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静电纺丝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氧化硅,纤维膜,静电纺丝
静电纺丝法论文文献综述
金依敏,王文宇,吕岩,陈丰[1](2019)在《静电纺丝法合成二氧化硅纳米纤维膜》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SiO_2纳米纤维膜,并对影响SiO_2纳米纤维膜形貌结构的电纺工艺进行研究,当电压(-2.5 KV,+12 KV)、纺丝距离20 cm、针头平移速度200 mm/min、喷射速度0.3 mm/s时,可以得到粗细及分布均匀,无断裂和团聚现象的二氧化硅纳米纤维膜。(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8期)
刘沙柯,张腾,罗重阳,黄乐平,赵瑾朝[2](2019)在《静电纺丝法对涤纶织物的单面亲水改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涤纶织物的单面亲水性,通过静电纺丝法直接将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电纺纤维沉积在涤纶织物表面。讨论了PVA质量分数、SA质量分数、PVA和SA体积比、静电纺丝时间对电纺纤维形貌、改性涤纶织物亲水性能、抗静电性能、力学性能和透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A与SA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2%,PVA与SA体积比为9∶1时,织物表面形成的电纺纤维分布均匀。改性涤纶织物的亲水性能和抗静电性能显着增强;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得到提高;并且保持了织物原有的柔软性。增加电纺时间,改性涤纶织物的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变化,但电纺纤维层的形成导致改性涤纶织物的透气性能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栾兴坤[3](2019)在《静电纺丝法构建基于聚己内酯多级微纳结构及其血液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与血液接触时引发的异物反应、溶血与免疫反应,一直阻碍着生物材料的发展。本文以聚己内酯(PCL)为骨架,并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造了微纳米纤维,改善其血液相容性。本研究获得了具有稳定结构的叁维立体微纳米纤维,该纤维不仅拥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与血液接触无异物反应,而且根据细胞微环境改变灵敏地响应释放负载的药物,对细胞微环境进行调节,维护细胞正常形态与活性。具体方案及结果如下:与材料接触后的红细胞溶血是开发新型无塑化剂聚合物的一大障碍。溶血前期主要是由细胞内液阳离子泄漏引起。为了构建无塑化剂聚合物的抗溶血表面,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在紫外灯辐射下,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575)为交联剂将酰酯化的PCL即PCL-A、4-丙烯酰胺苯并-18-冠-6醚(BCAm)、抗氧化药物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AA-2G)混合溶液进行反应静电纺丝。在纺丝过程中PCL-A与BCAm发生交联,并对AA-2G进行了封装。实验表明,PCL-A/BCAm/AA-2G微纳米纤维表面具有亲水性与抗氧化性,具有低细胞毒性,并且能响应高K~+浓度释放药物,降低细胞溶血率,保持细胞正形态,维持Na/K-ATP酶活性。考虑到细胞微环境受多种因素影响,受细胞外基质(ECM)启发制备了仿生细胞外基质(ECM)——K~+/氧化双响应的微纳米纤维材料,主要从细胞微环境病变后K~+浓度和ROS浓度失衡两个方面协同调控,有效地提高了调控响应灵敏性。在第一个体系基础上将ROS响应引入材料中,合成的聚合物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2-乙二硫醇-4-硝基苯并-18-冠-6-醚(PEGDA-EDT-BCAm)具有响应ROS的硫醚链段和响应高K~+的冠醚链段。将PEGDA-EDT-BCAm、PCL-A和AA-2G一起溶液静电纺丝,以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ETMP)为交联剂,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纳米纤维。对制备的仿生ECM进行形貌、细胞毒性、氧化响应、K~+响应、血液相容性及体内输血模型等表征测试。实验证明,仿生ECM有良好血液相容性,能灵敏的响应细胞外环境微小的变化,当细胞微环境失衡ROS浓度升高,细胞膜上Na/K-ATP酶对ROS十分敏感,致使活性降低细胞外K~+浓度升高,纤维响应高K~+释药AA-2G,降低环境中ROS同时靶向激活Na/K-ATP酶,促进其活性加快恢复阳离子稳态;当ROS浓度过高时间,会激活另一条途径响应ROS释药,加速细胞外环境稳态的恢复。动物体内输血实验,通过测试血液中K~+浓度和炎症因子,证明仿生ECM可以有效降低微环境的波动,维持稳态。(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0)
刘欢,宫中昊,张健中,刘全桢[4](2018)在《静电纺丝法合成新型VOCs吸附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在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以回收VOCs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吸附法工程应用实践,为新型高效纳米纤维材料的研发、优化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12期)
