"教育公平"的实践中,在寻求外部适宜的政策空间与机制的同时,更需要大学自身具备提供英才主义机会均等的实力,其中我国精英大学如何提升经济实力是未来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柴然,焦后海[10](2019)在《教育机会均等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机会均等被视为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和基本条件,其内涵在于社会各成员在自然、社会或文化的不利条件下,均可在教育中得到补偿。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反映了教育机会的均等化,但城乡之间的义务教育在学校布局、教育资金投入、政策扶持、教育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制约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导致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实。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依靠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结构,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加强城乡义务教育的法治建设,合理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统筹城乡教师配置,全面提高农村家长义务教育的意识等措施,以此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体系,为减少城乡义务教育差异,逐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努力寻求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9年02期)
机会均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尽管全世界减少饥饿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营养不良人口仍然占世界人口1/9,超过3000万名5岁以下儿童体重达不到正常标准。2017年全球范围内估计有8.21亿人营养不良。到2050年,地球可能需要养活超过20亿人口,而满足其膳食需求的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会均等论文参考文献
[1].陈燕.集体活动中如何实现教育机会均等[J].家庭生活指南.2019
[2].刘如楠.机会均等有助于消除饥饿[N].中国科学报.2019
[3].刘小鸽.关于促进机会均等、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发展研究.2019
[4].郑彬博,张雷宝,曾潞潞.我国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省际不均等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高等教育评论.2019
[5].冯虹,芦琦.青年上网“机会均等化”及“隐藏的不平等”[J].人民论坛.2019
[6].陈声年,王怡岚.城乡统筹校际均衡机会均等[N].赣南日报.2019
[7].杨文杰,范国睿.教育机会均等研究的问题、因素与方法:《科尔曼报告》以来相关研究的分析[J].教育学报.2019
[8].程雯.机会均等:课堂教学过程的审视与反思[J].蚌埠学院学报.2019
[9].蒋惠玲.美国一流大学英才主义机会均等的实践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9
[10].柴然,焦后海.教育机会均等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J].教育导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