靳世鑫,辛斌杰,郑元生[5](2018)在《静电纺丝法宏量制备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宏量制备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提高静电纺产量的最新进展、关键方法与核心技术。围绕多针头和无针头2大类宏量制备技术,具体介绍了多种宏量制备方法的原理、结构和特点,从产业应用和学术研究的角度分别对其进行比较,深入分析涉及到的多种宏量制备技术和装置的优缺点,以期推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的产业化和多功能纳米纤维的深入研究。分析表明,无针头类静电纺丝具有电场均匀、产量高等优点,将是静电纺纳米纤维宏量制备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无针头类静电纺丝的机制、模拟和产业化应用仍需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卢兵荣[6](2018)在《静电纺丝法组装ZIFs纳米颗粒及其衍生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材料是近十几年来材料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重要的学术与技术活动之一,是组装纳米颗粒和制备功能材料的有力手段。且存在电纺纤维的组成和形态方便调控,以及电纺纤维的网络结构有利于传质通过等优点。静电纺丝技术以其制造装置简单、纺丝成本低廉、可纺物质种类繁多、工艺可控等优点,已成为有效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主要途径之一。静电纺丝技术已经制备了种类丰富的纳米纤维,包括有机、有机/无机复合和无机纳米纤维,这类纳米材料及其衍生物在气体吸收及分离,催化以及新能源领域皆有应用。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具有超分子结构,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构筑的具有多样性和独特的多孔结构的固体材料。其多孔性以及大的比表面积、结构以及功能多样性、多的活性位点使其在许多方面皆有应用,比如燃料电极负极电催化剂,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气体吸收以及分离等。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直接合成单分散的MOFs纳米颗粒,然后直接进行碳化以及其他负载处理,高温碳化容易造成材料中金属的烧结以及结构坍塌等问题,以纳米级别的MOFs为前驱体来组装制备一维纳米结构的研究鲜有报道。本论文主要是结合静电纺丝的技术以及沸石类MOFs纳米颗粒进行功能组装,然后通过调控一维纳米材料的形貌来得到不同形貌以及金属含量的MOFs纳米纤维。通过调控纳米颗粒的尺寸以及金属含量来得到一维金属/金属氧化物以及杂原子掺杂的碳纤维,并讨论其电化学性能,本论文的研究进展以及成果如下:1,通过静电纺丝的技术成功的组装了一种沸石类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首次制备出了具有均匀结构的可调控的一维MOFs纳米纤维,改变金属源锌跟钴的比例,组装不同金属含量的BMZIFs(双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颗粒得到不同尺寸和不同金属含量的一维纳米材料(ES-BMZIFs),通入惰性气体高温碳化可以直接转变为一维多孔的金属掺杂的碳纳米纤维。碳化的过程中由于高分子聚合物PAN(聚丙烯腈)的包覆,成功解决了钴离子在碳化过程中的烧结问题,同时使其形成的Co-Nx活性位点均匀的分布在材料的表面以及内部。这种结构有利于使衍生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多级孔道的形成能显着提高活性位点的暴露。一维结构有利于电解质的浸润。正如预期的那样,这种掺杂的碳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循环稳定性以及耐甲醇性相比于相同实验条件下商用20%Pt/C催化剂的水平。在碱性和酸性条件下,其起始电位和半波电位分别为碱性:-0.08 V和0.154V,酸性:0.53V和0.43V(vs Ag/AgCl)。2,成功的制备分级结构的一维多孔Co3O4@C纳米纤维,通过直接静电纺丝组装ZIF-67纳米颗粒,然后进行高温还原以及低温氧化两个热处理过程得到掺杂的一维金属氧化物纳米纤维(ES-CNCo3O4)。需要强调的是,在这项工作中形成的Co3O4纳米颗粒具有中空结构,相比于固体纳米粒子而言已被证明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在热解过程中,钴单质可以同时催化周围的碳石墨化,使衍生物对电解质具有很好的亲和力。此外,Co3O4纳米粒子表面包覆一层碳,也有利于减少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的一维多孔结构有利于锂离子和电解质的传输,特别是微孔形成有利于暴露活性位点。这些因素都有助于提高ES-CNCo3O4的可逆容量和循环性能。正如预期的那样,ES-CNCo3O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和能量输出,同时还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2-01)
余薇,强威[7](2017)在《基于库仑定律的多针头静电纺丝法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静电纺丝技术中,针头处电场分布形式和电场值是影响静电纺丝过程和纳米纤维形成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多针头静电纺丝装置由于针头间电场存在强烈的相互干扰作用,造成纤维成纤不均匀,严重影响纳米纤维的质量。为了得到最佳的纺丝环境,需要对工作电场进行模拟及优化。基于库仑定律提出一种静电纺丝法,使多针头呈线性凸弧形排布。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 5.0建立几何模型,分析针头数量和排布方式对其外部电场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针头数量的增加,场强峰值逐渐减小;同一排针头的场强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大;线性凸弧形排布方式能降低边缘针头的场强且有利于改善针头处电场分布的均匀性。(本文来源于《2017机械设计国际会议暨第19届机械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13)
张茗发[8](2017)在《静电纺丝法设计并制备纳米杂化材料及其生物传感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可以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功能性杂化材料的有效途径,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领域中。纳米粒子作为检测信号的发生体,对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影响甚大。一般来讲,纳米粒子向纤维基体的引入方式可分为预处理和后处理两种。前者是通过在纺丝之前引入纳米粒子,这种方法制备的生物传感器具有较长的稳定性以及可重复利用次数。后者是指将纳米粒子引入到已纺好的纳米纤维表面。这种方式制备的材料可充分利用纳米粒子的裸露表面,因而具有更好的催化检测效率。本文实验主要是采用了催化效率较好的后处理方式。本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主要研究纳米铂粒子修饰的多孔纳米纤维在检测双氧水方面的研究。首先我们向纺丝液基体中引入纳米碳酸钙(CaCO_3),并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得到含有CaCO_3的纳米纤维,高温碳化后得到碳纤维。采用盐酸洗涤,得到多孔纳米纤维。之后,通过水热法,以六水合氯铂酸、柠檬酸钠为原料,在制得的多孔纳米纤维表面原位负载铂金属纳米粒子。该纳米杂化材料的形貌通过扫面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弥散X射线检测(EDX)、比表面积及孔径测试分析(BET)来表征,证实该纳米纤维表面有大量的纳米级孔,而且纳米铂粒子均匀地负载在纤维表面。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由该杂化材料所制备的双氧水生物传感器具有十分优异的线性检测范围:0.1-74.38mM,低检测极限为1.9μM(S/N为3)以及优异的定向选择性。第二部分主要侧重于纳米铂粒子修饰的氨基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在检测双氧水(H_2O_2)方面的研究。首先,将氨基引入剂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APS)加入到纺丝液基体中并加以充分搅拌后静电纺丝得到纳米级纤维,并分别在室温、60摄氏度鼓风条件下处理24小时。之后,采用“无保护法”制备得到纳米铂胶体。将纤维膜浸入胶体中并采用盐酸调节体系pH值,使其絮沉。样品进行了 SEM、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光谱(UV)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XRD)进行表征,证明我们制备了纳米级的铂纳米胶体,且通过与氨基的螯合作用,成功地在纤维表面负载铂纳米粒子。通过对双氧水催化性能的检测,我们发现当pH值为4、絮沉时间为30分钟时所获得的纳米杂化材料性能最佳。通过该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对双氧水具有优异的传感性能,其线性检测范围是5μM-53mM,检测极限为1.46μM(S/N为3)。(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31)
李斐[9](2017)在《静电纺丝法构筑一维纳米杂化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突显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面对以上问题,必须发展先进的能源技术,实现能源的绿色化。在能源转化和储能系统研究领域,普遍持有的共识是一维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线、纳米棒和纳米管等)因具备较高的比表面积、大孔隙率和极大的长径比而被认为是最为理想的材料之一。静电纺丝技术自1934年被首次发现后,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目前,静电纺丝作为有效的可以大规模连续化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之一被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与其他制备一维纳米材料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设备简单、纺丝成本低廉、可纺纤维种类繁多和纤维形貌可控等优势。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一维纳米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大长径比等优势。通过加入功能性组分来有机的结合一维纳米材料与功能性组分的优势,制备获得一维纳米杂化材料在众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一维纳米杂化材料,通过无机组分的加入使其具备独特的功能性,经过预氧化、高温碳化、中温磷化和聚合物包覆、碳化等处理过程,成功制备功能化的一维纳米杂化材料,并探究其在电化学催化析氢催化剂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本论文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将四水合乙酸钴(Co(Ac)2·4H2O)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共混,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一维纳米杂化材料Co@PVP,再经过200°C的预氧化,在空气中煅烧到550°C、2 h后得到一维中空纳米杂化材料四氧化叁钴(Co3O4),再将得到的四氧化叁钴与次亚磷酸钠(NaH2PO2)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在惰性气体保护下300°C中温磷化2 h,即成功制备得到一维中空纳米材料Co P,该一维纳米材料作为析氢催化剂时,在1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只有-152 mV的过电位,说明其催化效率高,能量转化效果好。循环10 h后催化活性几乎没有衰减,说明材料的催化稳定性好。其二,将纳米硅(Si)颗粒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混合。静电纺丝过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将铝箔改用水接收,然后置于0~3°C的水溶液中聚合吡咯,之后在惰性气体下850°C,高温碳化2 h。最终成功制备得到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一维纳米杂化纤维材料Si@NC。将其组装成半电池测试电化学性能,在100圈的充放电循环以及倍率性能测试中,当电流密度由2 A g-1变为最初的0.1 A g-1时,其比容量高达910 mA h g-1,为同电流密度下电池初始比容量的100%,说明材料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而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测试200圈后,其放电比容量仍有515 mA h g-1,占1 A g-1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697 mA h g-1)的74%,说明该Si@NC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有望作为一个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7-05-22)
王利娜,石素宇,宋会芬,宗鼎鼎,毛胤翔[10](2017)在《静电纺丝法ZrO_2/PVDF-PAN超级电容器隔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电纺丝法,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丙烯腈(PAN)为基体,通过改变ZrO_2的含量,制备了ZrO_2/PVDF-PAN复合纤维膜。用SEM和比表面积测试仪(BET)分别对复合纤维膜的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ZrO_2的加入量对ZrO_2/PVDF-PAN复合纤维膜的形貌有较大影响,随着纳米ZrO_2含量的增加,纤维表面变得凹凸不平,提高了纤维膜的比表面积,进而提高了纤维膜的吸液率,且当ZrO_2含量为PVDF和PAN总质量的0.4%时达到最大值。将复合纤维膜组装成超级电容器,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其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了ZrO_2的加入对复合纤维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O_2的加入提高了ZrO_2/PVDF-PAN复合纤维膜的电导率,当ZrO_2含量为0.4%时其电化学综合性能最好,其中比容量达126.0F/g,离子电导率为9.31×10~(-3) S/cm。(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静电纺丝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涤纶织物的单面亲水性,通过静电纺丝法直接将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电纺纤维沉积在涤纶织物表面。讨论了PVA质量分数、SA质量分数、PVA和SA体积比、静电纺丝时间对电纺纤维形貌、改性涤纶织物亲水性能、抗静电性能、力学性能和透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A与SA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2%,PVA与SA体积比为9∶1时,织物表面形成的电纺纤维分布均匀。改性涤纶织物的亲水性能和抗静电性能显着增强;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得到提高;并且保持了织物原有的柔软性。增加电纺时间,改性涤纶织物的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变化,但电纺纤维层的形成导致改性涤纶织物的透气性能显着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电纺丝法论文参考文献
[1].金依敏,王文宇,吕岩,陈丰.静电纺丝法合成二氧化硅纳米纤维膜[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2].刘沙柯,张腾,罗重阳,黄乐平,赵瑾朝.静电纺丝法对涤纶织物的单面亲水改性(英文)[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19
[3].栾兴坤.静电纺丝法构建基于聚己内酯多级微纳结构及其血液相容性[D].青岛科技大学.2019
[4].刘欢,宫中昊,张健中,刘全桢.静电纺丝法合成新型VOCs吸附材料[J].应用化工.2018
[5].靳世鑫,辛斌杰,郑元生.静电纺丝法宏量制备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18
[6].卢兵荣.静电纺丝法组装ZIFs纳米颗粒及其衍生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
[7].余薇,强威.基于库仑定律的多针头静电纺丝法的设计[C].2017机械设计国际会议暨第19届机械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8].张茗发.静电纺丝法设计并制备纳米杂化材料及其生物传感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7
[9].李斐.静电纺丝法构筑一维纳米杂化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7
[10].王利娜,石素宇,宋会芬,宗鼎鼎,毛胤翔.静电纺丝法ZrO_2/PVDF-PAN超级电容器隔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7